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的权利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异端的权利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802064195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RH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到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上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因人道主义理想破灭,与妻子双双自杀。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危险的怜悯》以及传记《三位大师》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书籍目录

【译序】【第一章】加乐文夺权【第二章】“清规戒律”【第三章】卡斯特利奥登场【第四章】塞文特斯事件【第五章】杀害塞文特斯【第六章】宗教宽容宣言【第七章】良心对抗暴力【第八章】暴力泯除良心【第九章】两极相遇【附录】16世纪大事件表

作者简介

《异端的权利》是记述加尔文、卡斯特利奥和塞文特斯等鲜为人知的经历的传记。它的可读性和感人的力量,尤其是其中所透射出来的那种对人类信仰自由与宽容精神的吁求和激情,并不亚于房龙的那部名震遐尔的著作《宽容》。茨威格动笔时正值希特勒的魔爪肆虐之时,此书可谓有影射之意。

图书封面


 异端的权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差不多将《异端的权利》看完,这是一本有关十六世纪著名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故事。作者茨威格,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被国内读者熟知,我也一直误以为他是一个小说家,而实际上他更多的著作是传记和历史著作。 此书着力讲述的是加尔文成为瑞士独裁者后,对当时其他杰出宗教思想家的迫害。这与我最初在历史阅读中接触到的加尔文全然是不同的形象---残暴、阴险、偏执,哪里还有新教改革家的光芒,而更像黑暗的天主教牧师。 这是一场颠覆性的阅读,原本宗教改革指引者的加尔文却被作为黑暗的布景,人文思想家卡斯特里奥和塞文特斯则如同这绝对黑暗中的点点火光,这些微弱的火光指向宗教宽容的教义。有人说:为了看清萤火虫的光,必然要有黑暗。作者很明显的是为了让人们看清当时宗教人文学者的微弱力量而刻意扩大的加尔文的黑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认为茨威格是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 当然所有写作都是有其特定的目的的,也许作者并未严肃的纪录历史,但其表达的观点却是有力的。通过长篇的记述和大量的原文引用,作者并非是在简单的记录,而是将一种思想贯穿全书,而这,作者通过他敬仰的人文思想家卡斯特里奥不厌其烦的宣扬——宗教宽容和精神自由。 讽刺的是被作为黑暗的加尔文本身作为宗教改革家,在未成为日内瓦的独裁者前,他亦是崇尚这一思想的,而在取得权力之后,他便无法容忍任何人对他教义的哪怕一点点质疑。他曾是一个伟大的自由追寻者,但当他成为体制权威后,他却一而再再二三的毁灭这自由。日内瓦的公民、塞文特斯、卡斯特里奥都成为了他疯狂专权思想的牺牲者。“这种暴力统治,来源于追求自由的运动,而他对于自由思想的反动,往往比世袭的政权更为狂热。那些依靠革命而成功篡权的人,往往会成为进一步改革的反对者,他们最擅长愚民,也最不宽容。”这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凭借他强大宗教影响力利用世俗社会铲除异己,血腥残忍,很难想象他是如此虔诚教徒和曾经的自由卫士。日内瓦在为塞文特斯立碑时,说他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企图遗忘这是加尔文的罪过。“不诚不信,诚然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可对于一项特定的错误行径,犯罪的人却应自负其责。”这写的是欧洲十六世纪的历史,却让我觉得可疑的熟悉。中国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场浩劫,是曾经的革命者为反对进一步的革命制造的屠杀——这里毁灭的不仅仅是躯体还阉割了精神独立性。那些被迫害者的后代至今还对此讳莫如深,而那些被鼓动的操刀者却大喊着“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企图为自己的罪行开脱,甚至更加可恶的把自己伪装为受害者。我不禁要问:个人的罪行难道因为化入了一个时代的罪恶就有理由被认为正当,自由追寻者的“变节”难道因为上一场战役的功勋就应被认为可接受,而被标榜青史?
  •     这篇小文预备作为茨威格的伟大作品《异端的权利》的读后感。然而,我深知再长的篇幅也容纳不下对于人类自由权利这个话题的讨论。关于人性的解放,思想的宽容,精神的自主,这类讨论是没有尽头的,不仅因为言论和信仰的自由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具有无可估量的宝贵价值,更因为人类历史见证了太多专制、偏执和残暴。这一点,生活在当代中国的人应当感受得更为深刻。我从小读过多次房龙的《宽容》。这被称为旷世名著,我当时读来却懵懂。首先是被这位荷兰人的手绘插图吸引,其次是增添了对伊拉斯谟、斯宾诺莎、蒙田、潘恩等人的感性认识,当然,也有加尔文,作为一个被唾弃和嘲弄的暴君。在《异端的权利》里,茨威格着力描绘了这个盘踞日内瓦三十多年,把一个和蔼的自由城市改造成断头机器的恶魔,以及他的种种罪行。他揭露这种妄图以一己意志操控他人生活的所谓领袖和导师,影射着他自己身处的那个时代,在俄国和德国,方兴未艾的极权主义现实。加尔文,罗伯斯比尔,洪秀全,希特勒,斯大林,毛,金,等等。