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妹与我》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我妹妹与我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5
ISBN:9787503923555
作者:[德] 尼采 著,奥斯卡·雷维 英译
页数:376页

仅仅为了读而读

之前读过太多尼采的书,以至于这本书出版后就买来读。但仅仅是为了把尼采的思想了解透彻,仅仅为了这个目的才去读的。这本书本身,我个人并不喜欢。

Nietzsche

我承认我是肤浅的,怀着猎奇的心情从书架中抽出了它。可它,不是耐人寻味的故事不是曲折离奇的推理不是赏心悦目的歌颂不是有用没用的工具... ...它是思想赤裸裸的思想赤裸的混乱、深奥、可怕。我没有把握能够领会不,我根本无能无力单薄脆弱的小帆贸然驶进暴风骤起的漩涡是疯狂的你可以想象。或许,若干年后当稚嫩的种子长成顽强的爬山虎终会徐徐攀上高高在上的铜墙铁壁。一步又一步... ...

那些敢爱但不是以明智的方式去爱的人,对爱的力量感到失望

这部作品是从尼采在精神病院住院期间的手稿中整理而来的,记录的都是尼采在那段非常的日子里一些散落的思维片段,所以整体上感觉有些零乱,甚至像是胡言乱语。你可以说那时的尼采是个“疯子”的,但或许只有在“疯狂”状态的掩饰下,他才能将那些源自生命最初阶段的愤怒,恐惧和绝望真实的释放出来。那些童年时期被压抑的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才得以暴发,那只是一个男孩对于单亲母亲那过分关注和渴望目光的抗争,这目光让他的家成了一座监狱,让他与妹妹被迫在彼此的孤单中寻求乱伦的温暖,这座监狱囚禁了他的童年,他的欲望,他的爱情,他的人生,庆幸的是他的思想始终没有放弃那奔向自由的渴望,所以我们才没有失去一个“疯狂”的哲学家。“任何跟母亲有关联的事,我唯一所能想到的就是,母亲与父亲结婚不到六年,父亲就去世了,此后母亲就关起了子宫的门,拒绝所有的人,任何男人以双手双眼无言地恳求着她,她均以憎意的眼光凝视他们。我是她唯一能够以认同的眼光(我认为,有时以渴望的眼光)看待的男性,而此眼光为我制造了一座监狱,是只有在这种房子中长大的人才能够了解的监狱。”

那些敢爱但不是以明智的方式去爱的人,对爱的力量感到失望。-----《我妹妹与我》/尼采

这部作品是从尼采在精神病院住院期间的手稿中整理而来的,记录的都是尼采在那段非常的日子里一些散落的思维片段,所以整体上感觉有些零乱,甚至像是胡言乱语。你可以说那时的尼采是个“疯子”的,但或许只有在“疯狂”状态的掩饰下,他才能将那些源自生命最初阶段的愤怒,恐惧和绝望真实的释放出来。那些童年时期被压抑的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才得以暴发,那只是一个男孩对于单亲母亲那过分关注和渴望目光的抗争,这目光让他的家成了一座监狱,让他与妹妹被迫在彼此的孤单中寻求乱伦的温暖,这座监狱囚禁了他的童年,他的欲望,他的爱情,他的人生,庆幸的是他的思想始终没有放弃那奔向自由的渴望,所以我们才没有失去一个“疯狂”的哲学家。“任何跟母亲有关联的事,我唯一所能想到的就是,母亲与父亲结婚不到六年,父亲就去世了,此后母亲就关起了子宫的门,拒绝所有的人,任何男人以双手双眼无言地恳求着她,她均以憎意的眼光凝视他们。我是她唯一能够以认同的眼光(我认为,有时以渴望的眼光)看待的男性,而此眼光为我制造了一座监狱,是只有在这种房子中长大的人才能够了解的监狱。”

伪作!

尼采反了一辈子基督,即使在他生命中最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仍然坚持着他自己的理念。怎么住到精神病院以后,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这还是尼采么?如果这是尼采,他坚持了一生的东西又算什么!我就不相信这是尼采写的!有人想玷污他的名声!

