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争雄坦克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铁甲争雄坦克兵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536697164
作者: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 编译
页数:217页

章节摘录

  1 “陆上战舰”  伊普雷战役见证了坦克的从无到有,伊普雷是比利时西南部一座古老的小镇,曾是比利时的羊毛交易中心,镇上的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克洛思大教堂,让伊普雷享誉世界。  1914年9月13日,在马恩河战斗中失利的德军撤到了埃纳河畔,英法联军也追击到了这里。两军经过3个星期的僵持,意识到正面的直接突破是不可能了,于是他们开始尝试进攻对方的侧翼。从瑞士边界到巴黎北部的这段防线已经被加固了,但是从努瓦永尔北部直到比利时海岸线这段防线,存在着被突破的可能性。于是双方都想从这一侧突破。就这样,机动作战开始了。但是,当交战的一方准备包抄进攻另一方时,总是屡屡受阻,无功而返。双方又继续向大海的方向推进。在此期间,两军的进攻不断进行,伤亡人数持续上升。到了10月中旬,这场奔向大海的作战终因到达了英吉利海峡而结束。但是德军指挥员仍不肯罢休,企图突破联军薄弱的防线,他们将部队集合在了一个进攻点——伊普雷。  当时,法军驻守在伊普雷的北部,另一支英国部队守在南部。德军决定将主要兵力火力集中在英军的南部防线。英军的这部分防线拉得很长,兵力不足。所以,德军连续三个星期集中一切空中作战力量对此展开了狂轰滥炸。  德军指挥员求胜心切,曾一度派出未经严格训练的年轻志愿军投入战场。在战场上,这些志愿军由于缺乏经验,在机枪和自动步枪交织的火线中,成片倒下,伤亡惨重。  联军虽然勉强守住了防线,但是却付出了极大的生命代价。  伊普雷战役,是1914年西线的最后一场大战役。开战后连续几个月的激烈战斗让交战双方都感到疲惫不堪,双方纷纷深挖战壕,加强掩体,设置带刺的铁丝网,构筑固定阵地。很快,从瑞士边界一直延伸到大海,六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横亘着一条布满战壕、隧道、掩蔽所和铁丝网的坚固防线。  1914年,伊普雷之战后,西部战线出现了非常状态。由于敌对双方都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彼此都无法向前推进。人们急需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在进攻者越过铁丝网和其他防御障碍的时候提供火力支援,同时抵御敌人的火力,否则进攻就会失败。就在这个时期,坦克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在英军中有一名随军记者,是一个上校军官,名叫欧内斯特?斯文顿。他在记者的岗位上待了多年,当过新闻记者,思想敏锐,见多识广,报道过许多战地新闻。  斯文顿随远征军在头两三个月的战地采访中,就颇有感触。亲眼看到进攻的英国士兵被躲在堑壕里的德国兵用马克沁机枪疯狂地扫射,前面的士兵倒下了,后面的士兵又冲了上去,德军的防线固若金汤,英军奋勇拼杀的壮烈场面惨不忍睹……  常常出没在前线战场上和枪林弹雨中的斯文顿上校,对作战武器很感兴趣,而且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兵器爱好者,经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点子。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斯文顿在战地采访的同时进行实地考察,、他决心要抓住两军对峙的致命要害。他终于看出了“门道”——堑壕、铁丝网,加上机枪火力,把交战双方制约在相对峙的堑壕里,问题是缺少打破这种僵局的有效手段和兵器。他脑海里渐渐萌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奇特想法,于是向军事当局提出了建议:“如果在美国‘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上安装上厚厚的装甲板,制造成能够越野行驶的装甲式战车,不但可以对付德国的机枪,抵挡敌方射来的子弹,弥补装甲汽车越壕沟能力差的不足,而且还能在装甲车上装上机枪和火炮,在战斗中既能攻又能守……”  这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很可惜英国陆军当局却没有把一个战地记者的建议当成一回事,斯文顿满腔热情地建议制造一种新式兵器的大胆设想,被搁在了一边。英国陆军大臣还冷嘲热讽地扔下一句话,他说:“这只是一个美妙的机械化玩具,价值非常有限。”  但有趣的是,这件事情却很快地就被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海军大臣丘吉尔知道了,他认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大胆设想。丘吉尔意外地接受了这一建议,并亲自出马调遣人员,组织研究机构。为保密起见,英国海军部很快便成立了一个名为“陆地战舰委员会”的专门机构,专事秘密研制一种全新的陆战武器。