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64个人生感悟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 > 论语的64个人生感悟

出版社:冯丽莎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8-12出版)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504463388
作者:冯丽莎
页数:252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感悟论语中的做人智慧感悟5: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解析】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而忠恕就是“仁”。忠,就是中心,把心放在当中,就是孔子明确地告诉子贡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仁”;恕,就是“如心”,将心比心,就是孔子明确地告诉仲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忠是从正面讲的,恕是从反面讲的。其实《论语·颜渊》里也是讲这点:“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人之美是忠,不成人之恶是恕;而小人是不忠不恕。在《论语》中,或强调忠,或蝴恕,都是一个意思。《论语·卫灵公》有一章:子贡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论语》中,“主忠信”出现了五次,分别在第一、八、九、十二、十五篇中,真不少,第八篇《泰伯》中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讲得十分明确了。可以说,“仁”贯穿了《论语》。人类所最需要的是“关爱人”,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即“仁”,即所谓“孔子智慧”。 应该说,孔子智慧是一个抽象,即东方文化核心的抽象,正确处理人与人、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更一般地讲,世界的一切,就是“关系”,就是“处理关系”。我们所努力的,就是尽可能正确地去认识关系、把握关系、处理关系;人类社会也逃不出这个“关系”。“关系”和谐,方能存在与发展;“关系”不和谐,必导致灾害,甚至必遭到毁灭。所谓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不是“二”以贯之。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子贡还曾问孔子:“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自己不愿意别人强加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实际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作为这样一个高材生,又抓住了老师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来谈体会,按理说该得到赞许,却不料被老师一盆冷水迎面泼下来,说:“赐呀,这不是你做到了的。连子贡都没能做到,又有谁能做到呢?恐怕就只有颜回了吧。可惜我们在《论仑语》中还没有看到孔子对颜回这方面的评价。倒是在《卫灵公》里,当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时,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来,就是在孔子自己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要作终身的努力。既然如此,不仅子贡没能做到这一点不足为怪,就是我们没能做到这一点又有什么可怪的呢?只能说,“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鲁哀公问宰我用什么木头做土神的牌位好。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做,周代用栗木做,用栗木做的意思是使老百姓望而生畏,战战兢兢。”孔子听到后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即“已经做成的事就不必再说它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孔子不满意宰我关于“使民战栗”的解释,因为它不符合德政爱民的思想。但周代确实用栗木做土神牌位,所以孔子也不好正面批评宰我,而只是从思想方法上来说,既然已经过去了的事,就不要去追究它了。不管这件事本身的是非曲直,孔子这里所表现的,的确是一种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所谓破镜难圆,覆水难收。生米既已煮成了熟饭,说也无益,劝阻徒劳,追究也于事无补,不如不说的好。人们常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或者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既往不咎,立功授奖。”孔子特别强调不念旧恶少怨恨,他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旧仇,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很少。”俗话说:“退后一步天地宽”。过去有人对不起自己,但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了。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潇洒一点,不怀恨剃人,和别人之间的仇怨也就因此而没有了。就算对方是坏人,也终有粥化的一天。不然的话,冤冤相报何时了?大家都处处设防,永远没有安宁的一天。所以,对人宽容一点吧,不要老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有人说宽容是一把健康的钥匙,是一个人修养和为人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宽容别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和煦的春风;不肯宽容别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宽容犹如冬日正午的阳光,常常会令冰冷的心墙渐渐融化。宽容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以宽厚之心待人,就会使彼此拥有更多的信任和爱戴。宽容是一种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自己的境界;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安宁和恬静。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不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气愤和悲伤是追随心胸狭窄的影子。生气的根源不外是别人做事侵犯、伤害了自己的利益和自尊心等,于是勃然作色,怒从心头起。此种生理反应无非在惩罚自己,而且是为他人的错误,拙然不值!孔子还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就是。作领导不宽容,行礼仪不严肃认真,遭遇丧事的时候不悲哀,我用什么来观察这种人呢?”没有什么值得观察的,当然也就是被否定的对象了。这里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居上不宽”的问题。在另外的地方,孔子曾反复从正面说:“宽则得众”。(《阳货》、《尧曰》)宽容就能得到群众拥护。孔子把“宽”作为“仁”的五个方面内容之一。荷裔美国作家房龙曾写过一本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宽容》,他把宽容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宽容对于一般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话,那么,对于居于上位的领导人来说,就更应该是一种必须具备的素质了。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入至察则无徒”。水太清澈了,清澈到像游泳池里的水一样,是没有鱼儿能够在里面生存的;人太明察,太苛刻了,苛刻到像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群,那是没有人愿意跟随你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宽则得众”的著名典故和故事,诸如楚庄王绝缨尽欢,孟尝君不杀与自己夫人通奸的门客,汉高祖重用陈平,曹操下《求贤令》选拔那些虽然有这样那样缺点但确有才干的人,唐太宗不追究郭子仪的儿子得罪自己,宋太祖宽容受贿的宰相赵普,宋太宗宽容酒醉的功臣孔守正和王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与此相反,因“居上不宽”而自食其果的例子也同样不胜枚举。因此可以说“居上不宽”是领导者的致命伤,而宽容的肚量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起码要求。越是进入民主的时代这一点就越发突出。这是所有领导者或想做领导者的人必须牢牢记在心上的信条。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宽容他人,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说:“一乡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样?”孔子回答说:“难说。”子贡又问:“一乡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还是回答说:“也难说。只有当乡人中的好人喜欢他,乡人中的坏人厌恶他时,我才能肯定他是好人。”(《子路》)又有一次,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卫灵公》)可见,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不能只凭个人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所左右,人云亦云。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孔子提出了“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的看法。实际上是要求我们修养以“仁”为核心的内在品格,克服偏私之见,正确对待他人。

