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563356942
作者:劳思光
页数:312;289;668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一部哲学史,虽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学”。当一位学人写哲学史的时候,他不仅要叙述事实,而且要解释理论。叙述事实是史学的工作,解释理论则必须有确定的理论基础与解析方法。而这种基础与方法就是写哲学史的必要条件;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则写出来的是“史”,但不算是“哲学史”。    劳思光先生的巨作《中国哲学史》是一部由中国古文化谈至清朝干嘉学风为止之哲学理论。其书内容完全是以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为主。故在干嘉思想后就不采录。因为,欲论干嘉以后,清末至民初之思想演变---包括哲学一面,则其背景必须兼取中西两方,不能再以中国传统为主。此所以本书作为《中国哲学史》。

内容概要

劳思光(1927-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湖南省长沙市人,1927年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49年后旅居台、港等地,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师范大学等。退休后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该校逸夫书院高级导师。他对中西哲学不同传统皆保持一开放的态度,其思想可作早期、中期、晚期之分。早期思想接近德国观念论,其道德哲学于康德尤近,而文化哲学则有浓厚黑格尔色彩。中期思想大致以70年代至80年代初为断。他专注于中国哲学研究,完成《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在理论上已进而批判黑格尔模式,并转向分析哲学的探索。晚年提出高级语意学之问题,以批判现代哲学思潮,目的则在于重判不同理论语言之功能与限制,从而给不同理论适当定位。对于中西哲学传统的定性,曾就哲学功能分判为认知性与引导性两型。所谓认知性,是指其哲学功能主要摆在建立知识之上;所谓引导性,则要求生命或自我的转化。前者主要涉及智性领域,后者则偏重意志领域。东西哲学的歧异,就在这德智对别的架构下安顿。他认为儒学视文化与人生为一不断实现价值的历程,实现价值的可能性条件为人有自觉心,自觉心的能力表现在能自主地作价值判断和要求实现价值之上。他的整个道德哲学系统是建基于价值主体或自觉主体之上的。这样的价值主体,一面以最高自由为设准,一面则展现在能作价值判断之能力和实现价值之意志上,所以工夫就落在呈现及扩充是非之心和贯彻判断之实践意志之上。此一哲学观念实化于文化生活中,即成为“重德文化精神”。综合而言,他的哲学立基于价值主体或自觉主体的究心上,从而推绎出整个道德文化哲学体系。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他从单一主体与并立主体的架构,展现东方重德与西方重智文化的本质及限制,以期“上下通达”之文化精神。

书籍目录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论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序言
壹 已往成绩之探讨
贰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叁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
肆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
第一章 论中国古文化传统之形成
壹 略说古史资料及考证之设准
贰 古中国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发展
(一)古民族之三集团
(二)殷民族略考
(三)结语
叁 殷周民族之关系及其盛衰
(一)略论周民族之起源及发展
(二)殷周关系
(三)周初之政治形势
肆 南北文化传统之形式及影响
(一)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二)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三)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
第二章 古代中国思想
壹 有关原始观念之问题
贰 古代中国思想之重要观念
(一)《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二)《易经》中之“宇宙秩序”观念
(三)《书经》中之政治思想
叁 附论原始信仰
(一)人格天观念
(二)中国古代之“神鬼”观念
(三)“命”观念
第三章 孔孟与儒学
(上) 孔子与儒学之兴起
壹 儒学之源流问题
贰 孔子之生平及其学说
(一)孔子之生平
(二)孔子之学说
(三)孔子学派与孔子遗留之问题
(下)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壹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贰 孟子之学说
(一)心性论
(二)政治思想
(三)其他理论
第四章 道家学说
壹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时代问题
贰 老子与《道德经》中之思想
(一)老子其人
(二)《老子》其书
(三)《道德经》思想大要
叁 庄子与《南华经》中之庄学
(一)庄子其人与其书
(二)庄子之思想
第五章 墨子与墨辩