斯文顿是这一设想的倡导者,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一研究项目的参加者,作为陆军的特邀代表和项目的倡导人,被破例调入这个研制机构里。他和另外一个共同负责这一研究项目的克劳姆上校,便开始了前人从未走过的艰辛征程。  “怎么办?我们谁都没有见过这种武器应该‘长成’什么样子,更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看来还真得要得费一番周折!”  克劳姆是个急脾气,他嘴里对斯文顿说着,手头上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准备把脑子中的一点点构想先搬上图纸。但他们一旦真的干了起来,就感到无从下手,难免一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按照设计者们的初衷,这种新式兵器应该像在海上作战的巡洋舰那样,是一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庞然大物,应该具有像军舰那样坚硬的钢铁铠甲,有很强的炮火和机枪火力,在陆地上能够行动自如,灵活运动和作战。  万事开头难。斯文顿在战舰设计师们的协同下,设计小组先拿出了一个最早的新式武器试制蓝图。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庞然大物,长30米,宽24米,足有四层楼房那么高,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再加上武器装备和所需要的弹药,总共约有1200来吨重。这等庞然大物,乃是空前绝后超凡脱俗的大胆杰作,等于是从大海里请到陆地上来的一艘巨大的巡洋舰艇。  从1915年3月开始,设计小组的连续两个设计方案都未能成功。同年的7月,“陆地战舰委员会”发出指示:“承担研制工作的特里顿,利用刚从美国进口的‘布劳克’式拖拉机,来试制这种新式武器。”  一场新的设计攻关和试制的战斗打响了。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他们终于在“布劳克”拖拉机的基础上,竖起了坚固的角钢架,固定上了锅炉钢板,加长了用于驱动行驶的履带长度。于是,英国的第一辆铁甲战车,便秘密地在福斯特工厂里试制出来了。  战斗日益激烈,装甲车的研制工作也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1915年8月2日到9月8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坦克——小游民,它的编号为“马克I”。遗憾的是,18吨重的小游民不符合斯文顿的要求,而且还存在着许多技术缺陷。设计者威廉?特立顿和戈登?威尔森按照斯文顿的要求,制作了一个更大的木制坦克模型——大游民,或称母亲号,它通过了野外测试和使用试验,经过改进后,成为坦克的原型。  就这样,“陆地战舰”诞生了,英军下令叫它“运水的箱子”。  起初,英军把“马克I”叫做“陆地战舰”。然而,英军高层为了保密,下令把它叫做“运水的箱子”,即“水箱”(tank)或“水柜”。后来,人们把“水箱”直接音译为坦克。英军在工厂建造坦克时,总要告诉工人们说,这是为沙漠作战制造移动式“水箱”,以防止德军间谍获取坦克方面的情报。  “马克I”整个形状类似大箱子,它重28吨,长32英尺6英寸,宽13英尺9英寸,高8英尺2英寸,速度是每小时3.7英里,装备2门口径为57毫米的大炮和4挺机枪,可乘人员为8人。它能跨越10英尺宽的堑壕,是德国堑壕平均宽度的2倍——带刺铁丝网不再成为严重的障碍。  不幸的是,第一辆坦克不曾像其他新式武器那样受到欢迎,而且当时许多军事领导人对此都持怀疑态度,对斯文顿等人提出的建议也置之不理。然而,英军在1916年6月底开始的索姆河战役中,仅一天的时间就付出了6万多人死伤的代价,战场上到处遍布着死伤的英军。这一天是西线战场最血腥的一天,也是英军历史上最倒霉的一天,这种惊人的损失程度,是过去的任何战役中所没有的。  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最大的进攻行动诺曼底登陆中,英美联军战斗了20天才伤亡6万人。总司令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受到谴责,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决定利用坦克背水一战。斯文顿认为,可利用的坦克太少和缺乏战斗经验都会影响战局。他建议集中使用坦克,但当时坦克总共只有49辆,于是黑格决定由二三辆组成一组,将坦克分散运用在受到攻击的前线。  2 一战惊人  1916年9月15日凌晨,索姆河上浓雾弥漫,能见度比较低。这些天来,德军打退了英军的数次进攻,战事比较平稳,德军官兵们正酣睡在最香最甜的黎明觉中。  “严禁开大灯,拉开车间距离,后面的跟上!”  在夜幕和浓雾的掩护下,这支“钢铁怪物”组成的部队悄然开到了离德军不远的地方,进攻前的准备工作在紧张地进行着。  上午9时,弥漫在空中的浓雾渐渐消散了。  “各战车注意,按计划发起进攻!”  随着黑格司令的一声令下,马达开始轰鸣,英军进攻出发阵地沸腾了,32辆钢铁战车在坦克兵的操作下,几乎同时吼了起来。这支装甲战车队形展开之后向德军阵地扑去。  “轰隆……轰隆……”  德军官兵们似乎听到了什么,是机群引擎的轰鸣声?但怎能如此穿云破雾,是汽车马达的吼叫声?但又如此深重和沉闷。