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与类同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差异与类同

出版社:重庆大学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62457534
作者:刘玉宇
页数:18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史华慈是在批驳流行的文化人类学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同时建立自己的文化观的。他认为,在后者的理解中,文化“常常是被当作包含广泛的主题和要素的封闭整体,甚至在最强烈的本体性意义上被当作是互不相关的物质对象。有时则作为静止的、整体的系统,或生物有机体。原始或传统文化被当作是已完成的静止结构,已经无法找到最初的源头。”②这种立场往往强调一种文化有其独特的结构,决定处于该文化中的人的行为和思考模式,不同文化之间是无法相互通约的。但在史华慈看来,这种看法表面上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把不同文化当作彼此独立自足的整体,实际上却往往抹杀了文化内部的差异和多样性。另一方面,这些文化人类学家却相信自己不仅能够跨越文化间的鸿沟,而且能够透过表层的文化行为,把握到身处该文化中人群的行为和意识背后的决定力量。史华慈指出,这些学者忽视了一种文化中历史变迁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文化人类学家所构造的文化范式和历史发展的现实之间的鸿沟。他们往往认为在原始文化中,除了极个别人外,所有人都会依照范式所确定的深层机制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际上,史华慈一直反对将人的意识行为解释为任何一种社会情境或结构的产物。他在早期所写的《对中国思想史的初步反思》一文中,便曾批评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他指出,人的意识虽然会受社会情境的左右,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思考的自由。

内容概要

刘玉宇  女,1973年生,中山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199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00年起在中山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2003—2004年度受哈佛一燕京学社资助,作为访问学者于哈佛大学访问一年。2005年获得中山大学比较哲学方向博士学位。  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在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比较文学和比较思想史等。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并发表过若干文化评论、译文,出版过译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史华慈与葛瑞汉  第二节概述第二章    两种文化观  第一节  两种文化观  第二节  文化:趋向还是结构  第三节  持续的文化导向  第四节  文化差异与语言决定论  第五节  人类经验的共同基础第三章    文化差异论及其理论预设  第一节  语言的差异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第二节  “整体论”背后的哲学预设  第三节  概念互诠的语言学基础第四章    先秦哲学中的关联思维  第一节  人类思维方式的框架  第二节  葛瑞汉的主要理论工具  第三节  先秦哲学中的关联思维  第四节  告、孟人性之争中的类比推理  第五节  小结第五章    先秦哲学中的理性  第一节  何谓“理性”  第二节  葛瑞汉的论述  第三节  陈汉生的批评  第四节  理论背景  第五节  古代中国的逻辑  第六节  理性与理性主义  附录:公孙龙《白马论》中的指称问题第六章    “仁”与“礼”:一种理论化尝试  第一节  “仁”——“礼”关系的解释传统  第二节  “礼”作为言语行为  第三节  “礼”体现人的尊严  第四节  “礼”的根源  第五节  “仁”的“内在性”  第六节  理论预设第七章    道德自律与儒家伦理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两种观点的对立  第二节  芬格莱特与罗思文:个体与社会的对立  第三节  对芬格莱特和罗思文的批评  第四节  史华慈、郝大维与安乐哲:儒家的个人  第五节  儒家自律观念的建构  第六节  以权利为中心的自律和作为理想人格的自律结语    反对理论  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误区  第二节  一种拒斥理论的解释策略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差异与类同:论比较哲学中的概念互诠》:外语学术研究系列·博士文库。

作者简介

《差异与类同:论比较哲学中的概念互诠》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史华慈与葛瑞汉、第二节概述、第二章两种文化观、第一节两种文化观、第二节文化:趋向还是结构、第三节持续的文化导向、第四节文化差异与语言决定论、第五节人类经验的共同基础、第三章文化差异论及其理论预设、第一节语言的差异对思维方式的影响、第二节“整体论”背后的哲学预设和第三节概念互诠的语言学基础等等。

图书封面


 差异与类同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