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思想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汉代思想史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2-01
ISBN:9787500420538
作者:金春峰
页数:55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面对认识终极原因的难题,古希腊苏格拉底曾提出万物归一,即万物归心来解决,认为“人心”是万物的最终的原因与尺度②。中国古代哲学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则分成了两大派别:一派是“或使”,一派是“莫为”。“或使”派对终极原因之答案,有三条路线,一条是有神论,一条是神秘主义,一条是自然科学方式的答案。“莫为”派则将一切现象之产生归之自然,否定目的和有神论③。但他们所谓“自然”,一是强调必然性,往往陷入宿命论;一是强调偶然性,否定规律而走向不可知论,并由不可知论而陷入神秘主义。 “或使”派之走向有神论是非常明显的。儒家的天命论、墨子的“天志”、“明鬼”都属于这一情况。“或使”思想之走向神秘主义,则以董仲舒的目的论为代表。它的特点是在追求“故”与“理”时,不满足于“故”与“理”而企图进一步寻找“故”与“理”之终极的原因与实质。由此而回归到人,人心,即以人为尺度而将“目的”这一为人和人心所特有的概念,灌输于自然规律与原因之中,以之作为万有存在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最后的根据。 在董仲舒思想中,“类”、“故”、“理”三个范畴是被普遍运用并十分强调的,董仲舒讲“天人同类”、“天人相副”、“同类相动”。天和人、人和物、物与物之能相互感应,他认为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基础是“同类”的,即都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而最基本的“类同”则是气。所以董仲舒思想的出发点和《荀子》的“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的基点是一样的。不过《荀子》由此而强调天和人的区别,董仲舒则坚信宇宙万物的统一与“同类”。在《春秋繁露》中,“理”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董仲舒关于天道“一而不二”、“必然”、“有秩”、“有节”、“有度”、“变而有常”等等说法。

内容概要

金春峰(原名金富春),男,湖南邵阳人,196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65年北大中哲史硕士。长期任人民出版社编审、哲学编辑室主任,兼《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常务副主编、中国文化书院导师;1988年后,先后任新加坡东亚哲学所高级研究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等。主要著作有《汉代思想史》、《周官之成书及其反映的文化与时代新考》等。

