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时间的故事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11714343
作者:克里斯滕•利平科特,翁贝托•艾柯,贡布里希
页数:44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上帝制造天与地之前在干嘛?……他在为打听这些奥秘的人们布置地狱。”在这则笑话(虽然带着警告,它的确只是个笑话)被一位极为严肃的作家(他处理最深刻的哲学奥秘之一:时间)引用前,它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这位作家是圣?奥古斯丁,他《忏悔录》第11卷的大部分内容都在探究时间。就因为引用这则笑话,奥古斯丁已经接近了一种今天的“大爆炸”理论家们乐于分享的观点:时间诞生于确切的一刻;只有从“大爆炸”起,才能谈论“之前”和“之后”;询问时间诞生“之前”发生了什么是无稽的。 早在奥古斯丁提出他的问题之前,希腊哲学家们也曾处理时间问题。最流行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定义(《物理学》,4章11节219b1):“时间是有关之前和之后的运动的量化量度。”斯多亚学派认为,时间是世上运动的“间隔”,他们离亚里士多德不远。洛克则部分地修正了他,他说时间并不必然是运动的量度,也是“任何恒常的周期性显现”的量度,因此即便太阳不在天上运动,而只是加强和减弱光照,这一变化的节奏还是能作为一个参数完美地服务于对时间的度量。洛克的修正很好,它许可了今天非机械的时间度量仪器,例如石英钟或原子钟。但他仍把时间设想为顺序和连续,莱布尼茨或牛顿也不会改变这一根本观念。甚至从康德到爱因斯坦,也没什么将改变它。时间仍然是因果链条的顺序,尽管值得提到汉斯?赖兴巴赫对相对论的界定(后面还要多说几句):“相对论预设的仅仅是时间的顺序、而非方向。” 如果时间被设想为对若干状态之有序相继的准确量度,那么不足为奇的是,在所有已知文明中,时间的最早度量依据都是星辰运动(它既是运动也是返回,或者说是一种“恒常的周期性显现”)。即便仅仅就此讨论时间,仍然有意思的问题是,这么多个世纪以来,人类度量出了年、月、日,但为什么那么晚才度量时和分。主要障碍是欠缺能度量它们的精确的机械仪器。我们只需看看各种历法体系的变迁,就知道即便是把年划分出确切的天数也非常难。数千年来,唯一可靠的钟表是公鸡打鸣,而且在一种农业主导的经济中,协调个人与社会生活所需的量度仅仅是日出日落和春去秋来。数千年来,守时的观念很模糊;顶多,礼拜活动的节律或钟声把日子分成可度量的几部分。 而今我们都是一个钟表文明的子嗣,但在如何度量时间方面我们有时仍然非常含糊。对1999年报纸和书店的粗略概观显示出,当这个千年即将结束时,出了那么多书——或严肃或轻佻——讨论一个烦心的问题:最近的千年应结束于1999年12月31日还是2000年12月31日。

名人推荐

未来或许会有另一个爱因斯坦式的人物著书立说,加深人类对时间的理解,但就全面性而言,相信这部图文集能够使大多数对时间问题着迷的朋友感到满足。——孙绍振,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写作协会名誉会长类似名称的书虽然已经出现过多种,但如本书之奇特、华丽、渊博者,尚未之见。书中收集了西方历史上大量与时间计量有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其中许多图片在国内读物中都属罕见。本书领衔的作者之一是翁贝托•艾柯,这特别保证了本书所选择的图片史料之别出心裁。——江晓原,男,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科学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上海性教育协会副会长

内容概要

克里斯滕•利平科特,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长,著有《天文学》等书。
翁贝托•艾柯,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博洛尼亚大学教授,著有《美的历史》等书。
贡布里希爵士,著名艺术史学者,著有《艺术的故事》等书。
其他作者有约翰•诺思教授(格罗宁根大学)、西尔克•阿克曼博士(大英博物馆)、安东尼•埃维尼教授(科尔盖特大学)、戴维•金教授(歌德大学科学史研究所)、迈克尔•洛伊教授(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乔伊•亨德利教授(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约翰•麦克唐纳博士(努纳武特研究中心)、埃利•德克尔博士(乌特勒支大学)、乔纳森•贝茨(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伊万•卡斯克尔博士(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洛恩•坎贝尔博士(英国国家美术馆)、约翰•豪斯教授(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马西娅•波因顿教授(曼彻斯特大学)、唐•埃兹教授(埃塞克斯大学)、伊恩•芬伦博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肯•阿诺德博士(韦尔康医学史研究所)、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教授(牛津大学)、马丁•鲁德威克教授(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霍华德•莫菲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安东尼•斯帕林格博士(奥克兰大学)、马丁•里斯爵士(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

