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基督者》讲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敌基督者》讲稿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8-1
ISBN:9787108040312
作者:吴增定
页数:273页

章节摘录

  《敌基督者》是尼采晚期的一篇 文本。确切地说,这是尼采发疯之前写的一部构思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作品。我想首先从文献的角度,把这个文本的相关背景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我们知道,尼采于1889年1月6日突然发疯,并被他的好朋友欧维贝克(FranzOverbeck)接回德国。他在发疯前不久,也就是1888年9月,完成了《敌基督者》的写作。所以,有不少人断定尼采的《敌基督者》是疯言疯语,痴人说梦,完全不值得研究。从行文上看,《敌基督者》确实有一点“疯狂”的痕迹。大家稍微浏览一下就会发现,尼采几乎是通篇 从头骂到尾,骂得很激烈,很多骂人的话都是别人学不来的。  抛开这些修辞性的话语不谈,单从尼采哲学和思想自身的语境来看,《敌基督者》可以说是他后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把《敌基督者》和其他的文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根据大多数研究者的看法,尼采的思考和写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悲剧的诞生》到《不合时宜的观察》,这是尼采的早期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前五年,这是尼采思考和创作的巅峰时期。他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包括《人性、太人性的》(一、二卷)、《曙光》、《快乐的科学》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这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它也是尼采本人最看重的一本书。他在《瞧!这个人》中对这本书有过专门的评价。他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代表了他的哲学思想的“肯定部分”,也就是他所赞成的观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核心思想就是所谓的“超人”。什么是“超人”呢?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权力意志”对它自身的“永恒轮回”的无限肯定,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有限的生命对自身的无限肯定。这也是尼采哲学的中心思想。第三个阶段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直至发疯之前。尼采在《瞧!这个人》中说,他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写的东西都是“否定性的”,都是为了反对某种东西。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进行“价值重估”。什么叫“价值重估”?尼采的意思是,所有被传统道德、形而上学和基督教等认定是善的东西其实都是坏的,而所有被它们贬低、批判为恶的东西都是好的。所以,“价值重估”的目的就是把所有被基督教和传统形而上学颠倒的价值颠倒回去,恢复它原来和固有的秩序。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尼采的所有作品都具有“价值重估”的特点。《敌基督者》也不例外。实际上,《敌基督者》的原始标题就是“价值重估”。按照瑞士尼采专家佐默尔(AndreasUrsSommer)的看法,《敌基督者》的正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 是第1至13节,主要讲的是为什么要批判基督教,这种批判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是什么?基本原则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基本标准的阐发。第二部分 是第14至23节,主要是以佛教为参照,通过基督教和佛教的比较来澄清基督教的价值观。