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孙子兵法-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040244823
作者:蔡英杰
页数:200页

章节摘录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军事理论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及深远的影响。2500多年过去了,这部书不仅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退色,反而愈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一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的先祖是陈国的公子完。公子完是陈厉公之子,他为躲避陈国的宫廷动乱,逃奔到齐国。齐桓公对他很是赏识,想任命他为卿,公子完坚辞不就,齐桓公就任命他做了工正。公子完来自陈国,于是就取了一个与“陈”谐音的“田”字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田完。齐国贵族懿仲想把女儿嫁给田完,请人占卜,占辞说:“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意思是说田完是有妫氏(虞舜)的后裔,其家族将在姜姓齐国繁衍生息。田完的第五代将开始兴盛,一直会做到齐国的正卿(地位最高的大臣),到了第八代以后,就没有人能比得上其地位和权势了(意思是做国君)。田完的第五代田须无(田文子),果然做于齐国的大夫。第六代田无宇(田桓子),因其勇武有力,深得齐庄公宠爱,势力得到很大发展。田无宇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田书(一说为田开),一个叫田乞(田鳌子)。田书可能是庶出,因而其家族的继承人是其弟田乞。田乞收取赋税的时候用小斗,向民众借粟的时候却用大斗。这种施惠于民的法子很见成效,老百姓都非常拥护田氏。当时齐国大臣晏婴曾私下对晋国大臣叔向说,民众对田氏“归之如流水”,“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田乞又非常善于调节家族内部的关系,因此田氏一族非常强大,成为齐国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公元前489年,田乞、鲍牧等人率其族众攻打齐国公室,杀了执政大臣高昭子,赶走了齐国国君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国君(齐悼公),田乞做了国相,位居正卿,成为齐国的权臣。田氏的第八代田常(田成子),继续采用其父的发展战略,势力更加强大。公元前481年5月,田常杀了齐简公,立公子骜为君(齐平公),自己做了国相,独掌齐国大权,田氏家族成为齐国最有权势的家族。公元前523年,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并赐给他乐安(今山东惠民)作为封邑。从此田书一族就从田氏家族中分了出来,另立门户,以孙为姓氏。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军事世家里。孙武的青年时代,正是田氏家族与国、高、鲍等齐国世家大族激烈斗争的时代。当时以田氏家族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在齐国还处于弱势,孙武的同宗,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就因受到三族的诬陷,发疾而死。政治斗争的残酷,迫使孙武作出了一个决定——弃齐奔吴,躲开这个是非之地。  吴国,地处太湖流域,相传是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所建,周武王时,国君被正式册封为诸侯。吴国位居长江下游,富有渔盐之利,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此时,晋国实行“联吴抗楚”战略,派申公巫臣把中原先进的军事技术传授给吴国。“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因此吴国的军事实力也迅速增强,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发动政变,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做了吴国国君,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吴王阖间胸怀大志,为了称霸大业,广泛搜罗人才,经伍子胥推荐,亲自到孙武所住的馆舍拜访孙武。孙武献上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篇,每陈一篇,吴王无不称善。但对于吴王阖间而言,他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位军事理论家,而是在战场上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克敌制胜的军事统帅。阖闾想知道,孙武在军事理论上有这么高深的造诣,实际训练与指挥水平究竟如何。为了解开这个疑问,他提出让孙武操练一下宫中的美女。孙武把180名宫女分成左右二队,并指定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分别担任左右二队的队长。孙武把操练要领、军中规定都向她们细细作了说明,然后开始登台操练。这些宫女们平时养尊处优,认为操练不过是一场好玩的游戏,孙武所颁布的那些军令,只不过是吓唬吓唬她们,根本不敢来真格的,谁也没有当回事儿。孙武擂起战鼓,发出向右的命令,这些宫女们哄然大笑。孙武把要领与军令向她们反复作了说明,然后擂起战鼓,发出向左的命令,这些宫女们仍然是大笑不止。孙武不顾吴王的恳求,毅然按照军法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然后重新任命了队长,击鼓操练。这一下,宫女们的动作无不整齐划一,中规中矩,再也听不到嬉笑声了。素来娇弱散漫的宫女硬是被孙武训练成了一支钢铁之师、威武之师。吴王了解了孙武的统兵才能,于是任命他做了吴将。公元前512年,吴王急于破楚,成就霸业,孙武以为“民劳,未可”,协助吴王休养民力,整修军事。