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太人性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人性的,太人性的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
ISBN:9787300065229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页数:621页

章节摘录

  观念与感觉的化学。——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都再一次提出了两千年前曾提出过的同样形式的问题:某事物如何能从它的对立面中产生?例如:理性产生于非理性,感觉产生于非感觉,逻辑产生于非逻辑,公正无私的观察产生于贪婪的欲望,为他人而活着产生于自我中心主义,真理产生于谬误。形而上学的哲学至今已克服了这个难题,因为它否认一物产生于另一物,并为受到更高评价的事物假定了一个奇迹之源,认为其直接从“自在之物”的核心与本质中产生出来。另一方面,历史哲学不再抛开自然科学来进行思考,作为一切哲学方法中最年轻的一种,它已经在个别情况中查明(这也许将是一切情况的结果),除了在对流行的或形而上学的解释的习惯性夸张当中,一般事物是没有对立面的,理性的谬误是产生这种对立面的基础。按照这种解释,严格地讲,既没有一种无私的参与,也没有一种完全公正无私的旁观,两者都只是升华,在其中,基本因素几乎消散,只有在遇到最细致的观察时才显现。我们需要的一切——只有在各种科学目前所达到的水平上才能给予我们的一切,是一种道德、宗教、审美观念与感激的化学,同样也是我们在大大小小的文化社会交往中,甚至在孤独中亲身经历的所有那些冲动的化学:如果这种化学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甚至在这个领域,最美妙的色彩也是来自于最低下的、很不起眼的材料,那又怎样呢?将有许多人有兴趣从事这样的研究吗?人类不喜欢关于起源与开端的问题:人们没必要非得成为非人才能在自己身上感觉到一种相反的爱好吧?——2哲学家的遗传缺陷。——所有哲学家都有自身的共同缺陷:他们想要从现代人出发,并通过对现代人的分析,来达到目的。他们不自觉地认为“人”是一种永远真实的事物,一种在一切流变中保持不变的事物,一种可靠的事物尺度。哲学家关于人所说的一切,归根结底只是关于一段非常有限的时间过程中的人的一个证明。缺乏历史感是一切哲学家的遗传缺陷;有些人甚至不知不觉地将人的最新形式,如在某些宗教影响下,甚至在某些政治事件影响下产生的人,视为人们必须从其中出发的固定形式。他们不知道,人是生成的,认识能力是生成的;而他们当中某些人则甚至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从这种认识能力中产生出来的。——那么,人类发展中的一切本质的东西早在我们大概了解的那四千年之前的原始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在这四千年里人类不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哲学家看到的却是现代人的“本能”,并且认为这些本能属于人类不可变更的事实,因而可以为理解一般世界提供一把钥匙。整个目的论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们把过去四千年的人类说成是永恒的人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一开始就自然地朝着这个方向而去。但是一切都是生成的,没有永恒的事实,就像没有绝对的真理一样。——因而从现在起,历史的哲理思考是必要的,与之相伴的是谦虚的美德。

前言

  “我思考了很长时间人们在此生中陷入的各种活动,并尝试从中挑选出最佳者来。然而没有必要在此叙述我有了什么样的想法:就这方面而言,似乎没有任何东西显得比我严格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爱的时候,也就是说,我将整个有限的生命用于培养我的理性,用我自己预定的方式方法追随真理足迹的时候更好了,这就足够了。因为根据我的判断,我用这种方式品尝到的果实,此生中不可能再找到比它更受欢迎、更无辜的了;而且自从我求助于那样的观察方法以来,我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这新的东西总是有一点分量,而且完全不是众所周知的。

内容概要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主要代表之一,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早年在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不到25岁就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副教授,并在一年以后成为正教授。一生著述颇丰,如《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强力意志》等,对20世纪的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1889年初,在意大利的都灵街头摔倒,就此精神错乱,于11年后在德国的魏玛去世。