第三部分 是第24至35节,讲的是基督教的史前史,也就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关系,它是如何从犹太教的历史之中演变过来。通过这样的演变,尼采进一步揭示了耶稣作为拯救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类型。第四部分 是第36至45节,主要讲的是基督教历史所造成的灾难。第五部分 是第50至62节。这是整个《敌基督者》的核心部分,它所处理的基本问题就是信仰和真理之间的关系。  因此,《敌基督者》看起来虽然是一个宗教史的研究,但是严格来说,它是一本哲学著作。尼采要处理的问题,我们都非常熟悉,也就是真理问题。只是尼采认为,所有传统的哲学或形而上学,严格说来,都不是对真理的真正追求和热爱,而是一种信仰或信念,或者说一种“信以为真”。基督教更是如此,它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信以为真”。为什么要“信以为真”呢?是出于安全感的需要。信徒不能接受耶稣死亡的“真理”、真相或事实,所以他们相信耶稣是上帝,是“道成肉身”,相信耶稣复活了,相信有绝对永恒的真理。在尼采看来,所有这些都属于他们的信念或信仰,而信仰跟真理是风马牛不相及。所以说,《敌基督者》所讨论的是一个哲学问题,也就是真理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尼采的《敌基督者》通篇 都是嬉笑怒骂,他的修辞效果往往使我们忽略了他哲学意图。所以,我建议大家不妨把这些嬉笑怒骂的修辞看淡一点,不要受它们影响。当然,我在这里也要事先声明一下,我要把自己和尼采做一个切割。我只是客观地解释尼采的思想,并不是他的代言人。所以,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在感情或信仰上受到了冒犯,那么他应该去批判尼采。  结语  现在,我们讲完了《敌基督者》的全部正文。简单地总结一下。《敌基督者》看起来像是一部宗教史著作,它是关于基督教的历史与本质的研究。尼采首先叙述了从犹太教到基督教的历史演变过程,然后揭示了基督教的本质,最后探讨了它如何自下而上地征服了罗马帝国,并且一直影响到现代。但严格来讲,《敌基督者》其实是一本很深刻的哲学著作,它所关心的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真理与信仰的关系。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也已经有所体会。  最后,我想补充强调两点。首先,尼采的哲学博大精深,我是挂一漏万。再次声明一下,我既不是、也没有资格成为尼采的代言人,更不是他“命中注定的读者”。由于知识面和理解力的局限,我的讲解肯定遗漏了很多更精彩和更深刻的地方,有些理解和讲法很可能是错误的。所有这些,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批评和指正。其次,我建议大家在读尼采的书时,尽量“价值中立”一点,不要受他的修辞和情绪的过多影响,也不要太计较他的价值立场。哪怕你不喜欢他的价值立场,你也可以尝试理解一下他的基本问题和思路。或许,你会觉得他的思想很有意思。当然,一切终归要看个人的喜好。我个人觉得,就读书来说,有没有意思是第一位的,真假对错要摆在第二位,甚至无所谓真假对错。再正确的书,再神圣的书,如果觉得没意思,我是没有兴趣阅读的。看来,我好像是更喜欢真理的诗情画意效果,而不是真理。我不喜欢读正确的书,只喜欢读有意思的书,比如说尼采的《敌基督者》。好的,我的讲课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  

内容概要

吴增定,安徽庐江人,1972年生.1 99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
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现代德国哲学和政治哲学,已出版著作《尼采与柏拉图主义》(2005年)、《利维坦的道德困境》(2011年)、《斯宾诺莎的理性启蒙》(2011年)。

书籍目录

讲稿
引论:尼采与《敌基督者》
第一部分:第1至13节
第二部分:第14至23节
第三部分:第24至35节
第四部分:第36至49节
第五部分:第50至62节
文本
敌基督者——对基督教的诅咒
