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第一堂课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论语的第一堂课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807470038
作者:杜秀俊
页数:215页

章节摘录

  三十三、对后生可畏的认识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 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第九》) 孔子到东方游历的时候,在荆山下碰到了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在一起玩 耍,另一个小孩站得远远的。孔子对此非常奇怪,他问站在一边的小孩为什 么不去玩耍。那个小孩回答说:“激烈的打闹能伤害人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会伤害人 的身体,退一步说,即使不伤害身体,有时也可能撕破衣服,总之没有任何 好处。”后来,又有一个小孩用泥土堆积成一座城,他自己坐在里面,眼看孔子 的车子要过来,他还不躲避。孔子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避让车子呢?”这小孩振振有词地说,他只听说过车子避城,还没听说过城避车子的。孔子只得让自己的车子绕过这座“土城”。后来,孔子觉得小孩的话很有意 思,于是又返回来询问小孩的姓名,赞扬小孩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知道的道 理还不少。这个小孩听到孔子说自己年龄小后,有些不高兴,就反问孔子道:“我 听说鱼生下三天,就能在江海中潜游;兔子生下来三天,就能在三亩地的范 围内活动;马生下三天,就能跟在母马后面行走;人生下三个月就能认识父 母。这些都是天地问的自然现象,有什么大惊小讶的呢?”孔子听后惊讶地说:“好啊,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后生可畏啊!”在我们之前的千万年间,不知已经有过多少圣贤俊杰;不论我们是年长 还是年少,在现实生活中修养、知识、经验胜过我们的人,也不知已经有多 少。我们是否能够值得人们敬畏,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养水平。在我们之后的千万年中,不知还会有多少圣贤俊杰,还会涌现出多少修 养、知识、经验胜过我们的人。因而,我们永远没有资格骄傲,更没有资格 歧视别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学习修养总无涯。今日还不如我们的人,来日 未必不能远远胜过我们;今日胜过我们的人,我们未必不能超越。孔子寄希望于少年,勉励他们及时力学,切莫老大徒伤悲。从教育学的 角度看,年轻一代超越前辈,这是必然。当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能超越上一代。一个人从生到死,好比一次 四季循环,春天不播种,要想秋季获得丰收,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到四五 十岁还没有成就,那以后往往难有成就。少年还不知道自己去选择良种,长辈或教师如果不能早一点选择好良种 去加以引导,就好比等到夏季才去播种,恐怕他们的心田早生满了杂草。三十四、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第五》)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 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 俗,孔圉死后,授予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 被称为‘文’呢?”子贡这样问是有原因的。原来,卫国的太叔疾娶了宋国子朝的女儿,后来子朝逃亡出国,孔圉让 太叔疾休弃他的妻子,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可是太叔疾又把前妻的妹妹 安置在犁地,为她造了一所房子。孔圉一怒之下准备发兵攻打太叔疾,被孔 子劝阻。孔圉这一举动被很多人认为是品德有缺失,所以子贡不理解为什么 他会得到“文”的谥号。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 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按照礼义道德来说,一个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敬业的精神,也是守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学习而提高自己的修养,就能不 断地完善自己。叶天士,名桂,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代乾隆年问著名医学家。在苏南山区某处有座古寺庙,庙里的一位老僧经常做治病施药的好事。一天,已经名满江南的叶天士带着几担礼物,上山向老和尚拜师。叶天士进 庙让随从放下礼物,然后向和尚行礼,并谎称自己是刘生,想拜老和尚为师。老和尚见他长途跋涉来求师,便答应收他为徒。老和尚和他讨论医理,发现他年纪轻轻对医学就有这样深的造诣,不由 得肃然起敬。有一次在为病人开药时,老和尚指着其中一味药说:“唔,这 副药的用量,很有叶天士的味道!刘生,你是吴县人,和叶大夫认识吗?”叶天士被迫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后又诚恳地说出自己的意图。老和 尚很感动。他说:“老僧虽有薄技在身,但已风烛残年。你这样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我一定尽力告知你。”老和尚将收集的秘方、行医经验全部传授给叶天士。在此后的10年中,叶天士共拜了17位老师。一个人学习,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而是为了使自己道德修养和技艺更 加完善,当然他也就不会把向别人求教看作是耻辱的事情;既然是为了自身 的完善而学习,又何必在乎向谁学习呢?