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简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基督教简史

出版社:人民
出版日期:2008-2
ISBN:9787010061573
作者:陈钦庄
页数:484页

章节摘录

  绪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巴塔克说:“科学已经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领域。如今它正跨进一个最复杂、最难以接近的、并且是最神圣的领域——宗教的领域。”研究宗教史最使人感兴趣,但这种工作也很困难。因为我们现在逐渐明了,宗教史与人类一般文化的开端及其继续发展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英国著名史学家阿克顿说:“宗教是历史的钥匙。”当代美国宗教学家贝格尔认为:“宗教是人建立神圣世界的活动。”宗教思想家蒂里希说:“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美国社会学家约翰斯通说:“纵观历史,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都参与宗教行为。”而被誉为“当代第一流文化史大师”的克里斯托弗-道森则说:“甚至一种很明显地属于彼岸世界的、似乎是否定人类社会所有价值和标准的宗教,也仍然会对文化产生刺激作用,并在社会变革运动中提供推动力。”这些名家、大师的话,均说明宗教与人类及其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化]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文化人类学奠基者之一泰勒(Tylor 1832—1917),第一个给“文化”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史家艾略特(Eliot 1888—1965)定义道:“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域的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该民族的文化见诸于其文学艺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和宗教”;他还说:“要在各自具有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创造出某种共同文化,其主导力量是宗教。”  《辞海》定义说:“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中国学者胡适则指出:“第一,文明(Civilization)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第二,文化(Culture)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第三,凡一种文明的造成,必有两个因子:一是物质的,包括种种自然界的势力与质料;一是精神的,包括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感情和理想。凡文明都是人的心思智力运用于自然界的质与力的作品,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精神的,也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物质的。”

书籍目录

序绪论第一章 基督教的产生、原始基督教  第一节 基督教的产生  第二节 原始基督教、12使徒和保罗第二章 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第一节 君士坦丁以前的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罗马帝国晚萁有的基督教会与异端运动第三章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会(5-15世纪)  第一节 西欧社会的封建化与基督教化、政权与教权的关系  第二节 天主教会的全盛与衰落(11-15世纪)  第三节 异端运动的天主教会的对策  第四节 基督教与中世纪西欧文化第四章 基督教与文艺复兴  第一节 人文主义和科学技术对神学垄断的冲击  第二节 “文艺复兴教皇”第五章 宗教改革  第一节 德国宗教改革  第二节 瑞士宗教改革  第三节 英、法宗教改革  第四节 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第六章 基督教和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三节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第七章 东正教会  第一节 东正教简述  第二节 东、西教会分裂  第三节 全世界东正教会各派组织第八章 当代基督新教第九章 当代天主教与马罗教廷  第一节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  第二节 梵蒂冈城国  第三节 罗马教廷机构  第四节 第一位波兰籍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第五节 