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诺芬的《会饮》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色诺芬的《会饮》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508038179
作者:(希腊)色诺芬
页数:284页

章节摘录

  喜剧和悲剧乃两种公娱形式,尽管在某种意义上其发明纯属偶然,但它们只有在古希腊方臻化境,就其关键的层面观之,其中某些大师之作迄今仍为戏剧艺术的至高典范。仅仅就对话而言,它们只有在希腊的穹宇之下、只有从一个活跃而睿智——恰如希腊人那般自由——的民族当中才有可能问世。处于东方式专制统治之下的民族既不会懂得思想的自由,也不会懂得言说的自由。奴隶们除了悲叹,更有何事尚可倾述衷情?对于这样的事情,他们既不被获准,又没有勇气。因此,他们的语言无异于极为粗糙的蛮族语言,仅仅局限于满足那些最低限度的需求。在绝大多数亚洲国家里,每个人都尽可能顾自地封闭在自己家里,而且,他在家里同样扮演着专制者的角色,将其所有家庭成员仅仅视为奴隶。在大的都市里,人们在公众场所汇聚一处,以求贪欢一晌——即便是这样的场合,也不过是要么人声鼎沸,要么一片死寂。在这样的地方,说书几乎是惟一的大众娱乐。直抒胸臆地倾诉,就所思所想而推心置腹,无拘无束地袒露其生活、观察和判断的别具一格——尤其是当下的情绪和心境,所有这一切都与如下的教养相关:对同样有权说话的人保持应有的敬意,对优雅和大方能够体贴入微。这些只有在一个拥有公民自由的社会里才有可能,而且,只有希腊人才能发明集上述诸端于一身的对话。他们是古典世界惟一得天独厚的民族,拥有最大的公民自由,并达到了教养、品位和仁义的高远之境。  ……

书籍目录

编者前言
译者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义疏一
维兰德 色诺芬的《会饮》:对话体戏剧叙事的典范(朱雁冰译)
维兰德 莱怡丝家的一次会饮(莫光华译)
利茨马 苏格拉底·色诺芬·维兰德(朱雁冰译)
曼格 维兰德的莱怡丝“反柏拉图”的会饮(朱雁冰译)
义疏二
施特劳斯 色诺芬的《会饮》(田立年译)
巴雷特 论色诺芬的《会饮》(田立年译)

作者简介

“色诺芬注疏集”乃汉译色诺芬著作全编。本书是此系列的第一本。柏拉图的《会饮》很著名,苏格拉底的另一著名学生色诺芬也写过《会饮》,记述的同样是有苏格拉底在场的一次“会饮”。色诺芬的史家笔法的苏格拉底撰述与柏拉图的诗人笔法的苏格拉底撰述一样,都是“诗化作品”,堪称古典诗学的经典,只不过各有不同的写作意图。

图书封面


 色诺芬的《会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网友左右摇摆对该书的评论(摘自其博客)读完了《色洛芬的会饮》几点感受,1,感觉不如柏拉图的会饮好看,语言的确是平淡如水,和柏拉图的美轮美奂真是没法比。不过还是有维兰德等人为色洛芬叫好,说是能清洗柏拉图身上过多的形而上学流毒,这实在是有点莫明其妙,柏拉图身上的形而上学流毒难道不是后代强加上去的吗?其实,这两篇文章所讲的主题是一样的,就是eros嘛,都是要说明对于纯粹精神的爱欲高于肉体爱欲。2,不太喜欢沈默的注疏方式,东拉西扯太多太多了,关于希腊文辞涵义的细致解释大约占了一半的注释篇幅,另外大量引用荷马,柏拉图,阿里斯托芬和色洛芬本人的原著也就罢了,但谈太多了的莎士比亚就让人费解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非要阅读莎士比亚才能理解会饮?这是不是受布鲁姆或伯纳德特式解经法的影响太深了。偏偏是沈默引用莎士比亚又出了不少硬伤,已经让人诟病和笑话了。总的来说,这种注释方法疑似故意炫耀,感觉炫耀的成分太多就不是对于文本的合理注释了。我建议他另写一篇会饮和莎士比亚作品的联系为好,而不是全部塞在注释里。3,另外沈默的翻译不太忠实于原文,很多地方采取了意译,他声称这样能够帮助读者理解,避免产生歧义。但是我觉得还是尊重原文比较好,毕竟作者不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就一定是正确的,另外他完全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写到注释里,而现在沈默却是反着来的,即将自己的理解写在译文中,而将直译的原文写在注释中。随便取几个例子,如p78,“哦,神呐!”被译为“真的呀!”,“完美优秀的人格”被译为“心灵的纯善”,又如p80,“赫拉克勒斯啊”被译为“天呐”,这只是短短几页中的情况,这样的转译在全文中数不胜数。当然,沈默翻译的文笔读起来还是很好,翻译态度还是极认真的,值得肯定。
