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思维方式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4-12-01
ISBN:9787100041584
作者:(美)怀特海
页数:158页

书籍目录

序第一篇 创造的冲动 第一讲 重要性 第二讲 表达 第三讲 理解第二篇 活动 第四讲 视域 第五讲 过程的形式 第六讲 文明的宇宙第三篇 自然界与生命 第七讲 无生命的自然界 第八讲 有生命的自然界第四篇 结束语 第九讲 哲学的目的索引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怀特海的《思维方式》这部书稿的翻译我早在1964年就已完成了。记得拙译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一书1963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我曾想过是否能继续译点什么;编辑部的先生也问我是否还有这方面的兴趣,并寄来了怀特海的“Modes of Thought”一书让我试译。那时我正在全增嘏教授的指导下,以“现代外国资产阶级哲学批判”的名义,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尝试开设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全先生早年在哈佛求学时是怀特海的学生,对怀特海哲学知之甚详。他认为研究一下怀特海哲学对理解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很是有益,而通过翻译怀特海本人的论著来理解怀特海不失为一种较为踏实的方式。于是我就同商务印书馆约定翻译此书。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一直得到全先生的指点,全书译成后还请他审校过。我根据当时自己对怀特海一知半解的认识写过一篇译序(《中译本序言:怀特海哲学评介》),记得1964年我就将其与译稿一道寄给了商务印书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四清运动”开始,正常的出版秩序被打乱,本书未能及时出版。接着就是十年动乱,被归属于反动哲学家之列的怀特海的书更难出版。我也很少再想到它。
十年动乱结束后,大致是在70年代末,我与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的先生见面时谈起过这部书稿,他们表示要安排出版。因感到60年代写的那篇译序基本上固守旧的简单否定的批判框架,显然已不合时宜,于是我取了回来,准备重写。以后的近20年,我既忙于教学,更忙于编写和修订《现代西方哲学》教材以及完成几项必须限期完成的国家和教育部的科研课题,还忙于一些社会工作,无暇顾及翻译。对怀特海也没有另作专门研究。上述的那篇《中译本序言》不仅未能重写,连原来的稿本也丢失了。商务印书馆也一直没有催问我。据我所知,他们有大量“文革”前的积稿待处理,我对自己的译稿未出并不奇怪,更不在乎。因此我同样没有主动与商务印书馆再谈及此事,甚至几乎没有再去想它。
一直到1997年,我意外地收到商务印书馆译作室张伯幼先生的来信。他告诉我他们在清理库存旧稿时发现了我的这部译稿,希望由我自己审读一遍,然后交他们安排出版。我对此当然感到高兴。但当时我正忙于《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的编写,因此我回信说如果近期出,我无法校订,如不是近期出,我当然要将其重校一遍,我估计商务印书馆方面同我自己一样并不急于出,事情再次拖下了。2000年,我又收到商务印书馆译作室朱泱先生的信,说他正在看我那部译稿。他除了就个别译名的译法提出意见外,还谈到译稿中有几页未找到,另外是要我寄回那篇《译序》。前几件具体事都容易解决。但原来的《译序》已丢失,即便在,也不能用。如何写一篇对怀特海哲学有较公正的介绍的《译序》,一时还难住了我。因为近些年来我一直未把怀特海哲学作为重点来研究,对之仍然是一知半解。写一篇关于怀特海哲学的介绍总得对之作些研究。更重要的是:这部译稿毕竟是我在近40年前完成的,必然存在种种不足。应当尽可能由我自己重校一遍。这些都需要较多时间。而这两年我又忙于一些不可耽搁的事。这样,我只好再度延期了。
然而不管怎么忙,只要我还有心出版这部译稿,总得对它作出一些必要的处理,不能再拖下去了。故此我在2002年暑期抽空将旧译稿重校了一遍。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我一直没有做过翻译工作。这次校订,从技巧上说就显得生疏。对原译稿改动不大。很可能还存在不少不当之处。前几个月,朱泱先生告诉我,怀特海的这部书1998年华夏出版社已出了一个译本,建议我找来参考。但我自己未买到此书,在复旦哲学系资料室也未找到。这种参考当然有好处,但也可能造成一些问题。我想就免了吧!
至于对怀特海哲学的介绍,我几次动笔试图写,都是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是我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有画虎不成之感,将其作为本书的译序可能误导读者。因此觉得不如不写。好在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对怀特海已有一些介绍。这方面的专著、译著都有出版。还有几位研究美国哲学的专家在其论著中也有关于怀特海的介绍。建议想了解和研究怀特海的读者去参考这些论著。
刘 放 桐
2003年3月30日

