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出兵山西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毛泽东出兵山西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506557931
作者:王波
页数:288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毛泽东、贺子珍到达哈达铺1935年9月20日,甘肃南部一带秋风萧瑟,落叶飘零,荒山野寺一片苍茫。在山坳崖畔里,点缀着疏疏落落的黄土色的山村茅屋和窑洞。毛泽东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头部队突破天险腊子口后,来到甘肃南部宕昌县的哈达铺小镇。据守甘肃南部的敌人听说红军突破了腊子口,正在向北挺进,立即闻风而逃。只有国民党军王均的第3军第12师师长唐淮源据守着宕昌县县城,哈达铺土匪出身的鲁大昌新编14师此时也逃到宕昌县城。另外,周围的山问村寨还有一些团匪的土围子。毛泽东和贺子珍被安排在一个空旷破旧的关帝庙里。毛泽东刚刚走进关帝庙,就以他和林彪、聂荣臻的名义致电告诉率领后梯队第2纵队的彭德怀、彭雪枫、李富春前方的敌情:“宕昌敌人守城,哈达铺无敌,已为我1纵队一部占领。”毛泽东高挑消瘦的个子,留着长长的头发,脸发黄,颧骨很高,有一双深邃的大眼睛。他头戴红五星军帽,穿一身褪了色的灰色有补丁的旧制服,袖口破了,前襟被烟烧了几个洞。领章的红色已经完全褪掉。由于个子高,走路有些晃,猛一看还以为是高挑儿漂亮的女同志呢!他拿烟的右手在身后甩着,晃着身子大步走进关帝庙的正殿,习惯性地吮着嘴唇,环视了一下大庙。这时,警卫员陈昌奉突然发现主席的黑布鞋脱线张口了,急忙说,主席,看你的鞋。毛泽东低头一看,笑了,说,呀,鲇鱼张口了!陈昌奉赶紧让他脱下来,换上另一双预备鞋,给主席缝去了。毛泽东知道红军每到一地,多数选择大庙作为指挥部。他见高挑白皙的扎着皮带很英武的贺子珍走过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长长的红辣椒,递给贺子珍,说:“驱驱寒吧。”贺子珍接过,吃了,然后收拾房间的卫生去了。毛泽东用怜爱的目光注视着贺子珍走去。贺子珍在长征路上由于敌机轰炸受伤,头部和背部都有弹片,她经常头晕。毛泽东与随后走进来留着美髯的周恩来说了几件事。周恩来匆匆离去。警卫员吴吉清、陈昌奉、黄立堂,担架班长丁良祥,马夫余达木几个人七手八脚迅速把关帝庙里荒草拔掉,里里外外打扫了个干干净净,找来一块门板给毛泽东支起了一个“桌子”,还找来两个长条凳,然后把毛泽东的挎包和干粮袋子挂到墙上,把装着书、文件和其他东西的两个铁皮箱子放到墙角。毛泽东和贺子珍的薄棉被、烧了一个大洞的红色毛毯被放在用门板支起的床上。通讯参谋立即拉来电话线,把电话机挂到墙上,接通电话,还与1、2、3纵队司令部试了电话。毛泽东问余达木,小黄马喂上没有?余达木说,喂上了。毛泽东说,小黄马一直跟着我,习惯了战争生活,是长征功臣,你们一定要喂好。余达木说,是。提起小黄马,毛泽东不禁想起了朱总那匹高头大马,到西康后,张国焘指使人偷偷把老总的马杀了。那是一匹好马呀!是从井冈山长征到川西的。毛泽东想到此,在秋风中站了很久,默默地点上了一支烟。然后,毛泽东发电让彭德怀、彭雪枫、李富春率部队立即来哈达铺议事。他得知部队缴获了手提迫击炮3门,炮弹百余发,很高兴,这可是重武器呀!他指示彭德怀“要动员战士带来,可以抛弃一些粮食嘛,一定要把炮和炮弹带来”。然后,毛泽东与林彪通了一个电话,了解部队在腊子口的伤亡情况。夜色已浓。哈达铺一带呜呜地刮着大风,夹杂着西北的沙尘。毛泽东住的空旷大庙里点着一盏高腿的铁碗油灯,像一件文物似的,灯光在秋风中闪烁。警卫员要给他们再点一盏灯。毛泽东摆摆手,示意不要,要注意节约。毛泽东让卫生员钟福昌给贺子珍检查一下。贺子珍身上还有9处弹片没有取出来,长征路上第二次怀孕,早该多休息休息了。毛泽东抽着一支自己卷的烟在空荡荡的大殿里大步徘徊。长征路上,他试验过许多能代替烟草的植物。烟把他的手指和牙齿都熏得黄黄的。别人看来他是在受罪,他自己却戒不了。从井冈山以来,他的睡眠一直很少,就没有多过,他的精神就靠烟草维持着。这时,他一手叉在腰间,抽着烟在沉思默想。红军长征到这里已经走过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肃是第10个省了。长征路上,红军几乎每天有一次遭遇战,其中有十多天在打大仗。红军爬过5座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渡过大小河流20多条,突破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了6个少数民族地区。他是穿着夹衣翻过夹金山的。一路上,毛泽东一边指挥部队行军作战,一边思考了很多问题。这几天他思考最多的就是两个问题。中央刚刚同张国焘进行了一场坚决的斗争!像张国焘这样危害中央,危害党,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他率领5个军,有七八万红军呢。