  •     苏格拉底在人类思想史上影响深远,却没有任何自己书写的文字可以稽考,其声名的传播全赖两大门徒——柏拉图和色诺芬。二位弟子聪敏卓异,著作等身,而其大量文章由苏格拉底和他人的对话组成,尤为玄妙的是,二人都曾以《会饮》为题,借苏格拉底之口,讨论爱与美这样的不朽话题。柏拉图的《会饮》文采斐然、思致幽远,广为传颂,色诺芬却没有“崔颢题诗在上头”这种影响的焦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再写一篇同题著作,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会饮算是古希腊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风,在荷马时代就可以见到些许端倪,大家通常在竞技或者节日之后聚在一起,一边观赏娱乐,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聊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慢慢描写“会饮”就成为一种受人欢迎的文艺题材,甚至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目录里就有一篇题为《会饮》的作品,可惜已佚。色诺芬的会饮叙事,当然不会欠缺种种必要的元素,比起柏拉图的轮番赞颂之作,构思甚至更为灵巧飞动、摇曳生姿。会饮的地点在卡里阿斯家,主要目的是庆祝其同性恋人奥托吕克获得竞技胜利,苏格拉底躬逢其盛,但因声望卓著,智慧超群,不免成了聚会的核心人物。此类会谈的随意性决定了其话题必然纷纭多端,但要之不过有四:第一、什么是参加聚会的人心目中最感到自豪的东西?答案各自不同:A 使人变好的才能(卡里阿斯);B 熟悉荷马诗歌(尼科拉特);C 美(克里托布鲁);D 富有(安提斯蒂尼);E 贫穷(卡尔米德);F 拉皮条的技艺(苏格拉底);G 使人发笑的技巧(菲利布斯);H 优秀的儿子(吕克昂);I 卓越的父亲(奥托吕克);J 朋友(西谟根尼)。第二、每个人解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答案。第三、克里托布鲁和苏格拉底比美,苏格拉底在言辞上占得了便宜,但投票的结果却是大败。第四、苏格拉底对爱(Έρος)发表评论,认为精神的情爱高于肉体的爱欲。以普通的眼光来看,在这些话题里,令人好奇的是何以卡尔米德觉得贫穷值得骄傲,苏格拉底是一个皮条客吗,矮胖丑陋的苏格拉底如何证明自己比克里托布鲁俊美?其实在文本里这些疑惑通过巧妙的语义转换而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答。卡尔米德认为贫穷值得骄傲,是因为在富有时必须整天为财富的丧失而担惊受怕,而一旦变得一无所有,就什么也不会失去,反而时时都有获得的期待。苏格拉底所谓的皮条客,不过是耸人听闻,实质所指则是撮合大家相互的需要,使之彼此爱慕、结盟,在此不妨联想其著名的“接生婆”之喻。苏格拉底论证自己之美,开始于一个令人误入歧途的定义,即美就是满足了某种需求的东西,按照这个逻辑前提,苏格拉底的凸眼睛、冲天鼻、大嘴巴由于有广泛的适用性就必定分外美丽。克里托布鲁气急败坏,提议大家投票选美,结果大获全胜。上面的片段固然生动有趣,但其意义不仅止于插科打诨,娱乐读者,表面上的玩笑行为潜藏着非常严肃正经的精神内涵——什么是正当而令人愉快的生活方式,财富对于生命的价值,如何让自己更趋于高贵完美?