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31
ISBN:9787301204351
作者:田余庆
页数:348页

章节摘录

  八王之乱后期,惠帝子孙全都死亡,惠帝兄弟成为其时司马皇统中血统最近的亲属。成都王颖抢得了皇位继承权,称皇太弟,居邺城遥制洛阳朝政。东海王越是八王之中最后参与乱事的藩王。按血统关系说,东海王越是司马懿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王司马泰之子,于武帝、惠帝皇统是疏而又疏,同成都王颖居于惠帝兄弟地位者大不一样。按食邑数量说,成都王本食四郡,东海王只食六县,大小轻重迥不相同。永兴元年(304)七月荡阴战后,惠帝被劫入邺,成都王颖更成为决定性的政治力量。但是不久,党于东海王越的幽州刺史王浚发兵攻邺,成都王颖和惠帝以及皇室其他近属逃奔洛阳,被河间王颙部将裹胁入关。这时候,惠帝兄弟辈二十五人中,只剩下成都王颖(原来的皇太弟,入关后被废)、豫章王炽(入关后新立的皇太弟,后来的晋怀帝)和吴王晏(后来的晋愍帝司马邺之父)。惠帝和宗室近属悉数人关,广大关东地区没有强藩控制,这是东海王越填补空缺、扩充势力的大好时机。东海王越的势力就是趁这个机会扩充起来的。  荡阴败后,司马越回东海国,又收兵下邳,取得徐州,控制江淮,进行了大量的活动。从此,徐州地区成为他的广阔后方。他部署诸弟司马腾、司马略、司马模分守重镇以为形援。然后他移檄征、镇、州、郡,自为盟主,并于光熙元年(306)把惠帝从长安夺回洛阳。接着,惠帝暴死,成都王颖、河间王颢相继被害,继立的晋怀帝完全在司马越的掌握之中。司马越在皇族中已没有强劲的对手,八王之乱至此告终。胜利的司马越赢得了疮痍满目的山河,也独吞了八王之乱的全部恶果。匈奴刘渊、羯人石勒的军队动辄威胁洛阳,使司马越不遑宁处。  司马越并不具备皇室近属的名分,号召力有限。因此他力求联络关东的士族名士,利用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力量来支撑自己的统治。关东是士族比较集中的地方,他们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司马越统治的命运。但是关东士族同宗室王公一样,在十几年的大乱中受到摧残。有些人鉴于政局朝秦暮楚,尽量设法避祸自保。还有一些人逃亡引退,如吴士张翰、顾荣辞官南归,颍川庾衮率领宗族,聚保于禹山、林虑山。这种种情况,反映了很大一部分士族名士的避世思想和政治动向。司马越必须在星散的士族名士中找到有足够影响的人物列于朝班之首,才能号召尽可能多的士族名士来支持他的统治。夙有盛名的琅邪王衍被司马越看中,他们密切合作,共同经营一个风雨飘摇的末代朝廷。  ……

内容概要

田余庆,1924年,湖南湘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合著,翦伯赞主编),国家教委第一届大学教材特等奖);《东晋门阀政治》(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等。

书籍目录

自序
释“王与马共天下”/1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1
二 司马越与王衍/6
三 司马睿与王导 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16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26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37
一 小 引/37
二 郗鉴的密谋/40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40
(二)流民与流民帅/43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49
三 郗鉴与王导/52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52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59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62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70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70
(二)会稽——三昊的腹心/74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78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84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88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92
五 余论/96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100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100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107
三 庾、王江州之争/112
四 襄阳的经略/123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132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132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132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133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139
(四)旁证/142
(五)小 结/145
二 桓彝事迹杂考/147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147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149
(三)桓彝族单势孤/152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155
(五)小 结/157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159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169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176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189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189
二 北府兵/202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208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219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228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244
一 小 引/244
二 “齄王”世家/245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251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259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260
(二)上下游的争夺——王忱与王恭。太元十四年至十七年(389—392)/262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392—396)/265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十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267
(五)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270
五 小结/272
刘裕与孙恩——门阀政治的“掘墓人”/278
一 晋末的北府兵/278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287
三 道术与政治/293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300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307
后 论/315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315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320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324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331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333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338
七 门阀政治的暂时性和过渡性/343
改版题记/347