由尼采想到的,可是又不是他?

  从思维不太清晰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在筹划每一个开头.当然我指的是文章.这是一个难题.相对不同的情况是以前我是不会这样的.起码现在我也不见得写了点什么东西出来.但是以前我是连想都不会想的.我喜欢那种尖刀突然刺入的感觉.很干练.显得很有把握,也显得比较有自信.  我承认,我承认.在太多时候.在一些面对面的时候,在那种双目对视,听得见呼吸声音的情况下,我的判断力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在某些方面,我是极易于走向这条路的人.比如说波波说我很容易受煽动.我十分赞同这句话.很多因素可以让我奇妙的受到煽动.而不单单是在特定的看似没有预兆其实是预先设计好的气氛里.对于这点.在我稍作停顿.比如说.当我暂且把眼睛移向其他的地方,然后把烟从包里摸出来,点燃,再次把眼睛移向我写的东西.也就是说,在这个短暂的时间段里面.我稍作停顿.便会感觉很欣喜.思维暂时把下面的路放在一边,而去想我刚才所说的话.我会觉得十分神奇.在这样的颜色和声音之下.有燥热,有一种情绪(虽然在不同的时候,它们展现着千奇百怪的可爱造型),有不愿意丢下戒指的犹豫,当然,还有冲动.我的重点并不在于把希冀放于某些并不值得投入太多精力的地方.我的重点就在"我"身上.他的不断变化和成长以及伸缩让我欣喜不已.  尼采是个疯子.就像他的胡须.但是我热爱以及羡慕他.当然,对于他所说的话,一部分是不能引起我的共鸣的,我只能恰恰设想这个人在疯人院的某间白色调的屋子里的窗边,开始他思想的遨游,偶尔还会啐两个.我所热爱以及羡慕的是他坚定不移的思想顺序.即使很多时候显得杂乱,但是仔细看下去,这是有原因以及规律的,我虽然无法说出来,但是一种感觉在那里,恒久在出现在这个地方,静止不动,或者有些微妙的调皮的变化,但我并不在乎这一点.相反的,在我自己身上,一种摇摆不定的情绪化的似乎没有规律的疯狂变化常常让我气喘吁吁,无法拿捏得当.它们时而倾斜在这一方,长长或短短的时间后,它们又变化了,我所做的是迎合,而并非创造.  我也是个疯子.当然,我能够说自己伟大,也可以说自己卑微.它们建立的基础并非是骄傲与自大.相反,倒像是在肮脏恶臭的水渠中一些慢慢滋生的细菌.它们的心肠不是太好.它们想要在任何人尚未发觉之前就进入一些心肝脾脏里面,主宰一些看似并不太重要的东西.而这同样是伟大的.底气当然也是很足的.一些应该作为羞耻的本源的跳蚤跳来跳去跳到了天花板上.它们倒挂着身躯.它们想要从一些裂缝里面钻进去,然后发现新世界,然后看到新的景象.这样的景象我并不敢打包票.意思就是说我无法给出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定义来尽可能的诠释我想要描绘的是如何的一个场景.我做不到这一点.那样的一个场景,那样的一个美妙的或者是邪恶的场景时常发生变化,好像是许多的因素交织在了一起,此消彼长,并且乐此不疲.但是平衡点是有的.我需要的一点点的催化剂.它可以是爱情,可以是激情,也可以是更多更多带来欢愉和悲痛的东西,以此来让我十分的沮丧或是十分气势高昂.当一个极端到来的时候.那么太阳就开花了.雨点也开花了.  我是一个聊家常琐事的高手.而在疲倦的时候与懦弱的时候我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当你把污秽的排泄物冲入阴森的黑洞里时,你或者会理解我.我的马桶下面没有大海,我的马桶下面只是一些错综复杂的交织着的金属管道.它们长着锈纹常年在黑暗里面窃窃私语,它们并不浪漫,但是它们却很真诚.所以对于现实这点我更喜欢做的是倾听.我喜欢听故事.但并非是秘密.因为对于秘密的知晓是相当恐怖的,这样的想法或者欲望也是应该被禁止的.我只喜欢听故事.大可编造,编造与现实是可以找到共同点的,编造的只是将现实的所有可以值得提及的因素换一种组成方式绽放开来.只要这样的故事能让我得到什么.而大多数时候,我对于自己平易近人的来源点所进行的思考,也出现在这个地方,因为一个无比鄙陋和媚俗的故事都能让我的世界鸡犬升天,电闪雷鸣.一个疯子的世界.  而疯子的另外一个称呼是小丑.小丑的另外一个名字是说笑话的人.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天翻地覆,惊涛骇浪之后.我就出来了.纵然太多时候我疲惫.太多时候我也抓不住.并且在强调立场的同时,我也是个十分不坚定的人.我的意志随许多东西轻易的发生转变.我看着这样的一个可笑的场景但是却无能为力.我所能做的只是强迫自己或者说是驯服自己来接受它,并且享受它.