前言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立者。自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家思想就开始成为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宋代大儒朱熹曾经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它形象地说明了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孔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也要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华。孔子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论语》就是记载孔子一生言行,以及孔子与弟子、时人相互问答或弟子间相互问答之语的著作。这些话当时被随时记下来,孔子死后。弟子门人把它收集编辑成书,这就是《论语》,它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论语》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著名学生的言语行事。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用智慧诠释人生道理,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融会有得而见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国学大师 南怀瑾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感悟论语中的做人智慧感悟1:做一个有主见的智者感悟2:做人要矢志不渝感悟3:德行比才能更重要感悟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感悟5: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感悟6: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感悟7:做人一定要有信用感悟8:人无远虑,必有近忱第二章 感悟论语中的修身智慧感悟9:有过则勿惮改感悟10:一定要以诚立身感悟11:贫莫自哀,富不忘礼感悟12:人生贵在自强不息感悟13:一定要严于律己感悟14:克服私欲,才能刚毅感悟15:士不可以不弘毅感悟16:士行有耻,君命不辱感悟17:不因小利而失大义感悟18:学会爱憎分明的立场第三章 感悟论语中的处世智慧感悟19:不拘小节才能有突破感悟20:处世之道当灵活感悟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感悟22:要有虚怀若谷的气度感悟23:知他人之所需感悟24:中庸处世,和谐人生感悟25:要学会处变不惊感悟26:处世要谨小慎微感悟27:要有宠辱不惊的气量感悟28:坦荡为怀,人生宽广第四章 感悟论语中的做事智慧感悟29:“做”才是生存的根本感悟30:该智则智,当愚则愚感悟31:建功隐退,看准时机感悟32:敬事两后取的做事态度感悟33:群策群力才能有力量感悟34:忘记旧仇,不惹新怨感悟35:欲速则不达,小利败大事感悟36:方法要活。原则要强第五章 感悟论语中的说话智慧感悟37:口不妄言。远离麻烦感悟38: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感悟39: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感悟40:讷于言而敏于行感悟41: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感悟42:察言观色再开口第六章 感悟论语中的学习智慧感悟43:不学不足以成大器感悟44:三人行必有我师感悟45:有学有识,方成大器感悟46:博闻多识,择善取之感悟47:学以致用为本感悟48: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感悟49:会学习还要会思考感悟50:启发式的教育方法第七章 感悟论语中的为官智慧感悟51:要培养多方面的才能感悟52:在其位则谋其政感悟53:真诚方可取信于民感悟54:其身正,不令而行感悟55:要有全面的察人眼光感悟56:用人时使功不如使过感悟57:为政当居之无倦感悟58:为政不要以私害公一第八章 感悟论语中的生活智慧感悟59:千万不要患得患失感悟60:简单生活的快乐感悟61:饮食得法,养生有道感悟62:志不物移,宁静淡泊感悟63:学点自得其乐的本领感悟64:健康生活,宁俭不奢

编辑推荐

《论语的64个人生感悟(珍藏版)》孔子的思想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其思想的精华无疑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作者简介

《论语的64个人生感悟(珍藏版)》主要内容:《论语》中的对话既浅显又朴实,但却蕴含无限的人生厦,道破了人生幸福和成功的秘密。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相互的,《论语》的真谛,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不是长篇大论的,而是收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会我们人生的各种道理。

图书封面


 论语的64个人生感悟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很喜欢此类的书籍。
  •     在法理课上的无聊读物,每个历史故事都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很多道理我们懂了千年却仍旧无法做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