极权主义悲剧为什么发生?许多人的探索指向一个答案,那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要在人类生活的这片大地上兴建理想国和乌托邦,要把俗人的生活强制替换成彼岸世界,要在人间重现天国。妄图这么做的人,必然将自己视为先知,以其欲念为天条,为他人的生活划定栏杆,继续发展,就是要将旧的人统统消灭,在一片废墟上重造新的人。任何挑战先知权威的人,必须被铲除。任何妨害新世界出现的人,必须被旧世界的瓦砾掩埋。滑稽的是,先知往往以革命导师的面目出现,新世界最初也标榜着自由之名。然而,借革命篡权者“对于自由思想的反动,往往比世袭政权更为狂热……他们最擅长愚民,也最不宽容”。这样的名言警句,在本书中俯拾即是。因为最初没能一一摘录,故而难以在本文中尽数抄出以飨读者。所幸本书并不是大部头,而是深刻犀利的文学著作,能够对《通往奴役之路》之类著作甘之如饴的读者,是定不会拒绝阅读本书的。然则,我们能发现一些很简单的事实。先知做什么?垄断思想。先知害怕什么?自由思想的人。天国的降临,容不得杂音置喙。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集中力量讲故事。因此,先知最痛恨异端,天国里没有宽容。我们要问,自由的言论有没有弊端?宽容是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异端的演说是不是完全正确?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言论自由,需要宽容,需要异端的权利。因为一旦将指人为异端的权力交到一人一党手中,由其来决定人类思想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且正确的可以生存,错误的必须消灭,那么人类文明就走到了末日。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多元世界将不复存在,盲信、愚昧和偏执将把人类社会葬送在一片漆黑的血海之中。昨天的课上,刘瑜女士讲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第一修正案的历史是言论自由不断获胜的历史。一个著名的案例是,一个美国公民焚烧了美国国旗,在本州被判有罪,上诉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们认定他此举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应当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当人们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不禁说起那句动情的话:星条旗保护焚烧她的人。在当代中国,当局总是争辩“最基本的人权是生存权”。实际上,言论自由也是天赋人权。就像我天生有权寻获食物以生存,付出劳动以获得财产一样,我天生有权自由地思想,并将其表述出来。何况,如刘瑜女士阐述的那样,在当代中国,当公权力不断侵蚀私人领域的严峻状况下,普通公民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变得尤为重要。惨遭拆迁或者其他迫害的人,如果不能如实地向大众披露这一事实,下场往往是凄凉惨淡的死亡。在这种意义上说,言论自由权就是生存权。当然,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价值观,总会带来冲突,谁都喜欢生活在一个周围人和自己理念高度一致的环境里。然而,自由不是免费的,容忍你所不认同的价值观,是生活在一个多元社会所必需付出的代价。人应当意识到,正如一个不受侵犯的私人领域对于现代文明十分重要一样,一个透明畅通的公共领域也是不可或缺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市场是人类文明得以维系和进步的基石,在这里谁都不能指对方为异端,而是互相安享平等的权利。
  •     《异端的权利》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译者: 任晓晋 / 方红 / 尹锐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年: 2007-04-01我不想说我只完整的看过他写的小说,虽然事实的确如此。我对这个名字的认知就只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我没有完整翻过的《昨日的世界》。甚至于,对于这本书里的历史背景,我也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实实在在对我来说,看这样的书需要扫盲的知识太多。所以,我不是一个专业的阅读者,对于陌生的领域缺乏系统的认知和理解,这大大的增加了我中获得共鸣和认同感的难度。一本书,如果看了过半我仍然觉得不明要领,那通常就以放弃告终。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最多的就是奥威尔的《动物庄园》。那个用动物对人类抗争后自建家园来再现前苏联历史。故事说: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它们建立起一个自己管理自已的家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两只领头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猪们逐渐侵占了其他动物的劳动成果,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招致血腥的清洗;统治者需要迫使猪与人结成同盟,建立起独裁专制;农庄的理想被修正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回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这本书是对现代政治神话的一种寓言式解构。