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第十章 基督教在中国  第一节 基督教传入中国  第二节 “中国礼仪之争”与康熙禁教  第三节 新教的传入与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基督教  第四节 传教士对中西文化的贡献  第五节 东正教的传入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的中国教会后记附录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基督教简史(修订本)》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地介绍了基督教创立、演变、发民的曲折历程。全书分10章,分别叙述了基督教的产生、原始基督教;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会;基督教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基督教与资产阶级革命;东正教会;当代基督新教;当代天主教与罗马教廷;基督教在中国。在书中作者以翔实的资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基督教主要派系组织、历史事件、《圣经》及其人物故事、哲学、神学、教义、礼仪、文化等等诸多基督教的基本知识,使《基督教简史(修订本)》既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含量,又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图书封面


 基督教简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基督教共三次进入中国。第一次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是于公元7世纪传入唐朝的聂斯托利派,中国叫它景教。景教之名得之于景净。景净是景教传教士。任中国教父、乡主教、长老,曾参加佛经翻译工作,与僧侣亦有往来。曾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撰碑文计1780字,概述景教从波斯传入中国后的活动和基督教教义。现藏西安碑林。唐代贞观九年(635年),景净随着阿罗本率领的聂斯脱里派传教团从波斯抵达唐朝首都长安。阿罗本 Alopen:已知的第一个到中国传教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教士。除译经之外,还建立大秦寺,唐高宗封其为“镇国大法主”后经过武则天时期的提倡佛教,压制景教,以及玄宗时期恢复对景教的宽容政策,至武宗时,他下令灭佛教,景教也受到牵连,此后,景教在中国销声匿迹。第二次在中国本土消失后,聂斯托利派在中亚和北方的蒙古等民族中仍然流行。同时,罗马公教于元代传入中国。首位来华的罗马公教传教士是意大利人柏郎嘉宾(1182-1252),他是方济各会创始人之一。真正在元朝传教并建立教会的是意大利人蒙高维诺(1247-1328),他也是一位方济各会士。元世祖忽必烈曾于1269年,托马克.波罗的父亲带信给教廷请求派100传教士来华。1289年,教皇尼古拉四世命蒙高维诺出使中国。1294年,蒙高维诺来到大都,虽恰逢忽必烈逝世,但仍受到朝廷热情欢迎,正式开始在中国传播罗马公教。1368年,随着元朝的覆灭,罗马公教与聂斯托利派与蒙古人的统治一起被逐出中原大地,基督教第二次在中国消失。当时中国有三万多基督教信徒,多数为蒙古人,因很少有汉族信徒,基督教缺少群众基础。---基督教在元朝的传播忽必烈入主中原以前,基督教(史称景教)在蒙古族古老部族克烈部、汪古部、乃蛮部已经拥有较多信徒。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景教遂在整个蒙古流传开来,一时间十字寺林立,僧众成群,特别是汪古部,形成了好几个基督教世家。后来,随着蒙古人取得中原政权,景教再次进入我国内地。在中原地区,景教的势力不断扩展,传教机构遍及南北,形成了四大主教区:秦尼(第11区,主教驻地在大同,汪古部、克烈部在其辖区之内)、喀什葛尔(第19区,主教驻地在喀什)、汗八里(第23区,驻地在大都)、唐古忒(第24区,驻地在甘州)。此外,南方的镇江、扬州、泉州也是景教徒聚居的地区。景教徒马薛里吉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被任命为镇江府达鲁花赤,他在镇江修建了7座景教教堂,镇江府中很多高级官员都是景教徒。除马薛里吉思以外,还有总管府达鲁花赤阔里吉思、太平与丹徒县达鲁花赤马奥刺憨和斡罗思、安马里忽思父子等。扬州和泉州在近代出土了大量的景教遗物,如十字架碑石及用汉文和叙利亚文写成的景教墓碑。西南地区的昆明(当时称作押赤)也有相当数量的居民信奉景教。天主教的东传也和蒙古西进有关。蒙古军队西征,引起罗马教庭的恐慌,为了抵御蒙古的入侵,从教皇英诺森四世开始,便向蒙古派出了以方济各会修士为主的特使前往东方。罗马教廷的第一位使者柏朗嘉宾在1246年朝见了蒙古大汗贵由,呈上了教皇给蒙古大汗的信,向元定宗贵由宣讲了天主教教义。后来方济各会修士卢布鲁克来到上都,受到元宪宗蒙哥的接见,并奉命为皇家祈天祝奉,但他要留在我国传教的请求遭到拒绝。1294年传教士约翰·孟特戈维诺达到大都(今天的北京),正式开始了罗马天主教在我国的传教活动,同年,他说服了原本信奉景教的汪古部唐王阔里吉思改信天主教,政府对他的传教活动也表示承认。