作者简介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本书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图书封面


 东晋门阀政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本书总共分为七章,以时间为线,氏族为章,讲了影响东晋政局的六个门阀士族,在最后又谈及了门阀制度的终结,实在是一本好书,让人读来,对这段历史的还原度大大增加。读完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平衡和传承两个词语。从司马睿得以进窥大宝开始,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更是多方平衡的结果,南方本土氏族,北方南迁氏族,司马氏皇族以及流民等等之间的博弈,得以让司马睿成为了晋元帝,而后"王马共天下"则可看做是另一层面上的平衡。而后时局多变,那些得掌大权的氏族,大部分都是在平衡方面做出了成效,高平郗氏平衡了王氏,流民,庾氏的关系,庾氏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皇族和王氏的关系,谢氏平衡的是外族和汉族,太原王氏则平衡了主相相持的局面。直到桓玄篡位,打破平衡,给了刘裕一个机会。假定桓玄未能篡位,是否可以说,刘裕的最高成就也只会是成为下一个郗鉴?而传承之说,我本来一直的认知是王谢等等豪族一直把持大权,田先生论及王氏自王允之亡故之后,未能有强力人物出现,再难以执掌中枢,而谢氏则屡遭劫难,至于庾氏之兴则是机缘巧合,桓氏败亡,郗氏失去北府后,慢慢沉沦。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以这些豪门大族的兴旺,也逃不过这个像是诅咒的预言。而更多的感慨则是世事无常,我们要更好的活在当下。第一次写书评,好激动~~~不满意的同学轻喷。
  •     我对历史基本只能算是一业余的,之前对于六朝的历史更多限于世说那些清秀隽永的小故事,田先生的这部大作以分论的形式串起东晋一朝的政治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门阀的兴衰对东晋的兴衰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本书从门阀与王权共治天下的角度,通过门阀的兴衰更替阐述了东晋王朝的兴衰历史,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视角,尤其提出了“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一朝,只有在这一时期门阀才是跟王权平起平坐甚至凌驾于王权之上”这一观点,读后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书中的一些观点或者考证,是从零碎的史实推导出来的,抛开结论的勘误,中古时代离当今已经久远,史料有限,可是作者还是尽力的去收集足够的史料以使自身的观点能够丰满经得起考证和质疑,这点对于学术来说真是殊为难得。
  •     田余庆先生自然是史学大家,田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自然是学术专著。既然是学术专著自然受众很少。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受众很少,我为什么要成为那批小众之一?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说到另外一个人,虽然我从小对历史充满热爱,但是并没有选择历史作为专业,这就意味着其实我可以接触到这类专著的机会是很小的。但是由于热爱,所以会有兴趣,然后就会去读一些书,不巧,读到了刘仲敬的书,而刘仲敬其人恰巧是对永嘉之后门第兴起这一段历史很推崇的。在《经与史》中认为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是华夏文明的第二次机会。于是出于对刘的观点的接受,我知道了这本田先生的著作。田先生的的确确是大家,所谓大家,说的话,写的字,笔下皆有证据。一串串证据链自然而然的推导出答案,有直接证据,有间接证据。这才是做学术的表率。在这一点上,科学的方法总是一致的,无分所谓文理。所以看这本《东晋门阀政治》其实很有一股酣畅淋漓的快感,因为环环相扣是真正的逻辑推理,老实说比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还要精彩。相比之下,刘仲敬更像一个先知或者巫师,笔下的呓语让人沉醉其间,但是史实的跳跃与类比着实考验人的知识。回到东晋,皇权不振和士族掌兵构成了门阀政治的基础。对于这些,书里的分析十分完备。