然后派出三支军队,轮番袭楚、扰楚、疲楚,楚国军队疲于奔命,深以为患。公元前506年9月,吴王亲率大军攻楚。在孙武的运筹,下,吴军沿淮河西上,然后从淮河平原南下,联合蔡、唐两国之军,行军千里,越过大别三关,出其不意地在楚国东北方向袭其侧背,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大败楚军。吴军乘胜追击,在清发水(今湖北安陆的浸水)又予楚军以重创。接着又在雍滋击败楚国援军,全歼楚军主力。然后,吴军兵分三路,以精兵直捣楚都。11月28日,吴军攻占郢都。吴军破楚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也是史上明文记载的孙武参与指挥的唯一一次战役,孙武能够“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此役之后,史上再也没有关于孙武事迹的明确记载。  二  《孙子兵法》草创于春秋末年,约定型于战国中期。战国末年,《孙子兵法》已广为流行。《韩非子·五蠹》:“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吕氏春秋·上德》:“阖庐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西汉时期曾经对兵书做过三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工作。一次是在高帝时由张良、韩信主持,一次是在武帝时由军政杨仆主持,一次是在成帝时由步兵校尉任宏主持。毫无疑问,在这几次活动中,《孙子兵法》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整理,这对《孙子兵法》的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东汉末年,曹操著《孙子略解》,开了注释《孙子兵法》的先河。南北朝以后,《孙子兵法》更受到广泛重视,被尊为“兵经”。唐玄宗时以《孙子兵法》选拔武举和将帅。北宋元封年间,官方颁布《武经七书》,《孙子兵法》被钦定为武学教材,成为武举考试策论命题的依据,此风一直沿袭到明清。《孙子兵法》在8世纪就流传到国外,唐玄宗时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在唐留学18年后,于735年将《孙子兵法》等书带回日本,此后,《孙子兵法》在日本作为兵家秘籍得到保存和传承。日本兵家和学者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十分活跃,名家辈出,著作如林,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772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将《孙子兵法》译成法文,并在巴黎出版,开启了《孙子兵法》向西方传播的先河。1905年,第一个英译本《孙子兵法》在日本东京出版。1910年,德国的布鲁诺‘纳瓦拉首先把《孙子兵法》译成德文。1943年,俄译本《孙子兵法》问世。除此之外,《孙子兵法》还有朝鲜文、越南文、泰国文、缅甸文、马来西亚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捷克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罗马尼亚文、荷兰文、希腊文等不同文字的译文,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著作的执牛耳之作,在我国古代军事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李世民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杜牧说:“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数家,且百万言。其孙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苏轼说:“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刘寅说:“不有大智,其何能谋?不有深谋,其何能将?不有良将,其何能兵?不有锐兵,其何能武?不有武备,其何能国?欲有智而多谋,善将而能兵,提兵而用武,备武而守国,舍是书何以哉!”诸家之评,又以明轼茅元仪最为精要:“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战争的作战形式与古代战争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但《孙子兵法》的基本理论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受到重视。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名作。其内容之博大,论述之精深,后世无出其右者。《孙子兵法》是有关战争指导的智慧之结晶。历数古往今来的军事思想家,只有克劳塞维茨堪与孙子伦比。然而他的著作时代局限性大,而且有一部分已经过时,尽管他是在孙子之后二千多年写的。相比之下,孙子的文章讲得更透彻、更深刻,永远给人以新鲜感。”英国文学家布劳说:“《孙子兵法》这一部书,可以说是世界史中研究战术原理的第一部著作。但是书里面所载的许多学理,确是非常适于现代的应用。”美国学者柯林斯说:“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 200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相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日本学者会田雄次说:“《孙子》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人类生存的竞争社会之本质的兵书。……《孙子》所阐述的战略、战术,是以从深刻洞察人类心理而获取的智慧为基础的。人类的心理从古到今是不变的,因此,《孙子》的学说,在人与人、人的群体与人的群体之间所竞争的方方面面,是可以超越时代而加以应用的。”美国军事理论家劳伦斯说:“《孙子兵法》在美国军校中,是作为教科书来学习的。”美国人不但善于学习《孙子兵法》,而且善于应用和创新。