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佛教与社会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532626328
作者:星云大师
页数:221页

章节摘录

  佛教的财富观  财富是人人所希求的,它是一般人共同的愿望。财富可以分成很多种类,有物质的财富,也有精神的财富;有世间的财富,也有出世间的财富;有私有的财富,也有共有的财富;有现世的财富,也有未来的财富;有染污的财富,也有清净的财富;有外在的财富,也有内心的财富;有一时的财富,也有永久的财富;有狭义的财富,也有广义的财富;有有价的财富,也有无价的财富。  财富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善的因缘能成就一切,不善的因缘也能分散一切,正如水火,相助相克。佛经上说,世间的财富是五家所共有,哪五家呢?一、一场水火天灾,疾病人祸的灾难,倾家荡产;二、强盗土匪,劫夺我们的财富;三、贪官污吏以种种的手段侵夺百姓的财产;四、不孝子孙,浪荡家财;五、国家的苛政赋税,使民不聊生。纵使钱赚得再多,也无法预料无常意外何时会发生。  世间贫富之别,并非看金钱的多寡,应是看自心能包容多大,欢喜多少、满足多少而定。  一、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对钱财的看法是“非善非恶”,黄金是毒蛇,黄金也是弘法修道的资粮。放眼看今日的社会,有很多人是“富有的穷人”,但亦有少部分是“贫穷的富人”。既然富有,为什么又说他贫穷呢?  (一)最富的穷人  很多富有的人,有钱不懂得如何使用;有的人,有钱却用到不好的地方,甚至有钱不肯用,如此,虽然有钱,不也和穷人一样吗?  佛经中记载,有位善生长者,一天,他得到了世间上最稀有、最宝贵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长者就对人宣布:“我要把这宝贵的东西,赠送给世间上最贫穷的人。”  有很多贫穷的人来向他要这个金盒子,但是这一个人来要,善生长者说:“你不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那一个人来要,善生长者也说:“你不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  大家觉得奇怪:“你不是真心要把这个金色盒子送给人吗?”  善生长者说:“我这个金色盒子要送给世间上最贫穷的人,谁是最贫穷的人呢?告诉你们,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的国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  这个消息慢慢地传到波斯匿王那里,波斯匿王非常不高兴,说:“我是一国之君,怎么可以说我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呢?去把善生长者找来。”  波斯匿王把善生长者带到收藏珍宝的库房里,问道:“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善生长者说:“这是收藏黄金的金库。”  “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那是收藏银子的银库。”  “那是什么地方呢?”  “那是珍藏珍珠的宝库。”  波斯匿王大声责问:“既然你知道我有金库、银库……这么多的财宝,怎么可以在外面散布谣言,说我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呢?”  在善生长者的心中,认为波斯匿王虽然有钱,但不会照顾社会大众,不知去做福利人群的事业,虽然有钱却不会用,这就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  (二)最穷的富人  哲学家苏格拉底临死前,弟子问他:“老师,你还有什么遗言吗?”苏格拉底突然想起:“啊!我欠人家一只鸡,还没有还他。”一个大哲学家到临死之前,连还一只鸡的能力也没有,他是否真正的贫穷呢?苏格拉底的智慧,几千年来仍然影响着世间上的人,因此,像他这样的人,他是不穷的,他是贫穷中最富有的人。  佛教中的弘一大师,一条毛巾,一用就是十年以上,已经用到破烂不堪了。他的朋友夏丐尊见到时,不忍心地对他说:“我买一条新的毛巾送给你吧。”  弘一大师回答:“不用,这一条还很好用呢。”其实,他不是贫穷,他的富有是精神上的富有,是无人能比的。  