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与逍遥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拯救与逍遥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1
ISBN:9787561786161
作者:刘小枫
页数:479页

内容概要

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重庆大学的教授。主要著作有《诗化哲学》(1986)、《拯救与逍遥》(1988)、《走向十字架上的真》(1994)、《这一代人的怕和爱》(1995)等。

书籍目录

目录
引言 作为价值现象学的精神冲突
绪论 诗人自杀的意义
一 “天问”与超验之问
二 适性得意与精神分裂
三 走出劫难的世界与返回恶的深渊
四 希望中的绝望与绝望中的希望
五 担当荒诞的欢乐与背负十字架的苦行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编后记

作者简介

拯救与逍遥》系刘小枫的代表作,曾引起中国学界很大的震动。本书讨论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并以比较的方式展开讨论。比较的双方是东西方的文化形态,其实质在于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际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
本书的比较并非坊间流行的泛泛之论,言约指博,而文辞犀利,在特定方面充分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争论。作者以其激情洋溢但不乏客观的态度对东方文明中诸因素作了深入探讨,并对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特出人物与思想进行了详尽分析,彰显既往文化比较之误区乃至荒谬,以突显在本书中,作者所涉猎的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承担之际可能的希望与真理之路。
本书开篇分析了价值现象学的精神冲突;绪论研究了诗人自杀的意义,以下五章系统诠释了中西方思想在社会价值、文化背景、文学意义及思想形式上的异同。全书结构清晰、理论深刻、观点新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化背景、文学意义及思想形式上的异同。

图书封面


 拯救与逍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先说一下,这是一本相当好的书,对我有非常大的启发。不过由于懒,我只对一些好的有趣的观点做一个分类摘录中西比较:7.现当代儒生何以不愿让中国的道德直观与西方的神性直观、理智直观来一番争辩?9.中国哲人恰恰需要像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对待自己的传统思想那样,来一番彻底的思想清理,才可以谈论道德形而上学自足的可靠性。10.哲学难道仅仅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辩护?17.“寻根”和“认同”的说法,基于一种精神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听任历史的偶然摆布22.展开对话的基础只能是共同语言。23.道德-超脱精神与科学理性精神无话可说,双方虽然冲突,却没有可能构成一种公共语言。24.本世纪初,忧国的文人智士纷纷转向西方文化。其时,西方虚无主义文化思潮盛行,某些去欧美观光的中国智士以为这就是整个西方文化的下场,证明了西方价值毁灭的现实,决意拒绝西方文化,返回东方的精神故土31.精神冲突的对话是20实际价值虚无的深渊提出的必然要求儒家根本是德感,表现出来是乐感。基督教根本是罪感,别表现出来是爱感审美:37.启蒙理性摧毁了神性的根基,审美主义才会出场,审美理性是启蒙理性的结果审美主义代替了最高价值自杀:42.通常的自杀一句这样的信念: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诗人的自杀不依据这样的信念,否则使人就不会自杀。诗人的自杀不依据这样的信念,否则诗人就不会自杀。诗人的自杀与其说是依据信念所发起的最后冲击,不如说是对信念的彻底绝望发出的求援呼吁44.诗人笔下的人物可以为了信念而死,诗人自己却生来是为了信念而活的。加缪说得对,确实不曾有过为形而上学问题而死的人44(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基里洛夫用自杀作为条件与上帝交换位置。“我必须开枪自杀,因为我自己的意志的最高点就是自杀。”)49.自杀者把自己的不幸视为最高的,无视上帝在为整个人类受苦,等于辜负了上帝的赎情51.到的社会学的定量分析确实达到了严密的精确,随着这种实证定量分析地合理化,世界中的意义问题被排除了。……道德社会学之考虑社会的事实,人在这种事实中抛付的鲜血和眼泪被作为事实接受下来。52.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自杀是产生虚无感的人向世界强行索求意义的一种手段;在黑塞看来,自杀意味着放弃自我完善,要求返回母体、返回上帝、返回宇宙,从死亡而不是从生存之中发现拯救者63.