在本质里面,这样的话就并不是出于主观臆断而狂嗥的了,我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而那种力量我暂时不知道管它叫什么.它或者从来没有名字,滋生在每一个人的心脏里面,随着脉搏的跳动,跟随血液流动全身.它们可以到达许多地方.包括脚趾,包括屁股,以及生殖器.造物者是伟大的.他并没有给予这样一种可爱的元素以颜色.否则我将不会是现在的我.  但是惶恐也随之而来.当我扭开矿泉水瓶盖,并且让里面的液体进入我的食道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在这个世界所要寻找的是一种认同感.而当我发现这一感觉逐渐在我的周遭消失的时候,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油然而生了.这一点在我看尼采日记的时候特别强烈,我似乎回到了19世纪的那个精神病院.我只是想要告诉他以及告诉那些清晰地认识到内心有这样感觉的人,我也有这样激烈的孤独感.它们繁衍壮大,在一种不可抗拒力的左右下按照不合乎常理的道路走向光明.可是人眼却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这个是善恶是非已经是渺小的不值得关注的事情了.一些关乎信仰的崇拜却无法到达初始者的指间.相同的生活环境以及思维规律会让你知道我所要想谈的是什么.我想要谈的不单单是这样一个操蛋的让人无奈的环境,也不单单是如同他所说的查拉斯图拉带有的乐观主义精神.而是乱七八糟的难以梳理的某种情怀.在这样的激动里面太多时候我并不确定自己所说的话,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为我所说的话承担一切的不知所以然的后果.我并不是造字的人,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玩文字游戏,字词的堆叠是要放在另外一个时候,而不是现在.我常常说,我需要的并不是一种认同感.而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那样,我着实受到了它的折磨.一种强烈的折磨.这种折磨在麻木的日常生活里偶尔会出现.但更激烈的是发生在深夜.夜是魔鬼.我害怕它.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却也将灵魂卖给了它.一种疼痛所带来的快感在这个时候确确实实的让人吓了一跳.我宁愿自己是一个思绪混乱的人.但是我又不甘于做这样的一个人.当我把自己所得到的与所失去的东西放在一个平台上,一个打着强光的摄影台上时,我清晰的看到了它们的脉络.我这个时候只能说.我十分不幸的也被某种力量放入了这个怪圈,如同周围的所有人一样,只是我看到了它,在这一刻,清楚并且毫不留余地的看清楚了它的结构.我的判断标准也被融入了一个大众标准里面.这当然是正常的.但是我感到悲哀,也感到无奈.  随之而来的是我并不想更深一步的往这方面想下去.享乐主义的糟粕总是在我濒临崩溃时向我伸出援手.它和夜是一伙的.我在被它救助的同时,也交出了自己的立场和自己苦心经营的血汗.我看到另外一边.找到一个新话题.或者说是一个陈旧的表面鲜艳实质黑白的第三印象.那种力量将我丢入了这样的一个旋涡中,我不断呼救,等到声音沙哑身体疲倦之后我也不想呼救了.我知道自己是淹不死了.会有人来救我.当然是当那些魔鬼已经对我失去希望而不愿意伸出援手之后,这样的一个人就会出现.  所以说我压根就不是一个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食其力的人.倒是一个自食其果的人.在静悄悄的变化里面.一个电闪雷鸣使人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引人发笑以及让人沉沦.或者也不应当是沉沦."堕落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性的本源并不能被证明是出于高贵."所以说我乐于把自己想像成是一个回归原始的人.我把一些话赤裸裸的说了出来.自然是要伤害到许多不愿意相信现实的人的.他们也自然会跳出来指着我的鼻子骂到,你所描绘的现实只是你的想像,而非是真正的现实.那么真正的现实又是什么.任何一个人的理由都不充分.不能让我深信不疑,所以出于自私,我宁愿相信自己脑海里所展现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浮现不需要任何的麻药以及酒精,它会在恰当的时候自然的来到你的身边.为你插上翅膀,或黑,或白.  然后把你送上天堂.http://weibo.com/ateb