他们一时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阵地颤抖着,一个个黑糊糊的钢铁怪物从雾帐里钻了出来,边开炮边向前冲!  德国兵惊呆了,阵地上硝烟四起,火光冲天,枪炮声、爆炸声、哭喊声乱成一团,惊天动地。他们无所适从,满眼里都是从未看见过的“钢铁怪物”……  只有少数的德军官兵试图抵抗,多数在哇拉乱叫、惊慌失措地寻路逃跑。  试图反抗的德国兵用枪炮拼命射击。但只见打上去的枪弹根本不起什么作用,纷纷被弹了下来。  英军的“钢铁怪物”愤怒了!枪炮交加,继续向德军纵深挺进。碾过铁丝网,冲过堑壕,炮声隆隆,机枪哒哒!德军溃不成军,死伤不计其数……  这些英国的“钢铁怪物”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向德军防御纵深推进了5公里。德军的防线被突破了。  “立即电告首相和陆军大臣!”  黑格总司令脸上堆满了笑容。他继续补充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战役和战斗的胜利,而是从根本上打破了敌人的堑壕战!”  英国朝野上下被这个消息振奋了。装甲兵部队和装甲坦克索姆河首战告捷。  有人把这一消息报告了丘吉尔。他笑而不露:“这才开始胜利……”  首次参战的18辆坦克却使9月15目的战斗被永远地载入世界战争史册。这一天,英国21个步兵师的兵力在坦克的支援下,步坦结合在10公里宽的正面上分散攻击,向前推进了5公里仅用了5个小时,要取得这个战果以往要耗费数千吨炮弹,牺牲几万人的代价。  英国主流报纸开始大力称赞这一新式武器,把它描写成火眼精灵和马达怪物,并期望它可以解决所有的军事问题。  但是,虽然坦克的参战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为英军增添了新的进攻方式,却仍然不能帮助英军彻底突破德军的防线,仅仅18辆坦克的效果实在是太有限。  尽管这样,第一批坦克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却非同小可。一位德国战地记者写道:9月15曰,德国警戒部队爬出地下掩体,寻找英国人的时候,他们的神经中枢被两个神秘的怪物镇住了,他们使劲揉着眼睛,被这种难以置信的怪物吓得目瞪口呆,两条腿已经不听使唤。这些怪物前进得很慢,摇摇晃晃地向前推进。就像受到了某种神奇的力量的推动。躲在堑壕里的德军说魔鬼来了,这句话像野火一样迅速传播开来。  3 所回披靡  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尝到甜头的英国人,抓紧时间对“大游民”坦克进行了改进,接着就大批量生产了Ⅳ型和V型坦克。有意思的是,Ⅳ型坦克按装备武器的不同,被分为“雄性”和“雌性”坦克。Ⅳ型“雄性”坦克共生产420辆,“雌性”坦克共生产595辆。  战争进行到1917年,又是一个寒冬来临,远征军司令黑格向英军总参谋部报告说:“德军已开始从德俄战线调兵加强西线,应争取有利时机突破德军防线。”  英军当局决定:“为摆脱被动,打破西线战场长时间胶着对峙的僵持局面,远征军将以一次大规模的攻势行动,牵制其他战线的德军兵力,夺取战争主动权。”  在两军攻防对阵的岁月里,一个后来成为著名军事理论家的上校军官脱颖而出,他就是约翰?富勒。此时,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选择有利时机和最有利的战场,集中装甲兵部队,在一个地区对德军实施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把德军防线一举冲垮!  约翰?富勒(1878~1966年),是英国的军事理论家,也是“装甲战”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916年富勒曾任英军坦克军参谋长,1918年5月他撰写了《1919年计划》,作为1919年战胜德国的建议。建议中提出:“在160公里进攻正面上集中11500辆坦克,用重型坦克实施正面进攻,以中型坦克在空军支援下实施纵深突击,瘫痪敌指挥系统,从而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  1920年,富勒编著的《1914~1918年大战争中的坦克》一书在英国出版,首次阐述了“未来将是机械化战争”的思想,书中认为:“武器装备本身甚至‘就可以构成99%的胜利’,机械化战争的军队‘只需要少量的人和强大的机器’,就能够夺取胜利!”  1923年,富勒在编著的《战争的改革》一书中指出:“坦克投入战场后,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战术时代,即‘无路战术时代’。”  1927年,富勒针对坦克与步兵混编、把坦克视为步兵附庸的做法,提出了“单纯坦克”观点,主张“装甲部队应由单一坦克编成,而不与其他的兵种混编”。  1928年,富勒在撰写的《未来战争论》中,较系统地阐述了依靠陆军机械化取胜的理论,正式提出了“坦克制胜论”。  1932年富勒在《野战勤务条令》的讲稿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坦克和飞机是互为补充的,从长远观点来看,只有其一,而没有其二,就不可能安全地将战役战斗进行下去。未来战争中,坦克和飞机的协同将比坦克和步兵的协同更为重要……”  在《瘫痪式进攻》一书中,富勒强调指出:“新战术使用的手段,将是以快速机动的战车为矛头的,并且用飞机作为空中支援手段,在坦克的后面才能跟着传统的兵种……”  ……

