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哲学与人生

出版社:陈新汉、 张艳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8出版)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208094703
页数:345页

章节摘录

通过对无意识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表现——梦的分析,弗洛伊德得出结论:“无意识是精神生活的一般基础。无意识是个较大的圆圈,它包括了意识这‘小圆圈’;每一个意识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原始阶段;而无意识虽然也许停留在那个原始阶段上,但却具有完全的精神功能,无意识乃是真正的‘精神实质’。”②出于对人性、人格解释的需要,弗洛伊德后期对他的心理结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把它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人格结构理论。他把人的心理结构直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潜意识活动的深层构造,受原始欲望、本能和冲动的发动和支配,遵循快乐原则,它要求通过自我得到满足。“自我”是受知觉系统的影响、来自“本我”的部分,它基于理性和常识,接受现实的限制,对“本我”的要求进行驾驭和限制。“超我”则是社会的行为和标准内化为良心的人格层次,它以理性和良知的形式支配“自我”,并鼓励和指导“自我”去压抑“本我”。③弗洛伊德指出,无意识尚处于混沌的原始状态,不可能被语言表达出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无意识理论尽管有极端的地方,但是也为我们深入地理解人和人的生命——语言之外的人的图景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对一个人而言,说出他的意识不能面对的事情是不可能的。死亡就是这样的事情。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死亡是无语的。死亡是一个人生命的结束,在时间上与生命没有共时I生,也就是说,人活着的时候,死亡没有来临,而死亡来临的时候,人就不存在了。所以,人不能在活着的时候去经历死亡。这是毫无疑问的。人能否经历他人的死亡呢?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至多只能说人在他人死亡的时候“与其同在”或陪伴在其身边。人们既不能经历自己的死亡,也不能经历他人的死亡,也是说,死亡是不能经历的。人不能经历死亡,不能感知死亡,却能够看见别人的死亡,感知别人生命的结束,即人可以以他人的死亡为对象认识和理解死亡。至今为止,人类已经就死亡问题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层面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言

我于2005年在上海大学哲学系为哲学本科专业开设“哲学概论”课程,历时已经5年。当代哲学家张世英在《新哲学讲演录》中说:“我们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人生在世’。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所以,我把哲学的根本问题概括为人生在世‘在世结构’的问题。‘结构’就是指人与世界相结合的方式。”①因此,哲学就是研究“人生在世”的“人学”。“哲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围绕着人与世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哲学的启迪,使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人生在世”的智慧。这就是我们把这本关于“哲学概论”课程的教材冠之以《哲学与人生——哲学概论新论》的理由。在经过几轮关于“哲学概论”的讲授并不断听取学生教学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我逐渐形成了关于该课程讲授内容的基本框架。2008年,我向上海大学提出资助编写《哲学概论》教科书的申请。学校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请资助编写教材的文件进行评审,同意了我的要求。于是,我邀请了哲学系的几位年轻副教授张艳芬、尹岩、黄圣平和吴立群(后来参加)等对教材的编写大纲作进一步的研究,几易其稿,然后着手予以编写,历时一年有余,形成了现在30余万字的教材。我在给哲学系学生上“哲学概论”时,总有不少非哲学专业的学生来听我的课,有些学生甚至连学分都不要。这给我一个启示,就是应该在全校开设体现“哲学概论”基本思想的“哲学与人生”公共选修课程。

