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死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上帝死了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7-12
ISBN:9787542611093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页数:283页

章节摘录

  公正的起源。——公正(公平)起源于权力大体平等的党派之间,正如 修昔底德所正确理解的(在雅典人和马利安人的使节之间的可怕的会谈中) ;在显然还没有公认的强力权威的地方,竞争有可能引起两败俱伤而毫无 结果,这时,公平的观念就超出双方各自的需求,通过理解与协商而产生 了,这种交换的特征正是公平的最初的特征。双方相互满足,[……]公平 因此就达到了,公平正是在相近的平等权利的地位的前提之下的相互交换 。因此,复仇本质包含在公平的范围之内,因为它也是一种交换。感恩同 样如此。——公平观念自然可以追溯到一种明显的自我保护的观念,因此 也就追溯到利己主义的观点:“我究竟为了什么毫无意义地伤害我自己, 甚至也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公平的起源无非是这样。人们由于按照他 们理智的习惯,已经忘记了所有正义与公平行为的最初目的,而且特別是 因为儿童们千年以来都被教导着崇尚和模仿这些行为,使得公平行为逐渐 显现出是一种非利己主义的行为。与这种公平行为相一致的崇高价值正是 依赖于这种现象,何况,这种崇高价值伴随着一切价值评价不断地增长着 ,因为某些价值崇高的东西被追求、模仿,通过作出牺牲而增长。每一个 个体的辛劳与热情扩大了价值,并把这种价值附加到有价值的事物上。— —假如这世界没有忘记,道德会显得多么渺小!一个诗人应当说:上帝把健 忘作为监门人安置在人类尊严殿堂的门槛上。 [HA92] 四十八 习惯和与习惯相符合的东西。——符合道德,符合习惯,具有德性, 这一切意味着行为举止要遵守一系列法则或往昔建立起来的传统。一个人 是被迫勉强地遵守,还是高兴地、自愿地遵守,这无关紧要,只要他遵守 就足够了。一个人,只要他是依本性、按习惯、按这个长期延续下来的结 果去做事,也就是说愉快而又高兴地去做事,就被叫做“善”。这就是一 切习惯的一般情形(例如,要求复仇是一种优良的习惯,古希腊人就是这样 )。一个人被称之为善,是因为他在“某些事”上是善的,因为无论如何, 仁慈、同情以及类似贯穿于所有习惯之中的东西,总被视作“在某些事” 上是善的,是有用的。而现在,一切被称为“善”的人,都是宽厚仁慈、 乐善好施的。作恶就是行为“不符合习惯”,或做事没有得到习惯的认可 、违背传统,而无论这传统是符合理性的还是愚昧的;在一切时代的所有 的习惯戒律中,伤害自己的邻居无论如何都被看作是比其他行为更为有害 ,因此,我们现在谈及“恶”这个词,尤其要考虑到它是指的故意伤害自 己的邻居。可见,“利己主义”和“非利己主义”并非引导人们去区分“ 符合习惯”还是“违背习惯”、去区分善与恶的根本对立的命题,它们是 依附于传统与戒律并与传统和戒律相区别。传统是如何产生的,在这里则 无关紧要,并且与善和恶或者各种意识之内的绝对命令没有任何关系。传 统的首要作用是维护一个团体、一个民族。每一种迷信的习惯都是在对某 些偶然中错误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强制形成了传统,并由此产生了与 之相符的习惯。个人把自己从习惯中分离出来是危险的,这种分离对于团 体的危害比之对于个人的危害更严重(因为神灵将根据这种不轨行为和每一 次对他们的利益的侵害而惩罚团体,并在这种范围内惩罚个人)。现在,每 一种传统都在持续增长着,传统的历史愈悠久,离开它所产生的诺言就愈 远,而其起源就愈容易被忘记。对传统的尊敬一代比一代更甚,最终变成 为神圣的东西,使人望而生畏,肃然起敬。于是,虔诚的道德都成为了比 需要非利己主义行为的道德更古老的道德。 [HA96] 四十九 所谓恶的行为中无知的因素。——一切恶的行为都是被防护的动机所 驱使,更确切地说,是被个体获得快乐、避免痛苦的意图所驱使;它们成 为这样是毫无罪过的。如此获得痛苦是不存在的,除非在哲学家的头脑中 ,如此获得快乐(在叔本华的思想中是怜悯)也不可能。[……]我们今天最 气愤的恶的行为,就是那些具有自由意志的作恶者对我们采取了错误的行 为,实际上,他们本来可以选择不使我们受伤害的行为的。正是这种对选 择的信仰引起了痛恨、复仇、欺骗和想象力的完全退化,而我们对动物却 极少吹毛求疵,因为我们认为动物没有责任。如果我们造成伤害并不是由 防护所驱使,而是出于报答——这就是错误判断的结果,因此是无知的。[ ……] [HA99] 五十 “人的行为总是善的”。