当然,这两本书并没有什么可以相比较的地方,如果一定要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有时候真是让人怀疑,社会发展了这么多年,是否真的有什么进步。如果有,为什么我们总能在不同年代的故事里,看到同样的事件在不断的重演。看动物庄园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曾经的伟大领袖是否看过这本书。是没看过所以这么干了呢,还是看过了发现独裁加铁腕政策真是王道。现在看完这本《异端的权利》,我又开始想,写这个动物庄园的作者是否熟知这段历史。其实不是全然相同的一回事,只是历史是以怎样的方式在进行一种命运的轮回。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单纯的字面理解,很难想象这种宗教模式可以这样大规模的广泛推广,并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几乎让全世界陷入一片死寂。清教徒这个词我是听说过的,但是,这种对全民进行洗脑和极权统治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和对异己进行的残酷迫害,大概是更让人惊骇的一件事。这点,我们曾经的伟大领袖对此精髓领会的无比透彻,跟随这本书,可以做很多联想。我有时会想,一个太过于有纪律性和道德感的统治者,是不是应该算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灾难。他就是看不得别人快乐生活啊。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这里贯彻了另一条真理:己所欲,施与人。往往是这样,因为他喜欢,所以全民都得跟着喜欢,加尔文就是这样人吧。他对全世界都严苛的原因是,他本身恪守着最严格的秦规戒律,包括之享受最低限度的食物和休息,只睡三个小时,每天吃一顿粗茶淡饭,并且还要在进餐的同时看书。不会为了愉悦去散步,也不会玩任何形式的游戏,更不会寻求任何形式的消遣。远离所有可能是他欣赏的事物。他工作、思考、写作、操劳和战斗。从没有为自己的私生活话费过一个小时,甚至于,他也不爱女人。我一直相信身体上的不适实际上是由于精神上的压抑或者某种情绪郁结,转化为体表的某正症状显露出来。我也相信一个人会因为自己精神上的压抑和不快而仇恨所有人的快乐。他希望全民都和他一样,克勤克俭,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过一种他认为有序的生活。这就是一间很糟糕的事情了。其实,这种小范围的垄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是中国式家庭,这种家长制其实不过也是同事件不同方式的呈现。加尔文可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的思想超越了普罗大众,超越了历史,并且他承担了最大的风险。但是他忽略了生物的多样性,否定所有与之相违的观点,也忘了他并非坐在云端之上的上帝,人们所有的利益和价值都存在这片土地上,任何人都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以此为基础声张和捍卫我们的利益。如果他只是一个清教徒,那么,他大概不会给日内瓦带来如此大的灾难。但是在加尔文的心目中,这世界不存在不同意见,因为他把他们全都消灭了。渴求攫取全部权力的加尔文,不是一个满足于廉价胜利的人,在他的旨意遭到质疑愤而出走之后,他坚持自己的立场直到日内瓦无条件投降为止,宣称如果让他回日内瓦,在那里只有一个法令有效,那就是加尔文的法令。最后市政委员们宣誓接受“忏悔”,和按照他的意志建立必要的“教规”,并写信到加尔文现在的住地斯特拉斯堡城当局,要求该城的教徒兄弟们把这一责无旁贷的人让给他们,日内瓦丢尽了面子,加尔文总算让了步。就这样,日内瓦已在他的手中了。加尔文颁布命令说,除他一人外,任何人都不准阐述上帝的旨意或注释神圣的训谕。(这段历史,我们曾经的伟大领袖也有过类似的版本,并且最终取得胜利,历史是以怎样的形式在重演啊)加尔文是宗教法庭的实际负责人。凡听讲道迟到、念玫瑰经、拜偶像、望弥撒、唱歌跳舞、酗酒吵架和亵渎上帝者,法庭可警告、罚款、监禁,甚至烧死。许多人因批评他的主张横遭迫害。1553年以异端罪名下令烧死反对三位一体说教、发现人体血液小循环的西班牙著名医生m.塞尔维特等50多人。在他的领导下,日内瓦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和宗教改革的中心,加尔文宗传播到欧洲各国。加尔文哀叹上帝所创造的人是那样的不全和无德。因此当他凝视他的同教弟兄时,充满了厌恶。称教 民为“一堆垃圾”。他在《原理》一书中说:“当我们仅从天赋方面看一个人,我们会发现他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来自上帝的恩赐。”于是加尔文一开始,就把他的全体教徒,放在一个有刺的条例和禁令的铁丝网里放牧。这样,日内瓦人的私生活就荡然无存,从言论到思想,从吃饭到 穿衣,从装饰到娱乐,每一件使生命愉快和有益的事,都在被监视告密的控制之内。日内瓦这个几十年已习惯于瑞士式自由的共和城市,为何会容忍这独裁统治呢?其中的秘密就是古往今来独裁者都用的办法——“恐怖”。将恐怖强加于一个制度,就会瓦解人的意志,使胆怯成为普遍存在。独裁者就能在各处找到帮凶,因为当一个人一旦知道他被人怀疑,从而形成群体性的焦虑。而一种群体性的焦虑情绪,会传染给最勇敢者。最坚强的意志因斗争无效而瓦解。在恐慌之中,狂热者的行为往往超出他的暴君的命令和禁令。这样在他统治的头五年里,在一个小小的只有三万人的日内瓦,就绞死十三人,斩首十人,烧死三十五人,赶出家门的七十六人,为躲 避恐怖而逃跑的人还不在内。所以巴尔扎克说,“加尔文的宗教恐怖统治比法国革命最坏的血洗还要可憎”。。。。。。。。我问推荐给我这本书的朋友:好在哪里?他说:激动人心。我看了之后,其实没有觉得激动人心,前半部分晦涩到让人翻不下去,后半部分,看到加尔文对异己的残害,心头涌起建国几十年来无数不愉快的记忆:三年饥荒,十年浩劫,学生运动。。。。。历史仍然在复制,也许有些许进步,只是,对于渴望民主社会的人来说,这种进步仍然太慢了,这当中所承受的苦难,也太多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凯撒之物归于凯撒”,那么上帝的归于上帝,
      
