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苏格拉底之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532755417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页数:26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苏格拉底于公元前四六九年诞生在雅典。他的父亲是一个雕塑家,而他的母亲曾经是一个助产妇。我们不知道他年轻的时候是否有一个专门职业,可是,当他在中年参军的时候能自己带着步兵必备的重装甲配备这一事实看来,他应该是有点积蓄的,虽然他后来变得很穷困。当他和克珊西帕,可能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结婚的时候,他一定已经有五十岁。人们常说克珊西帕是一个泼妇,但是这种说法没有可靠的证据。我们对苏格拉底这个人的了解,远超过对他一生事业的了解。从有关他的各种画像和描述看来,很明显他有一张严肃的、有点丑陋的脸,一个狮子鼻,一双压在粗眉底下的凸出的眼睛,以及一张大而丰满的嘴巴。他有胡须,同时(至少在他年老的时候是这样)秃头。他的壮实的体格焕发出巨大的力气和超人的耐力。他走路的时候高视阔步,而且总是赤着脚,同时常常会站着出神好几个小时。这些外在的怪状使他成为漫画家笔下的理想对象,也难怪阿里斯托芬①会在他的《云》剧里面丑化苏格拉底。

内容概要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347年),西方思想传统奠基人之一,同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齐名。
柏拉图来自一个长期在雅典政界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庭,但由于厌恶政治圈内的暴力和腐败,他拒绝沿循这一家族传统。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他的朋友兼老师)被判死刑,更让他感到失望和恶心。受苏格拉底对道德标准的性质的种种讨论的启发,柏拉图想到要用哲学,而不是政治,来治疗社会的各种弊病。这最后成为了他的一个基本而持久的信念,即除非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否则,社会的弊病永不息止。
公元前4世纪初,他在雅典创立了柏拉图学院(Academy)。这是第一个专门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的永久性机构,也是后来所有西方大学的典型。

书籍目录

英译者序
苏格拉底在行动中——欧绪弗洛篇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申辩篇
苏格拉底在监狱中——克里托篇
苏格拉底的最后一次谈话——斐多篇
译后记
英汉译名对照
简易古希腊地图
精选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译文经典•苏格拉底之死》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图书封面


 苏格拉底之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生命的过程中,不视生命本身为珍贵,生命,只是我探索我所追求的,走过的一段旅程。而所求,甚于生者~你以你认为的珍贵,换取你不能理解的我的坚持,以为这便是你赏赐给我的宽恕与恩赐,并让我认同,甚至为此感激。这难道不是一种对我坚贞的怀疑跟讽刺吗?我不为自己辩护,但请相信死亡不能,使我与我的信仰背离。从不怀疑,哪里都有层次跟等级。也知道,我从不曾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凌驾万万人之上。我从来都只是想向上探索,寻求我上一个的层级。那么,我的奋斗,我的坚持,是追求上一层级的舒适吗?是带有功利的吗?还是我只想要我的疑问,我的困扰,全都有解答?我是为更深层次的探索而探索吗?如果探索有终结,那么终点之后,我还坚持什么?如果,探索没有止境,那么,第一步跟第一百步,又有什么分别?《苏格拉底之死》——一本哲学类书籍,柏拉图所著,逻辑性很强。记述了苏格拉底审判前后的一些对话,描述了他的困惑以及对困惑的思考。对于没接触过这个领域的我来讲,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也未必真的知道这本书实际的意义,但我可以说,它让我有收获,不立竿见影,但至少植入了一粒能够发展的种子。这本书,让我至少有一些缜密。当然,读这书的过程不会那么顺畅,也没想象中的愉快。这是本不适合当做纯粹的休闲,消遣,打磨时间的读物。读起来的时候,思绪稍有偏差,就与前面内容断档,而且,即使后退重新读过,也未必就衔接得上。要脑海里很安静,心无旁骛的看。其实,也还是蛮有意思的,语言相对于其余专业书籍来讲,很灵活,看苏格拉底揶揄别人,就可以抽身当个透明人,在旁边幸灾乐祸。这个我很喜欢!