此后,孟特戈维诺在大都建立了3座教堂,并成功地为6000人施洗。1307年,他被教皇克莱蒙五世任命为天主教汗八里总主教区大主教,统理远东教务,直到1308年去世。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天主教的传教活动扩展到杭州、泉州等地,并在当地建立了教堂和修道院。元朝政府对基督教徒优礼有加。政府发给传教士俸金和生活费用,基督教徒则被免除了兵役、徭役和租税。也里可温(基督徒)还利用手中的特权和佛教、道教争夺信徒资源和地产。此外,政府设立了专门管理基督教事务的崇福寺,长官称崇福使,秩从二品。基督教和蒙古上层关系密切。汪古部统治集团就是以基督教世家为中心,除克烈、汪古、乃蛮诸部以外,蒙古上层人物也多有基督教徒。托雷王妃唆鲁悉帖尼(出自克烈部)笃信景教,这不能不影响到其子蒙哥、忽必烈对基督教的态度。尽管基督教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地域分布很广,信徒范围却非常狭窄。当时的基督教徒主要是阿兰人、突厥人、蒙古人和东来的波斯人、欧洲人,孟特戈维诺在大都施洗的6000名教徒,绝大多数都是从高加索地区东来的阿兰人。这样,当时的基督教徒组成了一个几乎封闭的信仰圈子。传教所用的经书,都是用拉丁文、波斯文和蒙文书写,没有汉文译本,它的教义始终不为汉人所认同。这一方面是因为基督教过分注重取得统治者的好感而缺少和汉文化沟通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因为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也刺激并加剧了汉人和南人对这一外来宗教的厌恶。加上基督教内部景教和天主教的教义分歧、争夺信徒资源等矛盾使它们出现内讧和斗争,相互打击和排挤,不利于其充分发展。随着元朝统治在中原的衰落,基督教也退出了历史舞台。1362年汉军攻入泉州,最后一任天主教主教、佛罗伦萨人詹姆斯被杀,1369年元顺帝北遁出逃漠北,基督教徒被逐出大都,基督教遂一度在中原销声匿迹。---第三次由马丁路德于1517年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打破罗马公教在西欧的一统天下。在改革过程中,西班牙贵族罗耀拉建立耶稣会。该会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宗旨便是派传教士到欧洲以外的各地传教。1852年,耶稣会派遣利玛窦到澳门学习中文,为进入中国传教做准备。1853年利玛窦和罗明坚获准在广东肇庆定居。他们在肇庆建立了第一所教堂,仙花寺。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和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利玛窦为中国引入先进的西方科技和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于1601年进入北京,后于1610年逝世,皇帝赐地将他厚葬于北京埠城门外。此后,天主教开始在中国成长,而天主教一词正是起始于利玛窦。利玛窦之后,另外两位对中国科技引进和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巨大贡献的耶稣会传教士是汤若望和南怀仁。第一个中国籍主教天主教传入中国后,由罗马教廷任命的第一个中国籍主教是福建福安人罗文藻(1617-1691)。1633年,多名我会士黎玉范和利安当到福安传教,罗文藻接受利安当的洗礼。新教的传入第一位到中国的新教传教士是马礼逊(1782-1834),他是英国伦敦传教会的成员。马礼逊于1807年9月8日抵达广州。他在1810年将《使徒行传》翻译成中文,1812年翻译《路加福音》,1813年译《新约全书》,1815年译《汉语语法》,1819年完成翻译《圣经》全本,又称《神天圣书》,共21卷。中国的第一个中国籍牧师梁发就是由马礼逊施洗的。由梁发撰写,马礼逊修改的《劝世良言》在1836年被洪秀全得到,成为其创立拜上帝教、建立太平天国的思想依据之一。马礼逊对中国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西方文化交流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帮助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推行殖民主义和鸦片贸易,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他于1834年卒于广州。马礼逊死后六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基督教由此开始凭借西方列强武力在中国传播。在所有与西方列强相勾结的传教士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德国传教士郭士立,他为东印度公司服务,并参与了中英《南京条约》的谈判,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忠实工具。东正教的传入1727年,清政府依据中俄边界条约 - 《恰克图条约》,正式批准东正教(俄罗斯正教系)在中国设立教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基督教1949年,天主教徒达330万,新教徒约70万,东正教教徒约数万。1979年后,新教发展迅猛,教徒人数达一千多万。