这些正呼应着全书的第一句话:“毕竟,在我看来,秉性完美的人值得我们记述的似乎不仅只是那些严肃的事情,就是那些轻松随意的事情同样值得记述。”真正的美和智慧在一千种形式中匿形,却又无时不在散发灿烂的光华,感染引导着魔性难除的芸芸大众。色诺芬幽默轻松的笔调正是如此,让人在娱乐中领受贤人品格的教导,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会饮》的高潮在文章的末尾,苏格拉底就爱发表了长篇大论,认为爱有两种,一种是精神上的情爱,一种是以肉体为核心的爱欲,而纯粹圣洁的精神情爱远比轻灵飘逸的肉体爱欲高贵典雅。肉体之爱卑劣、贪婪、短暂、容易厌倦,而精神的爱给人勇气,令人愉悦,使人品德完美,是一生相伴的馨香,甚至令人不朽:“无论人还是神明还是像神明一样的英雄,对心灵间的友谊的评价都要高于对身体愉悦的评价。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漂亮的女人才虽然会因其外表的美而使宙斯神魂颠倒,让宙斯和她们缔结姻缘,但宙斯最终许诺给她们的却依然是有限的生命;宙斯对其心灵有所赞赏的那些像神明一样的英雄,宙斯给予他们的却是不朽,其中有赫拉克勒斯以及迪俄斯库里,还有一些叫其他的名字。”通观全书,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只是一个和蔼有趣的市井贤人,和柏拉图所塑造的究元决疑、大畅玄理的哲人苏格拉底大相径庭,或者这只是二者个人旨趣的差异,并没有什么微言大义可以抉发。柏拉图的《会饮》叙事如同在写诗,想象宏富曼妙,旨趣高远,不时闪现形而上的光影,而色诺芬相比远要朴实随意一些,枝蔓丛生,更像一次真实的会饮。然而不论进入《会饮》文本的路径如何,色诺芬和柏拉图的精神旨归大同小异,人的一生不能像猪一样在泥涂里打滚,应该努力走向品德完善、精神高贵,以美的名义,以爱的名义。本书由沈默从古希腊原文译出,译者添加了详细精彩的注解,关键或者疑难处给出古希腊语,这是值得提倡的翻译态度。书末还附有若干六篇义疏文章,疏解者维兰德、斯特劳斯等力图清洗柏拉图所赋予苏格拉底的玄学形象,还原一个更真实的生活化的苏格拉底,这些也许有助于理解原书,但也不无引人误入岐途的可能,建议把阅读研究文章的时间花费在更多原始文献上。书内有一些编辑上的错误,比如译名统一问题,古希腊政治统帅Pericles 一会儿是“伯里克利”,一会儿成了“伯里克勒斯”(见该书第186 页),而有的地方却写成“伯利克里”(第124 页)。《色诺芬的〈会饮〉》,色诺芬等著,沈默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 年11 月,26 元。
  •     西方的朝堂隐士,他拥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有庄子归于田园的理想。他崇拜苏格拉底,却又不盲从,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力所限,因而不失却自己的'度'。因此,他即可辅佐君王争霸,亦能在失意之时归于自己理想中的田园色诺芬本人具有希腊绅士的见解与乡野风趣,但同时这位绅士又对苏格拉底有着极大地兴趣,在后人看来,这原本是极不可能的。他的著作分为苏格拉底的和非苏格拉底的,这一点看似矛盾,实则是色诺芬所作出的极大努力,他始终认为这两个方面是可以统一的。而事实上,色诺芬用自己的一生经历表明他能够实现二者的统一。在他的著作中,色诺芬致力于探讨苏格拉底的经典论题——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又不认为苏格拉底心中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哲学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色诺芬的观点集中于他的三部著作之中,分别是《居鲁士的教育》:这部著作描述了完善的统治者和最高的政治生活方式。本书主人公居鲁士作为旧波斯的王位继承人受教于波斯与米蒂亚,因而他的身上既保留了波斯人节制的优良习惯,也同时认可了米蒂亚君主制的优势。