再一个是中央同在莫斯科的王明的关系问题王明在莫斯科一直不接受遵义会议的决议,不承认张闻天的总负责地位,更不承认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时不时地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莫斯科向中央发出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指示。就是说,我党我军外部不仅有蒋介石的围剿问题,党内还有这两个很大的问题呢!迟早有一天需要解决。毛泽东很忧虑。中央计划在洮河东岸建立根据地秋风吹起地上的黄土,在飞舞,在肆虐。毛泽东满脸都是灰土。他在想,与张国焘不是一般的争论,张国焘的目的是夺取中央军委和中央的权力,中央能满足他吗?不能。中央能退让吗?不能。6月28日,在两河口,中央政治局决定:“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建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针对张国焘的错误思想,政治局指出“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7月6日,张国焘露出庐山真面目,向李富春提出中央要解决“组织问题”,提出“中革军委设常委,决定战略问题”。7月18日,陈昌浩致电给朱德,要求由张国焘取代毛泽东,任军委主席,并要有“独断决行”的权力。中央为了团结张国焘北上,同意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陈昌浩参加军委常委。此后,中央政治局决定“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的向甘南前进”。但张国焘还是拥兵自重,不满足,不北上,不执行松潘战役计划,中央只好放弃了松潘战役计划,没有打通北上的道路,不得已才通过草地北上。中央北上到达毛儿盖村,发表了《八一宣言》:“……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要求各党派与红军不管有任何旧仇宿怨,大家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和觉悟。8月5日,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小村,中央又作出补充决议,还是强调“首先取得甘肃南部”,“红军基本的严重的责任,就是在川陕甘及广大西北地区创造出这样一个根据地”,但必须打破蒋介石的包围和封锁,“和平创造新苏区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喜欢吃茶叶,嘴里不停地嚼着茶叶。现在他集中考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红军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无时无刻都在考虑红军向哪里发展,在哪里可以落脚,哪里有粮食,在哪里建立一块可靠又能生存发展的根据地的问题。红军进入甘肃后,中央曾计划在洮河东岸建立根据地。8月20日,中央有个补充规定,规定说:“为实现6月28日关于目前战略方针的基本的决定,要求我们的主力迅速占取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域(主要是洮河东岸)地区,并依据这个地区,向东进攻,以便取得甘陕之广大地区,为中国苏维埃运动继续发展之有力的支柱与根据地。”规定否定了向黄河以西发展的可能性:“政治局认为在目前将我们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宁新僻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除自然条件和民族问题外,西渡黄河“客观上正适合敌人的要求,敌人正以全力压迫我们向着不利地区,而他们可以沿着黄河构筑重叠的封锁线与堡垒,阻止我们以后向中国本部发展,切断我们与其他苏区红军及全国革命运动的联系”。晚上,警卫员为毛泽东提着马灯,毛泽东来找周恩来商量在洮河流域建立根据地的问题。他一边走,一边抽着一支烟在想,红军没有根据地,难以生存和发展呀!红军为什么能在井冈山上坚持那么长时间?就是因为有一块根据地么!洮河流域是一块富庶的地方。红军第一可以生存,第二可以向东逐步发展。西渡黄河是绝对不行的。敌人可以沿黄河沿岸层层筑垒,有天险黄河阻隔,红军再回到东岸就难了。林彪、聂荣臻收集到的一张《山西日报》改变了红军的方向9月22日,1纵队2大队指挥部,林彪、聂荣臻、左权正在这里浏览部队收集来的报纸,他们突然看到了一张侦察连在筹粮时搞到的国民党《山西日报》,其中有一条消息,阎锡山的部队正在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的部队。刘志丹的部队?林彪、聂荣臻、左权、陈光、肖华等都感到很惊讶,陕北还有红军在战斗!说明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聂荣臻说:“我想起来了,黄埔军校四期有一个叫刘景桂的,瘦高瘦高的,在学校发展的共产党员,是不是有这么一个人?”林彪说:“刘景桂和我是一期的。”聂荣臻说:“刘景桂是一个才华出众的革命青年,毕业后分到西北。

