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艺术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儒学与艺术教育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807181309
作者:聂振斌
页数:272页

章节摘录

  印度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中国文化极不相同,但中国却能主动地接纳它,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胸怀与气魄。不过,中国文化从来不是简单机械地模仿、照搬异质文化,而是经过交流、渗透、吸收、消化、改造,从而变成自己的新文化。印度佛教正是经过这样的历史过程,终于在唐代产生了中国化了的佛教,如禅宗、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等等。佛教艺术也随之而中国化了。如唐代石窟中的雕塑与壁画,其人物形象、衣着、生活习俗等等,都是中国式的,不像南北朝时代,都留有模仿、照搬印度佛教的痕迹。这种宗教艺术,可以看出或是感觉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灵气与气息。中国化了的佛教不把幸福、理想寄托于来世,也不相信轮回的一套,而是认为幸福、理想即在当下,即在现实之中,所以中国的佛教与世俗生活并不俨然对峙、壁垒分明,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儒道思想改造了佛教,佛教思想也渗透到中国的艺术审美之中。如“境界”“意境”等范畴的产生正是佛教思想影响的结果。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诗境”“情境”“意境”的概念,释皎然在诗评中提出“取境”说,宋代严羽以禅喻诗、以佛家语“妙悟”说明艺术直观体悟的特征,都是明显的例证。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尚中庸之道,用中和之法,不走极端,不固步自封,更显示出一种开放的胸襟和融汇百川的气势。因此,中华文化能不断地从异民族的文化汲取营养,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并且流传至今仍然开放着,发展着,继续不断地与世界各种文化尤其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出新。中国古代艺术、现代艺术,也是如此发展着,繁荣着。新文化运动以来,不少人批评中华文化体系封闭,性质保守,并且形成一种成见,影响至今,仍有一些人作如是观。中华文化保守吗?果真如此,它如何能如此悠久而从未中断,如此博大精深而灿烂辉煌?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能同封闭、保守构成因果关系吗?抱这种成见的人,在认识上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即把政治与文化两个极不相同、更不相等的概念混为一谈。他们把清王朝封建专制政治的“闭关锁国”政策与中华传统文化混为一谈,此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化会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不同的文化之间乃至不同学派之间,固然有相排斥的一面,但文化的排斥力改变不了不同文化的各自的独立地位,只有借助政治力量,才能把自己抬高,把对方压倒。  ……

内容概要

  聂振斌,1937年生,辽宁盖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从事美学研究,主攻中国美学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论著有:《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艺术化生存》(合著)、《思辨的想像》(合著)、《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史纲》等。

书籍目录

引论 儒学的艺术精神与艺术教育的思想倾向一 礼乐教化和儒学与艺术二 艺术发展的文化环境三 儒学的艺术精神四 艺术教育的思想倾向上篇 儒学的艺术教育思想第一章 孔子的礼乐教化与乐的人生境界一 礼乐修养二 礼乐反思三 诗教思想四 仁与乐的人生境界第二章 孟子的性善说与人格修养一 心性之学的教育意义二 鉴赏论与“君子有三乐”三 “理义之悦我心”与“与民同乐”四 “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第三章 荀子的性恶说与礼乐论一 人性恶与礼乐的产生二 “礼者。所以正身也”三 “乐者,乐也”四 “美善相乐”第四章 《易传》的象论、文论、道论与艺术教育一 象论与艺术审美二 文论与人文教化三 道论与艺术境界四 生命哲学与艺术批评的生命意识第五章 《乐记》的艺术教育思想一 人性论与乐的创作源泉二 审美形式三 “反情以和其志”四 “著诚去伪”五 “雅”“淫”“和”下篇 儒学的演变与艺术教育的发展第六章 汉代经学与艺术教育概论一 礼乐教化的恢复与演变二 “琴操”——琴乐与人格修养三 “厚人伦。美教化”——诗教的社会功能四 “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绘画的劝诫作用五 从实用走向审美——书法教育第七章 失去独尊地位的儒学与魏晋齐梁艺术教育概论一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乐教——阮籍与嵇康二 审美化的里程碑——书法教育三 传神·畅神——绘画教育四 “四教为先,符采相济”——《文心雕龙》五 不言“诗教”而曰“诗品”第八章 儒学复兴与大唐艺术教育概论一 唐太宗与艺术教育二 书法从中和到狂放——孙过庭与张怀瑾三 绘画“与六籍同功”——《历代名画记》四 诗教异论——白居易与司空图五 文教复兴——韩愈与柳宗元第九章 新儒学与两宋艺术教育概论一 “为道”与“乐心”——欧阳修二 “文与道俱”与“寓意于物”——苏轼三 “卧游”之乐——山水画教育四 诗教的思想形式——宋代“诗话”五 “文从道中流出”——朱熹第十章 宋明理学与明清艺术教育概论一 心学与艺术教育——王守仁二 “童心说”与艺术教育——李贽三 古今之争与雅俗之辩四 诗教传统的思想冲突五 戏曲教育——李渔六 小说教育——金圣叹七 “温柔之为诗教”——王夫之八 “端人品,厉风教”——郑燮

编辑推荐

  艺术同自然一样,都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艺术绝对不是常人认为的玩物,而是和谐之源,从中流出的,是涌动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触艺术和欣赏艺术,这富有生命力的甘泉便会滋润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壮成长。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和发展完美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整个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的社会。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对艺术的创造、接受和欣赏,是一种高级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捷径,就是艺术教育。当今方兴未艾的综合艺术教育或生态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对话、交叉和贯通,还注重艺术精神向其他学科的渗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发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开发这一套《艺术教育前沿论丛》的宗旨。

作者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经典儒学理论中的艺术教育思维及儒学演变与艺术教育的发展。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篇分别阐述孔子、孟子、荀子,《易学》和《乐记》等先秦思想家和儒家经典著述中的艺术教育思想,下篇逐一剖析汉、魏晋齐梁、唐、宋、明、清各朝儒学的变迁与艺术教育的发展,全面解析了儒学的艺术精神与艺术教育的思想倾向。

图书封面


 儒学与艺术教育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