叶赛宁自杀前割破手腕写了一首诗,最后一句:在这种生活中死亡不是新鲜事,而活着也不新鲜诗歌:54.真正的超脱和厌世拒绝语言的世界,诗的世界属于那些在现世中感到不安,又不愿离弃现世的人的世界。415.布鲁克斯和华伦《理解诗》:诗人意欲戏剧性地体现出人对生活在一个世俗化世界、亦即毫无宗教意义的世界里是怎样感觉的。但对于现代的读者,主要的困难在于他自己已过于世俗化,看不出诗人说些什么理性与信仰,上帝:60.(舍斯托夫:“用流血的头拼命撞击铁的理性大门”)68.上帝的隐遁是必然的,人必须经历黑夜中的漂泊,才会懂得上帝的救恩,否则即使上帝近在咫尺,人们也视而不见123.即便在绝望中回到上帝怀抱,也不是人性之所能及的,而是上帝亲临人的绝望处境与人一同绝望并承受诱惑时带给人的恩典。138.托尔斯泰《忏悔录》:我希望我能认识那个不可知的事情之所以是不可知的,并不是因为我的理性这样要求是错误的(我的理性要求是对的,因为离开了它,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而是因为我认识到我的之理的限度。我希望这样来了解:一切不可知的东西都能让我看出它必然是不可知的,而并非某种我的义务必须信仰的东西。216.荷尔德林感到,以历史哲学和自然者需面目出现的思辨神学无异于在断绝与基督的上帝的关系248.一旦经验理性不能遏制支持自己的怀疑,就会使自己陷入疯狂,知道其中必有新的东西出来成为上帝,成为理性的根据(基础)。这种在疯狂中出现的新上帝就是生物激情、历史法则或虚无的实存情绪。255.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的使命就在于东正教,在于来自东方之光,它将知音下放盲目的,失去基督的人类269.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有谁向我证明,基督在真理之外,而且确实与真理毫不相干,那我宁愿与基督而不是与真理在一起《书信选》270.律令伦理学不懂得内在的人,只知道从社会关系来规定外在的人的生活308.上帝作为父的形象被暗中勾销,人与上帝的相遇不再纯粹是信心的激荡,也使理性的推论。上帝的形象变成了自然界的超验实体323.理性拥立的天国不能建立在无辜的眼泪中(神的权威会剥夺存在的自由)333.理性的上帝是没有基督的上帝,在理性的上帝面前,人的自由意志才变得坚硬而脆弱416.海德格尔的临终之言是,哲人不能把上帝思想出来,思想只能唤起期待历史理性:248.对于黑格尔的历史理性,基尔克果给予了坚定的反驳;历史理性只会导致荒诞。一旦不能相信荒诞反而不能活时,荒诞就成为最高的理性(历史理性是不是恶魔,把历史中的恶都赋予意义是不是很恐怖,把一切都纳入普遍必然的历史进程,让一个个感性血肉之躯去填充所谓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是否正当?)325.必须驳斥对生活的认识高于生活、对幸福规律的了解高于幸福的历史理性主义绝望与虚无:61.绝望总之是对不得不相信的价值真实的不信任,对必须确信的意义的怀疑,所以才呈现为不可跨越的深渊62.疯子领着瞎子走路412.艾略特的空心人:我们是空心人,我们是稻草人,互相依靠,头脑里塞满了稻草。唉!当我们一起耳语时,我们干涩的声音,毫无起伏,毫无意义(艾略特不称颂空心人理应是人的信念,不声称世界的荒漠是人的精神滋养的来源)荒诞:马尔罗《人的状况》:人活着可以接受荒诞,但人不能生活在荒诞之中378.大地需要荒诞的荒诞感,才堪称荒诞信念或荒诞哲学383.荒诞人的信念看起来悲观之极,其实充满了一种人性的自豪感反抗虚无,反抗荒诞:75.现代的沉溺诗人的审美幻想是:明明自己随同世界的沉落一起坠落,却自己认为在反抗儒家:92.自然世界的秩序奥秘也靠君子人格的修养来把握,所谓参赞化育,与天地参的内圣精神。历史社会和自然宇宙的秩序都内在于君子人格之中儒家里的君子有自信人格和自足意志97.君子人格的意志几乎就要成为天的意志了。但礼为君子的一直自足提供了根据,也为其划定了界限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99.也许这就是中庸的辩证法,你用自己的良心去悟吧,尽心知性就懂得如何选择了102.如此看来,中国早已有唯意志论,这就是君子人格绝对自足的全能。幸而儒学重中庸,毕竟有君臣之序、君王之位以及历史王道的限制。否则不知会出现多少唯意志的风云人物103.即便说三代之时真的有神性意志的上帝观念,也被儒学杀死了。134.天问,是对王道神义论的质疑135.德感作为性体论之根基乃是生命本源自盈无缺的精神意向,一种充盈的生命永恒复返的无穷感191.原儒把价值实在的根据建立在生命的本然欲念和目的之上,使超越性的价值实在变成全然内在性的欲求,把超验的价值变成血缘——生理——心理的欲求,就植下了价值虚无、诋毁价值的种子道家:227.个体精神在清虚孤寂的自然事件中要得到心灵的安适,还需要积极的游心于意、即个体心智的适意游戏儒道:104.儒道两家在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上是一致的,只是去向不同,一个要弘大生命,一个要归于生命的本然形态125.儒道互补对君子来说是性命攸关的,否则不知多少君子会死于非命。……无论儒还是道,个体人格都是不假乎外而足乎内的。……如果不承认隐遁逍遥,不仅君子的一直自足难以维持,他自己的存在方式本身也难以维持127.一旦君子懂得儒道互补的大秘密,屈原的困境就消除了。186.原人性与人性是中国式的解释学循环罪感,基督教,社会以及其他162.利他主义往往是利己主义的另一种表达式。