宗教社会学的邀请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宗教社会学的邀请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1
ISBN:9787301204375
作者:菲尔•朱克曼
页数:170页

章节摘录

  教义和信条进行调查,将会立即揭示出令人难以置信、毫无道理、虽然不同寻常但却缺乏相应不同寻常证据的真理/事实性断言的无穷系列。可是,这些毫无道理的断言,无一例外地被数以千计(多数情况下是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深信不疑。而这,恰是使得宗教不同于其他社会团体的地方:它们通常建立在明显不同寻常且多带有荒诞离奇色彩的一套真理/事实性断言的基础之上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自身。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宗教是如此的引人关注、独特和有趣:它们的成员真诚地相信着明显不可信的东西。因而,当社会科学家同行宣称我们不可以对宗教信仰的真理与谬误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和理论思考时,我时常会感到有点恼火。对我来说,正是我们的人类同胞们对那些难以置信、荒诞离奇、缺乏理性的种种断言之诚恳、真挚、引以为荣的接受,才使得宗教成为有待深入分析和探求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话题。理解人们为何及如何会相信明显不可信者,是我涉足这门学科的理由所在。  诚然,每种宗教都有其更为开明、不拘泥于经文表面的成员。当今有许多基督徒、摩门教徒及犹太教徒,都不把各自宗教经典的字面意义视为上帝的直接话语。每种大的世界性宗教内,都有咀嚼玩味经文内蕴的隐喻意义的那些人。他们崇肖自己的宗教,是因为它所孕育出的伟大著作,它的传统之美,它所提供的意义感、身份感和某种慰藉,它所维系的道德和伦理。他们能以自己那种意味深长、想象丰富、豁朗开明、寓意深刻、美轮美奂,总之,不拘泥于文字的个人方式,对不同的信条、断言、教理、仪轨、箴言、经文和训诫等重新予以解释。  但是,确实也有数百万宗教人士,把他们的宗教作为字面意义上的真理予以对待,他们相信:他们信仰的先知的确有过与创造者直接真正的交流,他们的神圣经典在字面上即是上帝直接的话语,某些神迹确曾发生,宗教权威制定的律法和教规不容否认并且永远正确,尘世和生命起源的解释是客观事实,等等。  ……

内容概要

  菲尔·朱克曼(Phil Zuckerman),现为美国匹兹学院社会学教授、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没有上帝的社会》(Society With out God,2008)、《信仰不再:人们为何拒斥宗教》(Faith No More:Why People Reject Religion,2011)。

书籍目录

中译版序
鸣谢
导言
第一章 社会学与宗教
第二章 时间和地点
第三章 通过社会习得宗教
第四章 宗教还是邪教?
第五章 社会生活影响宗教
第六章 宗教影响社会生活
尾论 认信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书通过对当代社会中发生的重要社会现象、重大社会事实与宗教之间交涉和关联的事例进行个案研究,阐明宗教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双向互动及相互影响,表达当代学者对宗教社会学进行理论创新的一种努力。

