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的幸福》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 > 放下的幸福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1
ISBN:9787535440631
作者:圣严法师
页数:203页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之前是将它放在手机里,一点点陆续在上班路上看完的。昨天去书店原本是想买卡夫卡的城堡,结果看到这本后,忍不住也顺手一并带回家。这是一本可以常看常新,需要时常翻阅的智慧宝书,其中的许多道理都很通俗易懂,但是如需落实到现实生活中,着实费力,因为周遭有太多的诱惑会把你适时的从中拉出,就这样反反复复,重蹈覆辙,原本所感悟的一些事情可能瞬间就抛之脑后,化为须有。尚诺能抱着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次得失的机会,方可放下。“失即是得 是一种痛苦 也是幸福 因为只有失去 空下的双手 才能拾起新来的幸福" 这种幸福不只七情六欲的满足,是一种能看穿一切的慈悲与豁达之心。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高考后的暑假和大一的时候看过一些佛教方面的书籍。现在回想起来,也能明白有那么一段时间,自己的心情的平静。看了圣严法师的放下的幸福,反思自身,这三年来,我身上的贪,嗔,痴,慢,疑,如毒素一般在累积。。生活即修行。而我,却在云端,在火炉中翻滚,浮躁不安。这时,我又回想起思想道德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沉得住心!而面对生活,我的心漂浮了多远,远离的我出发时希望到达的目的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当年,看到这话,我豁然开朗了,也获得了心灵的平静。此时,再读此话,深呼吸,我感到内在的平和。知福,惜福,种福,培福。生活中很多的抱怨与不满,是来自于欲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如圣严法师所说,我们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而我们却追求我们不应该得到,不需要的东西。应得,该得,想得,要得,存在不平衡,人就开始不快乐,不幸福了。相反,如果懂得自己拥有的幸福,并且珍惜它,同时,培养它,发展它,这样,心就会满足,就不会浮躁不安了。一直以来,我对于佛教都有一种向往。可是,我总是担心,如果别人知道我喜欢佛教,尤其是男孩子,会不会用一种别样的眼光来看我?会不会影响我的爱情和婚姻?现在想想,没有必要顾虑太多吧。我只是在用心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佛法在帮助我成为这样的人。如果男孩不能理解这样的我,那么彼此的灵魂应该也不会贴近吧。所以吧,偶尔看看这方面的书,总是有益的。

未错过的放下。

我们总在佛前许愿,祈求获得内心的宁静,祈求不要贪痴嗔。我自己无数次的懊恼,脾气坏得不得了,无数次的困惑,种种教育都无法令我摆脱易怒、易气的习性,伤害别人的心,伤害自己的身体。看完后,体会最深的还是:践行也是一种修行,修行不是说要念多少佛经,而是要在生活中践行。我将在今后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努力去践行,不断完善自己。对于忍,我之前也不大体会。总觉得,忍多了是一种憋屈,一种委屈,一种窝囊,更重要的是,很难做到,难于践行。如今去懂,去了解,忍并不是一味的退让,而是养成一种习惯,先放一放,再来做决定。不要让太多的重要决定,都在头脑发热时所作,为自己种下苦果。前段时间在西安汉唐,看到这本书,随手翻了翻,没有多看。最近在家闲着看了电子书。值得一看。