前言

我的案头放着《毛泽东出兵山西》一书,这是一部反映毛泽东战争战略决策的文学历史备忘录。世界上以毛泽东为题材的书可谓汗牛充栋,有三千多部,但反映领袖战争决策的还寥若晨星。作者以毛泽东战争决策为题材的书已经出版了两部,一部是反映毛泽东决策出兵朝鲜的,一部是决策与蒋介石开战的。我观《毛泽东出兵山西》是一部具有独特品质的书,是战争题材、文献素质与文学笔法融会而成的一部军文佳作。从1935年1月毛泽东负责中央的军事工作至今,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七十多年倏忽而过。当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决策者集团也都走入历史。现在要梳理清楚当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决策过程,殊非易事。本书作者多年来费时费力,不懈挖掘,钩沉稽远,拂去厚厚的历史尘埃,去粗取精,把毛泽东的决策过程再现出来,是很难得的。作者用线性结构叙述了毛泽东在抗战前和抗战初期的精神世界和一系列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战争决策思想和艺术,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制高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对做军事工作的人,就是对做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的人都会有益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毛泽东出兵山西》是一部反映毛泽东战争战略决策的文学历史备忘录。 这是一部具有独特品质的书,是战争题材、文献素质与文学笔法融会而成的一部军文佳作。 这本书对于今天年轻一代进一步了解我八路军进入日寇重兵部署的敌后艰苦作战的奋斗历史,探求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为什么能够不断壮大、为什么最终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的原因,窥知毛泽东一代伟人高超卓越、雄视古今的战争战略、战役战术思想,丰富历史知识,增强爱国热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张召忠(军事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军事专家、少将)   《毛泽东出兵山西》以丰富的史实为依托,以大量的史料为佐证,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毛泽东和以他为首的中央军委高层,一次次的计出万全,险中求胜,一场场的用兵如神,指挥若定。 作品在以战略谋划为主的大叙事中,有着许多精彩纷呈的小穿插,这既使作品具有了极大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又在更大的背景上复原和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感觉既好读又好看!    ——白烨(教授、文学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

后记

最近几年对毛泽东究竟是怎样领导党和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颇感兴趣。我在想,他取得这样的成功,像下围棋一样,究竞走了关键的哪几步?这个事情不仅我感兴趣,恐怕很多人会感兴趣。世界上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已有三千多种。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到陕北后,面临的形势是:蒋介石150个团数十万精锐部队向陕北集结,逐渐缩小包围态势;陕北根据地人口稀少,粮食奇缺,扩兵困难,红军的人吃马喂都成了现实问题,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的威胁。毛泽东面临巨大考验。历史考验着他的意志和信心,考验他驾驭危局的能力,也考验他的智慧和学识。他在陕北的窑洞里,开出的药方就是红军过黄河,向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山西出兵抗日。这一次,因被蒋介石和阎锡山三面围攻,红军被迫回转,再过黄河,又回到了陕北。红军怎么办?东征未成,毛泽东发现蒋军和杂牌军都被调动到了黄河两岸,甘肃东南部十分空虚,立即做出决策,红军突然迅速西征,扩大西部苏区,积蓄力量,然后准备夺取宁夏,打通与苏联的道路。