书籍目录

鸣谢
前言
序言
时间的创造
时间的度量
时间的表现
时间的体验
时间的终结
序言
时间
一、时间的创造
时间的创造
二、时间的度量
太阳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
历法
•季节
非机械的时间:在黑夜
非机械的时间:在白昼
非机械的时间:使用球仪
非机械的时间:间隔
非机械的时间:设定小时
机械时间:天空模型
机械时间:家用时计
机械时间:标准时间
机械时间:科学时钟
机械时间:豪华时钟
从观察到记录:史前和早期诸文明的天文学
世界文化与时间 I 印度的时间
历法的原理及使用:政治和社会意味
世界文化与时间 II 中美洲和安第斯的计时与历法
世界文化与时间 III 伊斯兰教的时间和空间
世界文化与时间 IV 中国的循环和线性时间观念
世界文化与时间 V 循环、季节和生命阶段:日本背景中的时间
世界文化与时间 VI 因纽特人的时间
球与影
欧洲的机械计时:早期阶段
现代计时的成长:从摆锤到原子
三、时间的表现
人格化的时间
过去、现在和将来
艺术和时间
虚无画:兴盛与幻灭
时间和肖像
季节和时刻:时间和19世纪艺术
“这些支撑我废墟的断片”
20世纪的艺术和时间
四、时间的体验
音乐和时间
人的时间
庆典和仪式
时间和历史
时间中的招术
音乐和时间
时间能治疗吗?医学史中的时间
周年纪念的历史:时间、数字和符号
时间和历史
地质学家的时间:一个简史
世界文化与时间 VII 澳洲土著的时间观念
世界文化与时间 VIII 埃及的时间
五、时间的终结
时间的终结
了解开端与终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品提供
图片提供
撰稿人
历法符号
译者致谢

编辑推荐

谁若想要涉足这一最为常见但却神秘的主题,《时间的故事》将为他提供极具启发和教益的引导。《时间的故事》的出版配合了在格林威治国立海事博物馆王后之屋举办的一个主题展览,以及皇家天文台的新千年庆祝活动。皇家天文台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和本初子午线之家,是新千年开始之处。祝您长命百岁!

作者简介

人民日报、人民网"2010年度最有影响力10本书之一
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书之一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与英国国立海事博物馆在新千年来临之际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别具一格的展览,名为“时间的故事”。这场展览得到全球数百家博物馆、美术馆及包括英国女王在内的个人藏家的鼎力支持。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长克里斯滕•利平科特女士邀请各领域顶尖学者参与盛事,并策划了这本主题图文书。每位学者撰写一篇相关领域以时间为主题的文章,配以相关展品图片及解说,经过精心编排,汇成一部集科学、哲学、天文学、医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多学科跨文化的大成之作。
《时间的故事》一书绝无仅有。它多学科、跨文化地探讨了地球上从文明之初到第三个千年伊始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凭借世界各地杰出作者的原创之作,它探究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并反思全世界各种文化对待时间的方式。全书搜罗了400多幅彩图以表现著名的器物和画面,从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历法以及提香的寓意画到萨尔瓦多•达利笔下扭曲的时钟以及哈勃望远镜最近拍摄的深空照片。
《时间的故事》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时间的创造:分析不同的创世神话以深层揭示各种文化关于时间结构的想象。
时间的度量:人类不断寻求,以发现记录、划分和度量时间流驶的方式。
时间的表现:东西方各个时代的艺术家如何表现时间。
时间的体验:我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如何体验时间,从老化过程到音乐感受、从入定和梦境到讲述未来。
时间的终结:关于时间终结和永恒的种种观念,包括各种关于死后生活和宇宙终结的世界性信仰。
谁若想要涉足这一最为常见但却神秘的主题,《时间的故事》将为他提供极具启发和教益的引导。本书的出版配合了在格林威治国立海事博物馆王后之屋举办的一个主题展览,以及皇家天文台的新千年庆祝活动。皇家天文台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和本初子午线之家,是新千年开始之处。祝您长命百岁!

