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 第四辑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中国经学 第四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63381821
作者:彭林 编
页数:276页

章节摘录

  江声遗文小集  《泰誓》,今文古文皆有之,汉儒皆诵习之,马、郑皆为之注。自东晋伪古文出,则有《泰誓》三篇,世无具巨眼人,遂翕然信奉, 以为孔壁古文;因目此为今文,且反疑其伪,以故寝微而至于亡。顾 其遗文记火流谷至之事,且无诸传记所引之语,故马融虽为之注,不 能无疑。今姑备录马说而辩之。  马融《书叙》曰:“《泰誓》后得,案其文,似若浅露。”又云 :“八百诸侯,不召自来,不期同时,不谋同词。及火复于上,至于 王屋,流为雕,五至,以谷俱来。举火神怪,得毋在子所不语中乎!又《春秋》引《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国语》引《 泰誓》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孟子》引《泰 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 ’孙卿引《泰誓》曰‘独夫纣’;《礼记》引《泰誓》曰:‘予克纣 ,非子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子,非朕文考有罪,惟子小子无良。 ’今之《泰誓》,皆无此语。吾见书传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 泰誓》者甚多,弗复悉记,略举五事以明之,亦可知矣。”  马此说具《正义》。辨之曰:案融之意,以《泰誓》非伏生所传 ,故疑之尔。融独不见伏生之《尚书大傅》乎!《泰誓》“维四月, 太子发上祭于毕”云云,《大传》既引其文矣。其所以不传者,盖生 年老,容有遗忘,自所得二十八篇之外,不能记忆其全故尔。《大传 》引《九共》曰“子辨下土,使民平平,使民无敖”,引《帝告》曰 “施章乃服明上下”,能录其词组而不传其全文,是其不能记忆之明验也。然则《泰誓》虽不出于伏生,不得谓非秦火已前伏生所藏之旧 文矣。且《汉书.艺文志》云:“《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 七篇。”计伏生书二十八篇,三分《盘庚》,则为三十,加孔氏多出 之二十四篇,才五十四,加《泰誓》三篇,适五十七;无《泰誓》则不符其数。又李颐集注《尚书》,于此《泰誓》辄引孔安国曰,则孔氏古文亦有此篇,安国且作传矣。而两汉诸儒备见今文古文者,未尝疑《泰誓》有今古文之异,然则今文《泰誓》同乎古文,又可知矣。融独以其后得而疑之,则五十四篇恶在其可信邪!   ……

书籍目录

江声遗文小集覆汤志钧论经今古文学书——从甲骨文、金文的一些象形文字说古人的坐《仲虺之志》与薛国史氏由《缁衣》探讨先秦与西汉儒家观点之异同——以简本第二至四章为中心天子好逑——汉代儒教的皇后论《尚书大传》平议刘向与《礼记》关系辨正唐代易学之盛世风范——《周易正义》的撰述规模、纲领及论易宗旨考评啖、赵《春秋》学的分歧与会通——“变周”、“从周”与中唐思想变化《诗传遗说》考略——兼辑朱子论《诗》语录佚文“汉学”典范下的清代《谷梁》学整理本《禹贡锥指》求疵《尔雅》校点序上古部分唇音声母字和闭口韵字的词源以及对上古文献解读的作用编后记征稿启事

作者简介

《中国经学》第四輯目錄
陳鴻森:江聲遺文小集
呂思勉先生遺作:覆湯志鈞論經今古文學書
沈文倬:坐跪通釋——從甲骨文、金文的一些象形文字說古人的坐
李學勤:《仲虺之志》與薛國史氏
郭靜雲:由《緇衣》探討先秦與西漢儒家觀點之異同——以簡本第二至四章為中心
[日]保科季子:天子好逑——漢代儒教的皇后論(石立善譯)
王世舜:《尚書大傳》平議
丁進:劉向與《禮記》關係辨正
張善文:唐代易學之盛世風範——《周易正義》的撰述綱領及論易宗旨考評
劉寧:啖、趙《春秋》學的分歧與會通——“變周”、“從周”與中唐思想變化
石立善:《詩傳遺說》考略——兼輯朱子論《詩》語錄佚文
張素卿:“漢學”典範下的清代《穀梁》學
呂友仁、李正輝:整理本《禹貢錐指》求疵
王世偉:《爾雅》校點序
史傑鵬:上古部分唇音聲母字和閉口韻字的詞源以及對上古文獻解讀的作用
彭林:編後記

图书封面


 中国经学 第四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