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中的风格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系统中的风格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313075727
作者:刘敬国
页数:202页

章节摘录

  笔者略与王宏印先生意见不同的是认为第四条同样牵涉到了译者的语言能力,这一点我们留待下文再详细阐述。彦琮的“八备”说是针对佛经翻译而发的,即一名合格的佛经翻译者应该具备那些条件。不过,如果我们不考虑其中的具体规定,去除其宗教色彩,从而抽象出“八备”说的理论原则,则“八备”说对普通意义上的翻译,甚至其他领域的学术行为,也同样有其适用的价值。汤用彤先生认为:“凡此诸项,即执以绳现代之翻译,亦为不刊之言。”(汤用彤,1982:76)颜治强先生也认为:“‘八备’涉及宗教觉悟、个人品行、理论修养、语言素质、文章造诣等,其意义实在已超出了译佛经,移用于其他专门学问也很适当。”(颜治强,1994:56)这同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八备”对于佛经翻译以外的学术领域同样适用。  彦琮的“八备”说涉及翻译主体性这一重要的理论命题,在当时达到了相当的理论高度。接下来我们要在当代翻译理论的视野和语境下,对“八备”说予以重新审视和评估。首先,我们认为,同许多传统的翻译理论一样,彦琮的“八备”说是一种规约性的(prescriptive)理论,而非描写性的(descrip-tive)理论。规约性理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翻译界的主要理论形态,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企图制订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规范,对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特定因素,如译者的个体特征、读者的阅读期待、翻译活动的背景因素等均不予考虑。换句话说,规约性理论是一种静态的、孤立的、机械的理论形态,是理论家个人设想的一种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并不能穷尽研究对象,而且由于它不考虑时空的限制,它同实际发生的情形往往有很大的距离。彦琮的“八备”说正是这样一种规约性的理论,它将译者视为静态的、孤立的存在体并加以条件限制,而不是将译者置于翻译对象、读者、社会背景等组成的完整的系统中,针对具体个人的翻译活动进行描述。  ……

内容概要

  刘敬国,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系计师,文学博士(翻译学方向),先后在《外国语》、《中国翻译》、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iatology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翻译作品五十余万字,研究方向:典籍英译;翻译教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一、概述二、国内外有关佛经翻译的研究现状三、写作缘起四、写作思路第二章 系统中的风格:翻译风格的形成机制一、概述二、翻译风格的定义三、结语第三章 《小品般若经》翻译风格的流变一、概述二、《小品般若经》的译本三、《小品般若经》的翻译历史四、《小品般若经》翻译风格的流变五、结语第四章 《小品般若经》翻译风格形成中的主客体互动因素一、概述二、客体因素对翻译风格的影响三、结语第五章 《小品般若经》翻译风格形成中的语境因素一、概述二、意识形态因素三、诗学因素四、翻译方式因素五、结语余论附录附录一 《小品般若经》同经异译本品目对照表附录二 汉译佛经流通情况统计表附录三 《小品般若经》译者资料表附录四 佛教词汇释义表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刘敬国编著的《系统中的风格—— 六种汉译本翻译风格研究》以《小品般若经》的六种现存汉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六种译本的语言特色、译者文化背景、译文产生的时代语境等的基础上,探讨翻译风格的形成机制,认为翻译风格首先是翻译主体(译者)和翻译客体(文本)互动的结果,同时翻译风格的形成又受制于语境因素。目标语文本的风格不可能是源语文本风格的简单复制,也不是译家个人风格的简单体现,它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有着复杂的文化意义,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考察和分析。
《系统中的风格—— 六种汉译本翻译风格研究》可供翻译研究者参考。

图书封面


 系统中的风格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