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的张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诠释的张力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ISBN:9787305074974
作者:于晓峰
页数:264页

书籍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埃科文本诠释理论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诠释考古学
第二节 意大利美学传统
第三节 乔伊斯的诗学
第二章 埃科文本诠释的开放性
第一节 开放作品的诗学
第二节 信息学的视角
第三节 走向符号学-诠释学
第三章 埃科文本诠释主体的规定性
第一节 标准作者
第二节 标准读者
第三节 标准作者和标准读者:联系与意义
第四节 诠释的历史之维
第四章 埃科文本诠释的限制性
第一节 文本意图
第二节 文本诠释的标准
第三节 过度诠释
第五章 埃科文本诠释理论的符号学策略
第一节 埃科符号学的皮尔斯之维
第二节 三元符号诠释模式
第六章 埃科文本诠释理论引发的争论
第一节 罗蒂的“使用文本”
第二节 卡勒的“过度诠释”
第三节 丹纳讲座的意义
第七章 埃科文本诠释理论与小说创作
第一节 《玫瑰的名字》的诠释
第二节 《傅科摆》的诠释性
第三节 《波多里诺》的历史诠释
第八章 埃科文本诠释理论与文化批评
第一节 意大利新先锋运动
第二节 埃科的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理论
第三节 埃科的后现代主义
结 语 当代中国诗学视野中的埃科文本诠释理论
第一节 当代中国诗学视野中的翁贝托·埃科
第二节 调停与综合:埃科文本诠释理论的根本精神
第三节 埃科文本诠释理论的现实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埃科简略年谱
后 记

编辑推荐

《诠释的张力:埃科文本诠释理论研究》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翁贝托·埃科是意大利著名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其涉猎的领域包括中世纪哲学、美学、文学、大众文化、符号学、诠释学等诸多范畴;同时,埃科又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畅销书作家,他创作出大量的小说、杂文和随笔,赢得了“在世的最伟大作家”和“当代达·芬奇”的美誉。
书稿是对埃科众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文本诠释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按照埃科文本诠释理论的发展轨迹和逻辑体系,书稿共分为10个部分展开考察和研究。稿件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行文流畅,专业术语和引文的运用都非常严谨。作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纵横开阖的学术视野,对埃科文本的研读细致而见解独到,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也有不少精彩的阐述。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功底扎实、论证详尽、颇有价值的学术书稿。

图书封面


 诠释的张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诠释的张力》一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埃科诠释理论的专著,书名“诠释的张力”,形象地道出了埃科诠释理论的精髓:诠释过程中,读者、文本、作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限制。“当代达•芬奇”、“全球知识分子的符号之一”、“在世的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当代最伟大的符号学家”,一个人一生中得到其中任何一个称号,都可以称得上是声名赫赫。然而这都是给予意大利人翁贝托•埃科的赞誉,他身兼小说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评论家、符号学家、美学家等身份,不啻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个文本并非一个结晶体。如果文本是一个结晶体,那么读者的协作将是结晶体分子结构的组成部分。”这是翁贝托•埃科的诠释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他的诠释理论可谓博采众家之长,亦成一家之言。对作者、文本、读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界历来不乏争论。传统的文学理论大多认为作者支配文本和读者,文本的意义由作者决定,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从20世纪60年代起,文学批评的中心开始发生转向,文本的自足性和读者的自主性逐渐得到重视,作者的统治地位慢慢削弱。的确,文本从创作出来便已脱离作者的束缚,成为一个直面读者的文本。作者独断权利的消失,使得读者对文本的自由诠释成为可能,因此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做出不同诠释具有了合理性。文本也因为其中蕴含的多重意义而产生无穷的魅力。诚然,文本的开放性给予了读者自由诠释的可能,但这是否意味着读者可以天马行空,肆意对其进行阐释呢?翁贝托•埃科的诠释理论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培养忠实和尊敬的练习历程,虽然在诠释上我们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我们这个时代面对了一种危险的评论异端,就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根据这种异端,我们可以将一部文学作品任意玩弄于股掌间,可以听从我们最不受节制的冲动所唆使,随便将它摆布。这看法是不对的。”在读者之外,埃科认为作者和文本也是诠释实现的根基和标准。针对犹太教神秘主义者认为的“希伯来圣经《多拉》的诠释是无限的,因为它可以通过无限多的组合方式进行重写”,埃科认为解读的无限性虽然有赖于读者的激发,却是作者所规定的。另外,埃科反对过于专注于文化、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诠释,要求批评诠释更多地关注于文本的审美和结构等因素,避免过度诠释的可能性,这体现出文本自身在诠释中的重要性。然而兼顾诠释开放性和限制性,只是一个抽象的原则,埃科在此之外,给了我们具体可行的标准,即文本诠释的标准——连贯性标准、简洁“经济”标准、互文性标准、相似性标准,这些标准在给予诠释者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划定了诠释的界限,减少了误读和过度诠释的可能。无论多么高深的思想、精微的理论,只有通过有形的文字传达出来,才能给他人接受的可能。于晓峰的《诠释的张力:埃科文本诠释理论研究》,书名道出了埃科诠释理论的精髓:诠释过程中,读者、文本、作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限制。阅读本书时,在对埃科诠释理论的全面了解中,我们同时震撼于埃科和现当代各个理论流派碰撞出来的耀眼的思想火花,感受到埃科有容乃大的胸怀和独树一帜的睿智。我们看到了抽象难懂的理论可以化为或幽默、或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却又使人反思,发人深省。作者利用埃科的诠释理论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些批评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理清当代中国文学批评思潮的转向及发展的轨迹,我们看到了作者借他人之利器,为己所用的努力。开放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兼容并包的涵养;限制并不是苛求和拘谨,而是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一种在无限开阔的空间中寻找支点的勇气。我想埃科告诉了读者——诠释不仅是个体的自由,更是作者、文本、读者三者共同构架的宏伟蓝图。
  •     埃科作为符号学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为中国学界所了解,他的符号学理论代表作《符号学理论》早在1990年就被译成中文。此外,埃科的长篇小说都已被翻译成中文,翻译成中文的美学和文学批评著作数量及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与埃科的国际声誉相比,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自1997年《诠释与过度诠释》译介到中国后,埃科作为诠释学家的风头日盛,几乎盖过了其符号学家和小说家的名头。不过,对埃科的诠释理论的研究多是针对其理论的某个侧面和层次展开论述,缺乏综合和系统的意识和全面、深刻的研究,是国内埃科研究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于晓峰的《诠释的张力——埃科文本诠释理论研究》一书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资料丰富,论述全面,分析精辟,学术性强,无疑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可喜景象”。(著名学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洪汉鼎先生语)于晓峰没有简单地罗列埃科的全部思想和观念,也没有采取常见的以某个流派或思想家的理论去比较和规范埃科的话语体系和理论的做法,而是集中关注并深入分析了埃科诠释理论体系及其在社会文化领域的运用和实践。以埃科的文本诠释理论研究为主题,通过重点分析埃科的主要学术著作而逐步归纳其诠释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并考察了埃科诠释学理论在其他领域的运用,将埃科的诠释理论推向全面和综合,达到了一个新的学术高度。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从书架角落处掘出的一部书,相当不错。把复杂的埃科兜底剖析了一遍。感慨的是,学术著作在中国的命运大抵如此,三年了豆瓣上标注读过的人只有三个 :(
  •     同学的叔叔的博士论文 看看回去能不能找他请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