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讲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了凡四训讲记

出版社:北方文艺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531724728
作者:(明)袁了凡
页数:223页

不伦不类的一本书

为想买此版本“了凡四训”的读者提个醒1、此书是净空法师更具“袁了凡“所著”了凡四训“做的讲解版本,之前没读过”了凡四训“的读者,不建议买。因为这版没有整文。。。是的,没有整文(文言文和白话文都没),只有把整文文言文一句句拆开的红字和净空白话解读的黑字。。2、”了凡四训“是本很出色的著作,但此版本相当不伦不类。。。净空法师一小句一小句拆开解读,不仅破坏了流畅性,期间净空还加了很多个人想法和另外一些典故等等,破坏了原著的意境。说实话,这样读起来真是味同嚼蜡,美感全无。。。3、关于净空法师的解读内容,个人觉得真不咋的。首先,你这样一小句的解读方式,破坏了原文的连贯性。其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真感觉回到了初中年代读课本的时候。。。。枯燥的讲解,言不达意的用词,啰嗦的词语解释。。。大师、真吃不消了。净空大师、您可能是位哲学大师、佛学大师。。。。但是作为作者,还是有所欠缺。“了凡四训”原文,故事性还是相当强的。但被您这么一折腾。。给学生看?会觉枯燥,味同嚼蜡,毫无兴趣。给阅过原文的读者看?该悟的早悟出来了,悟不出的,经这一折腾倒好,真是一坛浆糊了。。。

再读更加震撼

隔了好几个月重读,不少地方让我猛然醒悟,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啊。我如果10年前能读此书并能依教奉行,今天恐怕早就是另一番天地了。业力驱使,和此书的缘分这两年才成熟。本书不少语句很经典,叫人称绝, 应该摘录并且背诵。一年后再来重读。

摘抄

摘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在素食里面,佛法拣别五种蔬菜不能吃,即“五荤菜”。“荤”是草字头,荤不是肉,肉是“腥”。“荤”是指葱、大蒜、小蒜(荞头)、韭菜、洋葱。荤辛要戒除,因为这五种东西生吃会刺激生理,容易发脾气。为了防止发脾气,动肝火,所以戒除。熟吃会产生荷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但是如果用极少量做香料配菜,它不起作用,这是可以的。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四不食: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在天涯的一个关于“命”的帖子里,大家推荐了《了凡四训》,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花了一天左右的时间看完了,实际上有点囫囵吞枣。看完之后,更豁达了,对自己对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改变命运之书

囫囵吞枣读完此书,有所启发,但却不多裨益,这么说,不知会否引起众多佛家子弟的异议。此书意在告诉大家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对于我这种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不得不说是符合口味的。生在一个讲究风水迷信的家庭之中,从小就被教导要遵从命运而为,不得不说这种束缚在20岁的关口中引起了巨大冲突。对于一个从小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育成长的我,秉持“知识改变命运”,但我父亲却时常告诫我,命运无法改变,若逆天而行,必惨遭天谴,所以我现在每天都恭恭敬敬地循着天命的轨迹行尸走肉般活在这个世界,一如了凡先生。了凡先生被人算命,故一言一行都遵循着算命先生的轨迹行走。但一个法师却点破了了凡,一个人的人生当中既有常数,又有变数,这个常数通俗讲就是你的天命,而这个变数则蕴藏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这个变数难以捉摸,可以很小,也可以大得摧毁这个常数。所以算命先生算来算去只能算出你的常数,但是你的变数,他们是无法预知的,只能靠自己去改变,可是这又如何改变呢?唯有通过不断的行善才能改变,这个行善,可以如了凡先生般做具体的善事,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从自己的心里面去改,去除妄念,从内心出发真真切切地从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此书的中心思想了,本书也用了很大的篇幅教导人们如何从善,如何行善。说实话,对于我这个从小接受理性主义教育的人来讲,实在无法从此书中找到得以击破我爸理由的论据。常数与变数是否真切地存在这个世界?行善与改造命运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人是否真有因果相报?等等这些,在没有逻辑解释之下,实在让我相信不起来,书读得太少,难道要获得一个问题的圆满逻辑解释,真的不能从宗教书籍中获得?最后,鉴于一颗敬畏的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读《了凡四训》

