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之爱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凝视之爱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5-01
ISBN:9787801095541
作者:于奇智
页数:243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我认识奇智已有多年。他先学逻辑,后留学法国,研究当代法国哲学,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题目都是关于福柯的,当时我也正在了解法国哲学的情况,对他的工作很感兴趣,从此他就经常给我寄有关的新材料,直到回国工作以后,仍然给我不少帮助,可惜我的兴趣杂,对于这些材料,尚未好好研读。  我也关注过福柯,当然没有奇智那样专门,只是想从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上理出一点线索,找到他在这个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了解得就相当粗略。现在奇智的书《凝视之爱》即将出版,嘱我写几句,却之不恭。  福柯的思想和上个世纪的法国哲学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关系。他是把那时诸家提出的问题集中起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加以阐述发扬,使一些原不在哲学视野里的问题进入哲学,突出起来,这是他对于哲学思考一个很大的贡献。  法国哲学又是整个欧洲哲学的一个方面,而自从近代以来,欧洲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主要想做的一件事是要在“哲学一形而上学”中,为“感觉经验”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以抵制怀疑论的摧毁性影响:如果你哲学只是一些“(逻辑)形式”,无补(不增加、不补充)知识,则哲学活该寿终正寝。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近代欧洲哲学诸家,都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把感觉经验的材料吸收到哲学(的体系)中来,培根如此,笛卡尔如此,康德、黑格尔又何尝不是如此。  康德、黑格尔的哲学非常抽象,为什么也可以理解为要把“经验”“安置”在“哲学”里?  其实,康德在哲学上给自己规定的任务就是要“改造”传统的“形式逻辑”,使之有“内容”。他的知识论,就是通过“时空”和“范畴”来“规整”“感觉经验”的材料,使之成为“知识王国一科学王国”的“份子”。康德的意思是说,凡是“合法”“进入一移(民)入”这个王国的,都必得遵守这个王国的法律——不依赖这些“份子”而制定的“先天法则”。“知识王国”是一个“必然王国”。  表面上看,康德给“感觉经验”在哲学知识论里找到了一个位置——为理性形式提供“恰当一合法”的“材料”和“内容”,但是实际上,“感觉经验”还是在“打擦边球”,没有进入哲学的核心。康德哲学的核心不是“自然”,而是“自由”。“自由”才是“理性”的核心本质,而“自由”不能“直观”。于是,“可直观”的“不自由”(必然的),而“自由的”“不可直观”;也就是说,“理智”不能“直观”,“直观”没有“理智”。  为了使“感觉经验”也具有“自由”性,堂而皇之地进入哲学核心,费希特直接从康德的“自由”出发,指出所谓“感觉经验”原本不是“外来户”,不是从外面“移民”进“理性”来的,而是从“理性”“外放——“外化”出去的。这就是他的“A是A”=“A不是非A”的基本含义。“非A”同出于“A”,“非(不是)理性”的“感觉经验”同出于“理性”。于是就有谢林的“同一哲学”和“绝对哲学”——“理性(A)”本“无对”,其“对(立)”是“理性”自身“设定一创造一开显”出来的。  ……

内容概要

于奇智,1963年生,四川达县人。1982年9月-1986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9月—1987年7月,攻读西南师范大学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9月—1988年5月,上海外国语学院出国培训部学习法语。1988年6月—1993年5月,法国普罗旺斯大学(艾克斯-马赛第一大学)哲学系攻读深入研究文凭(DEA)与博士学位,师从韦尔纳(Paule-Monique Vernes)教授,先后获哲学与认识论深入研究文凭及人文科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1998年6月—12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学术指导:EHESS研究主任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先生。2004年11月-2005年5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南锡第二大学哲学与科学史实验室·彭加勒档案馆、维耶曼档案馆做高级研究学者。学术指导:海因茨曼(Gerhard Heinzmann)教授。曾先后任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广州师范学院教授,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正法学院哲学所教授和外国哲学硕士生导师、西南师范大学逻辑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福柯哲学、后现代哲学、现代欧陆哲学与比较哲学。著作有《傅科》(1999,台湾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译著有德勒兹的《福柯 褶子》(2001,与杨洁合译,湖南文艺出版社)、《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2009,商务印书馆)。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疾病的地理学与分类学
第二章 政治医学与社会领域
第三章 临床医这诞生的考古主义描述
第四章 看与知——医学作为凝视科学
结语
附录 与法国哲学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我总是在深挖我的思想洞
2.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我的书都已成故纸堆
3.朱利安(Francois Jullien):我试图回到古希腊和古中国的文化源头
4.圣塞尔南(Bertrand Saint-Sernin):结构主义不再流行
5.拉图尔(Bruno Latour):我们从来不是现代人
6.埃朗贝格(Alain erhenderg):福柯现在不如当年流行
7.汪德迈(leon fagot-largeault):汉语真迷人
8.法戈-拉尔若(anne fagot-largeault):“技术圈”—词很奇妙
9.弗雷斯(genevieve fraisse):社会活动是我哲学沉思的基础
10.马时翁(Jean-luc Marion):先读后写
11.(Jean-Marie Schaeffer)夏埃费尔:有思有心才有美的体验
12.图雷纳(alain touraine):人类生活既是艺术的又是技术的
13.德孔布(Vincent Descombes):科技把我们带向神奇的世界
14.布雷斯(Yvon bres):哲学终结是个幼稚的问题
15.维耶曼(Jules Vuillemin):人的终点学源自这个世界
16.巴里巴尔(Etienne Bailbar):英语将会更加流行起来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主要评析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一书关于医学与社会历史间的哲学观点,阐明他如何从历史观和认识论角度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临床医学及其医学实践的可能性条件(知识、文献、社会、历史、环境、政治、经济、体制、疾病、凝视……)。作者抓住“凝视(regard)”这一自然、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察法(感知术),并弄清它在社会与医学共同演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秘密和意志。医学及其医事制度的历史以及关于它们解释史(论说史),是社会历史长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种历史的反思便是哲学,通过医学史来沉思社会历史发展是一条十分可取的途径,从某一角度,可以说,医学史是认识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
1.病体吸引医生的目光,医生对不同病体进行空间分析和医学分类。医 学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制度、措施具有密切关系。社会和政府必须 保护医学、医学家和医生。
2.流行病对社会和人类产生重大影响,医学与各级政府机构必须结合, 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流行病、瘟疫。医学空间与社会空间是同构的。医生 对疾病承担监控和防治使命,为在社会上普及和运用医学创造条件。
3.家庭是病人康复的最佳场所。医院是否可以缺少?医生如何才能开业? 疾病一贫困一苦难一救助问题。
4.书面传授与口头传授有何意义?临床医学在何处形成?临床教学是否必 须与医院相结合。
5.如何才能有效打击江湖医生?如何解决正规医生稀缺难题?法国政府是 如何做的?医生的使命是什么?医生何为?病人与医生、医学、医院、社会的 关系如何?医事制度与医学发展的关系怎样?福柯思想对医学社会领域有何价值?
6.医生灵性而智慧的眼睛认识和支配一切。临床医学对凝视能力有着严 格要求,医生必须进入可见性深层结构。知识代码(征候语言结构与病例随 机结构)把疾病场与凝视结合起来。临床医学在观察中发现的特权就是纯粹 凝视和用逻辑组织起来的凝视特权。观察与经验间具有何种关系?临床医学 同时指向医院与医学院,观看自然在这两大场所发挥作用。
7.尸体承载着生命和疾病的全部秘密,它使病理解剖学获得了优先意义 ,改变了死亡与疾病旧有的因果关系,改变了认识生命的方向。尸体使解剖 学与临床医学走向结合或配置,一门病理解剖学因此诞生。剖尸或病理解剖 学把凝视引向*致,医生可以尽情尽兴地观看,人类在接近疾病真理的道路 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病理解剖学的诞生标志着医学大断裂的形成,医学革 命成为一切科学革命的典范。
8.真理因私隐而不可见,秘密则因公开而可见。
9.死亡把医学凝视引向了疾病的空间存在形式。