壹 墨子其人其书之时代
贰 墨子之思想
(一)兼爱
(二)天志与权威精神
(三)尚同与国家论
(四)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
叁 墨辩
(一)墨辩之时代
(二)《墨经》中所涉及逻辑问题与名家理论
(三)《墨经》中之逻辑理论
(四)《墨经》中所涉及知识问题
第六章 荀子与儒学之歧途
第七章 法家与秦之统一
第八章 名家与名学
后序
书目略录
中国哲学史第二卷
中国哲学史第三卷
中国哲学史第四卷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当今著名哲学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通过其独特的“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內涵,条分缕析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每一章节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

作者简介

《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当今哲学大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作者通过其独特“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内涵,条分缕析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每一章节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
该书80年代初在港台出版,即以其对中国哲学的精深研究和新颖的诠释而广受好评,作者因而名重士林,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人物。该书被公认为是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该书在港台地区20多年来版行不断,成为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必备书。本次在大陆出版,一仍其旧,全书共三卷四册,110余万字。

图书封面


 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劳思光的哲学史是几年前在国学论坛上征西大将军推荐的东西。终于等到新版,买来一看,果然没有令人失望。孔子写得非常详尽,感觉到资料非常丰富,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很多,也很新。老子写得太简单了,只写了相生相克,而对于宇宙观,道论等等基本上无视。庄子更夸张,读完之后我觉得这书又把庄子写成无用论,相对主义,而没有从纯粹哲学思辨的视野上看庄子,遗憾。
  •     近读劳思光中国哲学史三卷本,有通透澄明之感,与大陆学者的哲学史著作大不相同。受意识形态禁锢,小平中兴前的大陆哲学史著作,其目的只为建立党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统摄下的“崭新”哲学类学科,于古代哲人的原意既无理解之兴趣,更无温情之敬意,直以笔墨做刀枪肢解破裂之。此亦可视为建国后的第一次重写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马克思主义化。小平中兴后,大陆学术自由略为恢复,加上流离港台的新儒家之著述逐渐引入内地,大陆学界又有了第二次重写中国哲学史的冲动和行动。三十年来大陆出了不少中国哲学史,但令人满意的近乎于无。主因有二,一为学养不够,二为未脱意识形态束缚。这些著作大多仍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做框架来分析古人思想,距依古人原貌原意理解其自身甚远,此即意识形态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之荼毒难于短期消散。另一问题在对观港台学者著述时至为明显,即大陆著作对哲学史的理解支离破碎,于其整体脉络缺乏认识,于具体哲人、著述、观点之意义与价值无力判断或判断失当,甚至具体行文的文风亦破碎不忍卒读。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既作于无意识形态网罗高压的学术文化环境,算是在与民国一脉而承的文化传统中对中国哲学史做的梳理与反思,更能显出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特质与未来路向。劳著开篇即在序言中指出过往哲学史著作的种种问题(胡适、冯友兰之作难说价值,大陆建国后的著作更是不曾提及),并提出基源研究法,从中国哲学史自身的内在问题和矛盾来梳理、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依此思路作出的中国哲学史,自是呈现出与大陆著作全然不同的气象和识见。劳著以先秦为中国哲学思想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此自与多数论者相同,但秦汉以下千年,劳著皆视为中国哲学之蒙尘昏暗时期,则与大多数欲建构一不断“进步”之中国哲学史著作殊为不同。在劳氏看来,先秦哲学最大成就,一为孔孟所创立价值自觉之主体,二为老庄所开出无为静观之“情意我”超越境界。但秦汉之后,此儒道两大根本内核皆蒙尘不显。汉代以阴阳五行为外壳的宇宙中心论解说儒学,并附加谶纬迷信之说,与孔孟原意毫不相干,徒以儒学之名自许。道家则流于应用层面之黄老之术,为政治权谋所用,其提倡之超越境界实在无人注目。魏晋之后直至隋唐,儒学自是低沉,道家也只是供名士放浪形骸和术士养生保身做理论支持,与道家纯粹精神层面的超越境界追求是十足的背离。佛教在此时期逐渐引入并兴起,但作为一异质文化,且持消极避世之核心观念,自难担当中国思想文化之正面力量。