这种状况的存在为旧波斯埋下了变革的危机,因为原本的制度本身便是有缺陷的,而对于看到其缺陷并且了解其缺少什么以及如何弥补的居鲁士而言,她需要自己来改变。(这是关于非苏格拉底的著作)【居鲁士意识到了旧波斯教育引以为豪的产生的弱点(对其本事便被当做目的的美德或德行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对于旧波斯生活方式偏爱加以存在的基础。然而这种感情也是强行灌输到贵族中去的,因而经不起诱惑,居鲁士则提供了诱惑,他劝导人们别在为美德而追求美德,而应为报偿追求美德。他的表现更像是“官方所称的苏格拉底式”的腐蚀家。色诺芬探讨居鲁士所带来的新制度,这种制度的分崩让色诺芬了解到人统治人的困难,并因此而试图去设计一种好的制度。他认为居鲁士所受的教育尽管尤其更为突出的一面,但他显然失掉了法律所培养的品质——精神的习惯。)】《回忆录》:这部著作室色诺芬为纪念其恩师苏格拉底所作,同时在这部著作中色诺芬着重描述了苏格拉底所代表的优秀的哲学家的哲学的生活方式。还有这部著作还可以看做是色诺芬为其恩师所遭受的污蔑的反驳,他试图证明苏格拉底的清白,但其辩护方法和内容却不能让人恭维。(实际上这是苏格拉底的著作)【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试图以另一种方式追求与居鲁士同样的目标,即同样的公共目标。苏格拉底心中最为优秀的学生是渴望学到为政治共同体的高尚通知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关心政治,而不应麻木)。但要达到苏格拉底心中的优秀的前提问题在于研究何为正义。但这显然不是在有限的期限内便可完成的,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本来只是为从事政治活动做准备的研究活动反而取代了实际的政治活动——自称作为手段的政治教育反而成为了目的。】《远征记》:这部著作应该归于色诺芬为自己的一生经历所作的总结。但这部书的重点在于它将以上两部著作中所阐述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以自己为原本完美的统一在一起了。【色诺芬在这部著作中提到,与其尝试不可能的东西以满足于貌似正确一二有些可笑的模仿,不如选择更为自由地追随或仿效苏格拉底以便使这种追随或仿效适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这句话中,我们实际上看到了一个试图追求介于苏格拉底式和居鲁士式生活之间的中间生活路线的色诺芬。在存在不正义的情况下并不能够保证正当报复的企图会获得成功,我们的处境可能要求我们只能忍受未遭报复的虐待。政治的必然性有时是相当严酷的,能理解这一点的人会发现色诺芬实则是在逆境中生存的典范。】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注解看得心烦
  •     苏格拉底对肉体的爱恋和心灵的爱恋精彩论述
  •     讨论爱情的好书。译得干净、专业、舒服,让人手不释卷。
  •     完全是看热闹
  •     维兰德极尽模仿讽刺之能事,可是他不知道柏拉图的《会饮》有《巴门尼德篇》做后盾。以色补柏可以,以色反柏则不可。
  •     太色了...肉肉的色诺芬!可以看到他在底比斯神圣队这一逸事上对柏拉图的攻讦哦.道德倾向上面,色诺芬要比柏拉图更加柏拉图.但是笔触上的色是掩饰不住地.
  •     ……………………………………
  •      2011-09-23~~2011-10-20 西方文论课需要,会饮的感觉真的不懂。
  •     译名有点混乱
  •     跟柏拉图那本一起看~
  •     可谓“过度注释”
  •     本书附注大量的注释,甚至文字量超过了《会饮》本身,作者对希腊文颇有见地,尽可能帮读者在理解文字上少出现希腊文—汉字转化的偏差。 《会饮》在第八章讨论心灵美的时候达到了高潮。
  •     第八章。
  •     比柏拉圖溫和,一山一水
  •     第二遍
  •     注解看得很累啊!