前言

  坦克兵又称为装甲兵,是以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为基本装备的战斗兵种,其主要作战武器坦克,是一个集猛烈的火力、快速的机动力和厚厚的装甲于一身的大家伙,常常被人们称为“陆战之王”,它为军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您知道坦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您了解从世界第一辆坦克的问世到现在90多年坦克兵们所经历的沧桑历史吗?您了解世界杰出的装甲兵人物和所指挥的具有神奇色彩的坦克鏖战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血与火的战场去了解一下吧!  英国是最早研制坦克的国家之一。在1900年,出现在西方世界的装甲汽车,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现代坦克的雏形。1915年8月,世界第一辆装甲坦克——“小游民”在英国福斯特工厂问世,它是现代坦克的鼻祖,第一个坦克乘员培训学校被叫做机械化机枪部队装甲车班。1916年5月,英军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坦克部队——“机枪重型分队”,后来又扩编成若干个坦克旅。坦克的出现给战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坦克部队作为一种全新的机械化作战力量,备受一些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都十分关注,并按照自己的模式发展坦克部队,坦克兵的队伍由此迅速壮大,坦克作战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战败后的德国便开始寻找一种新的武力途径,试图东山再起。德国秘密使用一切可以调用的车辆和模拟的装甲战车进行作战编组,实施机动作战的军事演练,摸索新战法,探索新理论,并派人员到外国参观,秘密加速发展德国的装甲战车和坦克部队。希特勒上台后,立即推波助澜,在一次观看了仅有数辆装甲车参加的军事演习后,竞情不自禁地叫嚷了起来:“这就是我所要的东西!”从这一时刻起,坦克在德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一道腥风血雨的战争魔影也迅速从纳粹德国升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军已拥有6个装甲师和4个轻型师,在世界上第一个成立了“装甲坦克兵司令部”来统一管理和训练德军的坦克部队。此外,德军还拥有10个军属坦克团和4个师属轻型坦克营,每个坦克团编有100辆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坦克兵战术得到很大发展。进攻时,将坦克兵集中编为突击队,使用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上,并做纵深梯次部署,从行进间展开,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支援下,突破对方防御,迅速向纵深推进,扩张战果,围歼敌人。现代条件下的坦克兵战术,其基本原则主要有:疏散隐蔽配置;快速灵活机动;集中突然攻击;密切协同动作;实施纵深攻击;组织可靠保障等。进攻战斗时,坦克兵通常集中使用于主攻方向,从行进间展开成战斗队形,在地面和空中火力支援下,猛烈突击,突破敌人防御,而后高速度向敌翼侧和后方实施穿插迂回,围歼敌人。防御时,通常用于向敌实施反冲击、反击,或制止敌向纵深扩张,或攻歼空降着陆之敌。坦克冲击到哪里,哪里就能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巴顿、古德里安、隆美尔、朱可夫、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等一些叱咤疆场的世界名将也正是在这金戈铁马的铁血大厮杀中,导演T——ggN心动魄、铭刻战史的战争话剧,坦克也因此而登上了“陆战之王”的宝座。  二战结束后,装甲兵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现代局部战争的战场上拼死厮杀。不管是在高科技的局部战争还是未来的各种样式的战争中,坦克兵的作用都不是其他兵种所能代替的。