建议阅读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敌基督者》是尼采发疯前最后一部著作,既是关于基督教的历史与本质的探究,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其所关心的一个永恒问题是真理与信仰的关系。本书作者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全书62节进行逐一讲解,并将《敌基督者》置于尼采个人的思想脉络与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谱系中去理解它的问题与思路,指出这本书的中心意旨是重新厘定西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从而进行价值重估。
讲稿根据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增定在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引导读者和学生理解尼采的最佳入门。本书分两部分,一是讲稿,二是《敌基督者》原文,由吴增定和李猛翻译。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图书封面


 《敌基督者》讲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本是偷懒只读了前面的讲稿,想要了解尼采,却不期然想起当下。按照吴老师的介绍,尼采肯定生命的力量,肯定希腊、罗马社会对优秀和卓越的崇尚,因此也肯定等级制。相反地,在尼采看来,形而上学和基督教倡导的谦逊、忏悔、平等,都是对生命和权力意志的压抑,是价值的颠覆。因此,尼采反对普世价值,“他觉得越全球化、越普世的东西就越糟糕,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最低的价值才能被普遍接受,而越高的价值就越是曲高和寡。”(37页)在全部的历史中,尼采赞扬古代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在东方则高度肯定印度教的《摩奴法典》。吴老师说,“这一节是尼采哲学的高度浓缩,是他一生哲学思考的总结。”这个“很深的洞见”就是——“一切法典与经书都是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缓慢地形成的,但是一旦形成之後,它们就拥有绝对、不可置疑和无条件的真理、神圣性与权威。”文明始而迷茫、游移,一旦圣贤礼制作乐,“历史在法典里终结了!法典就是一切。……”(110页)与尼采对希腊、罗马社会的肯定相应成趣,是国内新兴的一派学者对汉代的理解。他们同样看重法典和世俗政权所建立的权威,从而肯定“承秦立汉”的那些方面,强调汉人的力量、坚毅、凶狠,汉人相对于魏晋、宋明儒者,对形而上学讨论的相对薄弱,也被视为汉代学术的优秀品质加以称扬。进而推演,这种尼采式的解读也影响到我们对当下体制的理解。以尼采对传统社会等级制的赞扬为今天的威权体制和特权阶级辩护,以尼采对基督教普世价值的批判为中国特色开脱,以尼采对法典“神圣理性”的肯定倡导以吏为师,以历史的惯性取代正当性,从而取消理性的思考和一切改革。于是,当代学者,或许是运动家,构造了从尼采版的欧洲史到秦汉帝国,再到党国体制的两重隐喻。我似乎已经嗅到朝鲜或是伊朗的味道。吴老师指出,後现代主义者只看到“尼采对所有传统价值都予以颠覆和否定”,并非尼采思想的全部,事实上,颠覆之后尼采还“想重新肯定价值秩序,重新确立等级和权威。这是左派与后现代主义不愿意正视的一点”。(101页)摆脱永恒,对生命和此世的肯定,会导致此世的混乱和肉欲横流,这是尼采思想的一个根本危险。左派运动和后现代主义确也流毒天下。吴老师此处正本清源,厥功至伟,但尼采想要肯定的那个“秩序”,他要重新确立的“等级和权威”,如果真的实现,会不会是另一种灾难?吴老师对这个问题不是没有自觉,尽管尼采对《摩奴法典》赞赏有嘉,但吴老师指出,“实际的印度教种姓制度并不是这样的。它其实是一种非常黑暗、非常压抑人性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尤其是在今天,这种陈腐的种姓意识,已经成为阻碍印度社会进步的一个巨大毒瘤。”(112页)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尼采由于19世纪知识的局限做出了误判,而是整个尼采思想的一个危险的方向。尼采和纳粹的关系,是臭名昭著的。我们当然不能让作为思想家的尼采为希特勒的全部罪恶买单,但你能说尼采提倡的权力意志、等级制和奥斯维辛、人种论、种族灭绝没有关系?尼采怎样导致纳粹?这个机理值得研究。回到我们的传统,再说两句。儒家是个丰富的传统,有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种对往古圣王的礼制谨守勿失的保守倾向,但也有礼之用,时为大,变更制度的魄力,以及孟子所提倡的闻诸一夫纣,不闻弑君的道德主义和批判精神。读书以有情怀为上,但贵能自得,明理,从历史的细部中体贴事物丰富的逻辑。