——当天空倾泻一阵雷暴雨使我们浑身湿透 的时候,我们并不指责自然是不道德的;但我们为什么把有害的人称作不 道德呢?因为在后一情形中,我们假定有一个自我控制的意志自由,而在前 一情形中则是必然在控制着。这种区分是错误的。而且,在所有的场合下 ,即使有意地伤害,我们也不称之为不道德。例如,一个人毫不犹豫地故 意地打死一只苍蝇,仅仅因为他不喜欢苍蝇的嗡嗡叫;一个人故意地惩罚 罪犯,伤害罪犯以便维护我们自身与社会。[……]一切道德规范为了自我 防卫都允许故意引起伤害,即是说,当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事实时,是允 许故意伤害的。下面这两种观点是足够解释一切由人所引起的反对人的罪 行的:一个人希望快乐或避开痛苦;在某种意义上总是为了自我维护。苏 格拉底和柏拉图是正确的,无论人做什么,他总是在行善,也就是说,在 某人看来一件事是否是善的(有利的),要依据他的智力的相对程度,依据 于他的理性尺度来确定。 [HA102] 五十一 不负责任和无知。——如果学者已习惯于在责任与义务中看到人性的 专利,那么他对于人的行为和本性完全不负责任乃是他必须咽下的最大的 痛苦。他所有的评价、所有的尊敬与反感的情绪,乃因此变成毫无意义的 、虚假的;他的最深厚的情感、即他给予受难者和英雄的那种情感,就是 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的;他不再颂扬,也不再非难,因为他对本性和必然 的颂扬与非难是荒唐可笑的。这就有如他热爱一件好的艺术品,但并不赞 美它,因为他的赞美与那艺术品本身无关,像他面对幼苗,面对人们的行 为和他自己的行为,但又对它们不负责任一样。他可以羡慕它们的健壮、 美好、充实,但他却不会从中发现任何价值。希望早日康复的病人体内化 学过程和各种要素的相互冲突引起的痛苦的价值,与我们在相互冲突的行 动中选择最强有力的动机所经历的反复折磨所产生的痛苦状态和精神震动 的价值,是同样的渺小。——正如我们所指出的那样(然而真正说来是最强 有力的动机选中了我们)。但所有这些动机,无论给它们什么美好的名称, 都是从同样的、我们确信为充满邪毒的根基中生长起来的;在善行与恶行 之间,没有种类上的区别,至多只有程度上的区别。善行也即是恶行,恶 行也即是粗鲁、野蛮的善行。正是使自身在每一件事情中得到满足的个人 的自我求乐(同时伴随着害怕失去它的恐惧)的唯一欲望,使一个人按照他 能够做的那样去行动,也即是说,按他必须做的那样去做;不管他的行为 属于虚荣、报复、放荡、功利、恶意、狡猾,还是属于牺牲、同情与谅解 ,理性判断的水平决定了每一个人的欲望引导他前进的方向。每一个社会 ,每一个人,总是根据决定自己行为和判断他人行为的标准,把他认为善 的东西按程度不同排列起来。但这个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许多被称为恶的 行为,实际上仅仅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决定他们善恶的理性水平极低。的 确,在特定意义上说,所有现存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因为现在人类所能获 得的最高理性水平在将来必然会被超越。将来的人们看待我们现在的行为 和判断,就如同我们现在看待原始人的行为和判断一样。觉察这一点是痛 苦的,但随之也产生一种安慰:这种痛苦是分娩的痛苦。蝴蝶想要挣脱它 的卵袋,它把它的卵袋撕裂开,然后它被陌生的阳光和自由的天地弄得茫 然不知所措。人能够经受这种痛苦,但这种人是多么稀少啊!——在痛苦的 折磨中,人类做出的第一次尝试就是看人类是否能使自身从一种道德存在 转化为聪明的人类。[……]万物皆然——新知识这样说;连这种知识自身 也成为必然的。一切都是单纯,而知识就是洞察这种单纯的途径。如果放 荡、利己主义和虚荣对于繁殖道德现象的最美丽的花朵,对于繁殖知识中 真理和正义的观念是必然的;如果想象的错误与过失是人类能够使他自身 逐步上升到自我启蒙、自我复苏水平的唯一手段——谁愿意冒险来诋毁这 些手段?谁还会在了解了通向这种目标的时候沮丧失望?的确,道德领域中 的每一件事都已经成为可变的、不稳定的,一切都处在流动之中:一切不 可阻止地向前发展,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即使由于遗传下来的错误判断的 习惯,爱与恨的确在继续统治着我们,在不断增长的知识的影响下,这种 统治将趋于弱小。一种新的习惯,即无所爱无所恨的理解与洞察,逐渐在 同样的土壤上向我们灌输进来,并且将在数千年的时间内,有足够的力量 把产生聪明的、清白的(清白的意识)人的能力赠给人类,正如它现在有规 律地产生愚蠢的、不公平的、有罪恶意识的人一样。产生这样的人并非这 种新习惯的反面,而是必然的开端。P45-48