内容概要

王波,河北涉县籍,正师,大校,曾在总后勤部政治部、总后勤部司令部、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著有长篇小说《将军浮沉录》、《女秘书去毛家湾》、《爱神与邪魔》,长篇军事报告文学《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中篇小说《飞轮》,中篇报告文学《越狱大王》和《机遇、事业、壮丁》,散文、杂文150余篇。长篇军事报告文学有《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之二——中共中央发起解放战争的决策过程》(之一、之二均为新闻出版总署重点推荐书目)。另著有《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获国家优秀图书奖)和《洪学智回忆录》(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稿)等。

书籍目录

序一毛泽东战争决策的文学备忘
序二一本适逢其时的好书
第一章
毛泽东、贺子珍到达哈达铺
中央计划在洮河东岸建立根据地
林彪、聂荣臻收集到的一张《山西日报》改变了红军的方向
毛泽东说:“今后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领导中国革命。”
徐海东说:“我很怀念我的母亲。”毛泽东闻听鼻子一酸
张闻天给毛泽东来信突然主张红军向北发展
瓦窑堡迎来了共产国际客人林育英
毛泽东希望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做张国焘的工作
第二章
林彪对林育英说:“哥,中央许多情况你不了解。”
瓦窑堡会议决定红军主力东征山西
毛泽东提议林育英、彭德怀参加中央政治局工作
周恩来确定西北局保卫队为毛泽东的警卫连
毛泽东命令左权派侦察兵坐羊皮筏子过河侦察
第三章
毛泽东确定渡河时间以聂荣臻的旧手表为准
21日下午,毛泽东从河口进入吕梁山
毛泽东把中阳、石楼、永和作为赤化山西全省的起点
毛泽东要首先经营山西,然后实行三级跳跃
蒋介石出动中央军10个师支援阎锡山
毛泽东为调动敌人,决定西征
第四章
毛泽东在大相寺批评林彪不服从命令
毛泽东、贺子珍回到瓦窑堡
在甘肃东部弄一块根据地是西征的基本任务
左权、聂荣臻急电中央赶快派地方干部来环县接管
第五章
国民党86师进攻瓦窑堡,毛泽东在枪声中紧急撤离
美国记者斯诺说:“毛泽东是侧着头看人。”
毛泽东、张闻天考虑如何打通通往苏联的道路
毛泽东说:“红军12月或1月必须发起宁夏战役。”
第六章
贺龙问张国焘:“开会如果发生分歧,是你做结论,还是任弼时做?”
张国焘给中央排座次
四方面军传说“张主席是活神仙”
毛泽东说:“恐怕在西安一兰州大道上有一场大战。”
毛泽东与周恩来研究打击胡宗南与宁夏作战的关系
张国焘琢磨如何与中央“分进不合”
第七章
毛泽东派聂荣臻带部队南下迎接张国焘
朱德说,张国焘“碰上敌人想绕弯弯”
张国焘哭了,说:“我这个主席是干不了了。”
中央成立“军委主席团”,统一指挥3个方面军
彭德怀说张国焘是“怕会合后在政治军事上破产”
林育英从保安出发去见“大帅”张国焘
张国焘决心要偷安凉州
中央争取“张大帅”,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
第八章
徐向前实地考察后报告渡河西进行不通
毛泽东对林育英说:“见到大帅,态度不要太软,也不要太硬。”
毛泽东指示:“目前首要问题是如何击破胡宗南。”
张国焘破坏彭德怀的“海打作战计划”
中央中止了张国焘的军权
周恩来到前线接张国焘到保安
当前这一战争,关系于苏维埃,关系于中国
第九章
蒋介石要“收编”到达陕北的红军
宋子文接受任务后到上海找宋庆龄寻求帮助
南京与陕北的单线联络
潘汉年与陈立夫在沧州饭店见面
毛泽东派汪锋秘密到西安
蔡元培持毛泽东信来找蒋介石
毛泽东给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数封亲笔信
张学良在危急时刻想到了中共
东北军内部矛盾酿成惨剧
周恩来在西子湖畔会见蒋介石
周恩来在“美庐”的客厅里
蒋介石急于要红军上前线
第十章
毛泽东说,山西在中国革命中有特殊地位
凤凰山与云阳之间电讯往来不断
毛泽东为红军确定的一着怪棋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请他立即到太和岭与阎锡山见面
针对华北抗战,毛泽东给蒋介石、阎锡山的战略战术建议
毛泽东计划派彭德怀到南京解释红军的作战方针
八路军总部列车开进阎锡山老家河边村
第十一章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在五台县城
林彪连电要求集中兵力打一仗
毛泽东为八路军在山西战略摆开绘制的第一张蓝图
毛泽东说:“现在仅仅剩下此一着活棋。”
阎锡山退到吕梁山壶口一带
毛泽东在山西建立四块战略的区思想逐渐明确
后记