韩愈说得好:吾师道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叶天士不耻下问的学习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三十五、入太庙,每事问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曰:“是礼也。”(《论语·八佾第三》) 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 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 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 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 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节呢?他 跑进太庙,什么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徐存斋是明朝的翰林,不到30岁就进了翰林院当编修,朝廷派他到浙江 去主考。可想而知,该是何等的少年得志了。他在阅卷时发现一名士子在八股文中用了“颜若孔之卓”这个典,他眉 头一皱,拿起笔来,划了个黑杠,批上两个字:杜撰。然后置为第四等,也 就是不及格。凡有主考的不佳评语,考生照例要到堂上“领责”,也就是去 受训斥,然后卷铺盖回家。这位士子捧着卷上去,一看这位年轻的主考大人满面愠色,吓得不知该 如何应对。这位年纪轻轻的徐存斋先生,却颇有一点勤于发问的作风,于是 向这个考生询问那个典故的出处。那位士子一听,急忙为自己申辩:“大宗 师见教诚当,但此语出《扬子法言》,实非生员杜撰也。”徐存斋一听,连忙从太师椅上站起来:“本道侥幸太早,未尝学问,今 承教多矣!”然后,把这个考生改为一等。不懂就发问,勇于改过自己的错失,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礼”的精神。但是如果一个人内心中缺乏自信,完全是靠官势和权位来压人,这种事情 在等级社会里虽然是十分常见的,但却偏离了儒家的教育理念。明神宗万历初年,有个秀才以“怨慕章”为题作文章,用了“为舜也父 者,为舜也母者”这么一句话,被当时的督学考官判为不通,列为四等。于 是这名秀才向督学陈述,说此话原本是出自《礼记·檀弓》。没想到这却激 怒了督学,斥责道:“你以为就你一个人读了《礼记》,别人就没有读过吗?”不由分说将秀才改判为五等,拉出去打板子。由此可知知易行难,理解孔子的话很容易,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贯彻到实 际中去,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究其原因,越是有修养才学的人,越 是容易贯彻孔子的思想。因为他们心中对自己有着足够的自信,能够尊重别 人并注意到别人的长处。反之,修养不足,知识积累不够的人,就难以达到 这个境界。P95-101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论语》的政洽哲学一、名分背后的实至名归二、王道政治必须由近及远三、越位之不能容忍两面观四、不同意见影响政治明暗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六、仁义通过行事来表现七、远比才华更重的砝码八、重德的同时也要重才九、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十、两个层次的愚不可及十一、乱世浊流中的圣人之心十二、巧言令色文化渊源十三、领导者要临之以庄十四、为政欲速则不达十五、邦无道,则卷而怀之十六、斐然成章,不知所裁十七、兴灭继绝与民心归附十八、富强与长治久安之争十九、不教而杀谓之虐二十、收入分配的制度分析二十一、富贵于我如浮云二十二、无大德而财富必失二十三、民富才能国强的道理二十四、患得患失的鄙夫经济观二十五、仓廪实而知礼节第二部分:《论语》的教育哲学二十六、不得其门而入二十七、尊重别人的长处二十八、守死善道与相机而动二十九、文质彬彬的美学教育三十、礼乐教化的讨论三十一、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三十二、给人以改过的机会三十三、对后生可畏的认识三十四、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三十五、入太庙,每事问第三部分:《论语》的人生哲学三十六、不忮不求的自强之心三十七、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三十八、常思一二.不思八九三十九、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四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十一、心灵的快乐超越现实四十二、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四十三、只能依靠自身的修养四十四、三省吾身,改造自我四十五、任重道远的传承四十六、欲寡其过而未能四十七、传播信息要三思四十八、无得而称的美德四十九、修己以敬才能成功五十、三思而后行的反正五十一、匹夫不可夺志五十二、父母之邦的吸引力五十三、面对生命流逝的达观五十四、敏于事而慎于言五十五、见利思义的不欲第四部分:《论语》的处世哲学五十六、有不为与无可无不可五十七、把眼光放在现实之上五十八、朋友问要以德相交五十九、尊贤而容众的交友之道六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六十一、小不忍则乱大谋六十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六十三、庄重整肃才会有威严六十四、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六十五、对朋友要握好尺度六十六、以直报怨的智慧六十七、君子群而不党六十八、己欲达而达人六十九、把仁义贯彻到行为中七十、道不同不相为谋七十一、不能倚仗“超能力”七十二、正直才能不卑不亢七十三、有勇知方与礼义之间七十四、从半高处看人生七十五、缧绁无损于道德修养

作者简介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本书为我们介绍了《论语》的政洽哲学、《论语》教育哲学、《论语》人生哲学、《论语》处世哲学。让我们来慢慢体会儒家思想的精髓吧。

图书封面


 论语的第一堂课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