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807524953
作者:杨红旗
页数:339页

章节摘录

  孟子“言君子学问之法”,“得”这种学问目标是以自得的方式实现的。修仁行义,孟子强调:“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①求仁之术,孟子注重。“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②  在孟子的思想结构中,“思”是关键概念。“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③“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④。思是仁义本心的本质作用,亦即道德本心对其自身的明觉。所以思与不思,不但决定了本心的存亡,而且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有大人、小人的区别。思作为心之官与耳目之官相对,思、意、志等术语共同建构了孟子所论心的特征:“它毋宁指涉着一个能够受形躯方面的影响,也能够遵循其内在理则的决意形的机能(或称之为价值意识),换言之,一个在本质上拥有选择自由、明照价值的心灵。”⑤  心的存在特性决定了求心的途径,孟子提出的方法是知言、养气、尽心、存心。在孟子的思想结构中,心是目标,心又是手段。“儒学自孔孟立教,讲本体(道德哲学中之基本原则)必函着讲工夫,即在工夫中印照本体;讲工夫必预设本体,即在本体中领导工夫。”

前言

  20世纪现代学者创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与中西比较诗学两个新兴学科,古代文论研究主要在这两个学科论域中展开。这两个学科开启了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空间,开始了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性言说;但现有的研究局限于参照西方的言路,隐含着失去现代问题的危机。本书以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为切人点,讨论古代文论研究的种种问题。  本书研究汉语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历史状况,主要探讨历代论者对以意逆志命题所作的解释、发挥、批判、研究及其隐含的文学思想史与文论学术史意义。本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1)在汉语语境中,历代论者是如何且为何注疏、阐发、研究和运用以意逆志命题的?这种诠释的历史发展显示什么文学思想史与文论学术史意义?(2)在这种诠释史的具体发展经验中,体现出何种具有汉语文化与思想特质的学术话语?汉语学术话语如何在当下语境中,就文学理解等问题展开言说?

内容概要

杨红旗,男,1973年1月生于四川安岳。1995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艺学硕士;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论与美学的教学和研究。已在《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中西比较诗学史》《比较文学教程》等论著多部,先后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青年项目、重点项目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参与“中外文论比较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
序言
第一章 开创:以意逆志元命题
第一节 说《诗》者,以意逆志
一、以意逆志与断章取义
二、以心求心的以意逆志
三、诠释学的汉语元命题
第二节 孟子说《诗》与诗教
一、重建《诗》之伦理: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二、交友古人:读其《书》、颂其《诗》,知其人、论其世
三、诗教传统中的以意逆志说《诗》
第三节 意义与回响
一、以意逆志与孟子《诗》学
二、以意逆志与《诗经》的接受
三、以意逆志与中国诠释传统
小结
第二章 拓展:己意与平心的诠释之路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适用范围的扩展
二、命题内涵的转变
第二节 理解方法与诠释伦理的建构
一、孟子与《孟子》的意义
二、人情不远与意私志公
三、汉宋之争与理解方法、诠释伦理
第三节 朱熹与以意逆志诠释
一、读书之法,以意逆志
二、以意逆志读书法与儒学
三、意义与回响
小结
第三章 限定:知人论世之助与主观臆测之误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有效性的怀疑
二、知人论世的限定
三、主观臆测的批判
第二节 学术转向与文化转型中的以意逆志诠释
一、学术转向与清代以意逆志诠释
二、文化转型与现代以意逆志诠释
三、汉语与以意逆志诠释
小结
第四章 转换:现代视野中的以意逆志
第一节 以意逆志方法
一、儒家精神与以意逆志
二、以意逆志文学批评方法
三、以意逆志诠释方法
第二节 以意逆志逻辑
一、作者、文本、读者、世界与理解逻辑
二、整体、互动、体认与理解传统
三、类同、异质与中西的比较对话
第三节 多维视野中的以意逆志诠释史
一、传统与权威
二、有效诠释
三、效果历史
四、诠释之弧
小结
第五章 重建:以意逆志诠释学
第一节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与以意逆志诠释
一、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二、传统转化的现代危机
三、命题诠释与汉语知识生成方式
第二节 为己之学与以意逆志诠释史
一、为已之学与为人之学
二、为己之学的现代处境
三、命题诠释史与汉语知识生成内在理路
第三节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与以意逆志诠释学
一、西方文论中国化问题
二、诠释学的现代格局与中国化目标
三、以意逆志诠释学与汉语意义的现代拓展
小结
结语 汉语诠释学话语
一、理解之路
二、修辞境界
三、人文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叙事伦理话语批判
后记

作者简介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
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图书封面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