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在论谱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偶在论谱系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309070255
作者:张志扬
页数:399页

章节摘录

被终有一死者在接受中执著于存在者。以至沿此方向走上了遗忘存在的形而上学道路,直至今天的启蒙理性、技术理性。由早先向随后转变中发现。作为历史的形而上学开端,存在究竟如何在存在者显现中自行隐匿。给有死者以理由执著于日常觉知的表象及其名称,听说的思想才蜕化为推理的哲学。如果,我的疏通大体能接近海德格尔说出的,甚至想说的,至少,我也大体尽到了按文本口述而听写的职能。它是海德格尔对巴门尼德听写之重演吗?现在要问,真的如此?为什么?还必须先行再重申一遍,海德格尔是否接近了巴门尼德?这不是我的问题,也不是我能关注的问题。但我必须假定他,海德格尔,要比我接近他更真实地接近着巴门尼德。否则,我的读,我的问,失去依据,没有意义。再退一步,我只关注海德格尔,至少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叫海德格尔的人,如此这般地思考着西方思想开端的二重性以及如何过渡到形而上学史开端如此二重性的失落。我亲自阅读了它、甚至经历了它——这有什么意义?对我有什么意义?再把它换成更现实的提问:1。海德格尔为什么要在“进化论的”方向上“回归式”地探寻存在二重性的失落,以至判断,正是这失落导致了今天技术理性的全面主宰。换句话说,寻回了失落的就能救治现代性危机?2.我沿着海德格尔追问中翻转出来的另类意义——揭穿普遍性假象,还原本体不过存在者、还原一神不过诸神——这一颗在傍晚的土地上守夜的星辰真的能期待东方的拂晓?[请别对第二个问题做一厢情愿的理解,我没有丝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想象——它不还是照样落入了二重性失落的命运吗?我只是在按海德格尔《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中的提法做引申的事实性描述。所以,西方和东方,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地缘政治学范畴,而主要是被看作向拂晓早先回复的开元汇合之思想领略,为着即将来临的将来,以便让西方和东方重获正本清源的救治。

后记

本来按计划下决心,2009年春节一过,我就要进入《文革圣器与记忆碎片——谁是文革遗嘱的执行人?》的准备了,然而,不知不觉地,我把带在身边的海德格尔《最后的神》(第65卷德文)与孙周兴的译文,做起了“校、译、释”的工作,像被惯性牵引着的一架老牛车仍向前滑行……

内容概要

张志扬,又名墨哲兰,1940年生,武汉市人。1980年,全国招考500名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以助理研究员资格被录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现代德国哲学研究工作。1986年调入湖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职任研究员。1994年调入海南大学。现任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有:《渎神的节日》、《门·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形而上学的巴比伦塔》下篇“重审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缺席的权利》、《语言空间》、《创伤记忆》、《禁止与引诱》、《偶在论》、《现代性理论的检测与防御》、《一个偶在论者的觅踪:在绝对与虚无之间》、《西学中的夜行——隐匿在开端中的破裂》。主译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

书籍目录

序曲
主题
临界:阴影之谷
第一章 惊讶:作为开端“存在”之“二重性”
第一节 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作为相互牵引的裂隙之用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箴言:自始至终在涌现中的隐匿
第三节 巴门尼德箴言:作为解蔽中自行遮蔽的二重性展开
附录 巴门尼德“存在”
第二章 怀疑:在“绝对”与“虚无”之间摇摆
第四节 一切皆变:不能言说、不能传达
第五节 人是万物的尺度——启蒙的顶点与没落
附录 强力意志是万物尺度的最高体现
第三章 智慧:“地、天、神、人”之临界
第六节 斯芬克斯之谜的苏格拉底回答
附释一 “光”与“死”——两希精神的原始意象
附释二 西方神对人的咒符
第四章 惊醒:形而上学掩盖“裂隙”的奠基
第七节 柏拉图“本相”——“是”的区分
第八节 亚里士多德“实体”——成为“主词”
第五章 “通天塔”:目的的虚幻与手段的落实
第九节 “是什么”——希腊理性的“善”、“技艺”与现代科技的逻辑根源
附释 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