五毒的解药

圣严法师走了,这是他最后的遗作。这本书,是我在重回南京时于大众书局看到的。是日,我将于第二天离开南京。晚十点,一个人走在路上,虽不至于怅然若失,心情却仍然复杂。南京对于我来说,是个特殊的城市;而此行的目的,是将过去留在过在。而此时的我,却不能确定,我是否已真的放下。《放下的幸福》,书名吸引了我。但我却旁顾左右,迟迟不愿翻阅,确切地说,是不愿面对。。。很快,书店就要打烊了,迟疑之下,我索性直接买了书,放进包里,没有翻阅。我终于又离开了,在飞机上,我拿出这本书。“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这两句话从封面映入眼帘。翻开书,扉页便是法师的遗言,大意是身后事从简,身外物尽归尘缘。末后说偈:“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但愿法师的觉悟如他的文字一般高明,已然超越时空,超脱生死。法师在这最后的著作里,主要阐释了人生之苦的根源,即佛陀所言之“五毒”——贪、嗔、痴、慢、疑。法师分章一一阐释点破,并提供产生各种烦恼时简洁的应对方案。我仔细阅读了两篇序及附录中关于佛教五毒的解释,随意翻阅了正文若干章节,觉得所言极是,且本书有一个很大特点:语言白话居多且平易近人,既具古典性,也不回避现代性,因此适合大众阅读。在书中,我不时发现法师的许多观念和我自身所悟十分贴近。然而,我却无意深究和精研法师的众多文丛,毕竟,佛理的精髓,在于自悟和亲证。任何不假思索拿来的观点,是不会在内心发芽生根的,只能作为临危时的特效药,而无法从根本上除“业”。关于书的选择,特别是与自我和人性的思考有关的,不仅要对书籍精挑细选才确定阅读,在读时还应该力行自悟和亲证,不被书中的观念和方法牵着鼻子走,要根据自己的思考,选择书中有用的养分加以咀嚼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是我日后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本书,我送给父母,相信对他们有用。至于南京之行,不管圆满与否,它完结了。Dante20091105

澄明的了悟

澄明的了悟 ——读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八月读了一些书,但没有读到自己想感慨一番的书,九月又快要过去了,现在家中已有好书,心中不慌了,有米下锅啦!感谢一下亲爱的锛,跟着你我读到了不少好书,读到了龙应台、陈丹青、梁文道、胡兰成、超级阿嬷、妹尾河童、在乡下种“狐狸的手套”宁静而愉悦的老奶奶(我是那么向往那种简单、纯朴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次又把你刚刚网购收到,都还没看并且最想先看的《放下的幸福》横刀夺爱,掳来数周迟迟才还。这真是一种福气呀,可以看那么多好书,很多人都不愿借书给别人,只有亲爱的锛,不仅借好书给我看,而且是自己也最想先睹为快的好书,锛不仅是我的宝库,而且还为我省下了好大一笔买书的银子呀!今天锛开始读这本她同样也挚爱的书了,希望她看到这篇读后感时,已经读完了圣严法师这本如同澄明心灯的好书。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到她的兴致,人的视角各不相同,读书前最好的事情是————不要知道别人的观感,这样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可以保持自己独特的视角,等书看完了再了解一番他人的感受,对于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就可以大大的感受一番了。呵呵~~~~,这是我的读书习惯,从不在读正文之前,看序言,看旁人的介绍,如此才可以保持自己阅读的独立性,人的独特性也是一种宝藏,所以对于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也要妥善的保护好。圣严法师做为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师,四百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之一,被誉为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他的文字没有过多深奥的玄理,以普度众生、济世慈悲的襟怀,将佛家的清净平和、高远淡然融入了寻常的人生,仿佛在茫茫黑暗中点燃了一盏融融的心灯,没有夺目的亮度,却有那样一份暖,妥帖的润物于无声,真正的力量都是如此的,大道向来很简单,不会深奥玄妙的让人看不懂。放下的幸福来自面对困扰时“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这就是幸福的起点。圣言法师慧语: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慈悲没有敌人 ,智慧不起烦恼心量要大,自我要小尽心尽力第一 ,不争你我多少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要能放下 ,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识人识己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感恩能使我们成长,报恩能使我们成就感恩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知道自己的缺点愈多,成长的速度愈快,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坚定踏踏实实做人,心胸要广大;稳稳当当做事,着眼宜深远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忙得快乐,累得欢喜不要以富贵贫贱论成败得失,只要能尽心尽力来自利利人任劳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评。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评之中藏金玉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长的经验;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以智慧时时修正偏差,以慈悲处处给人方便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精进”不等于拼命,而是努力不懈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财富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内和外和,因和缘和,平平安安真自在自求心安就有平安,关怀他人就有幸福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净化人心,少欲知足,净化社会,关怀他人

推荐放下的幸福

偶然的机会看到这了本书,很简单易懂的文字,当烦闷的时候看一下,犹如山间的清泉一下子就将心中的烦事冲洗干净。只看了每一章,文中所提到的放下,是为是清空双手,清空双手是为了把握未来的幸福。失即是得,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该学习一下的意境。期待看下去会有更多的收获。不错的一本书~~

暗暗啊

圣严法师走了,这是他最后的遗作。 这本书,是我在重回南京时于大众书局看到的。是日,我将于第二天离开南京。晚十点,一个人走在路上,虽不至于怅然若失,心情却仍然复杂。南京对于我来说,是个特殊的城市;而此行的目的,是将过去留在过在。而此时的我,却不能确定,我是...