理论上有一点创获,就要把自己理解的传统借尸还魂,用于指导生活实践,都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     对于尼采,吴增定一直保持兴趣,从《尼采的柏拉图主义》开始,他就已经开始阅读尼采了。这部小册子《敌基督》讲稿,是吴增定在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的录音整理而成。众所周知,尼采的思想经常以格言的形式流传,缺乏明显的写作格式,所以讲述者往往吃力不讨好。这次吴增定对于尼采《敌基督》的讲解,也面对同样的问题。阅读这个讲稿,对于其中基督教、群氓道德和希腊神话关系的讲解非常感兴趣,本文根据吴增定的讲解,梳理一下尼采敌基督的意图。一在西方社会中,基督教不仅仅是作为宗教,而是有着道德的象征。也就是说,今天西方道德是由基督教规定的。而这个规定,就是尼采所诋毁的群氓的道德。为何如此说呢?在尼采看来,《旧约》中的上帝是无所不为,而不为人所动的神。但是由于犹太人受到的奴役,导致他们坚韧的道德品质,从而扭转了上帝的非道德的形象,成为道德的上帝。这影响了《新约》中耶稣形象的塑造。不过,我们看到这里就能明显感觉到上帝对于犹太民族的信仰意义重大,而在尼采看来却不过是道德形而上学。这种虚无的东西软化了人们道德品质。不过,我们看到尼采对于德性的定义,并非基督教意义上的道德,而是异教的道德,即希腊诸神的道德。二尼采选择希腊神话来对抗基督教,这种对抗是用英雄来抵御基督教道德的堕落。尼采将基督教中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看做是现代精神衰颓的象征。现代主义就是基督教堕落的结果。因此,为了保住西方文明,就必须为西方精神注入新的活力。尼采祈灵于希腊诸神,推崇狄俄尼索斯的酒神精神。在尼采看来阿波罗的理性形象,已经被基督教所同化,被用于论证人类对于现代平等社会的追求。因此,他试图求助于酒神的迷狂,从而阻止、阻挡现代精神的堕落。在这个意义上,尼采正如施特劳斯所论述的那样,本想反对现代精神,反而大大加剧现代社会的到来。三吴增定这种范现代的反思,被他掩藏在对于尼采的解读之中。按他的说法,所有对于基督教的诋毁,都是尼采的责任,而与吴增定无关。但是尼采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了,他根本不会说话。替他说话的人,只有当下的吴增定。因此,在此时反对堕落的基督教和群氓道德,只有他而不是尼采。但是,通过解读这样一个反对现代性的先驱,才能避免遭受来自现实群氓的诋毁。这一点他是向刘小枫施特劳斯和所有懂得隐微教诲的先贤学习。但是,我知道哲学要求的理性和清晰,在这种隐微的讲述中,开始消失了。人们如果不仔细阅读和分析的话,就会失去对于吴增定意图的把握。结语这本小册子,作为讲义解读了尼采对于基督教的批评,在分析历史背景的时候,对于现时代的问题也有所触及。但是,我感觉到这种分析还不足以对于中国当下的问题有所触动。是因为当下中国已经现代化了,所以不可能回到前现代社会。还是因为吴增定不像尼采那么勇敢,直接对着群氓进行批判。或者两者皆有,我们还需要再次阅读。
  •     尼采在《敌基督者》里面极为疯狂、过激到可以称之为歇斯底里的对基督教的攻击,至少告诉我们善恶的彼岸(无论是基督教的天国、佛教的涅槃与极乐世界,还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康德的灿烂星空与道德律法等等)是一个无法交托的未来,此世的很多事情绝对不可只依赖于彼岸精神的道德,即便这种道德不是生命的颓废、退化(尼采一定认为是退化和颓废,我保留意见),那也是不充分的,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勇气、斗争和不折不挠的努力,退居精神的城堡不是懦弱的自我安慰么? 如果说阅读《敌基督者》最大、最深刻的教诲,我想就是上面的这一段话,你所交托的不是天国而当在尘世,是对自己自然潜能的充分发掘和努力,是自信乃至自傲于将个人的天赋发挥到极致,而不是时刻以彼岸世界的道德阻滞自然潜能的表达。借用列奥·施特劳斯对马基雅维利思想的一个段落更能充分展现尼采的这种思想——在这一点上,尼采跟马基雅维利走到了一起,尽管尼采的核心概念是超人和权力意志。【按照马基雅维利的看法,如果人类不能在不依赖自身之外的助力的情况下,要求自己去追求实现自己的最高潜力的话,如果人类不能在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所取得的成就中,为他们自己获得满足的话,那么,人类将不会达到他们所应有的最高的精神境界。