又如佛陀的弟子大迦叶,放弃庄严堂皇的精舍,在坟墓洞穴里、山林水边间,作种种修行,可以说,他精神上是富有的,已不需要物质上的享受了。  (三)宿因与现缘  财富有宿因而来,也有现缘而有的。所谓宿因,就是过去世带来的因缘福报。例如,现在能做大老板,光是有学问,如果因缘不足还是不够的。除了宿因,尤其现世的因缘也很重要,广结善缘,给人一个亲切的微笑,说几句话赞美人、点头、握手,随喜功德,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福德善缘。因此,人生要重视无限的未来,要不断地播种,不断地培养未来的因缘,才会拥有财富。  (四)共通与个别  财富在能用上,是共通的,但是在所有上,就有了分别。例如这一栋高楼是你建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所有的,不过在刮风下雨时,我避避风、躲躲雨,在你的屋檐门口站一站。这些树木花草,虽然是你栽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的,不过我闻一下,看一下,心里想:“好青翠喔!”电视机是你的,不是我所有的,我可以在旁边沾沾光,也看一看。所以世间上的许多财富,虽然都是别人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共同享用。  农夫种田,所种的收成,当然是供应大家生活吃用的,但是小麻雀也去吃一点,这也不要紧。所以这个世间,所有是个别的,但享用有时是能共通的。对世间,我们不一定事事物物都非要有所有权不可,只要我们能够共同享用,那也是很幸福的。  (五)用钱与藏钱  过去有个人储蓄了很多的黄金砖块,全部藏在家里的地底下,一藏就藏了三十多年,却一直都没有用过。这三十年中,虽然他没用,但有时去看一看就非常欢喜。有一  天,这些金砖给人偷去了,那时他伤心得死去活来。旁边有人问他:“你这些金砖藏在那边几十年了,你有没有用过它呢?”他回答:“没有。”那个人就说:“你既然没有用  过,那不要紧,我去拿几块砖头,用纸包起来,藏在同一个地方,你可以常常去看,把它当作金砖藏在那里,这不是一样可以欢喜吗?又何必这么伤心呢?”  所以,世间上所有的金钱都不是我们的,是五家共有,金钱要用了才是自己的。聚敛,做一个守财奴,终究不是善于处理金钱的人。  (六)福报与现缘  有的人看世间上有人很有钱,就说:“你好有福报啊。”也有人自以为自己很有福报,但是光有福报是不可依靠的,福报固然要紧,还必须有现世缘,现世的这个“缘”,才是最要紧的。  银行里的存款再多,没有再继续存款,终会有用完的一天。在佛经上,有一个说明现世缘的重要譬喻:  有一个男人自以为很有福气,祖先留给他的家产很多,所以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连吃饭也要太太来喂他,他才愿意吃。有一天太太要回娘家,一个星期以后才能回来,她想到先生连吃饭都不会,怎么办呢?  经过一番考虑,她做了一个大米糕,套在她先生的颈上,心想:你饿的时候,只要张开口就可以吃到,我一个星期后就回来了,这样大概不会被饿死吧!  这个太太就放心回娘家去了,但一个星期以后回来,发现她的丈夫已经饿死几天了。  为什么她先生会饿死呢?因为这个大米糕套在他的颈上,在他嘴前吃得到的,第一天就全部被吃光了,但是剩下在嘴旁的,必须用手去拨一下才吃得到,他竟懒得用手去拿来吃,就这样给饿死了。因此光是有福报,现世缘不够,还是不能享受这个福报。  二、非法的财富  财富,佛教是许可的,但非法的财富,佛教就不许可了。什么是非法的财富呢?非法的财富,有的是法律承认,而佛法不准许的。如:酒家、屠宰场、渔猎……在法律里是准许有这些营业,聚财致富,但站在佛法慈悲济世的本怀,这是不被认可的。  以下列出十种以非法而致富的钱财:  (一)窃取他物  如小偷、窃盗、顺手牵羊,或捡到东西不还人。凡有主的东西,未得到物主同意,就私自据为己有,这都是窃取他物,虽然拥有了财富,也是不合法的财富。  (二)违法贪污  违法贪污所得到的,是不合法的财富。像现在有很多使用不合法的手段,如走私、贿赂、漏税,各种违法贪污的所得,这是非法的财富。  (三)抵赖债务  像经济型犯罪、恶性倒闭、开了支票不兑现、违反票据法,这种抵赖债务,没有信用,是非法的财富。  (四)吞没寄存  别人寄存在我们这里的东西、钱财,把它吞没,据为已有,这也是非法的财富。曾经有个父亲年老了,将小孩带来佛光山大慈育幼院抚养,他有房产、银行又有存款,并且委托朋友“等我的孩子长大时要交给他”。但是小孩子的父亲死后,他的朋友却把财物全部吞没,等到小孩较为长大要去讨回时,怎么都不肯还他。这种行为是不被准许的。  ……