  •     总体方面:作者有着很好的逻辑思维与西方哲学功底,全书多次引用西方哲学中的思想与概念(康德的经验与超验、休谟的实然与应然,摩尔的自然属性与非自然属性、黑尔的描述性语句与规定性语句——其实都是强调价值论与宇宙论/本体论之间的鸿沟值得注意)来帮助诠释中国哲学家思想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清晰地区分了一个哲学家思想中的本体论部分、宇宙论部分、价值论或伦理学部分,很少见到其他中哲史有这样多的英文单词(为了借用这些概念来说明中哲中的一些概念)。对研究哲学史与研究哲学的方法论、对于中外哲学之间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与思考,没有国内很多中哲学者的那种盲目排斥西哲的作风,相反,他认为哲学问题和思维大多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不应该有中外之分,所以他认为借用西哲的概念来理解中哲其实就类似于用西方人发明的显微镜来研究中国的细菌,无所不可。他不仅仅对各个哲学家的思想做了精细清晰地说明,而且还对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哲学家的思想的影响做了自己独特的诠释(不过这种诠释本身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个人感觉考证内容太多,引用古文太多,他貌似默认读者可以读懂古文,所以没有对古文进行多少解释,其个人表述也颇有古风。而且他默认读者有一定西哲基础,所以没有对那些概念进行过多解释。此外很多地方他的观点看起来都与同行或者以前的学者不同,颇有独特之处,所以这本书总体看起来更像是一本写给同行的研究性专著而非一本写给初学者的入门教材,建议读者先有一定西哲基础和古文基础再来读。内容方面:貌似在情感上有点排斥佛教,一味强调其它是一种外来思想“侵入”中国,其实这本是文化的正常交流,怎么算得上是“侵入”,人家又不是通过武力强迫你接受的,而是你自愿接受的,这里作者貌似不经意间还是有一种民族主义情绪。不过他本人对佛教思想的论述看起来还是比较客观的,分析很透彻深入。个人观感: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读中哲史,我发现中哲史很多哲学家讨论的其实是西方意义上的元伦理学问题和道德心理学问题,如道德性质的来源,性善论与性恶论,理与情、性、心的关系等。他们不太关心规范伦理学问题(除了墨子的功利主义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关注西方意义上的政治哲学问题,只是主要关注个人修身问题与如何辅助君主统治的问题——算得上是职业伦理学问题吧,但是基本上没有对君主制这种制度是否合理进行反思,没有对政治制度的设计与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则进行过多思考,而是默认了这种制度的合理性,然后探求在这种制度中如何做一个有德性的人。此外,大多人不太追求理论本身的严格准确性,而是追求理论的改造自己和世界的能力。大多都好古崇古,但求以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孔孟之学为目标,而基本上没有人能对其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没有人敢说他们的理论有什么问题,直接默认了他们学说的真理性。没有亚里士多德那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

精彩短评 (总计76条)

  •     经典书目,值得收藏,专业性、逻辑性都很强……
  •     挺好。
  •     这本书确实倾向性非常强,对心学一派极其偏爱,与牟宗三“道德底形上学”几乎一致,港台地区几乎都是以牟式思维做中哲,动不动就讲形上,比附康德黑格尔
  •     和冯友兰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对着可以看看。我不太喜欢劳思光的哲学史路径
  •     当年一时冲动读了这本书,现在觉得虽没有懂,却也受益匪浅,至少它让我与哲学结缘。说及内容,我觉得还是不适合初学者来看。
  •     第一卷,第二卷第一章
  •     与一册台版同时入手。台湾人的路数,不见阶级辩证法运动等词让我眼泪掉下来。冯友兰瞬间弱爆了.....不过新儒学也不能全信咳咳
  •     第一卷;
  •     劳sir的确实好。现看完册1&册2佛教。
  •     好
  •     先生此书基本以“儒家主体性价值哲学”的理念为依归 有很深的功力 不愧是大家 至少有两大特点 一是对单个的哲学家或思潮、流派能撮其要点 有独到的批评 二是对整个历史源流有很好的把握 有主线 很清晰 但此书也并非没有缺点 主要是对“儒家哲学”的理解 感觉略显偏狭 因此便难以处理所谓客观化”的问题 其实如果扩展开来理解就迎刃而解 当然其中问题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 先生对从荀子开始的一脉思想倾向持否定态度 将其排除在“正统儒家哲学”之外 这并不恰当 其次 先生如果能借鉴一下唯物史观 那就更好了 最后其对佛教的看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     針對馮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而寫的。內容見解獨特,與馮先生的一起看會有不錯的體會。
  •     : B2/4469-1
  •     大一,当年应该是读完了第一本……现在已经几乎忘光了……
  •     回复丝瓜,其实我没看过旧版啊……
  •     厉害的书
  •     观点新颖,比较有特色,和大陆的完全是两种风格,适合研读中国哲学的人看。值得推荐!!!