人类的力量与辉煌,其根源在于自强自爱,而不在于信赖上帝,自我否定……品第优异的人们对于优异品第的自觉意识,必须取代对于负疚与罪孽的自觉意识】——《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p256,译林出版社放在人生哲学里面看,这种根本性的强力敲打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反复放在心头陈颂、反省的——是否借助彼岸道德而败坏了自己,是否因为某些不值得的奴隶道德而遗弃了身上本有的贵族道德(勇敢、创造等权力意志的膨胀),是否让沉浸于、混同于一群因信以为真而自认为得到真理的人群中间(可参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卷高等人共同朝拜一头驴子的教诲)而让信仰取代了真理,是否自己足够真诚地承受丑陋、荒凉又让人不堪忍受的真相? 总而言之,尼采在哲学和宗教的一系列包裹着如此之严寒的阿尔卑斯山下,用他的魔法、神力、赤城的精神打开了一条通道——尽管此条通道被尼采警告为危险之业(参考《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前言中舞蹈者走绳索而不慎摔死的教诲)。这条通道就是尼采站在现代性第三波浪潮上所做出的价值重估——尽管尼采的这种倒置的确加速了基督教上帝的死亡和形而上学传统的终结,但却又进一步地让现代人沉陷(参见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的三波浪潮》)。 如果没有阅读《敌基督者》,对许多人尤其是某某主义的拥趸、某某宗教的信徒尚可以用自己的真诚来回敬他人的责问,因为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责问的深层意图。但是对阅读过本书(应该同时包括《偶像的黄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道德的谱系》等一系列书)和仔细揣度尼采写作用意者而言,就完全不能不回应尼采的锤子的猛敲暴打——怎么可能仅仅装作不知道?怎么可能将其简单视作一个疯子的怪谈?怎么可能还是一如既往毫不动摇地守定既有的信条? 阅读尼采之前,我是柏拉图的粉丝,而阅读之后深刻地产生了分裂,两者的教诲是如此的矛盾对立,而且尼采必定是充分地又反反复复地研究了柏拉图,正如本书里面所言他也反反复复地研究了犹太教、基督教、耶稣一样。 简而言之,这本书是能够逼得我们精神上喘不过气来的“大书”,不管你是否认同尼采,最起码在几个问题上他已经逼迫我们重新作出更充分、更高阶的回应: 1. 信以为真 =? 真 2. 彼岸世界存在? 3. 彼岸世界的道德颓废、退化了作为人的自然本能? 4. 谎言、信念哪个离真理更近? 5. 谎言是否可以被创造为信念,来驯化人群? 毫无疑问,尼采这本书的阐述论证是不足的,他并未如康德那般喋喋不休地议论、推证,他并不喜欢,他喜欢的是要用十句话写出别人要一本书写出的东西。所以对于尼采,我不敢妄自评断他忽略了什么,又怎么样言辞过激,难道这些不是他的“高山之钓”么? 尼采和他的鹰、蛇在山的高处等候着高等人的到来。【注】本书评主要针对尼采的《敌基督者》,吴增定老师的讲稿部分涉及。本篇的书评也只是一种解释,在尼采《敌基督者》里面已经非常清楚地教导我们将解释和阐释区分的情况下,我只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透视观点。

精彩短评 (总计63条)

  •     代朋友买的,真是很不错,印刷精美,可以做礼物的书
  •     这个系列,只有这一本有兴趣
  •     定哥的书写的还是很清晰易懂的,就和他上课的风格一样,这本书还是挺推荐的。
  •     价值重估/否定:《偶像的黄昏》-苏柏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敌基督者》-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基督教来源于人对自身有限存在的恐惧和焦虑感,是一种想象和伪造。非道德的耶和华在犹太人被征服过程中逐渐被道德化,基督教上帝是对犹太教上帝的进一步道德化,对此岸的否定在《福音书》中完成,在保罗那里达到巅峰(用对耶稣的信仰取代了因不理解而对世界漠不关心的耶稣)。现代启蒙运动是对基督教的继承和改造,这一过程开始于马丁·路德,完成于卢梭和康德(基督教价值被改造为道德形而上学)。尼采的标准是好(对权力的无限追求)而不是善(颓废/否定生命),佛教和基督教都是颓废的宗教,但佛教没有此岸彼岸之分,也不对苦做道德化解释,所以佛教通过避免外界刺激来减少欲望但并不忏悔。基督教信仰否定生命,唯一真理是真理都是权力意志的创造。
  •     讲解通俗易懂,忠实原文
  •     清晰,明白,流畅,定哥只是试图提供理解的思路,但已经做得很好
  •     上帝是个胆小鬼
  •     大概意思, 是西方哲学的整个体系,从柏拉图他们开始, 然后融入犹太文明,最后变成基督教文明,进而发生的改革和反叛又脱离了基督教的体系. 但是这个过程, 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 哲学已经深深的被基督教影响. 尼采不是敌基督, 他是对从苏格拉底,泰勒斯开始的一切宣战了.