图书封面


 时间的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时间”是人类的永恒问题。“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时,便茫然不解了。”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汀如是谓叹。我们生活在时间中,每天看表计时,赶时间、控制时间、好像永远没时间,可是偶尔又需要消磨时间、混时间、甚至杀时间,时间似乎再具体不过了。但是,从来没有人能斩钉截铁的地宣示,说他已经知道“什么是时间”。从神话时期开始,人类就绞尽脑汁,想要穷尽一切能力来说明“时间”为何物。于是,时间的象征、时间的度量、时间的科学、时间的哲学、以及表达时间的艺术,纷然杂陈。《时间的故事》一书结合了各家说法,试图找出一个较完整的时间拼图,并与伦敦格林威治的海事博物馆,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至二000年九月联合展出视觉的时间,是一本同时能满足读者好学深思之乐,以及视觉审美之趣的难得之书。尝试讨论“时间”这一概念无疑是困难的,时间作为关键词本身已涉及不同学术范畴中的核心课题。然而“时间”这个概念到底提供了甚么样的角度去理解我们的世界?先说一个故事,安伯托‧艾柯曾因为想解释他多么没“时间”应酬别人的邀请,而为自己做了一年时间分配的计算。结果他发现正常一年有 8760 个小时,而他花在吃饭睡眠等庶务和教书写作开会等工作上已花掉了他 8121.5 个小时,那就剩下 638.5 个小时,换言之平均每天是100 分钟,可用于做爱、吹牛、参加葬礼、看病、购物、运动、看电影等等。这个小故事除了告诉我们现代人生活繁忙之外,也恰恰说出了对人来说“时间”的成份是什么。对于时间的研究和思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科学的研究,一种是哲学的思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是否有一个时间之矢存在?”,即物理过程是否本质上属于不可逆的过程。哲学上对应的却是时间本体论的讨论,对时间本身作出思考,也就是在问时间到底是甚么?时间的本质是甚么?历史上对于“时间”这一概念已经有不少哲学家作出了贡献,而不同时空中的社会文化亦对时间观念有不一样的理解。时间观念实际上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时间感知觉,它与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和个体的特定心境相关联;第二是见诸文献的时间性观念,在这种程度上反映了时间感知觉;第三是对时间问题的哲学分析。让我们先看第一个层面,中国人对时间观念的测量方法一般都是与要从事的事件情重叠,例如我们会有一盏荼时间的描述,更明显是以农务分工为时间表示的农历。而时间的“时”也有 种含意,第一种是指更象、气象和物候等自然环境构成的情境、形势,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四时”。第二种是指更抽象、更一般性的机会、条件,也就是“时机”。第三种是指宇宙间某种神秘力量和趋势,顺者得益,也就是所谓的“时运”。中国传统对“时”的观念正由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也正因为中国思想家对“时”的感悟停留在形式化的标度体系,因此对外在自然的因果性概念则较贫弱,比如说为什么植物会在春天生长这个问题,对中国古人而言春天的含意正正是自然植物生长之“时”,因此对因果性的探究就会相对缺乏。古代印度的国王非常相信他们的功业只是过眼云烟,因此不会把成就记载下来,历史记录因而匮乏。这表现出印度教徒认为社会生活是不变跟重覆,他们一心只想如何超凡和达至永恒,因此对时间和历史感相对淡薄。希腊人尽管创造了西方最早形态的历史学,然而,总括来说,希腊人的历史意识不太强列。例如在荷马史诗中,对过去的记忆都朦胧不清,要是追溯过去很快就追到诸神,他们对“起源”概念很强,但并未有导致真实历史的记载,而是以诸神系谱的方式出现。为了全面了解近代文明起源的文化时间观,我们不能忽视基督教的时间观念。基督教是犹太文化中生长出来,而犹太人自古而来是个在地球上漂泊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是通过空间展开,然而全赖《旧约圣经》,他们的生命空间得以在历史延绵中展开,《圣经》是对他们历史的见证,也是指南。基督教的时间本质上是线性的时间,由创世到末日就是线性的时间观。相对于循环的时间观,未来不是封闭性的,而是开放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未来通过基督的复活,尘世有从罪恶中救赎出来的可能性。因此对基督徒而言,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时间的故事》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时间”,让我们思考时间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人类、对大家的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2013 08 03 2013年“122计划” 暑假
  •     集科学、哲学、天文学、医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多学科跨文化的图文大作。廉价平装本面世,依然铜版纸全彩印刷。
  •     故事的不懂。。。看看藏品热闹。。。
  •     就科普类和艺术普及类的书来说很好,且印刷装帧都不错,图片也很好。在时间的范畴下,人生何其短暂,唯有艺术永恒
  •     你知道几点了,但你真的知道时间?
  •     与时间有关的定义,度量设备等事物和感受。
  •     一部关于时间的科技史及文化史。至少,可以说是编排很认真的一部书。只是也许内容过于博大繁杂,可能对大部分人而言,都只需要阅读它的部分篇章。通读是比较吃力的一件事情……嗯,可定义为关于时间的百科全书。再一个感受就是,那么多中国的文物都在西方啊!除了大英博物馆,还有好多私人藏品!不过想想中国人自己对中国文物造过那么多孽,在国外就在国外吧,至少有人肯善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