  •     他对人生的热诚:一个有价值的人不应该在生死问题上花费时间,在做任何事之前,他只需考虑一件事:那就是他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他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他对生命的态度:怕死一种自以为是的聪明,认为自己知道实际上并不知道的东西。他对正义的信任:我不认为一个人应该向陪审团请求,或用这种方式使自己获得无罪开释;他应该向陪审团交代实情,并且用论证来说服他们。陪审团并不把施行正义当作一种恩惠,而是决定正义在何处成立,并送回一个公正、合法的裁决。
  •     苏格拉底几次提到,神说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为此很疑惑,他觉得自己如此无知,怎么可能是最聪明的人呢。因此,他到处与人谈话,试图找出比他聪明的人。但是,他失败了。他发现,他确实是最聪明的人。而他比所有人都聪明的地方,恰恰在于,他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而其他人明明是无知的,却以为自己对某类事情或所有事情拥有确切的知识。在本书中,欧绪佛洛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欧绪佛洛去法庭控告他父亲杀了人,碰到了在法庭外面等候的苏格拉底(这个时候,苏格拉底已经被美雷特斯等人起诉到法庭了)。欧绪佛洛认为自己控告父亲的杀人罪是正当的,而苏格拉底则似乎对此存有疑义,他问欧绪佛洛,你是因为你父亲杀了家庭内部的人所以才去控告他的吗。欧绪弗洛说,想不到你竟认为被杀的人是不是家庭内部的人是一个重要的区分点。我控告我父亲只是因为他杀了人,他犯了不虔敬的罪。任何犯了不虔敬罪的人,他都应该去控告他,而不管那人是不是他父亲。苏格拉底来了兴致,他正好也被人控告不虔敬,他于是问欧緒佛洛,如果你知道什么是虔敬与不虔敬,那就不要吝啬地告诉我吧,这样我也可以在法庭上以此反驳美雷特斯。欧绪佛洛答应了。但是他给出的答案都不能令人满意,比如他说,虔敬的都是神所爱的,但是他似乎混淆了虔敬的特点与虔敬的本质。虔敬的都具有“神所爱的”这一特点,但是,虔敬的之所以是虔敬的,并不是因为“神所爱”。直到最后,欧绪佛洛也没能给出一个符合本质主义的答案,反而慌慌张张地走了。可见,他并不知道什么是虔敬的。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说,他不仅在政治家中而且在艺术家中,均找不到比他聪明的人。因为他发现,艺术家们通常以为他们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精通使得他们精通所有事物。这无疑是可笑的。因此他对神谕(即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的解释是,对于神来说,只有像苏格拉底一样认识到自己是无知的人,才有可能获得被神认可的也就是真正的知识。认识到自己是无知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这一点似乎给了所有的理想主义者、建构主义者们当头一棒。人既然是无知的,那么他所设计、建构的美好世界图景,怎么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呢?这就意味着,任何人均不能声称自己掌握了终极真理,更不能用自己的理想、主义,绑架他人。哈耶克就从人是无知的这一点出发,论证了建构主义的缺陷。卡尔波普尔也以此为论据之一,证明了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在申辩篇里,在生死关头,苏格拉底声称,他不会向陪审官们所期待的那样,为了博取他们的同情而故意说一些贬低自己、控诉自己的不真实的话,就像大多数人做的那样。他声称,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都遵循了某种原则,即遵循善的,避免恶的。若是在他80岁高龄时,他因为怕死而做了违背他原则的事情,这不能不说是悲哀的。他说,“在做任何事之前,他只需考虑一件事:那就是他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他像一个好人还是坏人。”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在此凸现。