图书封面


 思维方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在图书馆借来英文本,复印了给学生,自己也校对了一下,刘放桐这个译本,几乎每页都有错误,译者的文化常识和科学常识,皆不具足。但似乎已经优于华夏的译本了。这本书最重要的是提出了“重要性”的重要性,对重要性的感受先于表达,而表达又先于理解,没有表达,则理解必然不能实现。这和胡塞尔取之于布伦塔诺的“没有无意向性的思想”异曲同工,体现了一种西方式的思维方式。然而,这种思维方式,亦是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的不二共法,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为玄妙无际,两者孰优孰劣,我们还是不做分辨了。表达先于理解,在西学的领悟中,不但是好的思维方式,也是好的学习方式。
  •     商学院最近又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与传统的商学院不同的是,美国BSE企业家商学院从创立开始就抛弃了纯理论体系的学术研究。学院在富勒博士的指引下,直接切入实践,分析企业存在于社会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从商业的本质关系上,探寻企业与行业、商业连接的最佳构造和模式。突破了欧美商学院一百年的理论传统和已有观念的束缚。成立之初它就以“快速的良性发展”为唯一标准,筛选出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一流企业、投资者和创业公司,探索他们胜出的关键因素。基于近30年的深入研究, 已确定这些优胜企业更容易成功的原因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比竞争对手更强。 要想掌握中国企业家的生存之道?请搜索ASK123 美国企业家BSE商学院 课件教材/讲义PPT
  •     读读刘放桐译者版本中,一些段落和语句,就可知这才叫真正的哲学著作:1. 什么东西使一种理论成为哲学理论?是一种理论从它无限的关联上被透彻地理解了。它牵涉到的无限多的情况都被理解了。 2.体系化的思想是重要的,他对于讨论、利用以及批判充塞于我们经验中的那些思想都是必然的。但是一切有限的体系化的思想都有狭隘性,它把人们的概念,经验和暗示,泡在一边,它把一些在它直接视野外的概念给排除了。哲学不能排除任何东西,因此它绝不应从建立体系开始。它的起始阶段可以称之为“收集”,这种过程是没有尽头的。人们所能达到的一切就是强调少数几个范围广泛的概念,同时注意其他各种不同的观念。 3. 有两种形成对照的观念,它们看起来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切范围的经验的基础。其中之一是重要性,即重要性的感觉,重要性的假定。另一个是事实(matter of fact)概念,事实是重要性的基础。我们由于有一种重要性的感觉,而全神贯注,当我们全神贯注时,我们注意事实。 4. 我们必须要合理地发展一种对新经验进行分类和概括的方法;只有当客观的行为与观察方法无关时,才能用因果性描述说明这种行为。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读过的算最难懂的一本儿
  •     一开始看是惊喜,重要性一章不错。其他无奇,不能解释我的疑惑。译得一般,譬如对身体的定义:"人体是作为人的表达的基本领域的世界的那个部位"。有点没有层次感和渗透力。
  •     这是我在网上买的第一本书。收到时里三层外三层,包装的非常严实。
  •     当你看过很多理论书籍之后,你就应当试着考察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
  •     大哲
  •     读来过瘾 尤爱开会时抱头苦啃
  •     : B712.59/9023
  •     只阅读了评论,没兴趣继续读下去
  •     重读
  •     书是好书,翻译甚劣。
  •     读起来比较艰难
  •     看完了,其实也没好好看,很多都从汪丁丁那里学到了。
  •     感觉这本书比大作 《过程与实在》有意思
  •     这本书不是圣经,不是学习方式的革新,只是怀特海本人的思考习惯.如果说有什么用,就是它可以当做自己思维变革的检验.不时翻看会有新想法.
  •     是翻译的事吗?读起来十分困难
  •     读这套小本子theory,有闪光的片断
  •     可能我没读懂
  •     读的累
  •     2011-05-19;翻了翻,还挺难理解的,我是读不动。
  •     这书究竟讲了什么呢?大概是用一种不科学的方法来表达一位科学家的直觉吧。加之译本晦涩,使得这本书读来无甚作用。然而,不难看出这些作为萌芽的要素实际上推动了系统论思想的发展,至少是在一种很低的程度上表述了它。最后,哲学应表达为数学模式,就这样吧。
  •     “同语反复是在理智上对无限者的逗乐。”
  •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值得认真拜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