最近把《了凡四训》读完了。因为自己极大的惰性,以往看过极喜欢或有感触的书,也很少仔细坐下来写读后感。加上记忆力极差,过不久也就忘得差不多了,与没读过没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发愿,从此以后每看过一本好书,要自己一定好好坐下来,认真写份读后感。那么《了凡四训》将是履行此愿的第一本书。(《了凡四训》这本书是小慧子送的,非常感谢她!)一个人一生的际遇,吉凶祸福、贫富贵贱的确都有命,都有其时节因缘。不仅仅是人生大的事件如此,“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谓“前定”,即是现世经历的一切,是过去世所造下的因在今生结下的果。也因而有这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所以有时我不免会为坏人叫屈,他们在这一世做坏人或别人在这一世做好人也“莫非前定”啊,其实这都并非他们可以自己选择的。也许有人会质疑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明是他们自己不肯从良,怎么说是无法自己选择呢!可是要知道他们之所以作恶,只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被蒙蔽了,心智被蒙蔽的人无法很好地分辨善与恶,而如果无法意识到自己在作恶,又怎么能进一步去断恶修善呢?(也有一种情况是有些恶人还有些许良知知道自己的作为不很好,但他们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同时又没有善缘遇到善人的指引,也不知晓因果报应的必然性,因而恣意妄为,这也是智慧缺失、福报太薄的表现。)其实我们中间所谓的“好人”,因为毕竟还有贪、嗔、痴、慢等诸烦恼障在我们心智前,我们的智慧也是很有限的,很多时候并没有能力很好地分辨善恶,以致好心做坏事。回到前面所讲的坏人,他们却不能以这一世是因为身不由己而做了坏人为由,而逃脱在下一世(甚至等不到下一世,此生就)恶果现前的果报。所以坏人其实是非常的可怜。这是我对“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为小人”的理解。曾经问小慧子:人要承担自己在无知状态造下的恶果的惩罚会不会不公平。小慧子答说,其实上天是公平的,一个人之所以会无知,其实也是一种曾经作恶而得到的恶报。但同时上天也是慈悲的,虽说恶因会导致恶果,但这恶因却也是需要恶缘才能最终结成恶果的。就好比有种子(因),如果没有土壤(缘),就长不出东西(果)一样。所以即使曾经造下恶因,如果现今能保持心念、行为的善,即断除了恶缘,恶果也就不能现前。其实真正厉害的人算命会算的非常的准确的,这绝不是迷信。但佛家所教我们的却不是宿命论,而是创命论。算出来的或不算却仍本身就存在于那边的“命”只是个“定数”,而同时却也有“变数”的存在。“定数”是以往世我们曾种下的因,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变数”却是我们可以掌握的,这就要看我们是否立志要改变这个“变数”,并通过正确的方法来改变它。“定数”+“变数”就是我们今生今世经历的命运。所谓掌握“变数”,一方面指上面谈到的断除恶缘,使恶果无法现前;另一方面是指通过修德而获得更幸福美满的生命。佛门即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有求必应”的,所以“有求必应”是真正存在的,但万不可把它理解偏了。所以一定注意这个“求”是向内、向自性求,而不是向外求的,即“若不反躬自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不管何种算命方法,算出来好也罢、坏也罢,应该都不是让人消极被动接受的。算的如果好,应该想想自己是否真能厚德载物,并有感恩之心,想着将自己的福报回馈给他人;算的如果不是我们希求的,其实是佛菩萨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醒我们进一步修德。)如果认为自己通过烧香拜佛得到了什么利益、好处,那实在都是命中本来就有的,并不是佛菩萨特别赐给了我们什么。这样说并不是对佛菩萨的不敬,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我理解他们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救助、普度众生,不是自利地想自己修到什么境界,享受大自在、逍遥。所以他们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着我们,但却并非顺着我们的私欲满足我们的各种希求,这样只会助长我们的贪念,害了我们而已。如果我们发愿说:希望我能断除一切恶习、恶念,一心向善,开启至智,利益更多众生,相信佛菩萨一定会加持我们的。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佛菩萨的慈悲,他不忍众生受苦,所以如果我们所希求的是善的,又不大涉及贪、嗔、痴、慢、疑五毒,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不懈努力着,这时佛菩萨也会帮助实现我们的愿望。佛之所以教我们一切向自性求,是因为自性(真如本性)是圆满的。自性里有无量智慧、无量福德,如果能恢复自性,便自然一切具足了。自性是六道一切众生自始自终都具有的,只是凡夫的自性被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蒙蔽了无法显露,以至于我们误以为现在这样的我就是真正的我。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事物上有太多理性的堆积物:词语、概念、意见、评价等等。在生命上也有太多社会的堆积物: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天长日久,堆积物取代本体,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虚假世界。”,这与佛家说的我们的自性被周遭虚假的世界所取代是同理的。所以佛教我们明心见性,破迷开悟,最后离苦得乐。了凡先生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诚恳地认识到并忏悔自己的过失。之前孔先生为他算终身流年休咎,说他不能得科第、无子、短命。于是云谷禅师问他:“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了凡先生追省良久,老实的答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指性情急躁,且心量狭小不能容人;“直心直行”就是我们常讲的的使性子,自己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忍”为刻薄)。看到人家能这样毫无隐晦,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弊病,很受感动,了凡先生的毛病,自己都有。能够发现自己的种种毛病,叫做“开悟”,觉悟之后能够把这些毛病改正过来就叫做“修行”,这也即是改变命运的根本。净空法师在书中说,世间最大的善行就是改过,能够改过之人就是上善之人。觉得自己尚能认识到自己的某些过失,并真心忏悔实在是件幸福和值得感恩的事情。同时更感恩于有缘分遇到身边这么多如此好的人。


 了凡四训讲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