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隐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活的隐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
ISBN:9787532733569
作者:(法)利科
页数:457页

内容概要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是享誉世界的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诠释学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不仅在哲学和文艺理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宗教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修辞学和政治学领域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研究 在修辞学与诗学之间:亚里士多德――献给德卡里
1.修辞学与诗学的二分
2.诗学和修辞学的共同内核“名称的转移”
3.一个谜:隐喻与明喻
4.陈述的“修辞学”地位
5.陈述的“诗学”地位
第二研究 修辞学的衰落:比喻学――献给热内特
1.比喻学的修辞学“模式”
2.丰塔尼埃:观念与语词的优先性
3.比喻与形象化表达
4.换喻、提喻与隐喻
5.隐喻簇
6.牵强的隐喻与新颖的隐喻
第三研究 隐喻与话语主义学――献给哈姆林
1.语义学与符号学之争
2.语义学与隐喻修辞学
3.逻辑语法与语义学
4.文学批评与语义学
第四研究 隐喻与语词语义学――献给邦弗尼斯特
1.符号一元论与语词的优先性
2.逻辑学与命名语言学
3.作为“意义变化”的隐喻
4.隐喻与索绪尔假设
5.意义游戏:在句子与语词之间
第五研究 隐喻与新修辞学――献给格雷马
1.偏差与修辞学零度
2.形象化表达的空间
3.偏差与偏差的缩小
4.修辞格的功能:“义素”分析
第六研究 相似性的作用――献给迪弗雷纳
1.替代与相似
2.隐喻的“形象”因素
3.对相似性的诉讼
4.为相似性辩护
5.隐喻的心理一语言学
6.形象与意识
第七研究 隐喻与指称――献给埃利亚代
1.指称假设
2.为反指称辩护
3.普遍化的指称理论
4.模型与隐喻
5.走向“隐喻的真空”概念
第八研究 隐喻与哲学话语――献给让・拉德里埃
1.隐喻与存在概念的模糊性:亚里士多德
2.隐喻与实体的类比:本体论一神学
3.隐喻与形而上学
4、话语领域的交叉
5.对指称假设的本体论说明
法汉专门术语对照
文献

编辑推荐

  正是基于对隐喻问题在语言哲学和诠释学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利科从修辞学、语义学、符号学和诠释学的角度对隐喻作了深入的研究。1975年出版的《活的隐喻》一书便是这一研究的具体成果。这是迄今为止阐述隐喻问题的最为详尽的著作,也是利科在70年代写的最为重要的著作。它是意志现象学与成熟的哲学诠释学之间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活的隐喻》由八篇各自独立的论文组成。利科在该书前言中指出:“每篇论文都是一条独特路径的一段,这条路径始于古典修辞学,经过符号学和语义学,最后达到诠释学。从一门学科向另一门学科的过渡与相应的语言学实体,即,语词、句子,话语的过渡相一致。”在这本著作中,利科再次显示了他的博学多识和出色的分析技巧以及由小见大的远大眼光。

作者简介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继《意志哲学》和《历史与真理》之后的第三部主要著作,是关于隐喻的专著。全书由八篇论文组成,分别阐述了隐喻与符号学、修辞学、语义学、诗学和诠释学的关系与理论。作者系统介绍了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及西方近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一直到现代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看法,并从词汇、句子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这一千古之谜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正是基于对隐喻问题在语言哲学和诠释学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利科从修辞学、语义学、符号学和诠释学的角度对隐喻作了深入的研究。1975年出版的《活的隐喻》一书便是这一研究的具体成果。这是迄今为止阐述隐喻问题的最为详尽的著作,也是利科在70年代写的最为重要的著作。它是意志现象学与成熟的哲学诠释学之间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活的隐喻》由八篇各自独立的论文组成。利科在该书前言中指出:“每篇论文都是一条独特路径的一段,这条路径始于古典修辞学,经过符号学和语义学,最后达到诠释学。从一门学科向另一门学科的过渡与相应的语言学实体,即,语词、句子,话语的过渡相一致。”在这本著作中,利科再次显示了他的博学多识和出色的分析技巧以及由小见大的远大眼光。