      信仰上帝的是基督徒,“不信仰上帝的人呢?对突厥人和犹太人,基督徒并不把他们看成是异端“,
      
      所以异端不是因为信仰或者不信仰什么而称为异端,
      异端因为观点与“他们”不同而称为异端。

      所以,“在所有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中,我们都是异端”。
      
      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不断往复上演着围绕宗教、信仰、学说的异端之争和残酷的迫害?“
    原本各种思想并驾齐驱,思想上的分歧为什么总要用刀剑来加以解决?”
      
      引用卡斯特里奥的话说,无论人们信仰还是不信仰,上帝还是上帝,将一种思想绝对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信仰本身,而是为了矮化现实中的人们:统一人们的思想,从而便于建立世俗中的极权统治。
      
      可是又是谁给了他们(加尔文们)判定对错的权力?
      没有人有这样的最终裁判权,如果真的有这种权力,也只能在上帝那里,所以加尔文们只能“利用上帝的言语,攫取至高无上的地位,并排斥异端,而这还远远 不够,通过流放、监禁、火刑和绞杀,让异端永无翻身之日”,从而维护稳固的统治,思想上的或是世俗的或者常常兼而有之。
      
      而信徒们做了什么?
      或许人们天生厌恶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当看到那些被指斥为异端的人,就不由自主的变成”充满愤怒的打手,尽管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还是会试图镇压对那些令人不快的言语。”
      
      可是,历史并不全是这些人性的丑恶的表演。无论如何,在各个时代,也都有卡斯特里奥这样的人存在,“提醒着健忘的(或许也是野蛮的)人类那些人道的声音”。
      
      无论如何,“真/理可以用以传播,却不能强加于人,教义不会因为狂热而变得更加正确,真理也不会因为狂热而变得更真实”。所以,“把人活活烧死,,并不能捍卫教/义,而是对人的屠杀”,这是最简单不过的又是最直接的真理。
      
      “--我们不应该通过烧死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信仰,而应该准备为自己的信仰,被别人烧死。”
      
      卡斯特里奥的宽容的理念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从他死后60多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有权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受限制的表明自己的信/仰“逐渐为文明世界所接受并成为不可剥夺的准则。”

    (带引号的话出自书中)
  •     世界上的独裁是一致的,如达尔文和希特勒。
  •     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评《异端的权利》