利他主义把他人当做目的的同时,实质上把他人变成了手段……我借助于你达到我的生命感的升华,通过你进入我意欲企达的目的的状态。163.爱不会依附于我,以至于把你视作内容、对象,爱玉立在我与你之间。所谓同情,根本上说乃是与上帝同在的共同感情173.与其说人本主义的觉悟是对人性的赞美,不如说是对人性的诅咒193.自足的本然生命的欲念和目的不仅成为政治关怀遭到否定时否定政治关怀本身的根据,也是使个体不至于为政治关怀的毁灭发疯的原因200.这里的德不具有伦理的含义,而只是本然生命的含义247.基督教的新约取代犹太教的上帝与人的旧约关系,就是要让上帝与人的新只爱关系代替律法249.自然的历史是由善开始的,因为它是上帝的成品,自由的历史是由恶开始的,因为它是人的成品360.卡夫卡:在他一个人的时候,尽管整个人类都来抓他,但武术伸出来的胳膊将互相纠缠,于是一个也抓不着他爱与罪恶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了爱,我甘愿忍受苦难。我希望,我渴望留着眼泪只亲吻我离开的那个地球,我不愿,也不肯在另一个地球上死而复生362.在卡夫卡看来,恶有三种形态:自然而、习惯恶以及为善和正义作恶拯救与逍遥:226.大乘佛教要求菩萨在进入真如境界之前重返恶的现实,对劫难世界中的云云生灵有深切的关怀,如此大宏大愿,也不过要把人救渡到一个许诺彻底解脱的存在状态(存疑)233.(禅宗)“自性清净”就这样勾销了佛陀深味;解脱无需再以大慈悲的解救行动为前提235.禅宗把印度佛学中的宗教思虑清除得干干净净250.要么确证理性承负现世恶的可靠性,要么返回神本精神,要么靠神话来承负恶,确信根本虚无,然后靠荒诞来生活(赞颂吃我的事实是什么?)368.耶稣没有政府,没有胜利,没有成功,诚如巴特所说,除了悲惨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没有任何成就。然而,在基督事件中,现世中的人性重新碎裂成两半,基督的受难和复活成了人可以凭此与上帝的救恩重逢的信物。397.实证地运用理性,最终取消理性,生存的法则让位于冲动及其本能,尽管美其名曰生命激情情:243.整部红楼梦不过是一部情案:情能否在大荒无稽的世界中重新确立。244.石头本来无情,又何以能够禀情;如果定要补情,何以又非得是石头255.红楼梦的意义首先在于:信奉解脱的精神发现了生命中有不可解脱的东西266.提出情性的形而上学问题,唯有红楼情案……淫在这里标明的是一种生存世界的基本动力(注意曹雪芹对庄禅精神的怀疑)273.对于曹雪芹来说,女性的干净是一个超越地象征284.正是庄禅精神使曹雪芹的新人重新变为石头,使他最终不能摆脱恶魔的追逐,也使中国诗人的冷漠素质愈为深厚鲁迅347.觉醒的冷眼有什么了不起呢?难道清醒、理智地看透一切,就算是了不起的精神?刘似乎认为鲁迅是更加的石头心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本人不太懂哲学之类的,但是又一向情迷刘小枫的文章,看得少,所以一直最喜欢的是一代人的怕和爱,拯救与逍遥在慢慢阅读中,似懂非懂,不过还是喜欢。
  •     刘小枫老师很厉害,我会继续支持他。他的书,似乎应该在状态好的时候看,而且一次看不了多少,不过也因为内容太深刻了,这样的书能带给人的娱乐远不是一般小说能比的,那是阳春白雪跟下里巴人的区别。
  •     此书名气很大,堪称刘小枫先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初版于1988年,二十年来一直受到关注。据作者的介绍,修订时删除了原作中冒充“比较诗学”的部分,但读起来依旧不轻松。读大学时,有个立志考刘小枫的研究生的同学向我推荐了此书,我从图书馆借了三联书店出版的修订本初版,匆匆翻完一遍之后,没留下什么印象。如今对人文社科略有了解,读了修订本第二版后,对此书终于有了个大致轮廓。读懂此书需要对中国的儒释道、西方哲学史、基督教哲学、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有所了解,从本书最后的“名词索引”也可以看出作者涉猎之广。从版本资料看,此书为中西方文化、哲学之比较,但并非严格的学术著作,有点像散文,有些术语系生造,整体感觉有点天马行空的味道。中西方最根本的精神品质差异是拯救与逍遥:恬然自乐的逍遥是中国精神的最高境界;在西方精神中,受难的人类通过耶稣基督的上帝之爱得到拯救,人与亲临苦难之渊的上帝重新和好是最高的境界。   
  •     刘教主说要本书要走向绝对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或者中国的精神。他想纯粹地检审中西方的思想。有没有做到呢?不知。没有和初版本比读,转变了什么改了什么不得而知,也许我不够深刻,有很多地方还是有启发的。
  •     活一万年你也不厌倦
  •     击中了很多东西的要害。道。
  •     看书的封面,耳目一新,很吸引人,我想内容也不错吧,适合收藏,同类的《走向十字架上的真》,《诗化哲学》也适合收藏。
  •     对于一个哲学门外汉来讲,读刘小枫的书没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只是标记出一些能够自圆其说的概念和句子,时不时拿出来抖露两句,当作自己的价值观炫耀。其实感觉与看别人的豆瓣广播的感觉是差不多的。
  •     #无关内容# 这个版本的封面材质跟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拆了封套之后一模一样,神奇高端洋气的墨绿色缎面啊!甚至内页也能联想到,每每翻开都觉得压力山大……你们能不能不要这么像!!