图书封面


 宗教社会学的邀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者在第三章“通过社会习得宗教”中指出,在社会学中,我们把生活中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人们和组织——非正式地“教”给我们文化的人和机构——称为“社会化媒介”,这些社会化媒介对我们的社会身份发挥着极其有力、全面普遍的渗透性影响。作者进一步谈到家庭单元(尤其是父母)对宗教身份具有深刻影响。同时社会学家已观察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宗教身份问题紧密关联。因此可以说:正是我们社会世界中的其他人,通常是和我们最为亲近的那些人,对我们的宗教选择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此来看,一个宣称对他的宗教或耶稣的高度虔诚、赤胆忠心。实则相当主观。而如果他在另一个时间里出生于另一个社区、国家或家庭,他极有可能会坚持另一种宗教并同样会对它的永恒真理坚信不疑。在第三章中作者还指出:宗教体验明显是一种社会性复制。不同的文化在宗教的名目之内都包含着”宗教体验脚本。在回答 "如果大家是通过社会习得宗教,那对于开创新宗教的那些人又该如何解释?那我们习得的宗教本身又是如何最先开始的?"作者指出“新”是一个非常相对且有问题的词汇。实际情况是每一种成功的新兴宗教传统,都会借鉴、申明、重新阐释,反映乃至直接了当地照搬先前存在的某种或某些宗教的内容。他指出 ①成功创立新宗教的实例极为少见。②没有宗教会是全新的,所以宗教都是先前的宗教发展而来。③诡异新宗教似乎遵循着前此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宗教还是邪教?"邪教"、"教派"、"教宗"、"宗教"这些术语并不是对某些静态现象所进行的源于经验的描述,相反它们是可塑性强、富有争议性、不断变化的社会建构的产物。在多数人眼中,"膜拜团体"是一个贬义性标签,用于贬低乃至取消某个既定群体的合法性地位。而在另一方面,"宗教"则是一个表示接受和尊重或者至少意味着合法性的术语。作者分析了人们认为是"邪教"的四种看法。1. 邪教是由一位克里斯玛式领袖所领导的宗教群体。2. 洗脑3. 他们鼓励其他成员从事非法、犯罪乃至谋杀活动。4. 他们的信仰比较怪异。作者针对每一种看法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从而说明:某个人的宗教,对另一个人来说乃是邪教。而关于某个群体究竟是"邪教"还是"宗教"的争论,其实是"宗教的合法性与非法性之间的对峙为某种社会建构。" 而宗教合法性的社会建构,一般可以归为俩个基本因素:①宗教群体已经存在的时间总量。②其所吸收成员的绝对数量。作者说:“时间本身似乎就会赐予宗教合法性。而除了上述俩点外,把某一群体标识“邪教”,可以直接追溯到既定社会里谁有权力贴上这一标签。在宗教影响社会生活方面,作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说起,指出民权运动是植根于宗教并从中受益的一场运动。正像社会环境影响宗教,宗教同样影响社会环境。宗教通过调整社会制度、对价值观念及社会关系施加影响,经常成为社会现象的决定性因素。这场民权运动具有如下宗教性:1. 其领导人主要是宗教徒2. 其组织和发动力量只有依靠此前存在的宗教的公共关系纽带和宗教设施才成为可能。3. 其支配性意识形态和精神支柱明显是基督教。民权运动的领袖们是基督徒,司令部在教会,而弥漫在整个斗争的精神则是基督教的理想主义。他们为这场运动提供精神鼓舞和士气。这场运动的基石,是一种非暴力的基督教伦理。作者在书中最后讲到“认信”的问题。“人们经常会相信某些事情——哪怕是最为离奇、怪诞、非理性、毫无道理的事情——只是因为社会世界中其他人都相信那些事情。” 是社会网络使得宗教认信显得有道理。从社会学视角看:"我们都是社会动物,排除社会交往因素,也就没有个体心理。"这也说明宗教的社会性。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不知所云
  •     几个话题:社会学与宗教的关系;宗教与时空定位;宗教如何习得;宗教与邪教;社会生活与宗教的相互影响;信仰与认信。真科普系列,内容浅显易读,所选用的事例恰当又贴近生活。但是缺乏对这门分支学科的进一步引导。翻译很赞!
  •     怒赞!
  •     还可以,对了解宗教社会学有点帮助!
  •     要让作者用现代中文写,肯定触目“呵呵”。。。。
  •     读起来很爽快,不过略浅显,我觉得这也算是无神论者阐述的极致了
  •     很浅
  •     其他的邀请起码上百人标记读过 这本只有22人..
  •     以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待宗教问题。
  •     读完,噢。总不至于说社会学研究就是要拆除虚伪的宗教外皮吧。。。
  •     挺扫盲的
  •     简答易懂
  •     挺浅的其实。对宗教和社会学有兴趣的孩纸们可以一试。。。。
  •     很好的一本书啊
  •     入门
  •     宗教社会学的进路大概就是为什么长大了就不再相信童话故事,因为身边同样相信的人越来越少。
  •     入门,浅显,缺乏基础又感兴趣的人,很合适。
  •     入门通俗 共分开头结尾加六章。主要探讨社会学框架下的宗教视角,可能是入门读物,有些问题只是一带而过。译者对于faith belief的处理是启发。作者对于cult sect denomination religion的阐释很有意思。
  •     easy and fun to read; nothing surprising though
  •     有些言之无物的感觉,非常浅。
  •     一直觉得社会学很厉害,但看过这本书,却有点迷惑。在这本书里所表现的社会学家,没有“态度”也不大介意“表态”。他们对“观察”充满好奇,对事物的成因现状条分缕析,但没有兴趣评价是非对错。作为读者,“原来如此啊”之后会产生更大的困惑:他们给这东西的存在做了完整的解释,可它到底是善是恶?这正是社会学家不屑回答的问题。如果没有坚定的是非概念,没准很容易陷入社会学的迷宫,误认为“解释”赋予一切研究对象存在的意义,于是存在即合理。(本书的翻译水平不错!语言表达很清晰,也没有那种用中文写外语的错位感)
  •     该成果建立在较为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资料收集较为详实;对于仪式理论、社会记忆理论、神圣与世俗理论等的运用也颇为熟练,表现出较为深厚的理论修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