第六章 划界:逻辑与罪
第十节 维特根斯坦哲学划界:逻辑与罪
附释 语义生成: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
展开
个案:偶在论分析
第七章 偶在范畴
第十一节 偶在论——仍是一个未思的领域
第十二节 卢曼的现象学方法:偶在论的模态演化
第十三节 偶在论的检测与防御
第八章 偶在现象
第十四节 从“精神现象学”到“意识现象学”
第十五节 德法之争对形而上学奠基之裂隙的指涉
第十六节 日本西学之鉴:东方艺术与西方概念相遇
第十七节 迷途问津——三大根源幻象
第十八节 大地、冥府、技艺:希腊悲剧的阴影之谷
第十九节 解释学分类及其他
附录 “俄狄浦斯的眼睛”和“这女孩儿的眼睛为我看路”
——读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两种解释
尾声
第九章 悬置与回归
第二十节 悬置偶在论与中国现代哲学
第二十一节 回归道:秩序与句式——读道经二十八章
落幕
启蒙:落日前的凭吊
——为“五四”九十周年而作
后记

编辑推荐

《偶在论谱系:西方哲学史的"阴影之谷"》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偶在论谱系:西方哲学史的"阴影之谷"》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从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向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开端”回溯,发现原来作为形而上学“开端”奠基的“始基”却是人为建立起来的,它掩盖了更早在“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思想者那里所探寻的自然本源。其实,破裂(阿那克西曼德)与隐匿(赫拉克利特)都指涉着那个“不确定的确定”的显隐相关。而这个最自然的本源正好与东方中国的“大道无形”同源:所谓“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事实上,海德格尔的“知其是守其在”正期待着与东方的“知其白守其黑”对话,虽然现在尚未到来。
《偶在论谱系:西方哲学史的“阴影之谷”》就是这种对话的“索引式”准备。
——张志扬
自引入西方传统哲学以来,中国人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哲学事业,但一直缺少对于这么重大的思想史事件的有效反思,致使在崇西潮流中懵懵懂懂地就丧失了清明的思想良知,以很不合适的西方传统哲学的方法来切割中华古学,而毫不意识到其中的不合适,于是做出了不少焚琴煮鹤、买椟还珠的事情。志扬教授的这本书会有助于改变这种令人绝望的状态,摆脱他所说的“凡西学皆普遍必然即为世界性、现代性,凡非西学皆特殊偶然即为民族性、传统性”的哲学屈辱。所以,我相信此书也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它会刺激人们从理性上反省新文化运动带来的负面文化效应。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 张祥龙
目录
序曲
主题
临界:阴影之谷
第一章 惊讶:作为开端“存在”之“二重性”
第一节 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作为相互牵引的裂隙之用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箴言:自始至终在涌现中的隐匿
第三节 巴门尼德箴言:作为解蔽中自行遮蔽的二重性展开
附录 巴门尼德“存在”
第二章 怀疑:在“绝对”与“虚无”之间摇摆
第四节 一切皆变:不能言说、不能传达
第五节 人是万物的尺度——启蒙的顶点与没落
附录 强力意志是万物尺度的最高体现
第三章 智慧:“地、天、神、人”之临界
第六节 斯芬克斯之谜的苏格拉底回答
附释一 “光”与“死”——两希精神的原始意象
附释二 西方神对人的咒符
第四章 惊醒:形而上学掩盖“裂隙”的奠基
第七节 柏拉图“本相”——“是”的区分
第八节 亚里士多德“实体”——成为“主词”
第五章 “通天塔”:目的的虚幻与手段的落实
第九节 “是什么”——希腊理性的“善”、“技艺”与现代科技的逻辑根源
附释 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
第六章 划界:逻辑与罪
第十节 维特根斯坦哲学划界:逻辑与罪
附释 语义生成: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
展开
个案:偶在论分析
第七章 偶在范畴
第十一节 偶在论——仍是一个未思的领域
第十二节 卢曼的现象学方法:偶在论的模态演化
第十三节 偶在论的检测与防御
第八章 偶在现象
第十四节 从“精神现象学”到“意识现象学”
第十五节 德法之争对形而上学奠基之裂隙的指涉
第十六节 日本西学之鉴:东方艺术与西方概念相遇
第十七节 迷途问津——三大根源幻象
第十八节 大地、冥府、技艺:希腊悲剧的阴影之谷
第十九节 解释学分类及其他
附录 “俄狄浦斯的眼睛”和“这女孩儿的眼睛为我看路”
——读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两种解释
尾声
第九章 悬置与回归
第二十节 悬置偶在论与中国现代哲学
第二十一节 回归道:秩序与句式——读道经二十八章
落幕
启蒙:落日前的凭吊
——为“五四”九十周年而作
后记