我不由得想起,密尔在《论自由》中对苏格拉底的评价,大意是说:苏格拉底虽然死了,但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却如日中天,其光芒照亮了整个的智识长空。这句话与评价孔子的一句话,即“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夜黑。”,颇相似。我想,他们的魅力或许就在于,他们教导人们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向善的生活。他们坚信,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道德,人们应当遵守它;反对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观点,即认为“强权即公理”、“坏人有好报”的观点。这样一种哲学,在人类文明之初,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苏格拉底的哲学,在人们心中埋下了善的种子,使人们不至为一点唾手可得的便利、便宜而随意抛弃、践踏道德;而他践行其哲学的行为,更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善的魅力和重要性,竟让他不惜生命也要追求善、遵循善。可是,既然人是无知的,人又怎么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可能的解释是,人是无知的,这一论断是关于方法论的论断,即只有认识到自己是无知的,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而不只是偏见。克里托篇,在监狱里,克里托劝说苏格拉底逃跑,苏格拉底拒绝了。苏格拉底说,雅典这个国家及其法律养育了他的父母和他,国家和法律是他的恩人。这就相当于在国家和法律与他之间订立了一项契约:国家和法律为其提供公共服务,而他则要维护国家和遵守法律。在苏格拉底漫长的一生中,国家和法律允许他迁居到其他城市,从而解除他与国家及法律的这种契约,但是,苏格拉底从未离开过雅典,即使是在他向陪审团建议对自己的处罚时,他也没有提出流放这种处罚(陪审团很有可能会采用这种处罚),这足以证明,他是如此地热爱雅典及其法律。现在,他又怎能因为怕死而破坏雅典的法律呢。若是他现在逃走了,当他进入死后的世界时,他会被当做法律的破坏者而受到谴责。而他若是服从了法律的判决,他死之后定会受到欢迎。况且,他之所以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不是因为法律的不公,而是因为他的同胞们即陪审官们的恣意。因此,他不能仅仅因为怕死,就背叛了他一生热爱的国家和法律;况且,处在他这种年龄,怕死本身就是一件可鄙的事。苏格拉底的朋友,克里托,就这样被说服了,也不再坚持让苏格拉底逃跑。我本以为,苏格拉底之死,蕴含着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的争论。没想到,苏格拉底,压根就不认为导致他死亡的雅典的法律是恶法!!这里的问题毋宁是,我们能因为法律运行环节中的一项不公,就能够正当地抛弃遵守法律的义务吗(因为,苏格拉底认为,不是雅典的法律造成了他的死亡判决,而是陪审官们的恣意造成了他的死亡判决)?很显然,苏格拉底认为不能。遵守法律,是我们作为国家的一分子的义务。只要我们还是国家的公民,我们就必须遵守法律。我们不应该因为执法人员的不公而背弃对法律的遵守。因为,这违背我们对国家和法律的承诺。法律拥有至高权威。虽然在法律的运行等环节,会由于人的因素而产生一些不公。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法律。法律的运行不是不需要代价,而是,法律的权威及价值要求我们忍受这代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因为法律的不公而拒绝遵守法律,法律也就不成其为法律了。我想,西方社会对法律的尊重与维护,就是从苏格拉底之死开始树立的吧。因为,当法律的运行结果不理想时,作为不理想结果的承受人,苏格拉底为法律进行了开脱,而责怪了执法者。法治国家的法律必须拥有权威,忍受一定量的法律不公的结果,相当于是对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的维护费。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苏格拉底之死,曾经在学生时代,记得有一片课文,是苏格拉底和执刑人的对话,充满机智幽默!