  •     亲切
  •     很有深度,但是不是那么好理解
  •     刘小枫一家之言,受益匪浅。越往后越难读,前边东西文明比较还能依据常识来比附,但最后批判萨特虚无主义,就只能半信半疑了。
  •     现在看来也写得很好啊。据说1988年版有出现过“中止中华文化”这样的激烈主张,这版已经没有了……
  •     刘小枫先生的书我已经有好几本,学校也将这本书和《沉重的肉身》一起列入学生阅读书目,老师也时常提及。早在《诗化哲学》中刘小枫那充满终极关怀的笔调已有深深共鸣,此次得到《拯救与逍遥》精装版,不胜欣喜。
  •     前阵读的装逼书 还可~ 更像随笔 虽有自圆其说的功力 学术严谨度欠缺
  •     八年前的读书记忆,虽然早已拜托他的影响。
  •     好书,国内作家很少能有此思考。在中国大部分作家没有信仰,单靠自己的聪明写作,所以总写不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刘小枫不同,要知道怎么不同,还是要好好看看他的书,同时思考为什么他要那样说。推荐阅读本书
  •     怎么说呢,回过头来看,是这本书给了当时的我以开启和兴奋。不论如何,要感谢刘小枫先生对很多思想家的引介。
  •     装帧好,纸质好。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我等了三年半,终于买到了。刘小枫的这本书,大陆停版了很久,现在终于再版了,很激动。建议对中国儒家精神和西方精神对比研究有兴趣的人可以买来看看。值得一看。我有一个同学说过:一个中文系的人没看过《拯救与逍遥》怎么算是学中文的呢?
  •     玲寬歐巴推薦的書,太精深了,不過很不錯。
  •     刘小枫的书看到一本买一本,这一本是他的代表作。当然印刷的版本有很多,这一版是稠面的,所以比较耐脏,旅行的时候放在行李箱里,回来之后还是整整齐齐的
  •     太耗费脑力了看这本书,我脑仁疼......绪论、第一章以及第四章看进去了一些,确有些收货。绪论中,就是否接受这个世界及人本身的“欠然”,对比了儒、道、基督这三种学说的基本观点,很遗憾没有在此讨论中加上佛教。第四章中,刘小枫赞扬卡夫卡,而贬斥鲁迅为“恶”,认为鲁迅“阴毒”,并否定了人们一般的看法——“为了救人而无法为自己解毒”。将其归因于少年时家道中落而引起的对这个世界的怨恨,认为鲁迅是为了所谓的“光明的未来”而作恶,牺牲程序正义而谋求结果正义...对刘小枫的这个观点,我暂时还无法表示认同,亦因才学浅薄[sigh],尚无法即刻予以否定。只能暂时先列出来,留待以后...
  •     扫清障碍,确立基督教的信仰,这大概是这本书的目的了。嗯,第一版在哪?
  •     诗人的自杀
  •     这本书我是半价买的,感觉拿到手上很舒服,沉甸甸的,很厚实的感觉。书的封面很精美,是用紫色的布料包起来的,一股浓浓的文化味道。纸张也不错,印刷质量是上乘。推荐喜欢哲学和文学的购买。
  •     生而苦,须拯救,后逍遥?