    在一个戴墨镜者的眼里,世界黯淡了光辉。而如果把墨镜戴在了心上,入其法眼的便可能只有了黑暗。茨威格便是如此墨黑了加尔文,随后,世人也便如此墨黑了加尔文。
    在《异端的权利》中,在茨威格的笔下,加尔文只是一个对权力贪婪、对人性冷酷的独裁者,是他操纵将塞尔维特绑上了火刑柱,将卡斯特利奥迫害致死,加尔文只是一个十足的扼杀人类自由的刽子手,是一个绝不宽容的罪不可赦的人类的“异端”。
    茨威格用小说家的笔触对加尔文进行了一番“貌相”:
    “任何人,只要看一看加尔文的相貌,就可以预见到,与以前对基督教义作出的解释相比,这一教义将更加苛刻、更加乖僻和暴虐。加尔文的脸庞酷似石灰岩,宛如一幅孤寂、遥远、多岩石的风景画。情调可能神圣,但没有一点儿人性。凡是能使我们的生命丰硕、快乐、美好、温暖、富于情欲的东西,在这张不仁慈、不合群、不适时的禁欲主义者的脸上是看不到的。加尔文的脸长而椭圆、粗糙丑陋、多棱、阴郁、不和谐。前额狭窄严肃,下面是深陷的、象灼炭般闪光的眼睛。鹰钓鼻专横地从凹下的面颊中间突出;薄薄的嘴唇在脸上构成一个横向的裂缝,一张难得有笑容的嘴巴。无光泽、苍白的皮肤上没有血色。这张脸看上去是那样的惨白和病态,就好象因为发烧连颊上的血都已被吸血蝙蝠吸光了一样。只在愤怒之下,在刹那间,它才变成潮红。这先知的胡须徒劳地在那暴躁易怒的面容上添加上男子汉活力的外表。稀疏的头发,象它们所附的脸皮一样,毫无生气。它们不象古画里摩西的髯,威严地下耷,倒象是长在瘠土上稀稀朗朗、一无生意的灌木。”
    不容否认的是,茨威格的描写生动而传神,但在饱含讥讽意味的文字后面,我们似乎可以看见戴在这个“情感判官”心头上的墨镜。
    任何历史,都是彼时彼地的历史。茨威格跨过二十世纪的门槛,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在遭遇纳粹迫害的颠簸流离中,对十六世纪倡导宗教改革的加尔文进行某种类比和评判,显然是不合时宜。更为关键的是,茨威格站在一个人文主义的立场,以世俗的视角去评判宗教思想和宗教论争,本来就是不合情理。因为,我们根本不该忽视宗教和世俗层面在思想和话语体系上的天壤之别。
    宗教是纯粹的严肃的。在信仰的原则底线上,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没有所谓的宽容。对于迷途的羔羊,上帝会拯救其返回正道,让其重沐主的荣光。但是,上帝也会清剿道上的恶狼,上帝绝不会施恩典于“异端”身上。可见,无论是“异端”还是“外道”,彼此即使不杀伐,但决不会宽容,“我的地盘我作主”,这毕竟是基本的生存之道。宗教和和世俗的相处无异于一种此消彼长的竞争,要维护好宗教的纯粹和严肃,必须恪守一条准则,那就是宗教影响世俗而不能为世俗所影响。从各种宗教的发展历程来看,宗教的“异化”正是在与世俗竞争之中式微的结果,而“异端”正是“异化”的结果。从宗教层面来说,宽容“异端”的存在,听任“异端”的权利折腾,那无疑是在革自己的命!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众多宗教在世俗强大的钝性和惯性面前举起了白旗,失去了其本来面目,放弃了其教化和救赎众生的神圣职责。
    概括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就是“按上帝的福音和启示生活”,终其一身义无反顾地维护宗教的纯粹和严肃。而其受到茨威格、伏尔泰等所谓人文主义者最严厉抨击的,莫过于加尔文坚守的清规戒律以及对世俗层面的人类自由和宽容的清理。而我们恰恰应当看到,戒律和自由的对立,正是宗教和世俗的根本界线。如果立世俗的享乐和权利为参照,去评价抨击一位神学家的宗教教化和管理,无疑易于失去公正。
    对此,房龙在其《宽容》中倒是显出对加尔文的宽容,他感叹:我很高兴没有生活在十六世纪的日内瓦。不过同时,我也深感庆幸十六世纪有日内瓦存在。没有它,二十世纪的世界会更为糟糕,我这样的人很可能会啷当入狱。
    其实,即使茨威格在其心头戴上了墨镜,但对加尔文在那个时代维护宗教纯粹的光辉也只能黯淡而不能遮盖。他这样写道:
    “加尔文开始有条不紊地致力于实现他的计划:把日内瓦改造成尘世上第一个上帝的王国。这是一个没有污染、没有腐化、动乱、堕落或罪恶的公社;日内瓦要成为新的耶路撒冷,成为一个中心,从这里辐射世界的拯救。这唯一的思想扎根在加尔文的生命里,他将全部的生命奉献给这一思想。这位钢铁一般严酷的理论家,以最严肃、最神圣的态度对待他崇高的乌托邦。在他精神独裁统治的四分之一的世纪里,加尔文从来也没有怀疑过:当他要求他的追随者“正直地”生活时,他正在恩赐给他们以巨大的利益,他的意思就是说,他们应该按照上帝的意志和指示生活。
    然而,如果说他对世界是那样的严酷,他对自己的严酷也不少逊。他恪守最严格的教规。为了心灵之故,他只允许他的身体享受绝对的、最低限度的食物和休息。夜间只睡三小时,至多四
  •     茨威格真是容易读啊
  •     他写的传记有心理描写,也有客观见解,阅读体验不像一般的传记那么枯燥,论述重点突出,很好看。
  •     终于出新版了,不过还是只能当小说来读。
  •     买了很久了,还没看完。怎么办呢。
  •     伟大的卡斯特利奥因为茨威格这本书而被广为人知,而伟大的茨威格亦将不朽。
  •     十分
  •     最值得读的是引言部分:反对宗教恐怖的檄文,讴歌人道主义。
  •     鲜血会玷污为之而流血的信念,暴力也会贬低为之而辩护的思想
  •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慨是翻译很重要
  •     看的是希望出版社的版本。自由与宽容,独裁与暴力。
  •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好好反复的看完这本书,久久不愿意放下。我终于深刻的领会到,为什么自由与宽容出自基督教,美国建国先贤们的伟大之处,正来源于被卡斯特利奥影响下的加尔文主义。卡斯特利奥通过与极权加尔文的反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新教徒们。没有唯一正确的信仰,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解说信仰,这些自由,正式因为宗教宽容,在这里人类文明之下,没有异端,没有邪说,有的就是宽容地对待别人和自己,用爱与和平。

    对于我们,是不是能够借鉴些什么呢?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帮助别人信仰什么。而且,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宽容起来,但是我们控制不了别人,我们只能控制自己,请从自己做起。

