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谭观音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妙谭观音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806964941
作者:莫振良
页数:190页

章节摘录

  引言:观音身世的文献记载  观音菩萨的身世在佛教中称为观音菩萨本生故事,说的是观音成道前的经历,包括观音信仰的渊源、观音的家世、诞生、修习、形象、成长、修成正果等一系列过程,用现在通俗的话说,就是观音的传记。  观音作为一尊世人皆知,受到广泛供奉的菩萨,由于历史悠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产生了相当多的民间传说、经典记载、小说戏曲的描述。所以观音的身世流传至今有多种说法。  一 古印度的观世音传说  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早在佛教产生以前就有了观音的形象。据古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金梨俱吠陀》的记载,婆罗门教中有善神,这善神充满慈悲而且神力宏大,能使盲人双目复明,疾病缠身久治不愈者得到康复,肢体身躯残缺者得到健全,婚后不育的女性喜得贵子,还能使朽木开花,沉船获救。这个被称为观世音的善神是婆罗门教中的万物始祖——大梵天的曾孙太阳神苏里耶和以能工巧匠著称的天神陀湿多的女儿萨拉尼的双胞胎儿子,分别叫纳萨佳和达斯拉。这对孪生兄弟的形象既不是丈夫身,也不是女儿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小马驹,人们称他们为“阿湿毗尼”,翻译成汉语为“双马童”。这对兄弟既强壮灵巧,又聪明智慧,他们驾驶金色的三轮车在黎明时出现,像太阳一样驶过天空,掠过大地,时时拯救百姓万民,受到天竺国(即古印度)人民的普遍信仰和崇奉,在天竺国的国民中有十分广泛、深厚的基础。  二 佛经中观世音菩萨身世的记载  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佛教的教义在天竺国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原来婆罗门教的信徒转而信奉佛教,同时,原来婆罗门教的某些信仰也带进了佛教。由于“双马童”观世音的信仰在婆罗门教徒中有深厚的影响,这种信仰也感染了佛教徒,促使佛教也要树立一位慈善的菩萨以安抚众生的心理需要。开放的佛教吸收了婆罗门教中的善神教义,把“阿湿毗尼”改造成为“马头观世音”,其形象是头戴马头的男子人身,这样观世音就由一对小马驹变成了一位伟丈夫,习惯称为“马头观音”。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化,观世音菩萨的身世在佛教经典中逐渐有了多种记载,引用比较多的有以下八种。  1. 《悲华经·诸菩萨受记品》中说,观世音菩萨是删提岚国国王无诤念的长子,王位的继承人,“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不眴(xuan),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王子随父王一起跟随宝藏如来出家修行,后来转轮圣王被授记为阿弥陀佛,不眴王子被授记为观音菩萨,与其弟大势至菩萨成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这部经典的《大施品受记品》记载,不眴王子在佛前立下宏愿:“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诸众生等,若不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这个原因,不眴王子被授记为观世音。  2.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中说,在久远的“无量德聚安乐示现”世界中,有“金光师子游戏佛”掌握这个世界。当时有一个称为威德的国王,跟随佛学习无量法印,就是慈愍众生无量、庄严净土无量、一念善根回应无量。威德国王学习无量法印后,禅定的境界越来越殊胜,心境越来越圆满。有一天,国王正在王宫中修习禅定,忽然从王宫花园的地下涌出两朵莲花,两个童子化生其中,自称是威德国王的儿子,右边的一个名字叫宝上,左边的一个名字叫宝意。国王看到两个可爱的童子,心中十分欣喜,他认为这一定是佛陀安排的。国王带领二位童子去见佛陀,求教如何才能供养佛法,并且在佛前发宏愿:“当于万亿劫,大悲度众生,如今日佛土,清净妙庄严,令我得道时,超逾亿百千。”佛陀告诉他们:“恒河沙可知数,此大士先供养佛,种诸善根,不可称计。”佛为他们授记,威德国王以后是阿弥陀佛,宝上是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以后,观世音菩萨为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那位宝意童子就是大势至菩萨。  3. 《大悲心陀罗尼经》(此经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远古的时候是“千光王静住如来”的弟子,这个弟子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佛,名叫“正法明如来”,经书中记载:“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