前言

  我们生活在人间,人问有男女老少,人间有五欲六尘,人间有生老病死,人间有悲欢合。在缺憾的世间里,我们如何获得欢喜自在?如何发挥生命的价值?如何拥有安乐的生活?这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  佛陀降诞人间,示教利喜,为人间开启了光明与希望;佛陀依五乘佛法,建立了“五戒十善”、“中道缘起”、“因缘果报”、“四无量心”、“六度四摄”等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创办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提出“传统与现代融和”、“僧众与信众共有”、“修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等弘法方向。多年来,以“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作为宗旨,人间佛教渐渐蔚然有成,欣见大家高举人间佛教的旗帜,纷纷走出山林,投入社会公益,实践佛教慈悲利他的本怀。  2004年,我在香港和台北作例行的年度“佛学讲座”,三天的讲题分别为“佛教的生命学”、“佛教的生死学”、“佛教的生活学”。我言:生命为“体”,作为本体的生命,是不增不减、永恒存在、绝对、无限、真常的;生死为“相”,每个生命所显露的现象,是有生有灭、变化无常、相对、有限、非常的;生活是“用”,生命从生到死,其中的食衣住行、言行举止、身心活动等等,无一不是生命的作用。因此,体、相、用,三者密不可分。我们既来到世间生活,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死,三者是一体的,其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整个人间佛教可以说就是“生命学”、“生死学”、“生活学”。  今后,我预定在世界各地讲演《人间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所谓戒定慧,有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趣入解脱,是学佛的次第;在人间生活,更需要断除烦恼才能获得究竟的妙智,才能自在悠游于人间!  1949年,我从中国大陆来到台湾之后,为了适应广大民众的需求,毅然采取面对面的讲说弘法。从宜兰乡村的弘法,到城市各处的聚会;从监狱的开示,到工厂的布教。1975年,在台北艺术馆举行佛学讲座。接下来,我弘法的脚步,由北至南,由西至东,从学校到军营,从国内到国外。近二十年来,随着弘法的国际化,我更是终年在世界各地云水行脚,奔波结缘。  讲演的对象,有一般男女老少的信众,也有大专青年、企业界精英、教师、警察等特定对象。讲说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经典方面有《六祖坛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法华经》等,也讲说佛教的义理、特质与现代生活的种种关系,以及佛教对社会、政治、伦理、经济、心理、民俗、命运、神通、知见、因缘、轮回、死亡、涅巢等各种问题的看法。  三十年前,佛光山的弟子们将我历年来讲演的内容,陆续结集成书,并定名为《星云大师讲演集》,共有四册,二十多年来不知再版了多少次!许多读者将此套书视为认识佛教、研究佛学必读之书,也有不少出家、在家弟子,以此讲演集作为讲经说法的教材。  这套讲演集已缺书好一段时间,不时有人询问、催促再版。我重新翻阅,觉得此套讲演集讲说时隔已近三十年,虽然佛法真理不变,人心善美依然,但是环境变迁有之,人事递嬗有之。因此,决定将此书全新改版,不以演讲方式呈现,去除与现今社会略微差异之处,重新校正、修订、增删,并依内容性质,分类为《佛教与人生》、《佛法与义理》、《佛教与社会》、《禅学与净土》、《生死与解脱》、《宗教与体验》、《学佛与求法》、《人间与实践》八册,总字数一百余万字,因内容多与人生有关,故取名为《人间佛教书系》。为保存、珍重历史,同时又为方便后人参考、查询,仍将讲演的时间、地点记于每篇文章之后。  我之所以将此套书名为《人问佛教书系》,是因佛陀出生在人间,修道、成佛、说法度众都在人间;佛教本来就是佛陀所说,本来就是“人间佛教”!因此,我依循佛陀的教诲,无论所写、所言、所行,心中不时系念众生的福祉。我出家已超过一甲子,毕生竭力于人间佛教的弘扬与实践,主要是希望全世界各族群能相互尊重,人我能相互包容,社会彼此和谐进步。