书籍目录

第一卷
代前言

第一章  关于最初的事物与最后的事物
第二章  关于道德感的历史
第三章  宗教生活
第四章  出自艺术家与作家的心灵
第五章  高级文化与低级文化的标志
第六章  交往中的人
第七章  妇女与儿童
第八章  国家之一瞥
第九章自我独处的人
第二卷

第一部分  见解与箴言杂录
第二部分  漫游者和他的影子
外文索引

编辑推荐

  完美的作品应当一挥而就。——我们欣赏一切完美的作品时,往往忽略它的生成问题,只是怡悦于眼前的作品,仿佛它是魔棍一挥便从地下跳出来的。在这里,我们仿佛还处在一种古老神话感觉所遗留的影响之下。本书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

作者简介

《人性的,太人性的》是尼采为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而写,同时也出自作者对早年崇拜的音乐家瓦格纳的失望情绪。全书用格言体写成,分两卷。第一卷共九章,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第二卷的两个部分《见解与箴言杂录》和《漫游者和他的影子》,继续作者在第一卷中开始的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西方文化的全面批判。作者一方面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类变得更优秀;另一方面又对人性的弱点和缺点,尤其对西方文化传统下形成的这种弱点和缺点,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和挖苦。作者寄希望于“自由精灵”,也就是能超越传统思维方式、传统道德观念而自由思想的人。

图书封面


 人性的,太人性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2条)

