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共伦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 > 海洋公共伦理研究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502775759
作者:俞树彪
页数:225页

章节摘录

  第1章 海洋公共伦理的时代意蕴  海洋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人类生存的最后家园。这原本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实,而人类却是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以后才开始认识到,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生存还是毁灭?”这确实是个问题。倘若我们打算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唤醒潜藏在内心深层的自我意识,构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生活方式,并用伦理、道德与法律的力量来维护这种和谐。  1.1 海洋世纪的伦理要求  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海洋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海洋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人类重返海洋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1.1.1 海洋价值的时代凸显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道、资源的宝库。海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古今中外的史实说明,凡大力发展海洋的国家,皆可国势走强,反之,则有可能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地步。综观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开放、向海的朝代则兴旺发达,闭关、内收则衰落挨打,海洋与中华民族的统一、稳定、繁荣和昌盛休戚相关。

前言

  中华民族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有过木秀于林的强盛时代,然而,自古以来,我国都不能被称之为海洋强国。在我国历史上,也曾有许多思想家和战略家认识到海洋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成书于公元前8世纪的《易经》就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的记载;《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了齐国卿相管仲提出的“惟官山海为可耳”的政策主张;战国时的韩非子在总结治国经验时亦强调海洋管理的重要性,他提出“历心山海而国家富”的著名论断。孙中山先生曾指出:“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势。”历史经验有力地证明了先人的预言。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都是依靠发展海洋走上发达之路,海洋特别是港口都为其成功发展和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人类的祖先早知道地球近3/4的面积是被海洋覆盖着,在茫茫星河中,我们栖居的行星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地球”或许就不是我们栖居之所的名称了。科考数据表明,覆盖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体积约为13.7亿立方千米,平均深度3800米,最深处超过10000米。海洋深广若此,它为地球上99.5%的生物提供了陆地和淡水水域所能提供的300余倍的生存空间。近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获得了地球实为“水球”的证据,但至今我们的目光仍然更多关注着脚下的土地,思想里仍然缺乏一种理应建立的“水球”理念。做《水经注》的中国古人郦道元早用前人之言概括出了“水球宣言”:“天一生水”,“天下之多者水也”,“水之为德者大也”。生命是水之“大德”。“水球”上的海洋赋予星球以生命,抚育滋润它们,并帮助其中的一部分登上陆地环境。也正是依靠“水球”之水创造的良好的水、气循环,人类这样的需氧生物才能得以生存。