  •     书封皮相当漂亮,看了一遍了,有些地方还领悟不了,对苏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很棒的书,值得买
  •     因为我的历史老师,对苏格拉底赴死之事我很受震撼… “我将去死,而你们将活着;可是,我们中间究竟谁有比较幸福的远景,那就是除主神之外谁都不知道的事了。” 苏格拉底确实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但心甘情愿同苏格拉底相处的他的朋友们,也很了不起啊。对于苏格拉底的性格来说…哈哈哈,原谅我吧。
  •     游绪弗伦,克里同,申辩,斐多。 内容没有什么好说的,翻译让人读起来不太放心。
  •     看不懂的书都打五分。政治啊哲学啊真是我的软肋,不然回回考研都败在政治上。
  •     和《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式辩论非常相似,如果不是在飞机上没有别的选择,我肯定看一点就丢下了…看着别人说不过苏格拉底捉急死了,好想我行我上!看着看着还有点意思了,尤其是对死亡的解读那段。
  •     书氏著作如论语老子,不可不读,凡读书人;也可不读,非读书人。书中哲理生活中常见。
  •     有些注释怪怪的。这是英文转译
  •     算是入门类,解析的也清楚。小柏柏也是一个经典,个人还是喜欢小柏柏。
  •     注释很详尽的一个版本,既有柏拉图哲学的脚注,亦有希腊神话的拓展。四篇对话的内容不难,相对于哲学思考,苏格拉底作为哲学家的品格更让人深刻。对知识的追求,对正义的坚守,苏格拉底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何为哲学的实践。
  •     首先能见识苏格拉底那种不直接反驳人的辩论方法,苏格拉底靠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对方回答最终得出苏赞成的答案。这种辩论方法非有强大的思辨力才能掌握。其次是能看到一个坚持用哲学拯救希腊并教化世人的伟人的美好信仰以及执着
  •     翻译有些小问题,很多地方其实没必要用成语的,不过译者把有争议的地方都列出依据来,还是很诚恳的
  •     重读,十分好读的入门。根据企鹅版的1969年版 休 特里德尼克 英译本翻译。缺点是少了斯特方页码
  •     《苏格拉底之死》内容介绍:苏格拉底的死似乎促使柏拉图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把与苏格拉底有关的记忆保存并且保护起来。由于他是一名诗人——他是希腊诗选里一些非常美丽的爱情诗的作者——他很自然地会想到用某一种文学表达方法;可是,他没有用诗来描述苏格拉底,而是想到用充满戏剧性的对话来描述,这样就可以用苏格拉底生前实际用过的辩论法把他表现出来。
  •     页29“直立三角形”云云,疑误,严(页29)王(页18)从H.N.Fowler说,译文简明,特氏注又为等腰不等腰说,则查Oxford classical texts本(1995)页19,Loeb本(1914)页46,J.Burnet本(1924)页17-18,确有此说,Burnet注(页135)云此奇偶数定义尤为特出,为别处无,揣摩似可读作“齐腿为偶,跛足则奇”,未能确定。页51注1“Runa”是“kuna”之误。页198注1“第121页,注3”当为“页198注1”和页61注2“第121-122页”当为“页198-199”,为新版页码变动之误。页11、37、65、77、89、96、193、226诸注提到史诗“页”皆应作“行”。张王两书只称前引书,疑缺。译本有瑕而注释别佳,不可废。余详笔记。