  •     跪着读完的,然后有些地方没看懂,必须再看一遍
  •     刘小枫先生的作品,总是让人有独到的收获
  •     拯救和逍遥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绝对的标签。作者深刻的剖析和比较了东方文化的缺乏和不济。深深的期待有后继者将死文明从新赋予新的活力。
  •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刘小枫先生的书确实不错,推荐阅读
  •     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非常好
  •     读这本书涉及一场对话,东西文化精神的对话,所谓的对话只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的,所用于比较之间的东西就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即使我并不完全认同这本书中所写,也不能否认它是一本充满着思想与智慧的奇书,从中可以领略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思维方式。我们或许受来自传统的一种思维模式禁锢太久了,以至于让很多人以为我们只能从一种角度来看问题,认为对意义的追寻反而没有意义,满足于物质文明的构建,而完全没有试图去思考很多说法并非天经地义并且在深处隐藏危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第一位的,至少对大多数人如此。正如雨果也在“悲惨世界”中发现的主题之一一样,“历史理性宣告,现世的恶是可以消除的,饥饿是这个世界唯一的问题”,我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确信“经济决定论”并至今受其影响。然而,是否因此我们就应该“全力发展生产力而将其他事宜暂且不问”,关心人的饥饿问题是人道关怀还是仅仅的经济问题?即使是在物质享受没那么丰富的古希腊,就开始有人提出了有关人类终极关怀的问题——我是谁?我从何而来?世界是什么?而现代人忙忙碌碌的一生很少在思考,读一本书似乎并不比买一件名牌服装更有意义。“人被物化”的警钟早已敲响,只不过人们习惯性的充耳不闻。当讨论正义、自由和爱的话题成了小资情调,思考似乎与大众日常生活脱节的问题成了“酸文人们”的标志,我只能希望这是因为我们的发展还没有到可以让人们意识到上层建筑其实在本质上要比基础重要的时刻,而只有在上层建筑中,人才真正作为人存在,而不是物质条件优越的动物。如果有人真的想要思考,《拯救与逍遥》,这本书起码可以给你一些启发。说了这么多似乎无用的话当作引子,相信你也已经看出来这篇文章打着书评的旗号实际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书评,我针对书中的观点似乎提了不少反对意见;当然也不是学术论文,我没有找其他任何人的观点来印证我的说法,我所提供的,只是由书而引发的最直观的思考,纯粹的主观抒发。并不严谨的一家之言似乎有些虚妄,而作为与你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另一个读者,我只是想说明,虽然涉及哲学思考,却并不需要害怕这本书的高度。漫卷诗书,同样可以找到你自己独有的收获。 简单地来讲,不同精神文化的对话,主要是指中国的儒道精神(禅宗精神我认为是这之上的延伸)与西方的基督教上帝思想,本书从诗人自杀的意义开始探讨,归纳出了东西方思想在面对现世黑暗(恶)的存在现实的两种思想归属——逍遥与拯救。(这里所说的诗人,基本上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并非通常所说的诗词的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划分种属,而只是把所有的文学形式连带其思想内涵做了一个总括。)诗人在人群中一直是比较特殊的群体,最敏感而又最易陷入追寻意义的思考,最喜在或然之中找出一种普遍的必然,总是想到家国天下。思想过于深入之后就必然需要一个思想依托,缺失就会产生绝望,于是,诗人自杀的问题就反应了精神文化的问题。于是开始提问,当西方的诗人接二连三地发疯或自杀的时候,中国只有第一个自杀的屈原,和千年之后的第二个王国维。是什么导致了同样深入思考的灵魂得出了不同的结果?这并不是一个谈论自杀好与不好的问题。 似乎从一开始,中国的“诗”就与“仕”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除去《诗经》本身不谈(因为诗经的作者只能推测并不能确定),自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个潜规则似乎就确立了下来。且不说诗在很多情况下就是进入仕途的途径媒介与得仕后的正变美刺、述史咏志、吊古怀旧、官场酬往、交游赠答,就是情案思慕、耕读之乐,相逢契阔、闺情欢娱、天伦之情和山水田园,也是用来弥补君子意志的政治创伤。自屈原确立的芳草美人传统开始(当然还有人认为以闺情喻政治是自《诗经》始,这就把这一观点更推向极端),似乎诗人绝大多数时间都想着“仕”情,纯粹的情思反而会被认为不正常,后人在解读诗时也挖空心思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找出其诗的“乐”中之“哀”,“情”中之“仕”。这种现象的产生,起源于儒家思想的功利性,从起源上,儒家思想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谓的“仁”和“礼”都涉及王道政治。原儒倡导君子注重习传规范以及先王典籍方面的知识,致力于个体的道德修养,把先王之道内化为君子的人格内涵,然后使道德的完美理想在国家的历史形态中得到体现。即使是孟子提出了“重民轻君”的思想,依然是为了“治民”而非“为民”——王道政治的全部秘密就在于懂得如何安民。 屈原就是儒家思想的忠诚信奉者,首先是作为清醒的政治家,其次是作为诗人。(他也是政治失意后才成为真正的诗人的。)