    这本书对原始加尔文主义如何演变成宽容的加尔文主义并且如何孕育出资本主义精神,没有做过多的阐述,可以接着看韦伯的那本著作了。

    建议在看书之前,先了解一下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区别以及新教的运动史,可能会更好理解些。
  •     — — 干涉与压制无关反叛国家实体的思想观念就是越权与专制。
  •     。。。到底谁是异端啊
  •     茨威格的书 都是好书
  •     一个有了权力而不腐化的理想主义者 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加尔文让我联想到一句话: 终有一天 我竟变成了那个当初我最厌恶的人。。向永不屈服于权势 始终为维护真理而勇敢发声 同时充满着对世人的悲悯和同情的少数斗士致敬~自由万岁~很爱茨威格的文字和思想
  •     透射出来的那种对人类信仰自由与宽容精神的吁求和激情
  •     独裁终不会持久,但宽容是要一生学习的事情。
  •     最初知道以及了解宗教改革仅仅只是通过历史课的教授,现在多年以后以新的视角再看宗教改革,再看加尔文,这本书还是带来很深的感受,里面有些话很触动的!
  •     两个人的对决 身死后成为两种思想的抗衡 只有后者才会生生不息
  •     加尔文的故事: 专制跟暴力的起因,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恶意。理性、克制、规则、智慧,有太多怀着善意、真挚热烈的因素,经过一个错误的系统酝酿发酵,反而成了暴政。这本书就是在剖析这个错误的系统。
  •     远在我认识《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之前,我就捧读了《异端的权利》,并知道了茨威格这个名字。我读《异端的权利》大概和《人的发现》有某种因果关系。2012补誌。
  •     这本书很不错。个人评价很高。但好书也要因人而异,个人口味不同,对待书的看法也不同,过多的评论会干扰你的思维,自己去品吧。
  •     我从不知道加尔文的新教改革如此的血腥、残暴、砖制、赤裸裸。让人感受到了历史再现的现实是多么的可怕,愤怒和无奈。
  •     怎么说呢,一直觉得茨威格是个特别会写的人,而且有煽动性。客观地说这种正邪分明的阅读感受怪怪的
  •     虽然翻译。。。很别扭
  •     迫害者所持的理由及所使用的手段,与今日相比是何其地相似。当宽容、自由、平等已成为人类共识的时候,那个迫害异端的幽灵却找到了它得以继续肆虐的归宿地。斯蒂芬·茨威格在其书中写样写到:“思想家之间的分歧只应该用思想的工具来处置。‘如果塞维特斯拿起武器来对付你,你就有权利找市行政会帮助你。但是,由于他反对你的唯一武器是笔,为什么你要用火与剑抨击他的著作呢?告诉我,为什么你去找地方当局做你的后台呢?’“一个国家在良心问题上没有管辖权,在维护神学教义上市行政会不应插手,因为那只与学者们有关。市行政会的业务是保护一个学者,正如它保护一个匠人、一个雇工、一个医生,或者别的任何公民,使他们免受坏人之害。“把一个人活活烧死不是保卫一个教义,而是屠杀一个人。我们不应用火烧别人来证明我们自己的信仰,只应为了我们的信仰随时准备被烧死。“总有一些特定的人要对流血行为负责,杀人是不能用抽象的哲学格言加以宽恕的。“真理可以传播但不能强加。没有一个教义能因为狂热性而变得更正确;没有一个真理能因为狂热性而变得更真实。也不能靠吹捧一个教义或者一个真理而去传播教义或者真理,更不必说通过杀害出于良心而拒绝那‘真理’的人,来使一个教义或者哲学变得更真实。“观点和概念是个人的经验和事务,除了隶属于持有它们的个人以外,不从属于任何人。它们无法加以训练和控制。一个真理可能会援引上帝的名字一千次,可能会一再宣称它本身的神圣不可侵犯,但没有批准它去毁坏上帝所给予的一个人的生命。“要最后剥夺你们的官员们使用武力或进行迫害的权力。要给予每一个人自由地使用舌头和笔的权力(因为,这是圣·保罗的意思,他说:‘你们可能都在预言……你们想要预言,并禁止人用舌头说话’)。你们很快就会知道,一旦从高压统治下解放出来,自由将会创造何等的奇迹!”——历久弥新,彷佛刚刚说过的。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     我们很缺乏一些本该我们应该了解的常识,只可惜我们的教育……… 阅读这些舶来品,才能获得教育之外不曾了解的常识!!! 书很不错,可以细心一读
  •     很好的书,书中所写的帮事跟我们的处境有相似之处。历史一再证明,人类惟有宽容才能共存,宽容是唯一的智慧之道。而偏狭让文明之花枯萎。——加尔文的秘诀并不新颖,他的手段与古往今来的独裁者们所使用的并无不同。恐怖!加尔文所使用的就是神圣的恐怖。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违言:暴力是无所顾忌的。——唯有宽容成功对抗偏狭的观念,它是消除地球上所有敌意的唯一方法。出于对人性的怀疑,以及对现世的绝望,我常常会想到宗教。如果我们像基督教国家,每个人几乎与生俱来便是上帝的子民,顺其自然地获得上帝给予的基本道德教导,那么也许能够避免如今的贫乏。它将设定一条底线,使每个人站在这条底线之上,使人和猪有基本的区别。然而宗教是可怕的,当人性中的恶劣跟宗教连在一起,世界就如书中所写一样陷入困境。但是,虽然如此,我仍然渴求获得信仰,不愿意在荒漠徘徊。
  •     非常好读的一本书。书中的加尔文是个极端恪守清规戒律的独裁者,不容许相异观点的存在。操纵除掉烦人的塞文特斯,将之用文火活活烧死。而卡斯特里奥则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宣扬宗教宽容,但其思想却被审查制度所扼杀。强权者终究可以除掉微不足道的异端。但是历史的发展却很讽刺,精神领域的独裁统治想要保持一代以上,基本不可能,原本决意阻碍个人自由的加尔文主义,却从中诞生了政治自由的思想。卡斯特里奥的理想反而焕发崭新的活力。
