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四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儒家文化四论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510815126
作者:董介人
页数:15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朱熹以为,上而至于无极、太极,下而至于草木昆虫,莫不有理。显然,无极、太极、草木、昆虫都无所谓善恶,与它们统一存在的“理”也无所谓善恶。这些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当研究人类社会的时候,就不能没有善恶观念,朱熹的理、气学说就遇到困难了。 根据朱熹对《大学》的注解,教育的第一步是研究事物——社会,以求了解社会,懂得是非善恶,这就是格物致知。进而立定坚实的“求”是从善的意志,这就是诚意。还要及时排除情欲的干扰,这就是正心。这样,才能见到修身的效果。朱熹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既是正心、诚意的方法,也是正心、诚意的内容。很明显,此处天理的“理”不再是规律的意思,指的是合理、善良,因而冠之以“天”字,为的是显出褒意,其实是人理。与天理相对应的是气质性的物欲,并冠之以“人”字,以显示贬意。在学术研究上,不同领域内概念的转化是允许的,不过要加以说明,以免混乱。但是朱熹为了给自己的伦理学以自然的力量,偏偏忌讳这一点,这样,不仅给表述上造成困难,而且容易引起后人的误解。如说:“性者,人所禀于天而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习。气质之性虽是形体,然无形体则本然之性无所以安置自己之地位。”如此说来,善的天理竟必须以恶的人欲为载体而呈现出来。又说:“欲有善恶。”恶的欲自然是人欲,善的欲就难以正名了,而且,对善的欲又何必灭它呢。又说:“圣人之教,在以道心为一身之主宰,使人欲屈从其命令。如人欲者,决不得灭却,亦不可灭却。”既然不得灭却,不可灭却,教育也就不能承担灭人欲的任务,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也就言之不顺,无怪乎被后人讥为“其辞缴绕,其义暧昧”。 如果只说朱熹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而社会观是唯心主义的,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应该把朱熹的读书经历和当时的社会条件联系起来,探求朱熹这种思想所形成的源流。 孔子曾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是实话,好色是生理性的,属于动物性行为;好德是后天的,是适应人类社会所特有规律的行为。两者在人生中有冲突。孔子提出了统一的办法,那就是“克己复礼”,要求对生理性的冲动要加以克制(不是灭却),以达到个人与群体的和谐共存。

内容概要

董介人,193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六师范,童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巨鹿游击大队大任指导员、政治处主任。1940年,任巨鹿县教育科长。1946年,任翼南干部学校教导干事。1952年后,历任石家庄师范、四中、女中、一中、等学校校长或党支部书记,1983年担任石家庄师范党总支书记时离休。

书籍目录

孔子论仁
第一章 仁的含义
第二章 仁与礼
第三章 行仁与求仕
第四章 天下归仁
孟子论道德教育
第一章 孟子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 孟子的性善论
第三章 道德的标准
第四章 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第五章 孟子的伦理观
第六章 与道德教育相关联的经济政策
第七章 《孟子》辑录中的缺失
董仲舒论天人合一
朱熹论教育价值观
附录一:创始与作成
附录二:唐虞之际
附录三:走向和谐
第一章 体制改革的核心
第二章 要扶植媒体
第三章 重视人力资源
第四章 司法体制改革

编辑推荐

《儒家文化四论》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儒家文化四论》主要讲解儒家传统文化的四位主要代表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论述了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图书封面


 儒家文化四论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