前言

  佛教是文化——代《走近佛教文化丛书》总序  佛教自古印度传人中土,史载始于汉,扎根于魏、晋、南北朝,盛于隋、唐,逶迤于宋、元、明、清,直至而今,绵延相传,历经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已不仅仅是中国佛教徒信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宗教,而且它已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故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生前曾多次提到,在大家习惯提宗教的“五性”(民族性、国际性、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中再加上一性,即宗教的“文化性”。而他老人家身体力行,时时处处坚持首先在佛教中倡导、论述佛教的文化性。他在《佛教常识答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的序言中是这样讲“佛教是文化”的:  我看过曾是毛主席的勤务员李银桥写的书。有一天,毛主席在延安出门散步,对李银桥说:“我们看看佛教寺庙,好不好?”“那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你懂吗?”我因而想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周建人先生写信给我说:“文革”初期范文澜先生向他说,自己正在补课,读佛书。范老说,佛教在中国将近两千年,对中国文化有那么深厚的影响,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国文化史。一九八七年我到四川一个佛教圣地看到被人贴迷信标语的事实,回来写了一份报告,钱学森博士看见了,写信给我说:  “宗教是文化。”  这三个人,一是伟大的革命家,一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一是当代的大科学家,所见相同,都承认佛教是文化。  上面所引的这段文字,再一次证明了赵朴初先生对“佛教是文化”这一提法的赞同。  恩格斯曾经指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在欧洲的中世纪,基督教曾经将各门科学统摄到自身统治之下,使它们成为神学的奴仆。佛教并没有形成如基督教那种凌驾于一切的精神统治力量。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固有传统文化的作用,佛教始终未能成为思想文化上的主导势力。但佛教影响于社会以及文化学术的许多方面是明显而深刻的。这种影响特别突出地表现在哲学、伦理学、文学、语言学、艺术(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诸多方面。在某些历史时期,佛教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也起过一定作用。佛教影响更深浸到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感情之中。人们通常将“儒(孔子)释(佛教)道(道教)”三教合流看成中华民族主流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代表。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决不能忽视和抛开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研究和开展宗教文化活动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佛教文化这些年被炒得很热,有关佛教文化方面的书也出得不少。这对了解佛教和禅学,进一步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很有好处,但这也引出一些问题。毋庸讳言,这些年出版界对佛教文化的宣传,做了不少工作,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是存在的,有些出版物言过其实,哗众取宠,不肯做一些基础性工作。有的急功近利,不惜去粗制滥造。为了对这种现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纠正,我们想尝试做一点踏踏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即从研究、介绍某些个别的佛教文化现象做起,用事实和形象说话,先引起大家的兴趣,以便引导人们正确地走近佛教文化,渐深渐远,最后达到真实地而不是虚假地,深入地而不是皮毛地了解和认识佛教文化的目的。在如此思考的基础上,我们与天津古籍出版社的编辑和领导达成共识,共同策划出版一套《走近佛教文化丛书》。  这套丛书首先推出四本。即:  《佛经故事》佛经是佛教文化的源头,要想走近佛教文化,必须对佛经有所了解。但佛经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得道高僧、佛学专家,穷其一生,也难识其万一。所以我们只能从中选一部分容易理解且有故事性的经文,用说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高僧传奇》高僧是佛教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佛教的中国化,是通过许许多多佛教徒和佛教学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而高僧,就是这批优秀人物的代表,他们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深邃的学识、高洁的品格垂范后世,为佛教的发展和佛教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辉煌的贡献。我们从历代高僧传记、小说、笔记、野史、民间传说中搜集了一部分高僧故事,加以删削、改编,进行重新创作,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的这种“劝善惩恶”、“动存鉴借”的功能和虚实相济的形式,将高僧事迹介绍给读者。  《妙谭观音》观音被称为在人间救苦救难的大菩萨。按佛教的说法,菩萨是已经成就佛道、而发愿住世度人的一类“有情”。观音可以说是体现菩萨精神的一个典型。在中国,观音信仰是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采用“妙谭”(类似“说书”)的形式把观音的故事说给大家。  《禅宗公案》禅宗是最能体现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佛教宗派。禅宗公案是禅宗的血脉,是记录中国禅宗的主要文献,也是禅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公案”起源于唐末,兴盛于五代和两宋。据计算,禅宗的公案大约有一千七百余则。通常所用也不过四五百则左右。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二者兼用,来启迪众徒,以使顿悟。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便是禅宗公案。近些年的所谓佛教文化热,很大程度上是禅文化热。为了使大家初步了解禅的知识,我们选出二百则公案,加以简单解说,以使人们正确认识禅文化,走近禅文化。  因为参与本丛书写作的作者其观点和专业领域不同,写作风格也就不甚相同,编者在统稿时尽量调整统一。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担心达不到读者要求,望请见谅。加之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书中肯定会有很多错误,希望读者批评指正。说句心里话,只凭几本书就想把“佛教是文化”这个课题说清楚是不可能的,好在我们是用这四本书投石问路,如果能得到读者的认可,我们将总结经验教训,再陆续推出若干册,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走近佛教文化丛书》做好。  感谢为《走近佛教文化丛书》出过力的所有同志,感谢即将购读此套丛书并不吝赐教的广大读者!  陈耳东谨识  2007年12月于天津忍斋