  •     耶诞装B必备。读尼采的辛苦在这里:尼采越是旗帜鲜明,你就越是心里没底:Does he really mean it?
  •     我现在好奇的是,尼采写这本书的时候,有没有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基督徒对耶稣的误解,不就是众人对佐西马长老的误解么?
  •     信以为真 才是你所看到的世界。想到echo的一句话。你可以对某一件事进行批判 但是要在你充分了解之后再说 否则那只能叫做瞎说
  •     这套书都很精美,内容也值得一读
  •     对基督教的历史不甚了解,因此对我来说《敌基督者》的观点和讲稿的阐释能用“别开生面”与“另辟蹊径”来形容。“酷爱太阳的人不是偶像崇拜者”,但“还有比太阳更动人更准确地代表上帝的东西吗?”(S.Weil)。某种意义上,耶稣和尼采才是同道中人;保罗式的基督徒与他们不在同一条道路上。
  •     扎实的解读,尽管一以贯之的粗暴。不过,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读,了解基本问题和思路,永远是第一步,尤其是面对尼采这样用朝霞般灿烂的修辞和布道风格的写作者。尼采对基督教的解释,深刻地影响到了19世纪以降的神学研究,不过在最根本的哲学问题上,尼采的洞察反倒很难令人满意。尼采说,没有真理只有解释,那么他自己呢?真理之有是严肃思考的基本假设,这是柏拉图的根本洞见之一。在这点上看,尼采似乎难以找到在相对主义浪潮中幸存的苇草。
  •     作者是在北大与李猛齐名的青年学人,整本讲稿能看出作者的用功之深,本来尼采的东西就非常吸引人的注意,而作者的讲解更多的关照还是回到了尼采本人上,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一下尼采。
  •     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包装什么的都不错
  •     主要为了看文本 讲解几乎略去 翻译还是不错的
  •     通俗到普及性读物,没什么智识创建。不过后面的译文比孙周兴的译文晓畅多了。
  •     已经忘记书里讲的什么了,很符合这个系列的定位
  •     吴老师讲得很清楚……发现自己喜欢尼采,喜欢他那股劲和力量……
  •     看过全忘了。看着挺累的。 反正尼采姑且算了解过了。
  •     包装精美,内容也很好的书,值得买
  •     收到了、很喜欢
  •     真理和信仰之间的区别。
  •     “信念”的价值重估
  •     《敌基督者》讲得这么过分,只见到有人跪舔,豆瓣就没有人出来说尼采两句。理论上给不出有力的反驳,至少可以说说自己的经验呀
  •     讲稿比原著温柔许多
  •     讲得很清楚,容易理解。
  •     代朋友买的,真是很不错,印刷精美,可以做礼物
  •     解释的很不错,尼采的脑洞也很能开。我觉得这其实说到底还是个神义论的问题,从过程哲学的进路来看,虽然可以解决人的痛苦追问,但是相当于把信仰给抽离了。如果真有超越万物的创造者,祂为什么要爱你呢?恩,就是这个问题。
  •     哲学讲稿集子照例是不敢打分的
  •     “科学”在尼采的这本书中被赞扬到无以复加。但是——尼采对科学的理解,他心目中理想的科学和我们现在所谈论的科学是不一样的。以尼采的“科学”概念为线索来理解尼采的整个哲学,这种思路值得尝试。另外,这本译本有翻译错误,但总体还可以。
  •     作者明显按照当代意思主流来解读。忽略了尼采对基督教与犹太教关系的全面阐述,当然,你才自己也是有意无意地语焉不详
  •     尼采的学说与疯狂这两个字的距离竟如此遥远。现代性的享受者们沾着开路先驱的余荫,却实利肤浅地给他扣上狂人的帽子加以自得的哂笑,不能不说是一种吊诡。读尼采的书,痛快得好像吃完火锅坐在窗子大开的急速出租车上被海风吹成傻逼。