编辑推荐

《毛泽东出兵山西》:还原历史,揭秘毛泽东用兵韬略,波诡云谲,国共日顽谋战三晋,棋高一着,一代伟人出兵山西。

作者简介

《毛泽东出兵山西》内容简介:1935年,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作战部队只有几千人,陕北地瘠民贫,加上蒋介石几十万大兵围追堵截,红军面临“困死饿死冻死”的险境.毛泽东怎么办?他又是怎样决策怎样挽救红军的?政治局内意见分歧,毛泽东是怎样说服张闻天、彭德怀的?怎样说服政治局多数同志同意他东征山西的?
1936年2月,毛泽东和政治局领导是怎样冒着极大的风险率领红军东征山西的?在吕梁山区,毛泽东是如何亲自指挥红军与阎锡山、陈诚指挥的部队作战的?然后,他又是怎么样决策过黄河回师甘肃南部进行西征的?
毛泽东是怎样鼓励林育英利用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做通张国焘工作同意北上的?张国焘是怎样打算会而不合,到青海弄一块地方另立门户的?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是怎样运用统一战线战略逼蒋合作的?抗战前蒋介石是如何同产党单线秘密接触的?周恩来在庐山是如何同蒋介石谈判的?
红军是如何第二次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的?
八路军区区3万多人进入兵凶战危的抗日战场,如何保存自己?如何抗战?毛泽东为此确定了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和战役战术?
八路军出兵山西后,毛泽东下了怎样一着怪棋?毛泽东把大山称为地老爷,他的四大块”地老爷战略“是如何逐渐明确的?毛泽东运用什么韬略使八路军在战火中生存发展壮大的?
《毛泽东出兵山西》揭示的正是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图书封面


 毛泽东出兵山西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讲述的挺好的
  •     非常好 非常喜欢 质量不错
  •     文学味道太重,历史也没讲透,作者另外两本书却是精品。
  •     说实话,写的一般般
  •     史实丰富,大量的人物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让我们又重新回到那个战争年代。对于喜欢研究战争的业余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参考。
  •     相对另外两本《毛泽东艰难决策》历史厚重感相对弱很多,而且文笔相对粗一些,如果能以电文穿插描述历史细节,相对会有更好的效果!
  •     揭秘了毛泽东用兵的诸多战略。
  •     书很好!神速,全五星!
  •     总体而言是太凌乱了。
    有些东西仔细看才能明白,就是太乱了,语言也比较差。不能算是很好的书,但是一些思路总结还是可以的,看过后还算有所收获,不至于看不下去。
    勉强读读好了。
  •     为了求证张国焘为什么不跟西路军走,买了这个书,但还是没搞清楚。
  •     学到很多毛爷爷的战略决策
  •     书写得不错,正在阅读中
  •     一代伟人的用兵韬略
  •     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在于他是思想家、战略家也是实践家!实践会证明中国离不开毛泽东思想!
  •     这本书就是一行足迹,看看伟人的足迹,想想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揣摩当时的时代思考。好书。
  •     送货很快,因为是帮别人代买的,所以不好评论书的具体内容了.
  •     伟人就是伟人,不服不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