书籍目录

修订增补第三版序 修订增补版序 序 序 自序 绪论 第一章帛书《黄帝四经》的思想和时代 一帛书《黄帝四经》和《老子》思想的关系 二帛书关于道、天、理的思想 三辩证法思想 四刑德思想 五刑名法术思想 六黄老刑名(法)是一个思想体系 七帛书产生的年代 第二章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及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 一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 二汉初黄老思想对陆贾、贾谊的影响 三韩婴、董仲舒思想中的黄老影响 四黄老影响不能夸大 五《论六家要旨》对黄老思想的赞誉 六黄老思想的退位 第三章汉初儒家思想的复起及其儒法融合的特点 一陆贾“仁义为本”的思想 二贾谊的礼治思想 三贾谊对黄老无为思想的批判 四贾谊融合儒法的思想特点 五贾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及其矛盾 六韩婴的儒家思想 七汉初儒家思想的特征和历史地位 第四章汉代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其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一秦汉自然科学成果 二天人相应、天人一体的基本观念 三认识论的经验主义与信息思想 四系统观念和辩证法思想 五哲学与自然科学在内容上的相互渗透 第五章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一“天论”及其特点和矛盾 二目的论思想剖析 三天人感应思想的矛盾及其积极意义 四认识论的经验主义与理性因素 五形而上学体系和局部的辩证法思想 六人性论思想分析 七伦理思想的特点 八社会政治思想 九《公羊春秋》学的基本精神 十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淮南子》的思想特点及其政治上的消极倾向 一天人对立的消极思想 二宇宙图式及自然论思想 三人性和人的价值观 四认识论 五辩证法思想及其对祸福转化的矛盾态度 六社会政治思想的特点 七《修务训》的儒家思想及其意义 八神仙方术思想及思辨因素 九《淮南子》思想的评价 第七章《史记》在历史观方面的杰出贡献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一《史记》与史学传统及孔子《春秋》 二究天人之际 三通古今之变 四人性论的历史观 五《史记》与时代精神(《史记》、《汉书》比较) 第八章《盐铁论》所反映的汉代中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和孟子思想的崛起 一法家思想在武帝时期的实际统治 二孟子思想的崛起 三汉代思想的两次转折 四双方代表的社会阶级利益及“文学”社会政治批评兴起的条件 第九章宣成时期今文经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一阴阳灾异和经学之士的兴起 二石渠阁会议与《毂梁春秋》的兴起 三礼教向社会的扩大和深入 四孟喜、京房易学的灾异思想 五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的灾异思想 六儒学确立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背景 第十章孟喜京房易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孟喜易学的卦气思想 二京房的阴阳象数易学 三京房注《易》的几种方法 四《易》与五行的结合 五京房易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谶纬在哀平时期的泛滥及其思想意义 一谶纬和政治 二谶纬和宗教 三谶纬的元气思想和宇宙生成论 四“八卦为体”的新观念 五谶纬对象数思想的发展 六“河图”、“洛书”数图释义 七名词定义与象数模式 八社会理想 九谶纬的评价 第十二章《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时代和思想特点 一《河上注》非葛洪所作 二《河上注》是汉代作品 三《河上注》出于西汉 四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第十三章《道德指归》的自然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 一《指归》的自然思想 二生成论与本体论 三经验论和思辨因素 四社会政治思想 五《指归》版本的几个问题 第十四章扬雄思想的成功、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一《法言》的理性精神 二《太玄》对《周易》的模仿及其失败 三《法言》、《太玄》的经验教训 四扬雄思想在汉代和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 第十五章刘歆与西汉正统经学的结局 一刘歆的经学思想 二刘歆与《左传》及《周官》 三经学投靠政治的恶果 第十六章《白虎通》与两汉神学经学的思想方式 一白虎观会议的召开和《白虎通》的产生 二《白虎通》的学术性质 三关于“三纲”的思想 四哲学范畴及其特点 五神学、经学的思想方式 六白虎观会议的历史命运 第十七章王充思想剖析 一元气自然论剖析 二“实知”、“知实”的理性精神 三无神论的经验教训 四命定论的逻辑推演 五黄老自然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矛盾 六“定贤”辩论的时代和思想意义 七王充哲学提出的两个问题 八寒门细族的知识分子代表的典型意义 九王充哲学的历史地位 第十八章《太平经》的思想特点及其与道教的关系 一关于《太平经》成书的情况 二神道理论 三神学体系的内在矛盾 四社会政治思想 五谶纬向宗教的转化 六《太平经》与方士化的儒生 七黄老道与《老子想尔注》 八《太平经》何以成为道教经典 第十九章汉末经学的衰落与党锢之祸 一皇权与士族的矛盾 二皇权与宦官 三士族反宦官外戚的斗争 四党锢之祸与经学的没落 第二十章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及其与魏晋思想的 联系 一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 二崔寰的社会批判思想 三仲长统的社会批判思想 四“本末”、“名实”与魏晋思想 第二十一章许慎、郑玄、虞翻与两汉经学的终结 一《说文解字》与经学 二《五经异义》 三郑玄的遍注群经 四郑玄《易》注的理性因素 五引《老》注《易》的开始 六虞翻象数易学的特征 七儒通互补与汉末风尚 后记

编辑推荐

《汉代思想史(增补第3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汉代哲学承前启后,规模宏大。本书不“沿袭”唯心、唯物两军对战的框架模式,而以儒、道既对立又互补为主线,系统论述了汉代哲学的发展和演变。特别对经济哲学的兴起、演变、衰亡及其与政治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出汉代“天人合一”的目的论思想以人为本、“人为天下贵 ”的时代精神实质,极富理论的开创性与深刻性。在众多同类著作中,堪称一家之言。

图书封面


 汉代思想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好看,附录二的文章很好。
  •     深入浅出,值得反复翻看
  •     汉代思想史方面比较完备而有理据的
  •     笔力深厚,远不是一些书籍把内容堆砌,而是有思考有见解有评判,值得研读!
  •     解释的挺详细的,从汉代思想的诸位关键人物入手,最重要的是不脱离史实而论述思想演变,在才是研究思想史的重要一面。可惜作者受马列思想影响颇重,虽然一些阶级论、认识论、本体论的概括对理解古人思想很有益处,但过多后人的见解总会妨碍理解前人处于当时社会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抉择。
  •     思想观念还是陈旧了一些…
  •     大一,阅。汉儒到现在还是我比较头疼的地方……我觉得有这本书给我的压迫感所致
  •     毕业论文第十一弹- -志大才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