  •     欧绪弗洛篇讲的是虔敬的问题,苏格拉底借与欧绪弗洛的谈话表现他对不虔敬的指控并不认同;申辩篇中苏格拉底慷慨陈词,对其不敬神、腐化年轻人心灵的指控一一反驳,他并不愿被流放,最后选择缴纳罚款,拒绝求饶,虽然最后仍被判死刑;克里托篇中面对克里托的逃跑劝说,苏格拉底拒绝,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他与城邦签订的“契约”;斐多篇说实话中间很多没看懂,大段的辩论让人昏昏欲睡,除去描写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场景,主要还是在说苏格拉底向其他人表明他并不畏惧死亡,死亡只是让他摆脱肉体的束缚,到达精神自由的彼岸。这本书其实并不好读,里面的辩论对于没有逻辑训练的人来说很是困难,但是书中完整展现了关于苏格拉底的历史细节(当然只是柏拉图认为的苏格拉底的历史),如果想在哲学史之外对苏格拉底了解得更多,这本书不可不读。
  •     有的时候很迷茫,看看哲学的东西会让人不至于太迷失自我。
  •     虽然逻辑能力还没有锻炼到足以理解苏格拉底全部哲学思想,但阅读总有收获,这次我的收获是:要能够区分什么是对人生重要的事,什么是看似重要其实只是多余;要探索本质与规律,而不是陷入细枝末节与混沌而不自知;要倾听自我的声音,并思辨的生活,不做被盲目的波浪裹挟而去的泡沫
  •     苏格拉底生前最后经历的一段心路历程历历在目,为哲人之死而感动,悲怆,亦为世人之愚而愤慨。
  •     苏格拉底的时代是物理事实严重匮乏的时代,所谓历史局限性,这就占了许多。然而每个时代都是这样,所以无人看得通透,就如维特根斯坦说的那样:“就算我们超越时代数百年,时代也依然会将我们赶超。”在科学大行其道的今天,哲学似乎越来越没有话语权,这未必是件好事。如果科学僭越它的职责所在的态势愈演愈烈,那将是一场灾难。
  •     哲学经典,值得收藏。
  •     申辩篇被苏格拉底为智慧献身的精神所折服。斐多篇对于无神论者而言佩服苏格拉底的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但论述过程有点像诡辩论,对其结论无法接受,不过对于死亡的理解对现在而言也有着或多或少的意义。总体来说,其宣扬爱与智慧或许是其流传经久的原因吧。
  •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将是我一生顶礼膜拜的brilliant minds。上飞机时翻开看结尾,起飞时恰恰看到灵魂是不死的一句论证,四下万籁俱寂只有星辰,那话被念了千百遍,仿佛成了生命至高的真理。——文学性最高的应该是克里托篇,几乎能看见代表律法的少年出现在老哲人面前,闪闪发光,责令他去死,而后者欣然从命。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和我的三观契合得几乎连缝隙都没有。 翻译有时有些拗口,但是瑕不掩瑜。
  •     柏拉图不愧戏剧家出身。
  •     希望能通过此书了解古希腊的制度与思想
  •     之后的康德黑格尔笛卡尔之类的,都不算数
    只有苏格拉底是智者

    这一套都非常喜欢
  •     一边看一边翻白眼,不过真的很有意思,两个晚上就看完了。另外,苏格拉底真的这么真诚吗?(又以己度人了……)
  •     非常好的一本书 盼了很久 终于到手了
  •     “据说他死后,雅典人忏悔了,给他立了雕像,并且处死了美勒托,驱逐了安尼图斯。这些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的遗训,关心自己的灵魂,度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这是读周国平老师文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时看到的话,觉得挺有深意。“现在是我们上路的时候了,我将死去,而你们将活着;可是,我们中间究竟谁有比较幸福的远景,那就是出主神之外谁都不知道的事了”,苏格拉底死了,给我们留下的是沉思,是怀念,是永恒。
  •     是正品很赞,包装很不错。
  •     从古哲人中,得到精神的洗礼,柏拉图写苏格拉底值得购买。
  •     也是解开了一直以来的疑惑。。翻译非常不错
  •     苏格拉底在用自己的死来让整个雅典引以为傲的民主蒙羞~
  •     主要练逻辑啰。脑袋都绕晕了。
  •     真想一口气读完