他自愿充当历史王道中的英雄角色,相信通过君子人格的意志自足可以维系社会治理国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唯意志论,认为通过自己意志的发展可以无所不能,而不需要有额外的“神”作为精神寄托,中国的“天”从来就不具有宗教意味,“天道”基本上是等同于“人道”的。幸而传统思想中有“中庸”的节制,有君臣之序,君王之位以及历史王道的限制,否则中国不知道会出多少唯意志的风云人物?可是这样具有儒家信念的屈原遭到了“遗弃”,他一直以来所信仰的原则遭到了怀疑,他写出了《天问》,而这首诗和自然科学或是宗教追寻都没有关系,是他在思无所依的情况下自己产生的对自己信念的怀疑。所以“天问”没有回答,或者说屈原自己也不想要回答。屈原看到了现世的恶,他相信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抑制恶,这是他得以生存的基础,信念、理想、希望是精神生命的根基,诗人没有坚强到可以失去这些活下去,他到最后也不能放弃自己个体人格的道德感和历史王道的使命感。屈原是真诚的,你可以说他很迂,但这也正是他人格中的伟大之处——以一己之心为万民之心,以个体生命承担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命运。屈原的自杀说明儒家信念所支撑的道德自足并没有强大到可以独自对抗恶,道德和苦难不能互相解释,当伟大的道德精神却必须得到承受苦难的结局,怎么让诗人能够活下去呢? 与儒家相反的,道家似乎一开始就看穿了历史王道中的恶与骗局,宁愿嘲弄历史的王道。表面上儒道两种思想必须显得互相排斥,实际上,“儒道互补”是比王道统治秘术更大的秘密,只是被儒家隐藏了,需要人自己去悟。孔子明确说过“吾与点也”,且“穷则独善其身”从根本上意味着从现实超脱。道家超脱的人格理想对于中国文人来说不是至关重要,而是至关性命。这就是为什么自屈原之后中国没有诗人再自杀,因为既然以自己的修身不再能抗恶,那我就远离恶,向世外桃源去寻找我的精神寄托。而问题是,君子们隐世了,等于抛弃了在世间受苦的普通百姓,一人得享独善,其他人呢?这个问题总要有人来想一想,即使不能解决。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西方,发觉有关基督思想的讨论确实是在考虑人类,而不是个人的问题,然而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加上无数人不同的理解、误读,却已经出现了概念的不清晰。“上帝”在发展的过程中分为了圣经中的上帝,最高实体的上帝,宇宙普遍法则的上帝,历史世界的上帝,而人们在信仰或是攻击的时候,常把这些概念混为一谈。书中所支持的上帝回归到了最初的本源,基督的思想是“上帝知道人间有恶,然后派自己的独生子耶稣作为自己的代表来到人间和人类一起受苦,上帝是一种通体浸蕴着爱的存在”,爱,爱人类,就是拯救思想的核心,基督精神想使人类一劳永逸地以爱心克制世界和人性中的恶。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到了困惑,诗人前面对现世黑暗和各种思想的探讨不可谓不深,怎么最后结
  •     前几章可以看到宗导课程的源头,第四、五章尤好,关于虚无主义的渊源,西方哲学的脉络和基本精神……但觉得中国方面可能有些……牵强?……
  •     对小枫老师信教还是感到很开心。虽然还是哲学化,不易读懂,但字里行间信的润泽还是感动了我。//还是对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那里有感触。
  •     刘小枫的书,还是可以多看看的
  •     读书如抽丝
  •     刘小枫的书是我一直关注的,主要因为之前的毕业论文打算做伦理这一块,他又是国内第一个把伦理和叙事学结合在一起的人。
    在他《沉重的肉身》一书中将其哲学,历史,情爱,性欲,政治,伦理等一并打通。非常不错。他的书我通通购买了。恰逢这次当当做活动,便宜了很多,14本书才187元左右,相当划算。对于爱书如命的人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好机会。
    书才刚买来,还未翻阅,但是质量和手感都非常不错。值得珍藏。
  •     “拯救与逍遥(精装)”印刷装帧非常精致,内容当然不言而喻!值得消费!
  •     刘小枫的代表作之一,之前看的是简装版的,觉得有收藏价值又买了一本精装的!
  •     喜欢刘小枫的书,厚重而不艰涩。书中所提哲学诗学文学曾皆有所涉猎,所以读来很有感触。 儒释道耶的浸入,虚无主义的缠绕,这些都曾是我自身的困惑与求索,东西方文化思想体系的连通与相别之处,文章时有绕语,通彻透析、留下一个个留待思考的问题,思想逻辑严谨而不乏揉动、。的确需要慢慢回看,,需要我深入这些大师来自行裁定、、非一日之功、书中留下的笔笔疑问也许需要整个人生来试问~
  •     一代人的精神写照,一个哲学学者的精神成果。
  •     刘小枫的有名著作
  •     基督教的拯救意识和中国文化的逍遥情怀,在刘小枫这里如此个人的呈现。我是说,更清楚看见其为何会是文化基督徒。认同一种宗教意识,才是真正认识一种文化类型。对两种文化刘小枫的对比意识更自觉,也因而更个人。
    非常好的书。值得反复阅读。
  •     刘小枫老师的著作不用多说,从前言及后记来看,这个精装本的内容与以前的绿皮修订本是一样的,未作新的修订。价格倒是提了一大截,绿皮原价34.8元,现在精装本定价58元,涨了约66%(哭啊)。
    另外说说书籍本身:
    1。锁线精装,保证了使用寿命;
    2。书脊为圆弧形,比起平形书脊来不宜折断,且更耐用;
    3。封面与内页连接处用纸较为厚实,不易因翻阅导致精装硬壳与书籍内芯断裂;
    4。内页用纸感觉稍薄了点,但从手感来看,用纸也不属算低档;
    5。书籍内附有墨绿色缎带书签;
    6。封面是光滑的绸布,估计看书时要小心,否则绸面易产生划伤。
  •     可以算是我的半本哲学启蒙书,即便我基本上不认同作者的终极观点
  •     不知是编辑有意为之,还是刘小枫要求光布面黑色的封面三指的厚度让它好像圣经倒是和里面相称
  •     读完《沉重的肉身》我就对刘小枫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     非常好。是刘小枫教授的又一个力作。对于全面了解他的思想有帮助!