  •     刷了一段时间书以来第一本想写书评的书,但肯定不会去写的。其实犹豫了很久到底要标几星,让我想扣一星的是施特劳斯的那篇注疏,和维兰德的对照地读了才觉得施特劳斯这一次可能被碾压了...但想想色诺芬的文本绝逼是百星级的了,所以这本书是九十九颗星。
  •     刘小枫老师说:"深得色诺芬笔法用心的,非施特劳斯莫属." (美德是否可教,EROS,拉皮条术)
  •     有若干前后译名不同现象
  •     什么是你心中最崇高的东西?
  •     255他(苏格拉底)与克珊熙蒲的关系是他与城邦关系的喜剧版。259色诺芬希望对玩笑行为(the playful)进行某种褒扬和恢复荣誉,而这意味着这样一种恢复荣誉既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希腊文中的“玩笑”(游戏)一词(paidia)暗示着其与“孩子”(pais)的联系;这有被认为等同于孩子气的危险,而作为孩子气的东西,玩笑不是值得贤人们追求的自明目标。
  •     读了色诺芬,才发现那个作为历史的苏格拉底.
  •     注释很详细,值得收藏,可参考柏拉图的<会饮篇>一起阅读
  •     施特劳斯提出色诺芬《会饮》的三个主题:“美与爱”、“笑”、“智慧”。我个人更偏向于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可否教育的问题,他的言说与他的行径构成有趣的悖论,难以驯服的苏格拉底之妻无疑代表一种可教道德的局限性。此番欢娱之宴上已隐然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社会与人的衰颓之音。(翻译问题在于维兰德一篇的译者过量使用成语,令人生厌;编辑问题在于一些人名与词汇翻译的口径不统一,在一页之内出现“阿克比亚德”和“阿喀比亚德”太不应该)
  •     #
  •     逞才炫技,六经注我之作。看过注释比正文长的,没看过这么难看的!
  •     2006.Mar-Jul 初读。日后再读。
  •     美本来就不是个绝对的概念,现在人们却开始把美禁锢在一字眉欧式双眼皮和锥子脸的网红脸上了。什么时候才有自信做自己呢?
  •     2013-2-26
  •     很好的哲学片段,同时也是很好的八卦题材
  •     = =.....只读了正文....MARK...
  •     谢jxx借阅
  •     真能解释
  •     被维兰德的评论震惊到了。一个学者要有怎样的偏见与偏执才能写出这样的评论。或者是翻译的缘故?
  •     就原文而言,色的《会饮》的思想境界和文笔差柏拉图的《会饮》实在太远。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之间差了N个阿里斯托芬的苏格拉底。色诺芬的会饮几乎只有第8节谈了严肃的话题,但最远也只是止于精神之爱大于肉体之爱,精神之爱前者也有利于城邦,其他章节关键性问题谈的并不多。维兰德对柏拉图和色诺芬会饮的对比简直就是纯粹找茬,主要观点就是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不是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色诺芬的才是,这一点当然是常识,但后来开始说柏拉图的苏格拉底讲话太多,显示不出雅典人的优雅和礼仪(还在暗暗贬低柏拉图),色诺芬的会饮才是平实的真实的优雅的对话(反正我是没看出来多美),之后就开始各种夸张的形容词夸的天花乱坠,但却几乎不分析内容是否有价值。施特劳斯解读色诺芬的会饮基本就是梳理了下内容,很无趣。
  •     06-10,广州。相见恨晚!!
  •     草草泛读了一遍,不及柏拉图的《会饮》有诗意,但相对多了些质朴的市井气息。一群大男人躺在一起,喝着美酒,看着杂耍,谈论着美丽和爱情,真是个基情四射的场景。相较于中国,大约只有魏晋人聚会谈玄堪与比肩了。
  •     太不好看了,这古意真水
  •     书是好书,如果由刘小枫亲自来翻译就好了
  •     维兰德多么像魏晋人士。。。
  •     替人买的,据说还不错,学哲学的人可以看一下。
  •     拉皮条的技艺
  •     有些地方没太看懂,等熟悉材料后需要重读。
  •     只读了《会饮》,没看后面的义疏。
  •     这本书使人受益匪浅。雅典思想使人沉醉不已。文中关于精神之爱和肉体之爱的探讨给我了很大启发。哲学很美。
  •     last time i saw you, we had just split in two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