  •     保持谦卑 不断抛出问题 //终于读到了therapy里的最初的苏格拉底式提问
  •     前次买了爱欲.随后就选了这本..这类书,不但装帧精美.厚薄适中.且文字内容都是自己想要找来读的.喜欢自然是题中之义.还是更希望看到这类版式的更多外国好作品.也会再去购买吧
  •     超喜爱苏格拉底,所以买了好多本
  •     书本装帧美丽,而且内容十分有意义,打动人心
  •     当发现他人不具有美德,苏格拉底便会责备他,又说自己并不是为自己辩护,而是为你们辩护,甚至将被投死,到最后服药自尽……能感觉到“抬头仰望”的伟岸,对死亡和灵魂的思考,完全盖过了身为人类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一切更像是剧本,虽然尽力虔诚的接受,总是能感觉到不太严密的逻辑。 又因为对“我思故我在”似得好奇,缓慢的跟进,但的确需要时间去思考,并不能以所谓快餐的方式结束。正如表现的那样他在拿自己做实验,就是在追求死亡,当然可能是自己比较低级的理解。
  •     书籍质量很好 快递的速度也很快
  •     读这本书吧,体会人类文明的发源,跟古代的哲人相比,我们微不足道
  •     讲苏格拉底死前的事和他平身的一些话
  •     正品书买过三联《鹿鼎》和《射雕》,金先生其他都是借阅。新修版一出来,逼的我赶快再添加进最喜欢〈笑傲》和《连城诀》,本人不喜欢那个新修版~~好怀旧,仿佛又回到学生时代那么迷恋武侠小说了。连城诀真是好书,让人知道人心的坏,不是那么好理解的。
  •     昨天地铁上,我从包里拿出来看的时候,旁边的姐姐一脸惊恐。宝贝儿,这不是鬼故事,这是哲学。
  •     很喜欢这本书,封面就很有质感,内容也很深刻
  •     大师之作一定是受益匪浅
  •     作为一本哲学精华的书籍,有人类伟大的智慧在,是我们需要好好读一读的。
  •     “克里托,我们应该给药神献祭一只公鸡。”最后,我也和苏格拉底的朋友们一起陷入了悲痛的情绪。苏格拉底式的辩论不能说没有问题,但的确有启发性。而比起哲学思辨,更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苏格拉底正直的哲人本性。英译者序里写到“其中一位贵族却最爱苏格拉底”,结合柏拉图的哲学体系来看老师的死真的对他有很大影响。祈愿苏格拉底的灵魂能回归上升于柏拉图为他建构的那个纯粹美丽的天体之上吧。
  •     四篇合集。翻译也很好。
  •     注释,无语了!!!
  •     有些事情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但也有些人永远不会向现实低头
  •     书很好,就是读起来有点费脑子,如果不慢慢读会有点混乱,苏格拉底很有趣,这是一本充满哲思的书
  •     一个鲜活的苏格拉底
  •     又看了一遍。朝闻道夕死可矣。
  •     一口气看到最后,我,第一次,因为看到一个人死去,因为世界损失了一种至高的正义和智慧,而痛哭流涕,即使我深知他活在2400年前。
  •     斐多篇有点难懂,同意死来自于生,可生为何来自于死?为何不容纳死亡的东西是永生,而不是,生?为何因不容纳死亡的东西是永生,灵魂不容纳死亡这俩句就得出灵魂永生?最易理解克里托篇,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既然住在这个国家爱国家显然是愿意服从这里的法律,越狱就会破坏法律,也会违背在法庭上的正义自辩;申辩篇画外音是我是神派来指点你们的,我是为人民服务啊;欧绪弗洛篇也挺绕,最后有点像周星驰演的九品芝麻官里有点搞笑了。另外注释怎么都是张东荪说,译者没有自己的观点么?
  •     一个人应当在其一生当中尽其所能地获得美德和智慧。
  •     译注实在读着难受,不过这个本子捧在手里读挺舒服。欧绪弗洛的一处推理实在牵强。斐多神作
  •     柏拉图 很喜欢他和他老师的作品,和我们文学经典一样,,值得拥有!1我还买了《论世间苦难》、《天才 舍我其谁》都不错!!!O(∩_∩)O哈哈~
  •     苏格拉底之死,给人留下了很多疑问,让我们去探索,直到把我们改变!