1954年8月,中国基督教(新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1956年,中国天主教教友爱国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57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正式成立。1980年10月,中国基督教协会成立。------中国基督教历史上基督教主要分四个阶段官方传入中国,民间则可追述至东汉。[127] 唐朝贞观九年(635),东方亚述教会(景教)上德阿罗本从波斯国带经书、圣象历经跋涉到达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派宰相房玄龄在长安西郊主持仪仗迎接阿罗本入宫,留在藏经阁翻译经书,并且在寝宫讲经问道。当时的神阶词语多借用佛教。[41] 唐朝贞观十二年(638)秋,唐太宗认为基督教义主张的正真,于是特别下诏准许亚述会在唐朝传播,同时在长安义宁坊建造教堂。[41]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尊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教会极盛时达到“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信徒20万众的规模。[128]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遭遇波折,但在玄宗保护下得以延续。唐武宗即位后,废除佛教,同时也废除掉基督教。自此衰退。[129] 公元13世纪,罗马天主教会陆续由教皇英诺森四世派方济各会的柏郎嘉宾到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尼各老四世派方济各会的孟高维诺到元朝的大都传教;1310年,方济各会开始在泉州建造修道会。而唐朝灭教后遗存在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的亚述教会,以及俄罗斯人正教徒(东正教)也随着元朝一起入主中原,是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也里可温教时期。元朝灭亡北迁后又再次中断。[130] 公元1551年,耶稣会的圣方济各·沙勿略认为日本有基督徒而中国没有,于是从日本搭乘葡萄牙商船到广东上川岛,但因明朝海禁无法入大陆传教,不久后病死在岛上。1553年葡萄牙人陆续进入澳门直到租借,公匝勒为首的耶稣会士也得以在澳门传教。1555年7月20日,公匝勒和伯莱笃再次来到沙勿略到过的上川岛。但最终放弃,回到澳门。[131] 公元1561年,日本养老的神父巴尔达·撒加高、狄野高·贝勒拉、方济各·贝勒兹、代宰拉和平托相继进入澳门传教,最终经广东政府批准在今圣安多尼教堂附近用稻草盖起一间名为天主教圣母堂的小教堂。1563年,发展至9位神父和900人教徒规模,当时入教分为本地居民直接入教,和广东各县居民每年一次赴澳门入教。1566年,教皇庇护五世任卡内罗为澳门主教。1576年1月23日,东亚基督教发源地的澳门教区成立。[131] 而在同一时期,东印度教区巡查师范礼安为继承沙勿略在明朝境内传教遗志,开始着手让欧洲宣教士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长期派遣方针。最终选出的罗明坚于1579年到达澳门开始学习汉语。明朝万历十年(1582),利玛窦作为罗明坚的助手被允许在广东肇庆传教和建设教堂。1601年,利玛窦实现进京,并翻译了众多的基督教义和科学典籍。利玛窦去世后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在《西字奇迹》基础上,与汉人王徵修订编制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汉字拼音字字汇》。[132] 此后耶稣会的后继者们,活跃在明朝和清朝的宫廷中心,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将西洋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尽数传入。代表人物包括将西洋科技传入的熊三拔、明末清初将历法传入的汤若望、清朝康熙皇帝委以工部侍郎信任的南怀仁、《康熙帝传》作者白晋、尼布楚条约交涉代表的张诚和徐日升、康熙皇帝逾20年近侍的巴多明、完成《皇舆全览图》实地测量的雷孝思、康雍乾三朝御用画家郎世宁,以及将《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翻译成拉丁文推广到欧洲的第一人钱德明。[133] 清朝雍正五年(1727),俄罗斯哥萨克族移民北京等地,正教会(东正教)也得以自元朝后再次传入。但另一方面天主教会多明我会不满耶稣会的中国化适应策略,将耶稣会在中国容许偶像崇拜的问题提交教廷,导致罗马教廷与清朝皇室发生中国礼仪之争,且在后续事件过程逐渐从宗教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1773年,耶稣会在中国解散。正教会成为中国基督教的独流。[134] 本色化运动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在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支持下,新教宗派之一的伦敦宣教会传教士马礼逊开始在中国活动。马礼逊在澳门先后完成发行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典》和第一部完整汉译《圣经》。