图书封面


 偶在论谱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张志扬借助海德格尔对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残篇的思考,以及对西方哲学史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而上学的清扫和梳理,认为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几乎所有的西方哲学家都遗忘了文明发端时“显”、“隐”偶在的感知经验,使西方逐渐进入了由理性(技术理性)之光照耀一切的“白色神话”,使之遮蔽了自然本身的“显”、“隐”二重性,形成了“双重遮蔽”,因而如今“顺理成章”地步入了全面理性、技术和智能的时代。中国人也类似,张志扬通过对《老子》的关键章节进行疏解,认为以各《老子》注家为代表的中国思想家们几乎也都遗忘了中国文明开端时“負陰抱陽”、“知白守黑”、“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临界智慧,而将《老子》等原初偶在经验彻底形而上学化了。所以在鸦片战争后涌入中国的西方技术理性无计可施,一味跟随,缺乏对其抵抗和掣肘。
  •     在小弟看来,中国念西学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看看中国哲人能把西方看透到什么地步!
  •     随手从图书馆拿的,感觉看懂了,又感觉什么都不懂;感觉有很多想法,又觉得什么想法也没有……就这样吧
  •     本书当然是论西方“偶在”的智慧——大概相当于非理性主义思想传统,作者已经写了一部《西学中的夜行》,但是论述当代西方“偶在”论在中国之行,我们可以把《偶在论谱系》作为对于“偶在论”的历史渊源来追溯,我是把二本书当作一个整体来看的。这二本书都比较难读,但很有思想力度。
  •     大二读过,看到标上吧。
  •     从海德格尔的眼切近的读西方,最终还是要回到中国的语境自身。分析到位,精辟!
  •     与这本书结缘是因为,大学的毕业论文需要理论支撑,而恰好老师给推荐这部书,就选择了这部书作为了理论支撑论证人与人之间理解的可能性。但是现在身为研究生的我,不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否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理解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否真正的存在?我甚至连这一点都随着自己的成长而产生了深深地怀疑。我知道是我写出来的这些文字和这样的论文,我也知道我是要对这样的文字承担责任的,我是要维护它们的存在的。但是,现在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到底是我使用了这些文字还是这些文字占有了我。为什么人们要用文字来区分人呢?
  •     难得的思考者。2016-4-29
  •     他的著作有些晦涩,但很有价值。
  •     不咋地...
  •     向张先生致敬
  •     海德格尔的路径,知其白守其黑,敞开就是遮蔽,这是对柏拉图到尼采哲学的反思,对于我来说上帝的开端即集中的悖论。然而偶在是否能为人生建立起坚实的基础,我仍然比较怀疑。
  •     比起刘小枫老师,啰嗦话少了很多,张先生还是很实在的,问题也清晰直入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反思,后学的片面与曲解,研析海德格尔溯源古希腊,多为文字释义。其实中国学者多是在学说中仲裁衡量,极其需要马克思类的思想家荡清流弊,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致中庸
  •     非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的两面一体,而是偶在。
  •     2011年读过这本书,现在在在kindle上买了开始重读,仍觉得好
  •     张志扬先生,必须是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