书籍目录

第1章 海洋公共伦理的时代意蕴1.1 海洋世纪的伦理要求1.1.1 海洋价值的时代凸显1.1.2 海洋世纪的伦理隐忧1.1.3 海洋时代的伦理蕴涵1.2 海洋伦理的逻辑起点1.2.1 海洋1.2.2 伦理1.2.3 公共伦理1.3 人海和谐的公共伦理1.3.1 人与海洋和谐共处1.3.2 公平分享海洋利益1.3.3 永续利用海洋资源1.3.4 合理维护海洋权益第2章 海洋公共伦理的理论溯源2.1 海洋伦理的历史考察2.1.1 海洋与生命起源2.1.2 海洋与人类起源2.1.3 海洋与人类生存2.1.4 海洋与人类发展2.1.5 海洋与人类未来2.2 海洋伦理的理论基础2.2.1 伦理学2.2.2 海洋科学2.2.3 海洋管理学2.3 海洋伦理的实践探索2.3.1 海洋实践历程2.3.2 当代海洋实践2.3.3 可持续发展探索第3章 海洋公共伦理的价值考量3.1 生态伦理的哲学分析3.1.1 人理与物理的理论障碍3.1.2 类与群体的价值观冲突3.1.3 绿色崇拜与生态主义矛盾3.1.4 生态文明与市场文明碰撞3.2 海洋伦理的价值追思3.2.1 自然海洋的生命价值3.2.2 海洋生命的人文价值3.2.3 海洋伦理的价值基础3.3 海洋伦理的价值视野3.3.1 海洋伦理的价值依据3.3.2 海洋伦理的价值抉择3.3.3 海洋伦理的价值实现第4章 海洋公共伦理的文化解读4.1 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4.1.1 海洋意识的意义特点4.1.2 海洋意识的发展历程4.1.3 海洋意识的具体内涵4.2 海洋伦理的法律拷问4.2.1 价值理念4.2.2 伦理责任4.2.3 道德前提4.3 海洋伦理的文化自觉4.3.1 同类相亲4.3.2 照料自然4.3.3 和而不同第5章 海洋公共伦理的理论架构5.1 海洋伦理的理论内涵5.1.1 理论提出5.1.2 学理依据5.1.3 内涵界定5.2 海洋伦理的研究视角5.2.1 性质地位5.2.2 途径方法5.2.3 研究目标5.3 海洋伦理的现实指向5.3.1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5.3.2 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5.3.3 海洋经济的统筹协调第6章 海洋资源利用的伦理尺度6.1 海洋资源的生态价值6.1.1 海洋资源的价值构成6.1.2 海洋资源的耦合价值6.1.3 海洋资源的保值增值6.2 海洋资源的道德属性6.2.1 海洋资源的产权道德6.2.2 海洋资源的整体道德6.2.3 海洋资源的公共道德6.3 海洋资源的伦理利用6.3.1 资源利用的伦理目的6.3.2 持续利用的资源伦理6.3.3 资源利用的伦理要求第7章 海洋环境的伦理呵护7.1 海洋环境的伦理内涵7.1.1 人类文明的自然根基7.1.2 海洋环境的生态瓶颈7.1.3 现代海洋的环境意识7.2 海洋环境的伦理保护7.2.1 海洋保护的伦理原则7.2.2 海洋保护的伦理规范7.2.3 海洋保护的伦理观念7.3 人类诗意地栖息地球7.3.1 珍爱共同的家园7.3.2 对子孙后代负责7.3.3 维护可持续发展第8章 海洋经济统筹的伦理协调8.1 海洋经济的伦理基础8.1.1 海洋经济的伦理要求8.1.2 海洋经济的发展道德8.1.3 海洋生态的经济伦理8.2 蓝色文明的发展模式8.2.1 蓝色文明的深情呼唤8.2.2 蓝色文明的具体内涵8.2.3 蓝色文明的伦理标准8.3 海洋经济的统筹协调8.3.1 海洋经济的蓝色崛起8.3.2 海洋伦理的理念提升8.3.3 海洋伦理的文明传承第9章 海洋公共伦理的着力建设9.1 海洋伦理的建设难题9.1.1 基础性难题9.1.2 结构性难题9.1.3 操作性难题9.2 海洋事务的伦理合作9.2.1 经济生活的合作来由9.2.2 合作进化与社会发展9.2.3 走近合作的理论提升9.3 海洋伦理的教育推广9.3.1 海洋伦理的教育课题9.3.2 海洋伦理的推行平台9.3.3 海洋伦理的教育回应第10章 海洋公共伦理的和谐导航10.1 人海和谐的伦理建构10.1.1 和谐伦理的分析框架10.1.2 和谐伦理的精神解读10.1.3 人与自然的伦理建构10.2 和谐海洋的伦理导航10.2.1 和谐海洋的理论内涵10.2.2 和谐海洋的当前态势10.2.3 和谐海洋的发展路径10.3 海洋伦理的文明传承10.3.1 海洋伦理的生态文明10.3.2 海洋伦理的社会文明10.3.3 海洋伦理的发展文明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8ZXSJ029YB)研究成果  浙江海洋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海洋公共伦理研究》内容简介:人类诗意地栖息于地球,并对自然过程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人生存于大地,依赖于大地,从属于大地,这是人的生存之所在,人的存在之所在,人的根本之所在。因此,大地是万物之母,也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的立足之地,是人的持久根基。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应是自然和大地的维护者。“栖息”主要不是居住下来,而是要看护并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空间,在这样的场所,其他事物能够自己展现并健康成长。“栖息”首先是拯救,是使其他存在物成为它们自己,完全展现它们自己。因此,人应该接受大地的恩典,让所有事物“存在着”。只有让事物存在,不毁坏和毁灭自然物,人才能从事物的存在中获得自己的存在,并与万物同在,建立人在大地上的诗意般的居住。也就是说,除非大家都获救,否则谁也不能得救。故此,人类应该理性地摆正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人在大自然中所占据的并不是最重要的位置;大自然启示给人类的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只有适应地球,才能分享地球上的一切。只有最适应地球的人,才能其乐融融地生存于其环境中。人类诗意地栖息是精神的产物,它将把人类带向希望之乡。

图书封面


 海洋公共伦理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