前言

《尼采文选》是尼采哲学思想的概述;它仅仅是给那些想日后继续钻研尼采思想的读者提供一个大致的轮廓。我从尼采著作中选取我认为对于了解尼采哲学思想最为重要的段落——我知道没有一种选集能像全集一样准确地反映作者的思想,任何选集都或多或少只是一种简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作者思想的歪曲。《尼采文选》并不想自居为能取代所有对尼釆的研究,它的愿望只是吸引读者对尼采思想进行研究。我以为没有必要再作一个一般性的导言,概述本身就应该能解释自己。逐字逐句的注释同样是不必要的:应是原文对自己的注释——尼采自己对自己的注释。但是有两个方面需要在此作出解释,即此书的选编方法和选编原则。首先要说的是选编的方法。《文选》选自《尼采的哲学著作》。范围从《人性,太人性了》(1878年),直到《反基督徒》(1888年),再加上自传《瞧这个人》(1888年)。《人性,太人性了》之前出版的著作,他的遗著及所有其他手稿都不包括在内。把选编范围作这样的限制在我看来是令人信服并能互相补充的。首先,《尼采文选》的主要目的是把作为哲学家的尼采介绍给读者,而他的主要哲学观点可在上述书列中得以发现。其次,本书的另一目的是把作为文体家的尼采介绍给读者,而正是在上述书列中作为文体家的尼采得到了体现——这些是使尼采的格言式的文体得到充分体现的成熟作品。第三,本书打算做到读起来具有连贯性,如果选编是合理的,那么你只要通读此书就能得到极大的收获,可是把尼采成熟著作以外的任何材料编入其中就会打乱这种意图(尤其是那本体裁上不过是些日记和简短记录的《遗著》,常常引起读者的困惑)。第四,篇幅上的限制使得选编必须严密。毫无疑问,在选编过程中,第二流的作品是没有资格编入的。第五,文选“需要贴切地理解作者的原意,就像作者原先要求自己被明确地理解那样。”在这一点上我和卡尔•斯莱锡特(Karl.Schlechta)看法一致。在当前的情况下就意味着应把文选的取材限制在尼采已经出版的或打算出版的著作。第六,也就是最后一点,从《人性,太人性了》到《瞧这个人》,这一系列著作本身就很容易作选编,而《人性,太人性了》之前的不成熟的著作就不具备这一点。一本“原著摘引”大概不得不把有《悲剧的诞生》以来的一些著作选录其中,可是本书的目的则并不在此。本书的结构就像本书的前提所能允许的一样简单。第一部分,公正而客观地评价了尼釆,把他看成是一位在西方哲学传统中探讨西方哲学和思辨这一平常主题的“问题哲学家”。第二部分介绍了他特有的“权力意志”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这种哲学的发展结果和它以后的分支。简短的第二部分是他思想的中间点:努力寻找出一种新的超越模式,来克服虛无主义和破坏性思辨的后果。各部分中的各选段都是严格地按年代的顺序排列的。这样做的理由是:首先,尼采哲学并不是一系列结论的组合,相反,主要是一种思想的发展(按年代排列就能体现出这种发展)。其次,按年代排列也能保持他的风格的发展,他的文风在最后阶段同开始阶段差别相当大,出于证明这种差别的目的(而这种目的不是本书所追求的),我们不能对它们并列编排。作为他思想发展的自然结果,在选编的每一部分中,后期著作的篇幅与早期著作篇幅相比逐渐增加,结果,尽管本书不是很明确地按年代序列排列的,但是总体上该书具有按年代排列的特点。前言选编了尼釆介绍他的著作该怎样阅读的格言;附录选编了三个主要部分之外的有关各种论题的意见和格言,这些也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方括号中的六点(尼采原文是三点,为统一标点,改成六点)表示省略。没有括号的六点是尼采自己的符号,这些符号不表示省略。作为眼前这本文选选编和安排基础的尼釆思想结构——在最概括的可能范围内——如下所示。