非要到最后一刻才肯说出心里话

我对于尼采的情感比较复杂,有欣赏,也有诸多的不认可。他的书我大多都只看过一半,一大半或者一小半。这本书算是看了一大半。我认为这本书是尼采这一辈子里最贴近他真实内心的。迷茫了一辈子,总算还是有几个清醒的时候,不过也只是几个短暂的时刻而已。不过我觉得也有欣慰的地方——尼采并没有疯,只不过越到晚年变得越是情绪化而已——这是个好现象——虽然这也给他带来了不幸福。不过如果从最开始他能够自我认识更加清晰一点——当然这一点在他晚年也没有做到很好——或许这辈子他本该过得幸福一点。或许从最开始就应该学会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这样也不至于那么不幸福。

聆听一个人的灵魂自白

关于一个名人,会有太多的误解流传于世。误会总难免,以讹传讹也无妨,除非涉及到了另一个人,他/她的存在意味着某些真实需要讨还。刚好碰上这么个例子。前年,莎乐美的自传被出版了,原本的书名《生命的回顾》,被改成了《在性与爱之间挣扎》,这么改的目的,大约是从销量上做考虑的结果吧?也不去说它了。不过封底折页上的一小段文字,却包含了一个太容易误导人的错处:“尼采有句名言:‘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尼采对女人的这种憎恶情结正是是缘自本书的作者和主人公——莎乐美。”其实那为编辑对此也是道听途说,或者是发挥了自己的想像。起码从尼采的这本遗著里,我们清楚地看到,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尼采18岁前后与“伯爵夫人”的交往,从她那里,尼采懂得了爱与性欲的差异。“我记起‘伯爵夫人’,因此我才说,到女人身边要带一根鞭子。”(P197)这本书是尼采的文字里,我最能理解,也最感亲近的。或许是因为所处的时代,难以聆听到如此真切的灵魂自白。