尤其在两伊战争中,坦克在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后来,伊拉克又采用“牛刀杀鸡”的战术,一举出动包括有400多辆主战坦克在内的共1300多辆装甲战车组成的庞大装甲兵部队,向弱小的科威特发起猛攻。  1991年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后,最终发起地面进攻来决一胜负,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坦克战。美、英军队利用先进坦克的机动能力和突击力,由3500多辆坦克和3000多辆装甲车组成的装甲部队实施远距离奔袭,避开“巨大死亡的弹坑”,向伊军要害穿插。在约100个小时的地面进护,多国部队的装甲兵部队长驱直入,摧毁与缴获伊军坦克3700余辆,歼灭共和国卫队的情况下,迫使伊拉克投降。美、英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运用装甲作战和发挥先进坦克技术优势的实战检验,对21世纪装甲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坦克发展和鏖战的沧桑历史,记录下了这个兵种的不朽功绩:它在战火中诞生,在沙场上锤炼,在硝烟里历练;它以快速机动作战和强大的突击能力展现出了自身特有的英姿;它威风凛凛地冲杀在铁血厮杀的陆战场,用鲜血和铁甲绘制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随着战争的需要,坦克装甲车辆已发展为庞大的家族,成为一个重要的兵种: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火力支援车、轻型坦克、水陆坦克以及架桥坦克等特种装甲车辆。坦克的发展走过了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是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经受住战争和历史严峻考验的坦克,成为各国陆军力量的中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陆战之王——横空出世  “陆上战舰”  一战惊人  所向披靡   战功赫赫第二章  “闪电”闯入战场  “日耳曼战车”  闪击波兰  “镰刀闪击”第三章  铁甲争雄  “巴巴罗萨”  挥出“铁拳”  鏖战基辅  血战莫斯科第四章  折戟沉沙——战神经典对抗  阿拉曼战役  坦克大决斗——库尔斯克战役 第五章  战神进行时  战神家族   中东烽火——战神的怒吼   战神的现代化 第六章  二十世纪末的表演——再战海湾  “沙漠盾牌”行动   “沙漠军刀”——地面进攻   最后的胜利 第七章  新世纪的抉择——战神何去何从  战神面临新挑战   战神的未来之路

编辑推荐

  《铁甲争雄:坦克兵》从坦克兵的渊源、概况以及坦克型号、著名战例等诸方面,通过大量精彩的图片,生动地讲述坦克及坦克兵的故事。相信本书可以向您展示一个既充满硝烟炮火,又不乏智慧谋略的精彩世界。  有时间就有历史历史,有历史就有传奇……隆隆的巨响中,一群群铁甲巨兽成为了战场的主角,神奇的坦克兵们,驾驭着这些钢铁坐骑,用火炮和鲜血一次次地震撼了人类的历史。

作者简介

《铁甲争雄坦克兵》主要内容:一群群铁甲巨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横空出世,他们都是集猛烈的炮火、快速的机动力和厚厚的装甲于一身的大家伙,常常被人们称为“陆战之王”。在整个20世纪的战场上,这些大家伙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多少位以指挥装甲兵作战的人物,多少次具有神奇色彩的坦克鏖战,都在血与火的战争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铁甲争雄——坦克兵》从坦克兵的渊源、概况以及坦克型号、著名战例等诸方面,通过大量精彩的图片,生动地讲述坦克及坦克兵的故事。相信《铁甲争雄坦克兵》可以向您展示一个既充满硝烟炮火,又不乏智慧谋略的精彩世界。

图书封面


 铁甲争雄坦克兵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1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