我认为尼釆对欧洲思想的特殊贡献就在于他觉察到西方人在同“真理”的关系中面临一个剧烈的变化:当一个人认识到作为以往西方传统的核心和本质的形而上学、宗教、道德和理性的真理实质上都是错误时,就会感觉到这种变化,这种结论是把真理理解为绝对的结果,或者是一种受到黑格尔和达尔文进化论打击的主张。现代人正需要一种“变”的思想作为他们的主导思想:假如所有事物都是进化的,那么真理同样是进化的——因此,假如“真理”就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对象都正确的绝对真理的同义词,那么,人们对真理的真理性就会失去信念。“任何事物都是进化的”将意味着“没有事物是真实的”。为了取代这种自相矛盾的阐述,尼采认为真理只是一种看法。某个形而上学的、宗教的、道德的、理性的陈述之所以能被称为是真实的,仅仅是因为对思考它的人的看法来说是真实的:如果把它绝对化,则所有这类陈述都是错误的。受进化论毁灭性打击的真理正被科学真理——即:可由实验证实的经验科学陈述——所取代。然而关于这点,尼采认为,首先,科学真理并非如同它声称的那样,是客观的——即对世界的发现——相反,它们是人类对那个根本无秩序和非理性的世界的安排(Zurechtmachung)和解释,以便人能理解这个世界并生活在其中;其次,科学真理仅仅是事实的陈述,根本不是判断的陈述,价值和意义均被排斥在科学范围之外——因此,用科学真理取代其他诸种真理的一个结界就是剥夺了世界的意义。当问题意味着“出自什么原因”时,科学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当问题涉及到“会导致什么结果”及其为什么时,科学就依然不能回答。认为“人生”是一种不可理解的现象,认为世界和人类本身毫无意义,这种思想正向我们袭来,而尼采所从事的实验正是对这种虚无主义思想的预先说明。在他的叙述中,必然会导致他声名狼藉的是他对道德虚无主义的论述部分、不存在“道德律”、不存在“道德世界秩序”,“道德意义”作为一种价值,避开了科学事实,因为科学不能确立价值。经验方法可以发现道德为什么存在(什么原因导致道德产生)。但这也表明道德“真理”仅仅是从一种特殊的观点看才是真实的,那就是“有道德规范而没有道德”。然而,这种把道德秩序加以摧毁仅仅是尼采排斥所有秩序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东西是真实的”这一命题的自然推论是:“所有东西都是许可的。”在描述事物的这种状态的过程中,尼采变成了一个“大战的预言者”,以及骚乱和灾难的预言者,他对由于意识到失去目标而导致的道德崩溃的预言,也可归属到这里。对虛无主义者世界的描述,是尼釆为了超越它的一个必要准备;可是,假如把形而上学看作是虚无的,或把我们的世界当作唯一的世界,那么这种超越世界的新方式实际上将是非形而上学的。一种非形而上学的超越是可能的吗?尼采用他的“权力意志”理论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力图将人类的杰出品质和成就解释成为是“权力意志的升华”的结果,解释成是一种驱使对世界和他人的权力转变为君临自己的权力的能力的结果,因此,他不得不提倡“强权意志”,并在冲突和侵略的本能中看到一种人类心理组织的本质成分。他以超人体现了这个非形而上学的超验概念,超人同时也就成为升华的权力意志的现实存在和象征代表。这样,超人也就成了确认人生的倡导者。他接受生活的整体,特别是接受包含在生活中的痛苦,在这点上,超人还被描述成为“酒神”。酒神所肯定的生活是通过“同一事件是永久循环的”这一假设,去从事最艰巨的任务。虚无主义者和如今已成为“尼采哲学”的超验方面的持续对峙,制止了尼釆哲学僵化成一种教条主义学说——一种在总体上不确定的世界中最终依然保持自己的实验。