读书的时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为何会有势力庞大的士族产生。士族的势力在东汉就已经很强大了,汉末颍川士人之贤在三国演义中就有精彩的演绎。自秦灭六国,封建时代结束,似乎世家就已经渐渐成为历史。其实在秦以前,战国时代就已经是游士的时代了,孔子将六艺普及到了民间,自此之后各派各家著书立说,封建已然解体。汉初依然是个游士的社会,看《史记》中列传中的各类人物便知一二。然而到了东汉,世风却趋于稳定。而伴随着诗书传家,士族也逐渐发达。到东晋形成了门阀政治的格局。而后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士族终于退出了历史,成为陈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燕子是什么呢?我以为恰恰是知识,孔子的广收门徒使得士瓦解,而科举最终消灭了士族。可见知识的普及程度,和贵族(姑且称之)的兴亡是有着莫大关系的。对比一下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知识只存在于教会与修道院,所以教廷在欧洲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封建贵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是一种军事上的存在。就像冰与火之歌里,维斯特洛大陆上学城的学士们在领主的统治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当商人开始崛起,文艺复兴之后,宗教的力量就逐渐衰退了,而封建社会也随之解体。君主专制和民族国家开始成为主流。由此可见,知识,尤其是有助于统治的知识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时代,知识的传播是如此的便捷,可能让我们觉得世家大族已经不太可能出现。然而,从现在的某种迹象来看,阶级固化好像又成为了一个摆在世人眼前的问题。从历史来看,六十年的时间确实是一个王朝趋于稳定的时候,而在一个逐渐稳定的时候,流动性是会逐渐降低的。人们感觉阶级固化也许只是因为之前流动性太大。但是稳定的社会需要稳定的世家。二代问题也许很博人眼球,但是教育改革的一步步进行,孩子从小时候起学校教育的越发宽松,可能才是影响未来社会形态的关键因素。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读过之后对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有感触。六朝不过是一场梦。煊赫一时的门阀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     田老师是做学问的人,而且阅读广泛,引用清楚,引经据典,观点也很读到,对于了解东晋的历史很有帮助。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主要有两点,一是进入门阀比先入玄学,二是门阀更迭以平衡皇权。
  •     某人想,附近我最牛,可能能控制朝廷。 某人想,控制所有藩镇,可能能控制朝廷。 王敦苏峻陶侃等跟桓温谢安一比,都不太懂权力。 但这不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天时(全范围内所有的关系)。
  •     细节考证读不懂,但以社科眼光看来概念、立论和论证都没问题,门阀与门阀政治不是一回事,与皇权政治又不是一回事。通过一个个人物考证梳理出门阀政治由盛至衰的过程,很好。
  •     和纲鉴易知录掺杂着看的
  •     因为爱魏晋风度,才看田先生的书,最终发现魏晋风度,轻薄而洒脱的外衣下掩盖的是政治跌宕起伏之无情与生死忽然之间的难以言状的悲哀,被先生考据的功力给深深折服,这才是真正的治史,书中有力的见解真的太多太多
  •     读的电子版txt。有txt本身就能说明书的水平之高了
  •     读之前一定要有个心理准备,度娘都帮不了你,太高深了。
  •     最萌陈郡谢氏,芝兰玉树,不能自拔。
  •     田先生經典之作
  •     东晋门阀政治
  •     旁征博引诸多史学典籍,从细微处思索,重绘出东晋士族集团之间,士族与皇族间的政治斗争。深以为作者读书的真知灼见更反衬出我读书不思考的无知浅薄。
  •     读了一年。。。。
  •     此书一出,今后东晋政史皆退避三舍。 本书难得的是老少皆宜,只要你对历史稍有涉猎便能看懂,如此低的阅读门槛其学术性却丝毫不减,足见田先生史学、文字功底之深了。
  •     历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     说实话比较难度 看到后面几章再翻看前面几章 才开始觉的这本书有意思。。建议读之前 下张东晋地图 对照的看。田老先生 旁征博引 做学问的精细程度 让人敬佩。