  •     印刷精美,阅读起来舒适,缺点是内容有点少,读起来有点单薄
  •     尼采从头骂到尾。
  •     主要冲着尼采原著的《敌基督者》而看,《敌基督者》是《偶像的黄昏》的姊妹篇
  •     相当于是《敌基督者》的辅助性读物,读完之后对尼采在《敌基督者》所表达的思想多了一点了解。
  •     查拉圖斯特拉之後的文本,一方面具有的價值是否定意義上的,另一方面有一種試探性抑或策略性的寫法。吳老師和李老師的翻譯我覺得很好,作為通識人文營的講稿也是不錯,網上大家也過分苛責了。全書只有最後的法令讓我不解,與五十三章不和,君可知「鄭伯克段于鄢」。
  •     深入浅出。尼采对比了基督教与佛教,但35节讲解:“尼采由此认为,耶稣的形象跟佛陀有些类似”、“耶稣是一个孩子版本的佛陀”,呃,的确是“不太恰当的比喻”。
  •     分析解释得很好 值得一读 赞
  •     逐字读了吴增定的注疏,纵横捭阖,极好
  •     没想象中好,是个小册子
  •     浅显易懂,紧扣原著,读着确实是畅快,尼采真的是有毒啊,比起悲剧的诞生,这本嬉笑怒骂的作品读起来完全不能抗拒,对于基督教的另类解构真是痛苦,只是人毕竟还要一个寄托之所的,真理的巨大痛苦是常人能承受的了的么?
  •     代朋友买的,真是很不错,印刷精美,可以做礼物哦
  •     果然有了老师的讲解,尼采的书顿时变得易读了。
  •     读口语化的讲稿书最有意思了,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分析的也很透彻(虽然我压根就不懂尼采。。。
  •     不要外面那个蓝色纸壳会比较舒服。吴老师的梗果然...是一用再用的(看讲稿就和听他讲课一样)。冲最后和猛大一块儿弄的译本这书就值得收着。
  •     没有想象中那么晦涩……虽然看文本的时候还是经常发出我去这是啥我去这TM又是啥的感想。。真理与信仰的关系这一命题对我辈凡人有时候显得过于深刻了。不知道为啥我看这本书的几天,走路上分分钟遇到传教士。是因为我长着迷途羔羊的脸么……
  •     尼采带劲,吴老师冷静
  •     还行,给老公买的
  •     给原典打五颗星,讲稿部分不置可否。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     竟然看得有点懂,很有趣的一本书
  •     罗素对尼采的评价很有趣:尼采對基督教的異議是它使人接受了他所說的“奴隸道德”。把他的議論和法國大 革命之前法國哲人們的議論對照起來觀察是很妙的。法國的哲人們主張基督教教義是不真實的﹔基督教教導人服從人所認為的神的意志﹐然而有自尊心 的人卻不應當向任何高級的權能低頭﹔基督教會已經成了暴君的同盟者﹐正在幫助民主 政治的仇敵否定自由﹐不停地絞榨窮人的膏血。
  •     只读毕讲稿,原本择日。于心有戚戚焉。
  •     @20160715于宿舍。碎碎读了一周,平易流畅,尼采入门读物。
  •     有帮助,没启发
  •     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包装什么的都不错的
  •     还没读过,听说是本好书。
  •     这书把我心中的尼采塑造成了一个反宗教的宗教狂和有着极端偏见的人
  •     尼采是个正能量爆棚的实诚愤怒青年。
  •     被迫的开始尼采,我发觉我才能仅仅做到不再困惑于尼采尖刻的语言和激烈的情绪。基督教的同情和安慰,平庸大众的特权和安于现状的生活,在古希腊国家序言也确实已经出现了。找到了这本书,背后是敌基督的中译本。
  •     很有意思的书,虽然我主要是看尼采的。尼采此书虽名敌基督者,但实际上反的是保罗,对基督和佛陀,尼采倒是有种知音之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