内容概要

弗里德里希·尼采(Nietzsche,Friedrich,1844-1900),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主要代表之一,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早年在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不到25岁就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副教授,并在一年以后成为正教授。一生著述颇丰,如《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强力意志》等,对20世纪的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1889年初,在意大利的都灵街头摔倒,就此精神错乱,于11年后在德国的魏玛去世。

书籍目录

目录
译者的话
导言
书名简称

第一部分
哲学和哲学家
逻辑学、认识论、形而上学
伦理学
艺术和美学
心理观测
宗 教
第二部分
虚无主义
反虚无主义
第三部分
权力意志
超人
永恒轮回
附录
专门词汇
格言与思考
心灵之神

编辑推荐

聆听大师的智慧,拥有内在的丰富。周国平推荐!《上帝死了》为2007年6月第2次印刷。

作者简介

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样价值,七位编者都是研究尼采的专家。本书编选了从1878-1888年间尼采成熟时期思想的精华,所列的11个专题囊括了尼采思想的全部,堪称是尼采思想的小百科全书。对于一般读者,仅读本书就足以了解尼采思想的概貌,对于专业学者,本书无疑可以起到研究尼采的导航作用。

图书封面


 上帝死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是目前看过的尼采译本里最烂的。是几个本科生拿金山词霸翻译的吧?作者叫戚仁?莫非是七个人翻译的,改名叫“欺人”怎么样?看不懂你还翻译个什么劲儿啊?举个例子,"the beast of prey"怎么翻译?“被捕食动物”?明明是劫掠成性的猛兽的意思。尼采把超人说成“被捕食动物”啊?意思都翻译反了。下笔的时候分明就没动大脑。您老七位咋就不可怜可怜中国的读者呢?
  •     在这盛夏带来的炎炎酷暑之下,我读完了这本书。尼采说过:我所说的都是呓语,只有疯子、傻子以及精神病人才能领悟。(貌似是这样)可老娘既不是有疯子,也不是傻子,更不是精神病人。但是,在这炎炎夏日,我不幸感冒+发热,因此也算半个傻子吧。也许只有这半傻状态才能更好的领会尼采那看似荒诞的哲学吧。所以这是一部适合生病时读的书,啊囧。
  •     就像鲁迅说的那样、那个疯狂的尼采、喊出上帝死了、我是太阳的那个尼采、最终还是没有成为太阳、我自己在午后三点的图书馆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那是多么复杂而又晦涩的语言、让人觉得自己的无知以及肤浅、或许这才是他真正与众不同的本质把、他说了大家不敢说的话、他就像一个亢奋的狮子一样告诉大家这个荒谬的世界是多么的搞笑、于是她喊出了、上帝死了、、更是张狂的呐喊出我是太阳、、、他是燃烧的彗星、他是大笑的先知、他是以泪洗面的笑脸、谁解面具背后、眼泪无以计数、就去书中找寻吧

精彩短评 (总计71条)