  •     只看了一下庄子的部分就没看了
  •     请问与三民书局旧版有什么区别?
  •     读起来感觉比冯友兰的条理更清晰
  •     确实写得不错,船山部分尤其出色,更新了不少认识。
  •     很详细,很清晰,很有个性。
  •     劳思光的书写一样是支离破碎,作为哲学著作是合格的,作为哲学史跟罗素的那本一样不够,至于楼主认为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既作于无意识形态网罗高压的学术文化环境”本人也只能说楼主想当然了。
  •     考研的时候读的,第三卷下还剩了一点。与那种人物罗列式的思想史不同,做了精心的剪裁,用自己的哲学观笼罩。宋明儒学的“一系三型”说,可与牟宗三之“两统三系”说比照观之。陆王一脉析解甚详,值得细读。
  •     历史最佳版本!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东西,远超过冯氏之版本,其论《大学》《中庸》一节可以新近研究成果如《思孟学派新探》相补充,则更为完善。
  •     深奥,研究得很细独到!
  •     这套书放在图书馆的新生推荐读物中,工作人员还是废了一些心思的
  •     比较系统化的讲解,颇有哲学韵味..
  •     持论不够公允,读时须留心眼。
  •     劳氏康德味儿很重啊,这点同志们要注意区分啊。
  •     我反倒觉得老庄写得好,说孔子不重视知识,难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       劳思光的哲学史是几年前在国学论坛上征西大将军推荐的东西。终于等到新版,买来一看,果然没有令人失望。
      孔子写得非常详尽,感觉到资料非常丰富,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很多,也很新。
      老子写得太简单了,只写了相生相克,而对于宇宙观,道论等等基本上无视。庄子更夸张,读完之后我觉得这书又把庄子写成无用论,相对主义,而没有从纯粹哲学思辨的视野上看庄子,遗憾。
  •     我觉得对孟子写得也是不够细致。而且性善论一部分写得不是很易懂,有些地方就点了一下没有把话说明白。
  •     不喜,读了一本半,boss荐,可恨我厌恶新儒以及相关。
  •     书就内容而言非常不错,主要是卖家没有保存好,封面有一点点脏,书页也有点发黄。不过不影响使用,希望卖家要好好保存哈~
  •     读完了第一册和第二册汉代部分。劳先生真是一腔儒家血。主观情感非常强烈,强烈到让人感到不舒服——“是不是忘记了客观描写的学术使命”?
  •     论船山一节为全书最长,花费七十页篇幅。
  •     哲学专业必读
  •     确实要比胡适和冯友兰写的好。
  •     这才叫哲学史!!!
  •     先秦部分到汉唐佛学都写得很好,尤其是先秦部分,比看过的其他哲学史好太多啦~可惜魏晋部分简略了一些。但是第三卷两册除宋明儒学总说和明代哲学问题两篇概述外,窃以为整体水准有所下降,内容虽颇为丰富,然不复前二卷之条理,反显累赘。
  •     今天收到书了,卖家还赠送了一本《中国酒政》,虽然赠书是本老书,但还算有点意思。至于劳思光的《中国哲学史》,那是经典,此书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05年出的版本,至今8年了,所以书看上去很有“历史感”,呵呵。不过还是很喜欢,强烈建议想看哲学史的朋友购买此书。
  •     正品,只是稍有点旧。
  •     除了不同意心学是价值自觉,其他都蛮不错。
  •     中哲不可不讀之作
  •     这套书翻过。当辞典用好。新实在论的写法?!