图书封面


 活的隐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很多年前读过英译本,再读中译本,差不多算是他乡遇故知吧。在西方,修辞学和博物学一样,都是早已灭绝了的学术物种,最近却都有起死复生的苗头。博物学和修辞学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师是这两门学科毋庸置疑的教父,亚里斯多德著有第一部《修辞学》教科书,也著有第一部《动物志》和第一部《动物学》。修辞学和博物学,一是人文科学,一是自然科学,乍看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血脉相连,共生共荣,两者都致力于对各自领域丰富多彩、参差多端的现象和事物的收集和分类,都试图透过纷繁错杂的表象揭示其背后的秩序和等级。可以说,修辞学是语言领域的博物学,博物学是生物领域的修辞学。(热奈特就称法国修辞学家丰塔尼埃为”修辞学的林奈“。)博物学发展为生物分类学,博物学完成了,博物学也就完蛋了;修辞学发展成为辞格分类学,修辞学玩熟了,修辞学也玩完了。十八世纪,修辞学和博物学同时走到了其生命的尽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沉寂之后,这两棵老树桩上却又相继开出了新芽。博物学和修辞学的起死回生,又都与法国结构主义有关。利科的这本《活的隐喻》,是为古典修辞学招魂的力作。福科的《词与物》,则打开了古老的博物匣子里的魔咒。而从福科的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博物学和修辞学之所以如此休戚与共,是因为词与物从来就不是边界分明的两个平面,它们毋宁是两个从来就难分难解地重叠、缠绕、穿越、交叉在一起的曲面,物的出现,有赖于词的命名和演说,词的成形和勾连,有待于物的引导和铺垫,词与物,就像男人和女人,主人与奴隶,S和M,从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纠结,相互穿越。博物学或者物的分类,离不开词的秩序,而修辞学或者词的分类,也同样离不开物的关系。利科和福科两个博学的法国“科”告诉我们,博物学和修辞学按照同样的原则建立物和词的秩序,即相似性原则:词与词的相似,就是隐喻,就是修辞;物与物的相似,就是种和属,就是分类。隐喻把词聚合在一起(聚合轴),分类把鸟兽虫鱼聚合在一起。——分类和修辞,都是为了建立秩序,都是为了化生为熟,其手段都是用日常熟稔之物(相似性)引入和命名陌生和新颖之物,让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事物在井井有条的秩序和表格中各就各位、各安本分,因此,秩序建立之日,也就是修辞学和博物学完结之时。但是,在秩序之前,在秩序之外,却是被秩序所掩盖和排斥的陌生之域,那是怪物的丛林,也是诗歌的原野,那里遍布恐怖,那里也充满诱惑,利科和福科,之所以能够让博物学和修辞学的枯树开出新花,除了因为他们的博学之外,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双在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炼丹室中练出来的魔眼,能够看到秩序背后的无序、结构背后的混乱,能够透过城市整洁的橱窗和安宁的街景,窥见它背后潜藏的不安和危险。这本书应该和《词与物》放在一起读。至于隐喻学对于民俗学和神话学的意义,俺就不说了。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无理由喜欢
  •     tenor和vehicle翻译成内容和表达方式??the interplay of meaning翻译成意义游戏???
  •     利科的研究很透彻,涵盖内容很广,想要从哲学角度研究隐喻的人可以买来看看,但觉得翻译的不好
  •       很多年前读过英译本,再读中译本,差不多算是他乡遇故知吧。
      在西方,修辞学和博物学一样,都是早已灭绝了的学术物种,最近却都有起死复生的苗头。
      博物学和修辞学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师是这两门学科毋庸置疑的教父,亚里斯多德著有第一部《修辞学》教科书,也著有第一部《动物志》和第一部《动物学》。
      修辞学和博物学,一是人文科学,一是自然科学,乍看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血脉相连,共生共荣,两者都致力于对各自领域丰富多彩、参差多端的现象和事物的收集和分类,都试图透过纷繁错杂的表象揭示其背后的秩序和等级。可以说,修辞学是语言领域的博物学,博物学是生物领域的修辞学。(热奈特就称法国修辞学家丰塔尼埃为”修辞学的林奈“。)博物学发展为生物分类学,博物学完成了,博物学也就完蛋了;修辞学发展成为辞格分类学,修辞学玩熟了,修辞学也玩完了。十八世纪,修辞学和博物学同时走到了其生命的尽头。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沉寂之后,这两棵老树桩上却又相继开出了新芽。
      博物学和修辞学的起死回生,又都与法国结构主义有关。
      利科的这本《活的隐喻》,是为古典修辞学招魂的力作。
      福科的《词与物》,则打开了古老的博物匣子里的魔咒。
      而从福科的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博物学和修辞学之所以如此休戚与共,是因为词与物从来就不是边界分明的两个平面,它们毋宁是两个从来就难分难解地重叠、缠绕、穿越、交叉在一起的曲面,物的出现,有赖于词的命名和演说,词的成形和勾连,有待于物的引导和铺垫,词与物,就像男人和女人,主人与奴隶,S和M,从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纠结,相互穿越。博物学或者物的分类,离不开词的秩序,而修辞学或者词的分类,也同样离不开物的关系。
