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张之洞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劝学篇·张之洞

出版社:张之洞、 陈山榜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04出版)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546350615
页数:27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本篇道出了晚清政治的一大弊端,这就是上情不能下达,下情更不能上达。篇中说,“军国大计,执政慎密,不敢宣言,然而各国洋报,早已播诸五洲。”执政不宣,外国何以知晓?洋报何以播传?若只宣诸外国,而惟瞒蒙国民,则是罔民。篇中又说,“一国之利害安危,本国之人”,“即知之,亦不敢尽言之”,甚至官吏向上作报告也是“触时忌者辄削之不书”,这是下情不能上达。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达,上罔下,下欺上,而中间的官僚们更乐得借作手脚,当时朝廷之昏庸,已不待言,然而即使不昏庸,又依据什么制定正确的政策?假使偶然制定了一点正确的政策,又怎能真正贯彻落实?晚清政府有政如此,焉能不敢?沟通上下关系,互递确凿信息,乃立国行政一大要事。上下通则国安,上下隔则祸藏,上下悖则国危,执政者于此不可不慎。而在沟通上下、博知内外这一方面,新闻确系一个有效媒介。有鉴于此。在新闻政策上,则以新闻自由为尚。自由的新闻,既可下传上级原意,又可上达下边真情,中间还能起到舆论监督作用,一举三得,其效非他务可以取代。

前言

这套劝学系列丛书,虽然选文不多,只有中外三部《劝学篇》,规模不大,其原文字数总共也才不过十几万,但其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却非寻常可比。    先说荀子和他的《劝学篇》。    在先秦诸子中,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最大的,不是孔子、孟子,而是荀子。荀子的贡献主要有二:一是他主讲稷下,三为祭酒,提出并传播了自己颇具唯物色彩的务实思想;一是他培养了两个非凡的学生,这就是韩非和李斯。    秦始皇统一中国,出于私心,手段残忍,自有其不可饶恕之过。但他的统一中国,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首次实质性统一,而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则客观上为尔后中国社会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相当恒久的制度文化性基础,所以有着重要的客观进步意义,而从思想理论上给秦始皇以启迪的,就是韩非,而直接参与其统一大业,助其成就统一大业的,则李斯功莫大焉。所以我们说,在先秦诸子中,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较大促进作用的,是韩非和李斯的业师荀子。    很可能会有人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他们会说,既然荀子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那为什么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及孔孟呢?我们说,这是因为汉武帝及以后历代取得天下的帝王,为巩固其专制统治,为维护其集团利益,多选取孔子或孔孟的较为保守的思想来充当其思想盾牌,于是他们就利用政权的力量,拔高孔孟,而那些想挤进这个集团分一杯羹的浅见而轻薄的“知识分子”们,也纷纷迎合这种需要,为孔孟张目使然。相对而言,那些较具唯物色彩且较为务实的思想家,如荀子、墨子等,则因此而倍受冷落,甚至遭到贬斥。其实,这也正是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荀子有如此贡献,其思想自然主要体现在现存《荀子》一书中。而位列该书之首的《劝学篇》,毫无疑问是他的代表作。“学不可以已。”在他的《劝学篇》中,荀子对为什么要学习、应当学习什么、应该怎么学等问题,都从哲学的高度作了精彩论述,所以该《劝学篇》是世界教育和学习史上不可多得的劝学精品。其阅读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再说福泽谕吉和他的《劝学篇》。    福泽谕吉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毫无顾忌地猛烈抨击落后的封建文化,不遗余力地积极传播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为日本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头像现已印上日元纸币,可见日本人民对他的尊敬和怀念。而《劝学篇》则是他抨击封建文化,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代表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迄今尚未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读一读福泽氏的《劝学篇》,不仅可以让你知道,为什么要提倡学习,应当学什么,应该怎么学,而且同时还可以让你知道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真谛是什么。    最后谈谈张之洞和他的《劝学篇》。    清朝晚年,灾难深重的中华出现过三大改良:一是洋务运动;一是戊戌变法;一是清末新政。张之洞既是洋务主将之一,也曾同情和支持过变法,又是新政的参与者,为清末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教育及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劝学篇》就是张之洞参政议政的思想理论纲领。张之洞《劝学篇》的主旨,是以中学为内学,以西学为外学,以中学治身心,以西学应世事,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其变法思想是,除清政府的统治地位不能变,儒学纲常伦理不能变之外,其他的如经济、教育制度等,都可以变,并且都应当变,尤其是应当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改变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这是比较典型的折衷主义主张。但也正是因为张之洞的思想的调和色彩,才被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所容忍和接受,致使其许多的改革主张,得以贯彻实行。也正是这不彻底的改革,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线生机,并酝酿成了后来的辛亥革命。张之洞也因此被孙中山称为不言革命的革命家,并为毛泽东所称道,张之洞《劝学篇》虽以教士造民为出发点,但其内容广涉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诸多领域,它既是研究晚清社会的必读之书,也是改革者应当借照的一面镜子。    这三部《劝学篇》,不仅是中外教育史上的名著,而且是中外哲学史和中外思想史上的名著,并且于今还极具借鉴价值。将这样三部《劝学篇》编成一套劝学系列丛书出版,应当说,吉林出版集团外语教育出版公司的领导暨于伟群编辑,是匠心独具的。当今的出版物市场,除政治资料和教材而外,充斥其中的多是应景的“教辅”、“考辅”、“言情”、“厚黑”之类,多无学术和思想价值,偶有学术著作,也多为借助社会科研基金问世的作品。所以,当吉林出版集团外语教育出版公司于伟群编辑电告我该公司要出版这套劝学系列丛书时,我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她,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我经常鼓励青年学人,要多读经典性著作,这有益于学术品味的提升和事业的进步。但我所提倡的多读经典性著作,决不同于当今一些学者为拯救“日下世风”而提倡让青少年阅读那些早已过时且虚玄乏用的儒家说教。我所说的经典,指的是那些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代哲人的充满哲理的代表作。这种作品,能益人智德,能从根本上使人进步,并进而促成社会的发展。这三部《劝学篇》,就是这样的经典。所以我劝青年人不妨抽时间阅读一下这套劝学系列丛书。只要你用心去读,我相信,它一定会给你一些有益的启迪。    陈山榜    2011年3月作于石家庄寓所