  •     这本书考据方面的详备,思想方面的深邃犀利都远超大陆的各种狗屁中哲史。 劳思光的《中国哲学史》在大陆的声名自然比不上冯友兰那个阉货的《中国哲学史》,书一开始劳老爷子就对冯氏很不客气,对胡适反而口下留情。三大卷里几乎是处处抓着冯二哥的辫子不放,想来是真的骨子里瞧不起冯公公了。
  •     读完接近半年时间,劳先生的学问真是气象非凡
  •     劳思光的书毕竟是小众化的成果,单就思想性而言,有雕琢于只言片语的精彩,但浑然一体之间却有些支离破碎,结构上也有些欠缺规整,虽然劳思光本人反对清儒训诂的纠结于断章取义,但劳先生自身的考证也是近乎苛责,不过囿于时代以及后来考古的新成果,该书吸收的毕竟有限。而且诸子学的研究有一以贯之的殷周淤积。此书初版在中文大学七八十年代,意识形态浓厚与否本身即是一悖论存在,港英时代香港主流社会价值观倾向于英国保守主义,劳思光在这个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流严重失范的地带,有着自身民族文化认同上的焦虑,他的中国哲学史也正是这种文化焦虑的产物,文中对原儒的推崇以及对新儒家的鄙夷正是这种理分而來的产物。这也不难理解他与新儒家的很多同仁观念相左了。
  •     商品包装一般,有回潮、严重皱褶。未找到开具的发票又无法联系买家。
  •     一腔儒家血,得失两不知
  •     虽然是旧书, 但是有塑封的, 封面不至于这么脏吧
  •     古今书店真坑爹,封皮太脏,买的都是二手书,这套书是处理书,也就二三元的,这里一路攀升卖到80多,真是黑心
  •        楼上的观点值得商榷,我觉得初学者更应将此书备在案头,这样可能更不容易走上歧路,很多哲学史其实是把人往偏了引。而劳先生这部书特点之一就是言之有据,且逻辑缜密,你应该可以从中看出中国哲学的真精神,此外对中国哲学各阶段发展的归纳阐述亦是精彩无比。另外,最近在看许倬云的万古江河,别的不说,谈到学术的部分显得极为幼稚,令人失望。
      
  •     作為參考書讀過一本多,得閒需重新拿來讀一讀
  •     值得一读,值得推荐!
  •     当年的中哲知识全来自此,今天的思路也仍在其中。 不过这也挺悲哀的。不看中哲好久了。
  •     陆王学派的嫡传且以之作为评价中国哲学的标准,一家之言尚可,哲学史则不够客观严谨,以西方哲学的概念体系作为范畴来衡量中哲总是很方枘圆凿,不赞同这种哲学史的书写方式
  •     我不想活成人文社会科学院那样,但又要靠他们缓解,如果政治对黑格尔是热情和兴趣,那政治对我来说是彻底强壮的必需品,我需要这片土地的全部营养,但是又如此想要逃离
  •     个人认为比冯友兰的写得好
  •     不敢说读过,大概翻翻……
  •     发来的书封面脏兮兮,其中一本封面严重破损,还没有正式发票(店家没有发票也不提前电话告知),最气愤的是,向店家投诉,店家的态度还非常恶劣,不但不道歉,还动不动就威胁我“你什么意思?!大不了就退货嘛!”,这是我有史以来在卓越上最差的一次购书体验,我准备向卓越如实反映,请求卓越秉公处理,剔除这样的不良店家,以免辜负消费者信赖和信心。也请广大消费者警惕这个店家!