  •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给分这么低 我觉得文笔很好啊 也还有些内容
  •     5.12刘小枫力作!
  •     跪着读完的,然后有些地方没看懂,必须再看一遍
  •     有点意思。
  •     书里面刘小枫表达了很鲜明的取向,表达了对虚无主义的批判。其中的基督神学的东西虽然读起来觉得吃力。但在浮躁的今天读一些这一类东西还是很有益处的
  •     定价58.很贵。卖价33.6.一般。满200减100,给力!
    收货迅速,2天就到。当当果然给力。
    塑料封着,很干净。书的版面设计,不愧“精装”二字。纸质,字体都比较满意的设计。

    刘小枫其人就不用我介绍了,他的著作太多,我囊中羞涩,也只能乘着便宜买了一本。相信不会辜负的。
    相对于同买的其他几本书,尤其是中科院的那个水货版。看到这本书也算一种安慰了。!
    值得拥有。33.6RMB的话,有钱的不用考虑;没钱的稍微考虑,还是值得一买的。(这些人的书,还是收藏一本吧!)
    价格+纸质+图文=五星。
  •     你觉得还能指望什么呢?
  •     《拯救与逍遥》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怕与爱。本书的内核是对虚无主义的批判。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绝望的提醒:我们收割的形形色色的“思想谷粒”,是虚无主义的“恶之花”!
      激扬文字的背后隐匿着作者炽热的呐喊:我们解决的林林总总的“世俗问题”,是以人的灵魂被奴役为代价!
  •     为陀思看的,没想到是一场信仰辩护。想知道刘小枫是真的不信个人的全然软弱的爱心吗?还是觉得这种个人于社会历史中是无意义的。拯救与逍遥,要么信仰要么放浪,最终自己选择拯救的原因,到底是不知道的吧,承认自己是知道的,就超越了“拯救”本身了。
  •     惊叹刘小枫的文笔,曾经惊为天人。算是给自己的本科阅读一个回忆。诗人自杀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事件,而是一个思想史事件。
  •     1.诗 哲学 宗教,并列
  •     该书值得一度,在目前学术界能有这样的学者,真是中国的庆幸。该书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视角也相当全面,分析也非常深刻。值得一读!
  •     书中对基督教和儒家思想文化进行了很有深度的探讨。刘小枫老师的书是文史哲学生不可不看的书籍。精装本的装帧十分精美,绝对物超所值。优雅流畅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让此书犹如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令人陶醉不已。
  •     对虚无主义的隐秘批判
  •     刘小枫最有名的一本书,值得推荐。价格小贵。
  •     八十年代的启蒙者,李泽厚、刘小枫、刘再复、甘阳……难得的学术和思想,于今已然不多。刘小枫的观点虽然被李泽厚批评为“以基督来救中国”,但李仍承认其学术功底,相比同时期只会骂人咬人的刘晓波强上了太多。这套新版的刘小枫集子,除价格稍高外,其余
  •     刘小枫的这部作品我在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因此一上架就迫不及待的买回来拜读,同时也一并买了其《诗化哲学》一起研读,有点深,但是读起来很有感觉。
  •     书是老师一直推荐的,看了之后深感震撼,于是酝酿着收一本。关注了很久,终于赶上打折,以这个价钱买来,实在非常划算。说到内容,尽管作者也是有价值潜设的,但不能否认,他在与基督教精神对话中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分析一语中的,相当精彩。
  •     大学教授推荐的一本书。没买之前,也看到了一些书评。确实引起很大关注的一本书。如果你对哲学很有兴趣,值得推荐,不后悔。
  •     黑色绸布封皮,很厚重的一本书,拿到手就读,爱不释手,三天读完,受益匪浅。何谓逍遥,如何拯救?自救吧。读完你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不沉重,反而一身轻松。
  •     居然阅越读越懂,是功力深了吗?读完之后便知道以后要关注哪些人哪些书了。
  •     第一次知道刘小枫是因为《沉重的肉身》,喜欢这类文字与笔调~
  •     本书最初问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称之为“划时代”的著作毫不为过。书中对国人常有的追求个人“逍遥”的信仰进行了清算,指出唯有以基督大爱为中心的绝对价值才是值得认信的精神价值。我于九十年代后期从友人处借到本书初版,读后极受震撼。而此前我已读过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等的著作,中、俄思想家相近的论述,影响了我此后的精神生活。现在我们拿在手里的已是《拯救与逍遥》的修订版,对初版中一些囿于时代的不太恰当的说法进行了删节,使全书内在逻辑更为严密,相信不只对中、老年人,对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人同样具备振聋发聩的思想影响力。本书是精装本,较之平装本,在外观上似更能体现其思想价值,更令人爱不释手。
  •     看了五六十页,觉得没什么必要再看下去了,可惜了这么好的装帧和纸张,虽然是打折时买的也觉得肉疼……
  •     用意义与虚无战斗。
  •     富有哲学性和是学眼光的视角,典型例证分析,透露出作者过人的智慧和对时代关怀。
  •     最新插图全译本,刘小枫经典丛书
  •     刘小枫变了。。。
  •     刘小枫的书,经典自不必说。只不过看过之后让人有点沉重,毕竟身处世俗之中。
  •     刘小枫,从来都不会让我失望,爱死他了简直
  •     和第一版比起来似乎是重写了,当年这本书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且刘小枫老师的文笔还好,所以还是挺推荐的。
  •     刘小枫老师的代表作之一,还是值得细细研读的,主要是中国文化(孔孟与老庄)与基督教文化的对比研究,学术性很强,但读来很有启发。
  •     非常专业的书,适合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读,不过比较难懂!