内容概要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赴台,担任《人生杂志》主编、“台湾佛教讲习会”教务主任;1953年任宜兰念佛会导师;1957年于台北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1962年建设寿山寺,创办寿山佛学院;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印行“佛光山徒众手册”,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进程。  在出家一甲子以上的岁月里,陆续于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并创办十八所美术馆、二十六所图书馆、四所出版社、十二所书局、五十余所中华学校、十六所佛教丛林学院,暨智光商工、普门高中、均头中小学等。此外,先后在美国洛杉矶、中国台湾、澳洲悉尼等创办西来、佛光、南华及南天(筹办中)等四所大学。2006年西来大学正式成为美国大学西区联盟(WASC)会员,为美国首座由华人创办并获得该项荣誉之大学。  1970年起,相继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设立云水医院、佛光诊所,协助高雄县政府开办老人公寓,并与福慧基金会于大陆捐建佛光中小学和佛光医院数十所,育幼养老,扶弱济贫。  1976年《佛光学报》创刊,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1997年出版《中国佛教白话经典宝藏》、佛光大辞典光盘版,设立“佛光卫视”(现更名为“人间卫视”),并于台中协办广播电台。2000年创办台湾地区第一份佛教日报《人间福报》,2001年将发行二十余年的《普门》杂志转型为《普门学报》论文双月刊;同时成立“法藏文库”,收录海峡两岸有关佛学的硕、博士论文及世界各地汉文论文,辑成《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中国佛教文化论丛》各一百册等。  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总计近两千万言,并被翻译成英、日、西、葡等十余种文字,流通世界各地。  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则达数百万之多;一生弘扬人间佛教,倡导“地球人”思想,对“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自然与生命,圆满与自在,公是与公非,发心与发展,自觉与行佛”等理念多所发扬。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一百七十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创会以来,先后在世界各大名都,如洛杉矶、多伦多、巴黎、悉尼等地召开世界会员大会,每次与会代表都在五千人以上;2003年通过联合国审查肯定,正式加入“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  为促进世界和平,大师曾与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各领袖交换意见,世界上亦德风远播,举其荦荦大者如:1995年获全印度佛教大会颁发佛宝奖;2000年在第二十一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上,泰国总理乃川先生颁赠“佛教最佳贡献奖”,表彰大师对世界佛教的成就。2006年获香港凤凰卫视颁赠“安定身心奖”,以及世界华文作家协会颁“终身成就奖”,美国共和党亚裔总部代表布什总统颁赠“杰出成就奖”。  1978年起,先后荣膺美国东方大学、智利圣多玛斯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韩国东国大学、泰国玛古德大学、中国台湾辅仁大学、澳洲葛雷菲斯大学等校之荣誉博士学位。  1988年,被誉为北美第一大佛寺的西来寺落成之际,除了传授“万佛三坛大戒”,为西方国家第一次传授三坛大戒外,同时主办“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六届大会”,开启海峡两岸佛教界代表同时参加会议之先例,为两岸佛教界首开平等交流之创举。  1998年2月远至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及多次在家五戒、菩萨戒,恢复南传佛教国家失传千余年的  比丘尼戒法。2004年11月至澳洲南天寺传授国际三坛大戒,为澳洲佛教史上首度传授三坛大戒。大师并积极推动台湾地区佛诞节的设立。  1998年4月8日,大师率团从印度恭迎佛牙舍利莅台安奉;2001年10月前往美国纽约“9?11事件”地点,为罹难者祝祷;2002年元月与大陆有关方面达成佛指舍利来台协议,以“星云牵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为原则,后组成“台湾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员会”,至西安法门寺迎请舍利莅台供奉三十七日;2003年7月,大师应邀至厦门南普陀寺参加“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界为降伏‘非典’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会”;同年11月,应邀参加“鉴真大师东渡成功一二五。年纪念大会”;随后率领佛光山梵呗赞颂团,首度应邀至北京、上海演出;2004年2月,两岸佛教界共同组成“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至台、港地区,以及澳、美、加等地巡回展演;2006年3月,应邀到享有“千年学府”之誉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讲说“中国文化与五乘佛法”,是为历史上第一位到此讲学的出家人。同年4月应邀出席于杭州举办之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说“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写下宗教和平交流新页。  2004年应聘担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宗教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等领袖,共同出席“和平音乐祈福大会”,促进宗教交流;11月,与瑞典诺贝尔文学奖审查人马悦然教授及汉学家罗多弼教授就“佛教与文学”、“佛教与世界和平”进行交流座谈。  大师自1989年访问大陆后,便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主张一个中国。近年回宜兴复兴祖庭大觉寺,并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接受苏州寒山寺的赠钟,期能促进中国统一,带动世界和平。  大师对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的发展,可说厥功至伟!

书籍目录

总序:人间佛教正法久住
星云大师略传
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的福寿观
佛教的道德观
佛教的政治观
佛教的忠孝观
佛教的女性观
佛教的时空观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佛教对心理病态的疗法
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
从天堂到地狱
从人道到佛道

作者简介

《佛教与社会》是人间佛教书系之一。人间佛教书系列是台湾佛光星云法师多年行脚,四处讲经弘法之集结,《佛教与社会》深得“人间佛教”之“佛法为体,世学为用”宗旨。全书微言大义,虽涉及佛教之于道德、政治、时空等奥妙,但无不深入简出;而论及财富、福寿之世俗琐事亦一一细述,娓娓道来。全书不囿于弘扬佛祖普度从生之志,而是旨在更积极地促进世人乐观处世,慈悲行事。该书可谓是读者识得佛教,悟得“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处”的方便法门。

图书封面


 佛教与社会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我是一个慈济人,但为了打开佛学的大门,我在看星云大师。七八十年代的演讲今天依然是充满魅力。
  •     很浅薄的佛教知识,有些观点在现代眼光看来已是糟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