  •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总算有救,看懂了一些。之前看《查拉图斯特拉》,云里雾里,高深的道理可不是人人可以参透的。感觉本书很生活化,他会很好心地举一两个例子,来拯救吾等愚民。看不懂的地方,终究还是归结于经验不足吧,只是在看一些语句的时候很有同感,而对于另一些抽象的,则不免神游出去了。看他的作品,有时总觉得语句不通,原本就晦涩的抽象意味,在拗口的文字掩埋下更加模糊。于是下决心要好好学德语,争取以后可以完全看原版。
  •     无论怎样做,人性应该是两面的,丑陋和美好并存,卑微与高尚伴生。而神性的追求又是人性的野望,社会群居下的人类,不得不产生的一种追求模式。美好与高尚值得赞颂,丑陋与卑微却不得摒弃。即便是毒瘤,你切除了反而不见的好。摒弃了你便也不再是人。那些人性的,太人性的。去碰触它,感受它。遥望着神性的自由精灵依旧自由的飞。两者互相望着,无需交集。
  •       他不再是用A=B,B=C,所以A=C这极其局限的方法来证明.因为其实真理再简单不过,都是摆在眼前的,只是人类自己骗自己罢了.这就是知性思维.  我看过的哲学类的书不多,对比起是又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的笛卡儿的证明,他实在太易懂了.而且越是小孩越看得懂.他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只是指出摆在眼前的事实.  比如:"人们会不顾宗教提出的要求而问道:为什么对一个感觉自己力量在减少的年事已高的人来说,耐心等候他缓慢的衰竭和寿终正寝比十分有意识地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更受到赞赏?在这种情况下,自杀是一种自然而很可理解的行为,这种行为作为理性的胜利完全应该唤起敬畏,而且已经在那些时代里唤起过:当时希腊哲学的为首者与最正直的罗马爱国者都往往自杀而死。相反,胆战心惊地去看医生,以最痛苦的生活方式一天又一天地继续艰难度日,没有力量接近自己的生活目标,这要不受尊敬得多。------宗教有丰富的借口来逃避自杀的要求:这样,宗教就讨好了那些迷恋生命的人。"  "人们把个别的行为称作好或坏,完全不考虑这些行为的动机,而只是由于有用或有害的结果.但是,不久之后,人们忘记了这些称谓的起源,误以为"好"或"坏"的特性是行为本身固有的,不管其结果怎样.由于这样的谬误,语言把石头本身称为硬的,把树称为绿的--也就是说,颠倒了因果关系."  抛开一切伪装,人露出本性,就是一个动物.这是我看完的感受.撕裂那些道德,宗教,这些痴心妄想的东西,那些专门用来讨好迷恋生命的弱者的把戏:"处在痛苦之中的人没有悲伤的权利."  其实他很像一个人,即卢梭,都是无可救药的人.说他们无可救药,一个是他们极其孤独,"白昼之光,岂知黑夜之深"这句话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二是因为他们老在宣扬人的本性,但他们看漏了人性很重要的一点...人性的软弱.三是:他们以为自己的真诚很强大,不可摧毁,支持这他们继续生存,但其实它跟宗教,跟道德一样,都只是人类的软弱产生出来的痴心妄想的一部分.  他这就是很典型的不能跳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个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死路,不知道还有第三条路.他作为一个人奋不顾身地妄想解决人类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想成为神,这当然是自取灭亡.  也许,最后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世界一切都只是痴心妄想,所以他精神崩溃了.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很喜欢每一个字,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懂!
  •     尼采比纪伯伦思维更活跃、清醒,思想更深刻,谈及的内容更广泛,只是偶尔也难懂些。读他们的书不是认同他们,而是得到不同的意见,让自己陷入矛盾,另外就是喜欢他们身上诗人的气质
  •     尼采尼采
  •     暂无
  •     我喜欢这个名字,尽管内容真让人想睡觉。
  •     大一。
  •     看尼采,我常常为他的真诚感动得想哭。
  •     尼采骂人还是很有逼格的
  •     能被尼采骂一顿这辈子也没白活
  •     仅就我读懂的部分来说,他的思想在理性和直觉之间均衡得非常出色。很奇怪,那些关于他“疯狂”“非理性”的印象是从哪里来的。
  •     谦虚者。—— 对个人谦虚的人格外强烈地显示出他对事(城市、国家、社会、时代、人类)的狂妄。这是他的报复。
  •     经典书目,思想航程
  •     真知灼见,帮助了解自身
  •     随便翻来一句就是座右铭。古今皆然,谁不把一天三分之二就给自己,谁就是奴隶。
  •     继:上下两卷的序言都非常美。善恶有着双重来历,统治的主人的高贵和卑贱的奴隶。不要怨恨,不要报复,不要谴责,不要指控。对罪犯的惩罚是否也是对其他人更高天性的压制?生活与经验都是生成的,对宗教艺术道德的起源的探究使得未来的形而上学成为无害的。语言和命名只是为科学努力的第一阶段,却包含着对被发现的真理的信念,这里是最强有力的力量源泉。是否形而上学的整个迷信都出于相信梦中认识了第二个真实世界?希腊人把人拥有权力的地方称之为神性,基督教却压扁粉碎了人,制造出了“罪”。生成是无辜和清白的。对圣徒和宗教现象的重新解释,当然要是以语文学阅读的方式。圣徒和禁欲主义者需要内在的敌人作为对手,以适应他们永远无聊的生活和孤独。强制先于道德,甚至强制就是道德。正义的起源在于均势和交换。在爱中的欺骗和虚构。基督教的法官