读书笔记之《我妹妹与我》

我很严格地遵循此书,也忠于所有的宗教仪式。——在这句话中,“此书”指《圣经》,“宗教”指天主教。尼采出生在传统的宗教家庭,父亲早死,母亲和妹妹是虔诚的教徒,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小的时候因为熟读《圣经》,被小朋友称为“小牧师”。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它们给予我的冲击和带给我的惊讶不言而喻。事实上,在后面的阅读中,证实了一点,即尼采对于《圣经》的了解超乎我的想象。我现在看出,我童年时代的两件大事是:失去宗教信仰,以及认为自己所写的大约一百首诗并非不朽。——关于“失去宗教信仰”,我认为,一个孩子出于独立思考,与所信仰的宗教决裂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关于“认为自己所写的大约一百首诗并非不朽”,我认为,人人说尼采自大,自大么?或许并不是这样的。——“这本书琐碎得另人难以置信,从那跳跃的文字所表达的更加跳跃的思想,完全把握不了,那个人到底要说明什么,或许我应该再耐心一点。”我曾经在记事本中写下上面的话,那时我因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留给我的阴影,对尼采的作品恐怖不已。不过有一句话我说对了,就是“我应该再耐心一点”。事实证明,《我妹妹与我》相当容易理解,虽然这个时候的尼采已经被世俗关入了精神病院,可是他此时的表达比不疯的时候更容易让人读懂。也许是因为,这本书在尼采本人看来,不过是一些涂鸦而已。死亡是我们能控制的,但生命永远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而因为生命拒斥我们,所以我们就不顾一切紧抓住它,像一个婴儿紧抓住一根铁条。就像当初我在母亲的子宫中为生命而战一样,我现在也为生命而战,表现出同样盲目的惊慌,惟恐想到存在,但仍然渴望进入“白日”的亮光中!——如果没有“但仍然渴望进入‘白日’的亮光中”这一句话,我对于死亡与生命的观点与尼采基本相同,然而关键就是在这里,尼采悲观哲学外衣掩盖下的乐观精神。当一个人变得跟水沟一样低下时,他就准备跟所有提倡民主思想的庸俗人物一起拥护“水沟平等”的目标。——尼采对民主平等嗤之以鼻,但也曾因为受到萝·莎乐美(尼采心仪却被拒绝结婚的女人,犹太人,女权主义者,支持民主平等)的影响,险些站错立场,为此惊讶并着自责,重拾立场表现得绝不动摇。并非这个世界正在被消灭,而是我正在被消灭。大自然拒斥最高贵的观念,赞同纯然的动物性存在:生命是大自然的目标,我所有的思想都是宇宙命运之风中的谷壳。但愿我能以微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丢弃一尊偶像,但不会把它弄破,也不会弄脏它的表面。但我是个拿着槌子的哲学家,是所有偶像崇拜的死敌。——在《我妹妹与我》中,尼采多次表达了这种意愿,即“拿着槌子的哲学家”和“偶像崇拜的死敌”。如果“生命”冒犯我们,那么我们是在某方面冒犯了“真理”。我相信他,因为他是荒谬的:我相信耶稣的绝对荒谬,但是,我仍不能被拯救。一直到最后,我都无法放弃我自傲的智力,无法放弃我的信念:耶稣必须屈服于尼采,纵使尼采是一堆废墟。我是彻底攻击对抗“犹太教-基督教”的努力道德。因此,我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在孤独中成为隐士。从孤独中出现了象征“疯狂”的幽灵,结果情况演变成:在大声反抗上帝的疯狂时,我自己变得疯狂了!在孤独中,一切都可以获得——除了精神正常。——感受尼采的孤独,学会孤独;体会尼采的痛苦,压抑痛苦。一个人只有在沉醉的时候才能够活着——沉醉于酒、女人、观念或救世主的热情。一个人可以不举起一根手指,不打开自己的房门,却在世界上造成大破坏!——而后,尼采举了康德的例子。其实,这句话对于我来说,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在这里提到,是因为在看到这句话之前不久,我刚同某人说到哲学家不需要经历丰富,而经历丰富的人也未必能成就为哲学家。我举了余秋雨的例子,认为他虽然去过很多地方,知道很多事情,却永远成为不了哲学家。哲学与经历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生活与成长的能力。人是唯一有意识地促进第一的有机生物。——我想老爸在看到这句话时,一定会很欢快地认同。但如果尼采仍然健在,我倒想要问他,作为人,怎能甘于等同四周的其他万物?未曾有人努力要使战争机器看起来很没。一个国家中最英俊的将军与最朴素的铁匠相较,也不及铁匠一半英俊。——在读《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时,对于尼采的战争观点心生恐惧,认为希特勒借此打着圣战的旗号发动战争是绝对有道理的。但看到这里,才豁然解脱,或许那时并没有真正读懂。在本书中,尼采多次重申自己的战争观点,其表现绝非一个战争狂人。古代的希腊,一个人富有与否是视孩子的多寡而定的,孩子越多越富有;而在现代,孩子众多只会使穷人变得更穷。——以本书出版日期(而非写作日期为准),这个理论几乎比中国的计划生育先进了将近100年。对财富的喜爱,以及对于知识的喜爱,是推动地球的两种力量,其中一种力量增加了,另一种力量势必减弱。