  •     留着给孩子看吧。经典的书。
  •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蕾特..一个没有深入思考这本书得人没权利去评价什么.当然我也没有权利.
  •     对于无神论者来说,看得极爽。
  •     有些句子很喜欢。总体来说不是很能接受这种文风
  •     无神论是一种苦行
  •     翻译得好烂。。。
  •     我的记忆说,我做过这个件事。我的骄傲说,我不可能做这样的事,并坚持着。最后,记忆屈服了。
  •     始终对所谓的精华版,总结版心存抵触。两层过滤三层过滤的东西,再精彩也失去了原汁原味。
  •     不是书不好,是我悟性记性都很差,读过十,忘八九,只能给个三星。
  •     不建议上海三联的书 极烂 译者差 出版社依然 对尼采大大的误读啊
  •     闲来随手看。 终于看完
  •     科学带来的近代后的信仰迷惘,是现代人最大的悲哀。如果说尼采不是第一个提出现代性问题的哲人,也必然是最张狂的一个。他继承自我出发的理性主义始点,却走出了一条把自己提高到最大的境地之路。在这条路上,尽管无人能够理解,有着寂寞与磨难,但是一个战士、一个英雄,是坚定、沉着而勇敢的。这一切,原来都是对自己的爱。
  •     尼采又一代表作~
  •     晦涩的东西难懂
  •     尼采之于基督教,相当于中国的李贽之于理学,一样的反叛与追求人性的解放,一样的的在禁欲文化之中左右搏杀,一样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     质量不错,内容也还好
  •     混杂着读懂和读不懂把它读完了。。在思考下吧。
  •     不要纠结于翻译,当工具书找资料用吧
  •     影响至深
  •     2003年底~
  •     好东西,物美价廉,很实惠!
  •     “好作家的特征——好的作家有两点是共同的,他们喜欢被理解胜过被赞美,他们不为世故的和过分尖刻的读者创作。”、“凡我们所做的,从未被理解,而仅仅被褒贬。”
  •     尼采的书最早是在97年看的了,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从别人手上借阅的,后来也曾买过一本他的另一本书,这本是周国平先生推荐的,感觉还不错。很简朴的封面,书也便宜,喜欢哲学的人可以读,不喜欢的可以当床头催眠的,呵。个人觉得精也罢,全也罢,反正个人喜欢吧,看你喜欢什么样的书。
  •     还没来得及细看,先囤着~
  •     本就是断章取义了的,又怎能不断章取义……
  •     都靈之馬置於何
  •     上帝死了 是被我们杀死的
  •     哲学我看来确实有点吃力
  •     关于尼采一些收集
  •     这本书的装订很漂亮!
  •     这本书 从 尼采的很多书中选出了 好的 具有代表性的 文字个人来说特别喜欢
  •     俺第一次发现自己连中文都有看不懂的时候T T
  •     不错的,,,
  •     很晦涩,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
  •     感觉很装逼 所以我又成功的看睡着了。但大概知道是某种牛逼的思维
  •     撕破一切,然后重建。靠你了。
  •     大概翻了翻,感觉比较专业,翻译很好。但是这本书中,没有收录《悲剧的诞生》的片段,收录的大概是中后期散文。
  •     刚买回来,还没有读过。不过淡绿色的封面很素雅,非常喜欢。里面的印刷也还行。最近在学哲学,看看这本书应该有所帮助。
  •     上帝死了 只剩我们自己了
  •     只感觉到了一点点。所以中庸的评价
  •     超人理论
  •     牛逼闪闪的标题,完全是语录。。
  •     yi
  •     就冲这名字也得翻一番
  •     包装很好~一点也没坏~纸张也很好~
  •     尼采错了。
  •     质量不错,我是看不懂了
  •     如果悟性好的,可以买来看看
  •     上帝说:尼采死了
  •     每一刻都与自己厮杀 每一刻都重生 不敢说自己是尼采多么狂热的追捧者 不敢说自己怎样的感同身受 但无法忘却当你读到某个句子某个瞬间 你是看懂他的 你觉得你在和一个明事理的人说话 当然哲学都会给入门者这种错觉 即当你进入某种潜藏已久的类似自己的逻辑 你会觉得很有道理 这种发觉自身理性存在的感受是真实的 不惧欺骗 不要求任何人被动的理解 当需要的时候自己去找他就好 这是哲学吸引人的地方 也是深遁之人丧命的地方 哲学是精神鸦片 回到尼采 他怕被人误读 因而评与不评 都无所谓 不想当好读书的懒汉 不想当败坏思想的人 我不站队 但我知道 如此刻薄的真诚 世界上没有几个
  •     鄙人哲学修养不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读
  •     上帝死了 我们必须重估一切价值
  •     尼采时代的上帝只是统治与迫害的工具,所以上帝死了人们欢呼,自己成为上帝。当今的时代却不一样了,人们都知道上帝和神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我们的信仰,上帝是灵魂的寄托。
  •     重读一遍。是摘录的合集。尼采谈音乐的时候与维特根斯坦又不谋而合了
  •     尼采,大爱
  •     高中时买的,翻译水平懒得差点毁了我对尼采的崇拜。
  •     需要慢慢体会的好书
  •     本书翻译很好,选段也很经典,但是如果真正喜欢尼采的作品,建议还是买全文
  •     如果想维持自身生存就一定不能以邻人的估价为自己的标准,你也不要奢求理解
  •     拆开来看,质量很好!印刷也不错,
  •     上帝是什么
  •     是开悟还是骗人,是骗子还是哲人。
  •     上帝死了
  •     : B516.47-53/7229-1
  •     尼采哲学是我暗淡时的光和热。
  •     书的质量还好,纹理摸起来也很舒服,对你才感兴趣但又不愿意读全本书的人来说这本书很合适,因为是精选集。其他的话,没什么了。
  •     很努力滴看,希望能看懂。
  •     三联书店!!
  •     如果没看懂是因为我是个正常人的话,那我非常确定.
  •     思想深刻,语言晦涩
  •     不知道我看的是哪版,反正翻译是硬伤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