  •     刘小枫的书不容易读懂,但是思想深刻,喜欢的人可以考虑
  •     起先是朋友介绍读读刘小枫的书,之后便买了一本。
    开始没认真看,毕竟那么厚一本。

    今天拿到书后,心里还是有些激动,装帧挺朴素的。

    总共5个章节的内容,从对中国孔孟-程朱-陆王的儒学开始,从天问老庄开始,深刻剖析了自八十年代来中国文人的自负心态。

    说是诗般解读,但实质批判了中国文化中的犬儒主义。

    还是那句话,是否我们的无为真的“无为”。
  •     这是一部不错的书。
  •     懂的人都懂,内容不敢多少。塑膜精装,“对虚无主义的最隐微批判,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怕与爱”。此修订本可作为现代藏书之必备书。从书脊看,适合美式风格的书架。
  •     买回来想写比较诗学论文的,看了看里面的内容。。决定还是默默退散了吧....sigh....圣诞公公请给我一个论文题目吧
  •     儒家认为人性是可以自足的完美的,“人皆可为尧舜”,但事实上“尧幽囚,舜野死”。道家否定仁义,冷眼看清了世间罪恶,但其逍遥又终是一种逃避。现代的理性则只寻到了一片荒谬的沙漠。我们仍需相信上帝之爱,不在于它一定存在而在于我们相信。不过该书有些地方稍显过激偏颇,有西方中心主义之嫌。
  •     眼拙。。。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
  •     搞活动时买的,超值,刘小枫的成名作,不过读起来有些艰涩,不如余虹的书深入浅出,希望自己可以尽早将这样的书读的轻松
  •     读完后长时间找不到书看,不过也节省了读很多不需要读的书的时间!
  •     刘小枫真的很会写字
  •     从羽戈的书追到史铁生的书,二人极力推荐刘。拯救把传统的华夏思维与西方思维对照结构,读着,刺激人思考,思考过程本身混乱,而作者的文字也比较乱,于是不勉强自己看完。还是要重翻的。
  •     当今中国文化界的时髦是扩大民国时期的学术和思想水平,并且断定当代学界无人能超越民国。其实不然。本书的学术思想贡献远在众多民国作品之上。本书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振聋发聩的叙述风格,回答了一个直击中国人人心的问题,即西方文明在精神文明方面是不是也远远超越了中华文明。本书作者在这不才华横溢的辉煌巨作出版之后,开始醉心于探究并服膺西方神学(可谓西方精神文明的核心)。再以后,作者有试图探究现代性。可惜的是,作者后来的探索缺乏思想的穿透性,反而试图在精神上向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靠拢。因此,本书修订版的封腰上,将此书的主旨概括为“对虚无主义的最隐微批判”。

    很显然,本书作者及其同好,已经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即本书其实是中国反传统主义的巨作。这才是本书真正的价值。正是在这一点上,本书不仅令五四反传统主义相形见绌,而且也令八十年代其他反传统主义话语(其中包括另一外刘姓名人)相形见绌。
  •     1、为了专业学习才买的,软皮版本已经缺货就选择这版,包装精美,墨绿色绸缎面皮,摆在书架上可以充门面!2、刘小枫的观点比较有特点,适合比较文学的人读读。3、这个价格很值,同学在淘宝网上花了40才买了个盗版的。所以,这版推荐~
  •     写的实在太过生涩,还得再读
  •     宗教学毕业的刘小枫,对宗教与人的信仰和精神有着深切的体验,此书内容与装订借无可挑剔.
  •     刘小枫,多牛的人啊
  •     《拯救与逍遥》系刘小枫的代表作,曾引起中国学界很大的震动。本书讨论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并以比较的方式展开讨论。比较的双方是东西方的文化形态,其实质在于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际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
  •     果然改动好大。。。要通过分析两个版本之间的不同来了解刘小枫的转向,工作量很大的。。
  •     讀這位先生的書也是因為我的大學老師,因為這位先生是我老師的老師所以就買來了一部份書來看,我認為這位先生將闡釋學發展的很好,將自己的讀書感受很精細的表達了出來,切入的角度與思路也與一般人不同,我是這樣感覺的,很喜歡他看實物的切入點。
  •     刘小枫的代表作,值得体味,书本身也很精美,搞活动买的,也很划算,很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