——原来如此^^——在本书中,尼采还谈及到了中国的《易经》和我很喜欢的司汤达。尤其是司汤达,尼采在书中多次对他褒奖有嘉,真另人兴奋。无论一位哲学家的视界多么有限,他一生至少都有一次走到这样的十字路口:他一定要在“他必须生活其中”以及“他想诠释这视结”两者之间做一个决定。在他身为一位教师的公众生活中,这组课题纠缠着他。——我很喜欢这句话,理想与现实,现实与理想,无论对于谁而言,总需要做个选择。我不甘心地看了眼现实,又无可奈何地望向理想,矛盾折磨着我,我无法选择。波德莱尔的主题:保持心智健全的唯一方式是逃避中产阶级文明,把自己锁在一间精神病院中。——在本书中,尼采引用了波德莱尔的主题,我喜欢这句话,哈。这儿的一位愚钝的管理员引来了人们强烈的笑声,因为他自称是圣彼德,告诉他的医生说,上帝已经发疯。“上帝是怎么一回事呢?”佯装不知情的医生问道。“上帝认为他是尼采教授。”如果上帝活着的话,这不会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你能体会到这句话中的乐趣么?“上帝已经发疯”而不是尼采已经发疯;“上帝认为他是尼采教授”,而不是尼采认为自己是上帝;这句话出自一个疯子之口,然而他真的疯了么?我却憎恶俾斯麦,视之为文化的暗杀者——一位大喝啤酒、咬着香肠的市侩。——尼采经常提到的“俾斯麦”式财主、“俾斯麦”式战争中的“俾斯麦”究竟指的是什么,令尼采如此深恶痛绝?这儿的一位病人养了一只卷毛狗,取名为阿玛特(世界灵魂),是根据叔本华很喜欢的那一只卷毛狗而命名的。这只狗很喜欢我,好象它很高兴与一个被局限在狗窝中的哲学家同道。有一位警卫踢了这只动物,它吠叫着。“停,”我叫出来,“不要打它!它是我的一个朋友的灵魂,我认出了他的声音!”一位医生把我的话记下来,作为我发疯的进一步证据。这位市侩不知道我只是在模仿毕达哥拉斯,重复他在看到一只狗被一只人类臭鼬虐待时所说的那句名言。——很多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被人误解,或者误解别人,然后循着自己错误的观点来污蔑对方,却不自知。面对误解,我总是试图澄清,却往往事与愿违。其实,最初的曲解,注定了解释的徒劳,不妨洒脱一些,就像老罗说的那样“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另外,什么才叫发疯呢?尼采多次在本书中记录下自己在精神病院中的行为及其原因。如果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做所为,那么他疯了吗?就像尼采一样。我避免阅读马克思,强烈的程度就像我探寻海涅的每一个段落。——这是尼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如果我不是恺撒,我会是基督、“社会主义者”,骑上一只驴子,跟卡尔·马克思骑进耶路撒冷。——对于这句话的意思我并不十分清楚,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读过《圣经》,有谁能了解“骑上一只驴子进入耶路撒冷”的意思呢?正如之前所说过的,尼采对于《圣经》的了解超出我的想象,他经常把圣经中的人物、故事直接引入到自己的文章中,而不加半句解释,对于没有阅读过《圣经》的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尼采的意思。当然尼采不仅仅了解《圣经》,更了解很多其他的东西,为了理解尼采,要循着尼采的脚印走他曾经走过的道路,但为了更好地理解“很多其他的东西”,又要继续踩着它们作者的脚印行走,心生恐惧,究竟要做多远才能完全理解一本书呢?但是时代精神,我们的粗鲁商业主义,以及卡莱尔所谓的现金连锁,是那么强有力,所以甚至犹太人(我必须承认,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已经将耶和华和“全能的银行家”混为一谈。——貌似与VV桑说的“信仰上帝是出于人类的贪婪本性”这个观点暗合。因为我已经以自己取代了上帝,所以被人谴责为自大狂。但是事实上,在我的自负之中,在我的自大狂之中,我是极为谦逊的,因为自负、自大狂是自卑感的对应部分。——我相信这一点,从他的童年时代开始。如果我必须在萝和查拉斯图拉之间做一选择,我想,这个女人会是我最终的选择。——为什么尼采要这样做呢?悲痛。在本书中,尼采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生命中的几位重要女性(母亲、妹妹、萝·莎乐美、伯爵夫人)以及建立其上的关于酒神的观点,在此请允许我断章取义,忽略不提。我只是数百万人的合唱团中的一个声音,我只是数以万计努力要超越自己而被人听到的思想之一,我只是一个飞扬着流星的宇宙中一个肉身心脏。在一次散步时,拉维兹基问我:我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我告诉他说,我不十分确定,但想必是我还没有写出的一部。我对世界上没有诞生的任何东西都怀有一种爱意。——为小明星在电视节目中答记者问的回答找到了出处,哈。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被压迫阶级把他们的权力意志转变成一个“强有力的上帝”,即神圣的“超人”,把他们从埃及的束缚中拯救出来。——在此,尼采并非针对基督教,而是所有宗教信仰。尼采主张“权利意志”,而宗教信仰是被压迫阶级的权力意志的体现。——最后,请允许我强烈鄙视一下封面设计。