  •     劳先生这本书和大陆诸作语言体系不太相同,而且这本书比较深,适合研究生或有一定中哲功底的人阅读,中哲入门不推荐此书。
  •     只读第三册上下,了解一下宋明理学。
  •        近读劳思光中国哲学史三卷本,有通透澄明之感,与大陆学者的哲学史著作大不相同。
       受意识形态禁锢,小平中兴前的大陆哲学史著作,其目的只为建立党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统摄下的“崭新”哲学类学科,于古代哲人的原意既无理解之兴趣,更无温情之敬意,直以笔墨做刀枪肢解破裂之。此亦可视为建国后的第一次重写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马克思主义化。小平中兴后,大陆学术自由略为恢复,加上流离港台的新儒家之著述逐渐引入内地,大陆学界又有了第二次重写中国哲学史的冲动和行动。三十年来大陆出了不少中国哲学史,但令人满意的近乎于无。主因有二,一为学养不够,二为未脱意识形态束缚。这些著作大多仍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做框架来分析古人思想,距依古人原貌原意理解其自身甚远,此即意识形态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之荼毒难于短期消散。另一问题在对观港台学者著述时至为明显,即大陆著作对哲学史的理解支离破碎,于其整体脉络缺乏认识,于具体哲人、著述、观点之意义与价值无力判断或判断失当,甚至具体行文的文风亦破碎不忍卒读。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既作于无意识形态网罗高压的学术文化环境,算是在与民国一脉而承的文化传统中对中国哲学史做的梳理与反思,更能显出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特质与未来路向。劳著开篇即在序言中指出过往哲学史著作的种种问题(胡适、冯友兰之作难说价值,大陆建国后的著作更是不曾提及),并提出基源研究法,从中国哲学史自身的内在问题和矛盾来梳理、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依此思路作出的中国哲学史,自是呈现出与大陆著作全然不同的气象和识见。
       劳著以先秦为中国哲学思想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此自与多数论者相同,但秦汉以下千年,劳著皆视为中国哲学之蒙尘昏暗时期,则与大多数欲建构一不断“进步”之中国哲学史著作殊为不同。在劳氏看来,先秦哲学最大成就,一为孔孟所创立价值自觉之主体,二为老庄所开出无为静观之“情意我”超越境界。但秦汉之后,此儒道两大根本内核皆蒙尘不显。汉代以阴阳五行为外壳的宇宙中心论解说儒学,并附加谶纬迷信之说,与孔孟原意毫不相干,徒以儒学之名自许。道家则流于应用层面之黄老之术,为政治权谋所用,其提倡之超越境界实在无人注目。魏晋之后直至隋唐,儒学自是低沉,道家也只是供名士放浪形骸和术士养生保身做理论支持,与道家纯粹精神层面的超越境界追求是十足的背离。佛教在此时期逐渐引入并兴起,但作为一异质文化,且持消极避世之核心观念,自难担当中国思想文化之正面力量。
  •     正在读老庄的部分
  •     中国压根就没有哲学
  •     看到现在为止 编得最好的一本中哲史 非常适合初学者进入状态 希望将来有人能超越它。
  •     劳先生去年捐馆舍,乃真学人也。3卷4册110万字,前后十几年才出完。虽然不便于作为教材来看,但初读便觉得以往的中哲史皆不过尔尔,第三卷是劳先生立论展示的核心,通过划分一系三型来与牟宗三的两统三系形成对立,成就港台儒学研究的两座高峰。做学问还是得坐冷板凳。想想人家十几年写完的书,我12天就读完了,实在惭愧,接下来整理笔记和摘记的日子又是漫漫长夜。
  •     逻辑性和可读性极强。不像其他的哲学史只叙述哲学家思想但很缺乏一体性,介绍总是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无论作者的学识还是思想,都是顶峰。读完最后一章竟有一种怀念感,明明结尾了却还对下一页抱有希望,明明已经学到了不少却觉得这只是作者的冰山一角…这应该是中国现有的最好的一本哲学史了。
  •     应该是国内的唯一版本吧
  •     原创作品,花了很大的功夫,很有独创性,这边的人士是写不出来的,浮躁的时代,将来也很难写出来了.很庆幸买到了这部作品,而不是被格式化的头脑搞出的东西.
  •     主体哲学,很有创建见。
  •     大學本科年間修讀中國哲學課時的指定讀本,雖有不認同的地方,但面對勞生先這類大師級人馬,有時又不敢隨意下甚麼評論,而且只要比較過其他的中國哲學史,這本仍是不二之算,不但全備和精準,更是具個人創見和風格的中國哲學史,絕不僅是一套教材這麼簡單
  •     读了乐记部分吗,值得一看!觉得比冯友兰同名著作好
  •     新见迭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