Notes of '放下的幸福'

放下的幸福 The Happiness of Letting Go圣严法师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第一章 佛法改变人生第二章 贪凡是“想要”的超过“需要”时,就是贪。若能生活简朴、减少欲望,心便不会随着物欲而起伏不定。第三章 嗔凡是不能以慈悲心待人,就是嗔。若能多培养、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嗔念自然就会减少,甚至消失了。忍并不是忍气吞声地受委屈,而是克制自己的冲动,不要马上做出反应。因为只有先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后,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恰到好处的反应,这样才能圆满地解决问题,这才是忍辱。第四章 痴凡是事理不明、是非颠倒,就是痴。若能时时心怀正见、正念,天下就没有走不通的路。有些人虽然帮了你很多忙,可是到最后反而会使你成为一个无能的人,变成你成功的绊脚石。其实工作应该是要用“赶的”,不能用“等的”。虽然说做事不能急,但一定要用赶的,因为工作如果不用赶的话,通常不容易完成,事情唯有在迫切的情况下,不眠不休地赶工,才能顺利地把它赶出来。我们应该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今天要做的事今天就要完成,因为明天能不能活着还不知道,能够赶出来就要尽快把它赶出来。其实,只要能了解“生命无常,人身可贵”,就能克服喜欢拖延或懒惰的心态。因为生命是无常的,人随时都可能死。但是我们人身是可贵的,失去了这个身体之后,就再也没有办法用我们的身体来完成工作了。所以,在我们还没有失去人的生命之前,就要好好地运用这个无价的生命,来做无限的贡献。人会散漫的原因,多半是失去了生活的轨道,生活没有了规律。因为心没有了次序,生活自然也没有次序,于是就变成散漫了。因此,要想克服散漫心,就要将自己纳入轨道中。方法可以是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个定课,以培养定力和规,并且用发愿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方向建立起来。仔细想想自己想要做、应该做的是什么事?每天的生活要怎么规划?当你把生活规律化以后,渐渐地散漫心就会去除,就能进入生活的轨道里。而培养兴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让目标成为僵硬的东西。如果只有目标而没有兴趣的话,再好的目标都会成为例行公事,很快地就会连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目的都不知道了。此外,培养合群的美德,透过和其他人共同生活与交往,可藉由群众力量的支持来校正自己的散漫。如果一个个性非常孤僻的人,又生活很散漫的话,那要改变人生态度就很困难了。这里所指的朋友,是能够谈学问、谈信仰,或是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本身生活就没有规律的朋友。第五章 慢凡是自以为是、恃才傲物,就是慢。若能放弃自我中心,谦恭待人,满心自然就会逐渐消失。对于孩子的教养,不能老是说他不好,否则很容易养成他自卑的人格,凡事都往坏处想,就会更加自暴自弃。我们应该多鼓励、赞美孩子,但不能无限制地赞美他,不然会造成孩子的误会而变得娇纵、目空一切,甚至于变成孩子的另一股压力,这些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有不好的影响。你可以告诉孩子说:“你今天做得非常好,妈妈觉得非常欢喜,但是还有人做得比你好喔!我相信你还会更上一层楼,不过也不要太勉强,努力了就好。”第六章 疑凡是对自己没有把握,对人没有信心,就是疑。若能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向及出世态度,便不会老是活在怀疑之中。不要将“疑”运用在人际关系上,也就是一开始交朋友时,就要信任,如果有疑心,那就干脆不要交这个朋友。不过在交往后,也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底牌全部露出来,这样反而容易让朋友起坏心眼;他本来不一定有坏心眼的,结果因为你的关系而增长了坏心,对他不是很不公平吗?所以与人结交时,一定要先相信对方。


 放下的幸福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