      利科和福科两个博学的法国“科”告诉我们,博物学和修辞学按照同样的原则建立物和词的秩序,即相似性原则:词与词的相似,就是隐喻,就是修辞;物与物的相似,就是种和属,就是分类。隐喻把词聚合在一起(聚合轴),分类把鸟兽虫鱼聚合在一起。——分类和修辞,都是为了建立秩序,都是为了化生为熟,其手段都是用日常熟稔之物(相似性)引入和命名陌生和新颖之物,让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事物在井井有条的秩序和表格中各就各位、各安本分,因此,秩序建立之日,也就是修辞学和博物学完结之时。
      但是,在秩序之前,在秩序之外,却是被秩序所掩盖和排斥的陌生之域,那是怪物的丛林,也是诗歌的原野,那里遍布恐怖,那里也充满诱惑,利科和福科,之所以能够让博物学和修辞学的枯树开出新花,除了因为他们的博学之外,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双在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炼丹室中练出来的魔眼,能够看到秩序背后的无序、结构背后的混乱,能够透过城市整洁的橱窗和安宁的街景,窥见它背后潜藏的不安和危险。
      这本书应该和《词与物》放在一起读。
      至于隐喻学对于民俗学和神话学的意义,俺就不说了。
  •     修辞学。。有些跑题了,既然带来了,也啃了。。。
  •     并不是隐喻建构了形而上,而是形而上给了隐喻以支撑~~
  •     看目录,应该是吧。
    但我曾读过的一个英译本叫the vivid metaphor,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本子。
  •     深奥!果断没读完。。。。
  •     利科学识非常渊博。除了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当他讲到符号学、语言学、语义学、新修辞学时我完全跟不上节奏。我见过的论文集作品中这本最佳,各篇论文间相互引证,甚至比一般书的结构更紧密,其他论文集更是远不如此作。我记得似乎是伽达默尔说过,凡表达真知之处必然蕴涵着矛盾。仿此语,我认为凡真正表达出深刻洞见之处都是以思辨的话语来表达的。此书读了一个多月,很多不懂。我觉得在近代法国哲学没有形成真正的自己的传统;但现代以来,从柏格森开始,法国哲学逐渐形成了它的传统,我想德里达和利科是其中的佼佼者。
  •     当年为写论文,一点语言学基础没有生吃啊,好多没读懂。
  •     精彩。谢谢楼主的书评,清晰中见激情。
  •     果断没读懂+_+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24972/
    英文本是这本吗
  •     隐喻是无处不在的;哪里有语言,哪里就会有隐喻;它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甚至是严肃的学术研究中的语言。古往今来多少哲学家用隐喻来传达真理而非逻辑和代数,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C.Marx把***比作在欧洲徘徊的幽灵。法国思想家保罗.利科从不同的角度(修辞学、语义学、符号学和诠释学)专门对隐喻作了深入的研究,完成了[基本上是]迄今为止阐述隐喻问题的最为详尽的著作。只要人抽象地思想,只要人以形象性的语言去表达非形象性的观念,人就进入了隐喻。我也是刚开始阅读这本书的,之前只是蜻蜓点水[这不正是一个隐喻吗?]地看了几页。如下是本书译者汪堂家的简略的评语:利科素以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和思想严谨著称于世。《活的隐喻》也反映了这一点。该是根据利科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比较文学系学时所用的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全文由八篇独立成篇的论文组成。利科在该书前言中指出:“每篇论文都是一条独特路径的一段,这条路径始于古典修辞学,经过符号学和语义学,最后到达诠释学。从一门学科到另一门学科的过渡与相应的语言学实体,即语词、句子、话语过渡相一致。”在《活的隐喻》中,利科以出色的分析技巧和由小见大的理论眼光从哲学、修辞学、语义学、符号学、逻辑学和诠释学的角度对隐喻问题做了细致的研究。他十分深刻地指出,修辞学既是哲学最古老的敌人,也是哲学最古老的盟友。西方修辞学史是其内容不断萎缩的历史,其原因是西方古典修辞学一直停留于亚里斯多的框架内,并逐渐把修辞学变成了比喻学,而比喻学又成了修辞格的简单列举与说明,以致修辞学成了植物分类学式的东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利科所说的隐喻不同于陈在《文则》中列举的“取喻十法”中的隐喻,其外延也比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讲的“隐喻”更为宽泛。《活的隐喻》一书不仅可以作为修辞学著作来读,而且可以作为诗学著作来读。当然,我们更应把它作为哲学著作来读。
  •     汪堂家先生的译著。
  •     Mark Johnson作为Ricoeur的学生,他与Lakoff合作的Metaphor We Live by从中汲取了何种养分呢?我作为一个哲学的外行人还没有领会出来……
  •     真正的隐喻诗学和隐喻美学作品,略等于隐喻观念的演进史,以及把隐喻上升为哲学活动。如果只能推荐一本保罗·利科的美学著作,我就会推荐这部。
  •     2016-11-21
  •     翻完,
  •     这本书得死命磕了,看不懂
  •     似曾相识的理论。ps:这本书被我丢在某宾馆了,气愤。
  •     利克对隐喻的分析包括两个部分:词的隐喻和话语的隐喻。好像话语的隐喻没大有人提及。
  •     只看了两章
  •     以前看过这本书,像我这么好大喜功的人还会忘记刷啊。。。
  •     四星半。比艾柯的那本易懂些。
  •     不知道什么内容,帮别人买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