后记

2008年上半年,上海大学教务处资助《哲学概论》的编写。于是我与我们哲学系的几位年轻副教授张艳芬、黄圣平、尹岩和吴立群等开始了此书的研究和撰写,我们实际上是将此作为一个课题来做的。此书的撰写与我们准备在学校继《哲学与智慧》后再开设一个公选课《哲学与人生》联系在一起。此书既是哲学系《哲学概论》的教材,也是公选课《哲学与人生》的教材,当然这两门课程的要求不同,所占用的教学时间也不同,但指导思想是一致的。撰写者历经两个寒暑,根据“转识成智”的指导思想,围绕人与世界相结合的方式,从十个方面对人生予以哲学审视。大家以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为背景,对所撰写的内容进行了前沿性的研究,所述内容既具有学术性又富有通俗性,几易其稿。本著作是教材,但更是专著。具体撰写:前言、引论和后记为陈新汉,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为张艳芬,第三章、第六章和第九章为黄圣平,第四章和第十章为尹岩,第五章为吴立群。本书大纲是撰写者集体讨论的结果,其中张艳芬发挥了很大作用,最后由陈新汉定稿。全书由陈新汉统稿,张艳芬做了许多具体的出版事务。感谢上海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的张丹华副院长在本书编写中所给予的支持和关心。在本书的撰写中我们参阅了很多资料,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谢意。欢迎读者对本书的不当之处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再版时予以修正。

书籍目录

前言引论 人生和人生价值一、人生的哲学意蕴四则二、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及其统三、人生价值自我肯定及其盲目和自觉四、自杀是人生价值自我否定的极端五、人生的自我塑造和审美人生第一章 呼吸之间的奇迹——生命第一节 时间与记忆一、时间之流中的一与多二、记忆就是记忆的重构三、呼吸现在第二节 自我与境界一、主体主义的幻觉二、自我就是自我的生成三、至我无我第三节 体验与死亡一、被遗忘的身体二、有限的身体与生命的悲苦感三、生死同途第二章 来去之间的洞察——去惑第一节 行动与决断一、作为起端的行动二、决断就是决断的可能三、动中静观第二节 思想与辨识一、浑然于行动中的思想二、散点透视中的辨识三、变中精进第三节 尘世与超越一、作为真相的尘世二、尘世就是尘世的超越三、去犹若来第三章 超越力量与最高价值——信仰第一节 信仰的解说一、信仰何为二、信仰与理性第二节 宗教信仰与哲学信仰一、宗教信仰二、中国哲学关于“道”的信仰三、西方哲学中的本体传统第三节 当代拜物教现象及其批判一、异化与拜物教二、权力拜物教及其批判三、资本拜物教及其批判第四章 言说与沉默之间的诗意呈现——语言第一节 语言与存在一、太初有言二、人说语言三、语言说人第二节 辞与意一、言不尽意二、于无声处三、得意忘言第三节 思与诗一、生之思二、诗意之思三、人诗意地栖居第五章 在确信与怀疑之间——求真第一节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一、人是寻求确定性的存在二、一切都在流变中三、大海泛舟第二节 存在与感知一、知识就是力量吗二、什么是事实三、尊德性而道问学第三节 思想与反思一、我们以思想面对世界二、思想确实可靠吗三、怀疑一切第六章 人为自身立法——道德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本质与功能一、社会是道德的唯一起源二、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三、“德不孤,必有邻”第二节 普世伦理与道德金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各具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第三节 “既仁且智”——主体德性一、德性与德行二、德性与良心三、德性与人格第四节 义利之辨与最大幸福一、善恶标准与至善理想二、道德冲突及其解决第七章 真幻之间的愉悦——审美第一节 情感与意象一、作为生命倾向的情感二、被观照的意象三、感而遂通第二节 艺术与幻象一、作品的两次生成二、复制与不可复制三、幻亦似真第三节 经验与节奏一、经验的贫乏与不贫乏二、追迹宇宙的节奏三、本来愉悦第八章 远近之间的绵延——历史第一节 连续与自然一、生命活动的连续性与目的性二、在社会中生成的自然三、人己相连第二节 断裂与发展一、断裂或者不断裂的实质二、在变迁中更新……第九章 “意义”的“普照光”——时代精神第十章 所是和所不是之间的超越——自由后记

编辑推荐

《哲学与人生:哲学概论新论》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哲学与人生:哲学概论新论》内容简介:哲学就是研究“人生在世”的“人学”。《哲学概论》的理念就是要围绕着人与世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哲学的启迪,使读者在生活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人生在世”的智慧。

图书封面


 哲学与人生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哲学深入浅出,作为入门,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