我相信它,因为它是荒谬的

在读过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之后,我喜爱这位愿为太阳,向人施予爱与光辉的哲学家。但凡哲学家,总要有个理论,有种信仰,而尼采宣称上帝已死,他的信仰或许只剩自己或许不是。“我感到痛苦,因为我拒绝接受其他人的安慰:上帝与不朽”,尼采如是说。 《我妹妹与我》是尼采的作品,通读全文,我是坚信的。就像书的译者序中说的那样,这本书的出版史艰辛的,包括这本书的写就。尼采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在精神病院,但我们看这本书,感受到的不是他精神上的混乱,而是他精神上的痛苦。我不由想起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尼采在这本书中,他的思想与语言,相比其他作品,一样的锋利、广博、深邃、魅力十足。他讲他的母亲、妹妹、莎乐美,讲他对叔本华、瓦格纳等,讲他与妓女,讲他如何在对上帝认识上的逐步反叛。你能看见他的真诚。他与妹妹的乱伦,遭受妹妹对于其的精神上的爱与折磨,“妹妹”看到他的价值后,极力在他身上取得自己的价值,最后成为尼采研究者、传记作者。妹妹在对他的极力占有上,使他不得与尼采所喜爱的莎乐美在一起,树立紫色乱伦的堡垒,禁锢尼采,使得尼采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中,不得不倒在妓女的身上。 当然,种种的闪光的东西在这本书中,难以一一列举,让我们在一次听听尼采的声音“我已经厌倦这个世界,因为我从真个世界中只得到辱骂”。不管人们是否还对这本书存疑,我只想说,也是尼采说过的“我相信它,因为它是荒谬的

尼采拾零

最近又拿起尼采最后的作品《我妹妹与我》翻了翻。我从一开始就很不习惯他的写作风格,不知是不是有翻译的原因,总之他那被誉为媲美海涅的文字在我看来是那么摸不着头脑,所以他的书我不曾完整的读过一本。《我妹妹与我》却是比较好读的,也许是呆在精神病院的无奈吧,在这本书里尼采吐露出的感情更直白生动。而尼采其实也对自己有着深刻的剖析,他写到:“不,并不是这个世界不对劲,而是我不对劲,我这个爱世界的伟大人物,我这个爱自然万物的人——我不曾做过一件自然的事,除非我能够发现一种不自然的行为也一样好。证据:我不生活,我写作。”(p171)他还写到:“……这是我被毁的原因:我的理论与行为之间的分歧。这也是西方人心智之中最大的分裂,西方人的心智就像我的心智一样,正要发疯了。” (p159)尼采所说的分裂正是我们应当思考的,而过分的思考恰恰加剧了这一分裂。http://protocosmos.blogbus.com/logs/22713927.html


 我妹妹与我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