  •     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
  •     奇怪,尼采这个对形而上百般嫌弃这不对那不可取的老头为什么会对基督情有独钟,还担心起可能在哪会灭亡的问题。 #基督徒真是最爱布道的一类族群
  •     微博体最高级!140字以内精华比比皆是!多读圣贤,远离HAPPY张江清华南都回忆专用小马甲。
  •     尼采的思想哲学,深意和讽刺意味兼具。
  •     尼采经常被忽视的重要著作。
  •     我屮怎么有这么好的书 我爱尼采。
  •     书是很喜欢,内容还没有看,应该不错。
  •     很好的书,正版,值得购买~~
  •     序写得有点电闪雷鸣的感觉
  •     前半部分还可以,后半部分太深奥,晦涩难懂的东西还是先不读了
  •     “基本的洞察。 在对真理的支持和人类的幸福之间, 没有预定的和谐。” “我们文化的危险。 我们属于一个时代,这个时代 的文化处于被以文化手段毁掉的危险之中。”
  •     愤青笔记。被伪善的英法逼出失心疯的德国与日本真是历史的必然。
  •     对译者双手双脚竖中指
  •     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
  •     好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读时觉得困难甚至痛苦,但读了可帮助成长的。一种是读了虽没什么收益,读时却颇感快意的。。此书属于前者。尼采的书最大的魔力之一,是将读者久被禁抑然不自觉的自由思想的灵魂,从传统道德和意识形态的黑暗地牢中,彻底解放出来,并使之在雄阔的高原上,尽情呼吸清新空气。
  •     至少这个时候尼采还是个正常人 他后来写权力意志的时候已经疯狂了=-=
  •     In reality, hope is the worst of all evils, because it prolongs man’s torments. 在现实中,希望是所有祸害中最糟糕的,因为它延长了一个人的痛苦。
  •     这本书有很多关于艺术的哲学评论是非常精彩的,尼采在根本上是一位艺术哲学家,他爱美始终甚于爱真和善
  •     读过的最有能量的一本尼采,从高中到现在一直在床头。
  •     翻译有问题,不是哲学家的人,怎能译好尼采?另,自己的思想水平只能和大师偶尔握手,惭愧至极!
  •     多处提到
  •     如果所有哲学家都能像尼采那样写作就好了
  •     在有限的句子里找到共鸣就够了,尤其是让人震撼的前言部分
  •     本以为是一本小册子,收到后跟砖一样厚。格言体写就,随手翻到一句就可当作座右铭,睿智得让人惊叹。不过作者后来疯了,总要提醒自己不可全信。
  •     所以其实读的只是片段
  •     出行手边书
  •     开始读尼采
  •     一天的长度。——如果你有许多东西塞到一天里去,那么它就有100个口袋让你去塞。
  •     一个新福音的太阳将其最初的光芒投射到那些个人的灵魂最高处:在那里雾气积聚成空前浓密的一团,最明亮的光辉和最阴暗的朦胧之光互相挨在一起。艺术给暗淡苍白的观念恢复一点色彩,它编织起一条带子,缠绕着各个时代,使各时代的幽灵再回来。每个词都是个偏见。
  •     当我们那么经常地将自己的恼火发在他人身上, 而同时又感觉这恼火原本是冲着自己时, 我们实际上是在寻求蒙蔽和欺骗自己的判断。 我们想要通过别人的过失和缺陷来推导性地说明这种恼火的理由, 从而对自己视而不见 ――尼采
  •     满书格言。
  •     当年为了读懂查拉图斯特拉买的另一本书
  •     刚开始看,很好,喜欢尼采的哲学逻辑
  •     以段成现的真理 终将溺毙的快乐
  •     挑看得懂的地方略读了一遍,很多格言
  •     略为晦涩,我并读不懂大部分
  •     有些看不懂,有些老半天才懂。值得反复思索
  •     容我太过愚笨,难以读懂…
  •     他真的疯了吗?
  •     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倒是解释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尼采在《truth and lies in a nonmoral sense》后还会写出《不合时宜的沉思》这样的作品,毕竟前者写的年代更早但更具有中后期尼采的特色,而后者还是早期作品风格。答案是尼采自己说的:在自己充分看清道德问题时又被叔本华的道德意志观念和瓦格纳的浪漫主义蒙蔽了眼睛。针对形而上学的第一章标志了尼采坚决的实证主义转向,针对道德和宗教的第二、三章标志着社会构建主义的转向。第四章开始写得不是特别好(从学术传统角度而言),尤其是第六章开始到第二卷的《见解与箴言杂录》。《漫游者和他的影子》写的也一般,只能从零散的一些格言中看到前三章的一些视角。对于尼采,还是需要在哲学传统中去看他所批评的对象。
  •     书中的尼采不是哲学家,更像是占星的老头,横眉冷对,独醒于世,如同在说可怜的人啊,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找到“真”呢?
  •     其实读的只是片段 习惯看英文再来看中文就有个问题,那么多从长难句直译过来的破折号,这他妈是鸡毛?
  •     字字珠玑。尼采的思想,把我整个人从头顶击穿到脚底。像超人一样去生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