  •     谁能定义异端?与你观点或思想不能的人就是异端吗?茨威格通过本书告诉我们,谁也无权定义谁是异端,能定义的只是个人的观点不同吧。或许上帝能公正毫不偏私的定义谁是异端,问题是上帝自己并不能显现他的真身,而只能等到末日审判去裁决。所以,别去定义异端。更何况异端也是具有权利的,而不能因为他是异端便可剥夺他作为人的其他权利。本书告诉我们,遇到异端时宽容的重要性。
  •     [珍藏]能获得与房龙的《宽容》相齐名的声誉,实至名归,文字优美顺畅,道德感很强
  •     强烈推荐这本书!!!
  •     我总是会为这样的人落泪。心中的崇敬之情却无法现任诉说······
  •     一边倒的批判了加尔文及加尔文派,下次找本正面评价加尔文的书看看。
  •     当加尔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神的时候,让这些基督教徒清醒一下头脑,看看他们心目中的神的真实面目,是多么的必要和及时。
  •     喜欢茨威格的书 所有的书都喜欢
  •     我想痛恨那个形象跃然纸上的加尔文更能说明茨威格的写作功力,卡斯特利奥因为这本书更让世人所铭记而茨威格也因此而不朽。不容许其他的声音并以某种大义之名戕害所谓异端的声音以此维护自己的正统,人类总是弱智重复类似的错误。一边去,你们这些为非作歹的恶人。
  •     还没来得及看,速递很快
  •     有生之年还是要多读经典 亲戚送给我500元当当礼券,正好可以把攒了好几年想读的名著买回来了。
  •     茨威格这本《异端的权利》以宗教改革为大背景,通两种思想家交锋的故事为主题,为我们展现那个时代特有的时代氛围。虽然说的是宗教思想问题,但其中所渗透的哲理很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反思,通过宽容的立场,允许各家观点自由交流,也许是重建我们民族文化的必要之路!
  •     茨威格的文笔就不用多说了,看他的书就是四个字——欲罢不能。
  •     然后真心想看《论异端》序和《驳加尔文书》
  •     让人震撼的好书
  •     细细度过,对于宽容的呼求感动人心。
  •     好书,茨威格的又一好书,值得一读.
  •     真正的独裁是不让被统治者有自由的思想
  •     完全看不懂
  •     | B979.522 /C84Y
  •     真痛苦。。
  •     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异端、弱势群体也有表达的机会
  •     当初一口气读完,主人公的名字依稀是叫做卡斯特利奥吧,现在已经音箱模糊了。有机会要重读一遍。一本人类反观自鉴的好书。
  •     宗教之争,实际上是政治斗争
  •     虚伪的正义,个人的集权。迫害镇压民主。教义是幌子,个人集权才是真的。
  •     2016-11-19
  •     推荐和乌合之众一起读。
  •     每个人都是异端,因为他视每个人都是异端
  •     细细思考,发现茨威格笔下的那个人与中国的一代领导人颇为相似。
  •     茨威格的作品可读性都很强。不少他的书翻译水平都不错。要说传记,还是《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最好,不过作者不认为是传奇或者传记,至多只是一种纪实或者历史特写。我认为应该成为大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另外,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也非常好。我信为最感人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写法也有些特别。
  •     “只有一件东西能拯救人类于野蛮,那就是宗教宽容。我们的世界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容下许多的真理,只要人们心存友善,这些真理就能和平共处。”茨威格语言简练引人入胜,讲述历史和讲述一个女人内心世界一样精彩。不愧是大师。
  •     提高知识面,可以看看
  •     思想之独立、自由。令人激动而又不愿仓促提起的话题,异端的光芒闪耀恒久。
  •     无外乎是宗教改革时的人和事,却看得我心潮澎湃. 真是服了他了,打算继续读他的作品.为了人权,人道,多少人流血,又引发了多少文人的思考和激辨,欧洲所经历的这些,才造就了他们的浓厚的人文精神.
    推荐!
  •     作者通过对一些被正史忽略的一些所谓小人物的关注,把整个宗教改革的血淋淋得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完全颠覆我对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看法,不宽容就是文明的敌人,也是人类的敌人!也教会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读史,多思考。去伪存真,历史才会显现他本来的面目!茨威格大师作品,必为精品!
  •     语言比较生硬,文字上西化比较严重,希望看到更好的版
  •     只要你耐着性子读完此书,便会体会到作者在书中表达的那种对自由的追求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     重头戏在后面,卡斯特里奥反击那部分真是荡气回肠,酣畅淋漓!翻译不错~