但由于当时清朝政府对基督教实行禁止政策,所以只能在广州秘密传教。而马礼逊之后的新教各派传教士,也主要将精力放在学习中文和后续的圣经翻译工作上。在翻译过程中,牧师们对用词准确性和修辞手法的讨论持续进行。[135] 清朝咸丰八年(1858)的《天津条约》,和咸丰十年(1860)的《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基督教得以在中国境内正式恢复传教。包括分别代表各新教宗派的伦敦会、荷兰传教会、美部会、美浸会、美国圣公会、英行教会、美国长老会,和天主教会的修道会耶稣会、奥斯定会、多明我会、巴黎外方传教会、遣使会、圣母圣心会、圣言会的传教士。而在华真正立足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的传播和发展。[136] 道光十四年(1843),洪秀全自称耶稣的弟弟,基于《劝世良言》建立拜上帝会,后又建立太平天国。[137] 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由于列强加在中国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教案的不断发生,以及拜上帝会借基督教名义起义失败的恶劣影响,促使中国基督教徒决心摆脱外国宣传机构的控制,自立教会。1873年,中国人的第一个自办教会成立。1918年“中华国内布道会”成立。是为基督教在中国的本色化运动,即中国基督教。民国十一年(1922),中国基督教大会在上海召开,新教各派组织的中国基督教“本色化”正式开始,该会议提出了中国本色教会的原则就是“自养、自治、自传”。在组织体系上,中国基督教开始了朝向本色化的结合和创新,出现了教派合一的趋势和突出“中华”的观念。在政治态度上,本色化运动也明确表明反对不平等条约,并积极参与到废除这种条约的运动中来。1949年,天主教会有300万中国教徒,新教各派也发展到教徒70多万人。1951年,中国基督教各派联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1954年,中国基督教领袖和知名人士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57年7月,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从此,中国基督教各派完全断绝了与外国教会的联系,走上了自立发展、爱国爱教的道路。是为三自爱国运动。2007年6月30日,罗马教宗本笃十六世致发名为《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徒信》的牧函,坚持只有教廷有权任命主教,但在提名主教的名单上可以和中国内地能够达成协议,并期望和北京政府重新建立外交关系。随牧函附有一份声明,指出“教宗本笃十六世表示完全愿意同民事当局展开平静而建设性的对话,最终找到解决有关天主教会团体的各种问题的办法”。[138]
  •     作为基督教历史的专业研究人员,作者对历史的掌握是非常全面的,治学的精神也是非常敬业的。读完此书会对基督教的历史有个非常清晰而全面的了解,全书的结构很清晰。当然,因为知识含量大,行文的风格倾向于严谨,对于很多喜欢那些用轻快的语言来讲历史的作品比如《明朝那些事》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难读。不过如果像《明朝》那样写,这本书会更长。《明朝》说了大概三百年的事,就写了整整七卷。读毕首先感概于基督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对世界影响之大无法估量,她的教义是好的,只是有些经经常被念歪了。遗憾的是,一个伟大的宗教,留下了一些历史污点。1. 最早基督教本是犹太教的分支,后来作为犹太教的异端被打击迫害,耶稣被害就是那次大迫害的最好的见证。而当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势力强大之后,也开始迫害异端了。2. 教会在中世纪前的体制的腐败,结果导致神职人员的腐败。好在教会内部始终有一股力量,以一场翻天覆地的大改革使教会趋利避弊走向正轨。3. 我想基督教,以及其他一些主要宗教,最大的污点莫过于她们所引发的战争、冲突和流血。这一点是每一个基督教教徒都应该客观承认的,并引以为戒。迄今为止,仍然有人以十字军东征为据来诟病基督教。这样不足取,毕竟已经是很久以前的历史了,我们不仅要客观地看缺点,还要看到基督教的好的一面。4. 很多传教士,比如那些当年来中国传教士,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他们不仅传教,还贩卖烟片并勾结本国政府开拓殖民地,侵略别国。不过,对此我们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能一提到传教士,就认为他们是不好的,很多传教士在引进先进西方科技很文化上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发货速度还可以,挺好的。
  •     很厚的一大本,慢慢看吧……
  •     送货及时,质量满意
  •     很不错的书哦 建议大家都看一下
  •     很好,就是我想要的
  •     包装不错,发货很快,全五分
  •     虽然文字并不难懂,但书很厚,一边读一边思考,会得到很多东西。
  •     做常识够了
  •     我们很需要了解基督教,这就是一本很好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