图书封面


 凝视之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首先,这不是一本简易的书。因为里面充满句法词法相当诡异的句子。其次,这也不是一本学理化的书。书的内容摘录如下:“序 叶秀山前言第一章 疾病的地理学与分类学第二章 政治医学与社会领域第三章 临床医学诞生的考古主义描述第四章 看与知——医学作为凝视科学结语附录 与法国哲学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看得出来,在法国以福柯为毕业论文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并作过访问学者的作者很想在他长达133页的论述中涉及福柯的研究所触及的多个领域,来继承福柯的考古学和谱系学精神,研究福柯的医学历史哲学。但是这本书所引采用的即便是福柯本人的资料都相当有限,福柯涉及医学的多部著作——《古典时代疯狂史》《性经验史》以及演讲录《不正常的人》等较少涉及。也许这是作者有意抓住《临床医学的诞生》这本书说个通透,于是书里除了充斥着对原文的大量引用以及对作者的译著《福柯 褶子》的一再提及外,很少有作者自己的声音。虽然《凝视之爱》比《临床医学的诞生》要薄,不过将中国学人的研究著作与福柯原作相比,我还是窃喜地想:原来福柯也没那么晦涩嘛!至于德勒兹所写的《福柯》,更推荐杨凯麟先生的译本《德勒兹论福柯》,译序很有启发性。最后,这是一本很让人绝倒的书。各位看家可以随作者去拜见一下诸位法国学界大牛小牛——《我的书都已成故纸堆》(访列维-斯特劳斯)“我:‘您小时候和青年时代厌学吗?’ 列维-斯特劳斯:‘不,我在学校感觉很好。我很喜欢上学,不过确实有人晕校(厌学)。’”想起朱军《艺术人生》采访到张学友,学友居然没哭。《先读后写》(访马里翁)文章末句:“通过访谈,确知马里翁先生肚里很有货,时间有限,难窥究竟,但我已感到受益良多,喜欢上了现象学。”——建议中学语文课本撤下杨朔《荔枝蜜》后换上此篇。《汉语真迷人》(访汉学家汪德迈)汪:“您现在在法国哪家单位研习?”我:“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汪:“老师是谁?”我:“德里达先生。”汪:“我认识德里达先生,我们在60年代就相识,那时我在埃克斯教书。”我:“我在埃克斯学习和生活了5年。”汪:“学什么?”我:“法国当代哲学,特别是福柯、德勒兹和德里达。”(此访问作于1998年10月16日)《我总是在深挖我的思想洞》(访德里达)德里达这天“身着一套灰色西装,红光满面,蓬松的银发颇显风度,不乏仙气。”在对德里达的第二次访问末尾,德里达”认为我不应像记者一样提问,而应像哲学家那样提问。......我从内心理解他,也感激他,,因为他的具体要求说明他对我的期望不低。而今天的访谈被德里达先生视为新闻记者访问,恰恰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现在面对德里达思想的初等水平甚至以下水平,因为我还是真正的门外汉。这是真的,他的书还未认真研读,连一知半解也算不上。......他明确表示下次不能再这样提问了,其实,这正是我早有的内在性要求,以便帮助我进入他思想的深处。”(此访问作于1998年9月16日)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确知作者确实很谦虚。希望看官能够引以为戒。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很有见地
  •     我丫根就没看写什么,就看最后照片了。我感觉我是正确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