  •     不用说什么了,就是值得看!
  •     异端的权利和宽容差不多是一起读的,茨威格的文字似乎一贯的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异端是那些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是潮流的抗争者。而事实往往显示,异端的存在是一个社会文明的代表。他们很可能是不为同时代人们认同的先驱者。但我们终将纪念他们,为自己的无知和愚昧感到懊悔。
    宽容的氛围和自由的信仰,我们距离我们所期望的究竟还有多远?
  •     无论这场宗教斗争的结局如何,茨威格也许只想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只有一件事能拯救人类与野蛮,那就是宗教宽容。”这位一生奉行人道主义与和平主义的大师告诫后世:“鲜血会玷污为之流血的观念,暴力也会贬低为之辩护的思想。”加尔文 卡斯特里奥和塞文特斯只是笔下的棋子罢了。
  •     10年春节至大一下。
  •     在飞机上打发时间随便借了这本书,不想看入迷了。回国后直接下定单。值得反复看。
  •     此书经典无需累述,书嘛9成新,不错了
  •     这可能是一本传记小说?因为扉页作者介绍写的是【传记作家】,实际是一本【PPT】,章节名是一页幻灯片,小字是章节名的扩写。修辞华丽【不知道是作者的锅还是翻译的锅】,感觉是成语词典一半用在正面人物身上,一半用在反面人物身上。读起来很出戏,大概知道了要说的事情,很悲剧,原来是双男主设定,但是前大半部分写了反角男主加尓文,后小半部写正角男主卡某与加某的对仗。全文完。
  •     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史实也很丰富,篇章段落分得很短小细致,所以即使庞大的主题读起来也很轻松,翻译也很好,读来全无生涩之感。
  •     原来西方教会明争暗斗也很激烈,还以为只是纯粹的理想主义空想者凑在一起闲扯呢。
  •     在所有和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里,我们都是异端。
  •     当当的书中我比较满意的一本了,首先茨威格是个讲故事的好手,让我一口气读完而不觉得累,另外书中没有一句说教,却让人感慨万千,宽容是唯一的万能钥匙,我相信!~
  •     有个问题我想了很久,那就是为什么曾经的受迫害者一旦当权就会变成迫害者?这例子举不胜举。这背后到底是什么促使的?是人性的弱点吗?还是社会制度使然?甚至说是神的安排?(唯有斗争,人类才会进步?)
  •     好书,具有茨威格的典型风格!特别值得中国人深思!
  •     本来以为是写加尔文的,结果发现他是个反面角色,写的是他的反对者,所谓异端,书中反映了茨威格人道主义的观点,但是由于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熟悉,看来有些费力!
  •     这种对“历史”的描绘也只有在中国会有市场。
  •     很不错的一本书,茨威格的书永远都值得珍藏,无论是他的大爱,还是他思想的自由都会给人深刻的思想冲击,而且书的纸张都很好,绝对可以收藏的!!!
  •     信仰的界限应当停留在:我只能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不能达到我认为别人是错误的。历史上异端的权利始终是被剥夺的
  •     ……重复而又重复。都在反反复复的绕着圆圈走,直到末日。
  •     单看书名感觉是本很费劲的书,以为类似议论文,没想到读起来异常顺利,除了作者本身,译者功不可没。没有提前做功课就看了这本书,看的过程中总让人想起美国的《独立宣言》,在最后一章终于印证了感觉。有种猜到了结局却没想到过程的感觉。
  •     很好的书,很便宜。好故事,适合中学生读。
  •     书名足矣
  •     挺好的一本书,可以思考很多东西。
  •     这书有力度,句句直指要害。金三胖什么的会很怕
  •     又是茨威格的书,又是一口气读完!
    茨威格文笔之流畅,叙事之生动,眼光之独到,实在令人佩服。
    历史上究竟会有多少轮回?当年崇尚争论自由、敞开论辩的学者,一旦掌权得势,就开始铲除异端,竟然实施火刑,而原因居然仅仅是因为对方不信仰自己对《圣经》的解读。而这个人,加尔文,当年就是一个异端。
    也许,有些东西,比如信仰、宗教、意识形态等等,是无法改变的,尤其被那些心胸狭隘、心狠手辣的人利用之后。。。
  •     真后悔怎么大学毕业了才意识到茨威格是如此伟大的一位作家。看完这本书,屏弃之前所有的狭隘,带着宽容和包容去接纳一切属于人类的文明灿烂之光。像茨威格致敬。
  •     不知道作者还是译者的缘故,中文文本流畅自然,随处都是振聋发聩的警言,读来感人至深。2012.8.8~2012.8.18
  •     太好的书了。第一次看是在图书馆借的,因为好,所以又专门买了一本。但当当寄给我的书前几页似乎有点倾斜。不过总体很好
  •     接近一本政论杂文,如果没有故事和主线的话。
  •     我知道那是历史的规律,却依然无法按捺内心的冲动……
  •     虽为传记体,不过处处闪现着学者的灵光。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快哉。
  •     宗教宽容
  •     这本书不错,是正品,价格也优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