  •     东晋相较于江南各朝,并没有长处,利在北方相对混乱,且各门阀中偶有能臣。小时候看《上下五千年》,桓温北伐几近成功,当时深感遗憾,现在明白其中道理之后,真相竟如此无奈。
  •     那你非常棒啊!
  •     学术大作 考据完整 字里行间带有田先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哈哈
  •     啥也不说了,眼泪哗哗的。另外,刘裕之,你你你你!
  •     关于东晋氏族政治的经典之作
  •     曾经看到问答网站几个高票答案引用《晋书》中“帝亲观禊”之事揭示政权南渡以后的舆论导向,又看到本书关于此事存疑的论证(p21-22),才明白曾经被快餐文化蒙蔽了许多,抱着功利的心态想要短平快是无法治学的。
  •     叙述能力很强,但不适合零基础,需要对东晋历史原本就有一些了解
  •     很好的一本书,但是限于自己的知识面,很多内容读的不是很透彻
  •     绝对好书!学术论著竟让人没有任何乏味感,这才是最难的。白板皇帝加上,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造就了鲜活东晋历史大剧。
  •     大师就是大师
  •     有所启发。
  •     在讀 還原我對這個時期的空想
  •     考证精详,格局阔落,文如其人,此之谓也。然计量衡断殆有不容差失之感,环环紧扣如斯,似转生促迫矣,至于皇权变态之说,亦可商榷。
  •     一生三本著作成就一代大师
  •     这本书是用动态的视角研究门阀政治在东晋一朝的发展过程 是宏观制度研究的有力补充 田先生总能把事情联系起来看从细微处发现问题 这是高明史识的体现 听说 田先生是懂政治的人 这个能力 不是坐书斋就能学来的
  •     最近重读。
  •     两遍
  •     用的材料普通,难得的是用得熟,想得深,立论又那样谨慎。对权力的争夺与转移很敏感,写得透彻。立论放在前后几百年的大背景下看也很好。如果写得更精简一些就更好了。
  •     叙述详细论证严谨,初学者也可以基本无障碍阅读。
  •     讲的明白,梳理的清晰。对于非史学专业的人来说算是很好的读本了。
  •     东晋的历史实在是太精彩了,这么精彩的历史,这么精彩的考证,为什么大家只关注汉唐就忘了东晋南北朝呢?
  •     2017.4.13 第一遍
  •     田老的书,不可以用评分来讨论,这叫著书立说的大师
  •     我的历史学入门书、启蒙书。
  •     花了一个月时间仔细读完了,田余庆先生考证严密,又不会陷入枯燥的求索中,学术作品的经典,何日才能写出这样的书啊!
  •      发沉钩隐,笔力峭刻。东晋门阀,以王,庾,桓,谢四族为主要依托,其间不过百年历史。论史者以魏晋而至南北均为世家专权,未免有失详察。以古论今,似有可谈而不可深谈处。
  •     考据做的相当严密,不过我看的是电子书,排版有点问题,又只看过零星点笔记,三国志的我来说,最不喜读魏晋南北朝,盖由此史太乱,此书读来还行不至头晕,大致因早先读过些陈大师的论文,果然承袭自陈,别有风范。立论先不说,未有读过晋书,无以评判。另,这考据的功夫让我想到胡适,我喜欢考据!
  •     关于东晋门阀政治的来龙去脉写的很详细,考证很多,对于权力斗争见解很深。看的很过瘾
  •     治学严谨,有理有据。再配合历史观,读史一快。
  •     完美史书,无以复加
  •     可以看下去的干燥故事
  •     考证之详密,史学功底之深,思维之开拓,望尘莫及。
  •     经典
  •     个人对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本不太感兴趣,因老师的力荐看了这本书,刚看就一发不可收拾,一气呵成看完。田余庆先生运用丰富的史料,经过多方面的考证,展示了东晋王氏、郗氏、谢氏、庾氏等左右东晋政权的家族兴衰的基本面貌。这种写史手法,即使是对于我这种本对这段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是很具吸引力的。
  •     这是我很早豆瓣上的一个书友推荐给我的,总算拜读完成,期间还看了一些关于士族门阀的书籍,田老师的书读起来不会很乏味,反正我挺入神的,晋朝也是门阀政治的巅峰吧,之前的氏族门阀也是属于集权中心的坚挺力量,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门阀政治,天下大势不仅是光凭一腔热血,顺势而为也是一种考究,这本书考究了当时政治的载体思想。 氏族门阀,我可能会读很多遍才能搞的更明白了
  •     极为钦服,此后知道自己不是做政治史的料
  •     东晋的士族大家风雨啊,真是,我就做个吃瓜群众好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