内容概要

作者:(清代)张之洞 合著者:陈山榜陈山榜,1982年2月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早年曾参加过一些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和撰稿,如《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主持过干部教育语文教材编写工作,是发起人和组织者,并主编了其中一本,即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名篇选读》一书。20世纪80年代后期,点校评注了张之洞的《劝学篇》。此书是已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规划的项目。后又撰写了《颜元评传》。此书已列入“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选题并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个人专著三等奖。现被国家清史编委会批准为项目《李塨评传》的撰稿和《李堞集》的点校工作的主持人。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0篇发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如:《福泽谕吉(劝学篇)与张之洞(劝学篇>之比较研究》、《利育:一个亟待开设的课题》等。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劝学篇·序劝学篇·内篇同心第一教忠第二明纲第三知类第四宗经第五正权第六循序第七守约第八去毒第九劝学篇·外篇益智第一游学第二设学第三学制第四广译第五阅报第六变法第七变科举第八农工商学第九兵学第十矿学第十一铁路第十二会通第十三非弭兵第十四非攻教第十五跋——张之洞《劝学篇》与福泽谕言《劝学篇》之比较研究

编辑推荐

《劝学篇•张之洞》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张之洞(1837-1909)。全书贯穿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师夷之长以制夷,与福泽谕吉《劝学篇》,共同构成现代劝学,民族自强名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悦读中外劝学名篇,打开您智慧、思想、实践之门。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作者简介

《劝学篇•张之洞》内容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图书封面


 劝学篇·张之洞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价钱虽便宜,但字小图小,看起来极不舒服,又加入很多今人评价,不值得收藏,本以为都是原文的。。。眼睛不好的最好别买这版···
  •     这个版本太太太恶心了。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这个大方针并没有像党宣传的那样是错误的;从本质上西方文化更多是应该担当作用的范畴,东方文化处理内在。
  •     版本不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