  •     2016.4.17读完 借于 清芬图书馆
  •     总体来说 印刷不错 对这本书心水很久了~~~~
  •     包装得很好,还没看,买来了解苏格拉底的
  •     对喜欢哲学的人来说,这是一本超赞的书。
  •     因为接触到了一些哲学问题,才想了解一下苏格拉底,其实苏格拉底只是一个常人,只是逻辑思维很好,想的也比较多,当然这只是超级非专业评价~看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神,如果看不到他的思维跳跃和逻辑,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     看了侯文咏的灵魂拥抱才买的,,值得慢慢读,很不错
  •     其实我的智商并不适合阅读这类高深的题材,但的确很被苏格拉底先生打动。有些好男人可以由别人去爱,但有些好书必须自己来阅读。
  •     值得看第二次
  •     非常好,就是包装可以再好看一点
  •     这个商品不错,三大块,在苏格拉底死前三个环境中的对话本
  •     这几篇合在一本书里,非常好,只有看过申辩篇才觉斐多的伟大。这甚至是一部伟大的文艺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直、勇敢、智慧的人,一个怀有崇高的信念的人,一个令人敬佩的灵魂。
  •     苏格拉底在监狱中-克里托篇 50 对“如果我们不能先说服国家让我们走,而我们离开了此地,我们岂不是造成了伤害,而且是在一个最不应该造成伤害的地方造成了上海?”的论述很inspiring
  •     刚看完第一篇,序言写的也很好,看着很舒服,
  •     好得没得说
  •     翻译不是很好
  •     经典著作,印刷质量很好,快递也很给力。总体感觉不错。
  •     为何而活,为何而死,如何不惧生死 灵魂和肉体究竟谁成就了谁 谁束缚了谁……其实就是读完后自己和自己纠结的书……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苏格拉底高尚的品格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中有思想,有美德的人,也通过文字在几千年后的今天熠熠生辉。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是追求金钱权力,还是追求心灵的富足?是随波逐流混沌一生,还是对自己和社会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坚守本心?苏格拉底的选择,在本书中得到了体现
  •     很好,不错,让我了解了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些事迹!
  •     正在读经典
  •     哲学a
  •     对话录,堪比论语。当然,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没有那么多,但是,苏格拉底的思辨则体现得很形象。
  •     见证智慧
  •     苏格拉底的谈话,精装,很好
  •     这位古希腊的贤哲,用透彻明晰的心境、坚定有力的论证、欣喜幽默的态度面对死亡,说实话,我从未在任何一本书中看到过有另一个人用更正确的态度面对死亡了。
  •     虽然读翻译有时稍显费劲,苏格拉底的智慧仍然从文字间渗出光芒令人折服。
  •     以前王彦章老师的课上,他就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苏格拉底就说这样,保持谦卑,不断抛出问题,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言辞的谬误和无知。“一个有价值的人不应该在生死问题上花费时间,在做任何事之前,他只需考虑一件事:那就是他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     在旅行的路上看了一部分 很好
  •     你是一个雅典人,你属于一个全世办最伟大,同时也是在智慧和力量方面最有名的城市,当你们把注意力贯注在获得尽可能多的财富、名誉和荣耀上,而完全不把注意力与思想放在真理、理解和完善你们的灵魂上面,你们不觉得羞耻么?即使我必须死一百次,我也不会改变我的行为
  •     读懂死亡,就是收获!
  •     申辩篇很精彩。我竟然从我身边一些人身上看到了苏格拉底的影子。。。
  •     如果没有柏拉图,苏格拉底会是寂寞的,这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了解你的人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     一直想找“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里包括拉
  •     斐多篇未看
  •     名著自然不用解释。加上包装纸质都十分赞。
  •     据说不错,不过还没有开始看呢。
  •     不明觉厉。
  •     「死亡治愈了生命。」如此說來對死亡的坦然不過是基於相信靈魂永生,而儘管相信靈魂永生需要極為強大的信念,但終究所謂「勇敢的人」與不勇敢的人的區別只是在於,前者未被塵世的慾望所困,因而能更清晰地認知生命與靈魂的某種真相罷了。而這世上到底是沒有人能接受「終止」這件事的,是這樣麼?
  •     前三篇(《克里托篇》《欧绪弗洛篇》《申辩篇》)相当精彩,可能是最接近苏格拉底真实思想的作品(可信度超过色诺芬或者阿里斯托芬的文稿),至于最后一篇《菲多篇》,真实性存在争议,个人感受倾向于否定态度,私以为此篇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被柏拉图再创作了。
  •     包装、翻译、内容,perfect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