书籍目录

观音身世引言:观音身世的文献记载化身妙善公主降世人间拒招驸马,妙善潜心向佛后花园修行,白雀寺悟道妙庄王火烧白雀寺舍身向佛,妙善升天佛祖指引,香山得道妙善招徒,点化善才龙女庄王身染恶疾,妙善化身治病妙善出奇方,恶人得报应妙善舍身救庄王妙清妙音的传说庄王被劫,兴林国蒙难善才、龙女领兵收妖妙善解劫难,君臣再治国修成正果,观音受封观音道场引言:普陀山观音道场的文献记载不肯去观音院的传说紫竹林观音斗蛇王前寺山门永不开的故事四大金刚留普陀天王殿前的卧牛石观音与韦驮姻缘的传说普陀山“短姑道头”的传说观音收善财为胁侍的传说观音救龙女的故事观音法相引言:观音法相的文献记载蛤蜊观音鳌头观音杨柳观音白衣观音马郎妇观音水月观音三面观音施药观音持经观音马头观音多宝观音送子观音千手观音阿摩提观音观音显化引言:观音显化的文献记载观音建桥,罗汉造塔观音降服太阳神钱塘大潮的传说华蓥山没有土地神的传说观音成道的传说观音与国清寺十八罗汉的传说观音捆锁罗刹鬼观音绘八像的故事观音柳的传说雕凿宝顶山千手观音的传说观音负石拒敌的故事反穿衣倒踏鞋的观音老母后记

编辑推荐

  观音被称为在人间救苦救难的大菩萨。按佛教的说法,菩萨是已经成就佛道、而发愿住世度人的一类“有情”。观音可以说是体现菩萨精神的一个典型。在中国,观音信仰是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之一。本书采用“妙谭”(类似“说书”)的形式把观音的故事说给大家。

作者简介

《妙谭观音》侧重于观音世俗文化的介绍。借鉴观音宗教文化,大体反映成道前的观音,即观音的宏愿和志向,成道后的观音,即观音的神力和作为,以及观音的修持法门,即观音崇拜的义理三大主要内容,《妙谭观音》相应分为四部分:一、观音身世,介绍中国观音来历的民间传说;二、观音道场,三、观音法相,以上介绍观音崇拜的偶像,有类于观音信仰的修持;四、观音显化,介绍人们对成道后的观音扬善除恶的赞颂。

图书封面


 妙谭观音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