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的海湾战争,很多方面都是在孙子的军事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联军充分研究了萨达姆的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充分利用其谋略中的弱点和失误之处,进行军事打击,彻底挫败了萨达姆的战略企图,此为“上兵伐谋”;联军首先轰炸了伊军的通讯系统与防空系统,使伊军指挥官失去了指挥能力,动摇了伊军军心与作战意志,此为“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在实施地面进攻时,联军改变了原定的从沙特阿拉伯向科威特实施正面进攻的计划,代之以从巴廷干河以西插入伊军后方,实施主攻,此为“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美国的最新军事理论,如非对称作战理论、特种作战理论、震慑理论,无不从《孙子兵法》中汲取了营养,受到了启迪。  《孙子兵法》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哲学著作,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孙子兵法》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在战争决策的问题上,孙子主张通过对“五事”、“七计”的比较分析,判明双方的实力强弱,从而决定战争是否可行。他看到了战争对于物质基础的依赖性,因而主张尽可能地“因粮于敌”、“化敌为我”,打击敌人的物质基础,增强本方的物质基础。他坚决反对通过神灵鬼怪、星宿占卜等迷信手段预测战争胜负,竭力主张深入敌人内部,获取真实的情报。“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已成为情报学的经典名言。《孙子兵法》始终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它从不把任何事物看作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从发展的变化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孙子看重实力,主张建立强大的优势,从而消灭敌人;但是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本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并不是无所作为,束手待毙,而是主张通过“夺敌所爱”等手段调动敌人、消耗敌人,化解敌方优势,形成己方优势。孙子非常看重占领有利地形,谋取先机之利,但也十分看重在不利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化不利为有利。“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充分认识到了人在特定状态下的主观能动性,是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格言。孙子还提出了强弱、虚实、奇正、攻防、进退、利害、刚柔、迂直、先后、隐显、动静、远近、轻重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范畴,并论述了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着深刻的启迪。  《孙子兵法》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著名文论家刘勰说:“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对文武兼备的孙武很是推崇。北宋文学家苏洵说:“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辞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北宋神宗皇帝十分喜爱孙子言简义丰的文辞,向王安石询问其妙诀,王安石说:“言理而不言事,所以文约而所该者博。”日本学者阿多俊介谓《孙子兵法》:“着想之奇,行文之妙,令人三叹。字字精练,句句照应,文势飞动,宛如作者率精兵屹立于堂堂中原之气概。”《孙子兵法》善用排比,句式简短,有着鼓点般的节奏,如行军的号角,似奔腾的马声,成为先秦文学史上的另类景观。  三  《孙子兵法》是最早的成体系的军事理论著作,它包罗宏富,思想深刻,论述全面,构成了一个缜密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概而言之,《孙子兵法》主要论述了一个“何以战”和“怎么战”的问题。所谓“何以战”,就是战争的可行性问题,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打。《孙子兵法》的“计篇”、“作战篇”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所以发动战争一定要考虑周全,慎之又慎。影响战争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军事条件等。自然条件包括天时和地利,天时是指在时令上是否有利于发动战争,地利是指作战区域及地形是否对我有利。政治条件是指国家的政治措施是否符合民意,民众是否拥护和支持战争。经济条件是指国家和民众的财力是否能够承受起战争巨大的耗费。军事条件是指军队的数量、组织、管理、训练及将帅的素质等。孙子认为,战争的决策者应该对这诸多因素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只有在操有胜算的情况下,才能发动战争。所谓“怎么战”,包括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讨论怎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孙子的战略观就是全胜战略。所谓全胜,就是在本方基本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胜利。全胜的手段有伐谋、伐交、伐兵、攻城,伐谋、伐交为上,伐兵、攻城为下,但事实上,这些手段往往不是孤立运用的,而是互相配合的。战术是《孙子兵法》的主体部分,孙子对之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情报先行。孙子对情报工作极其重视,认为它是战争发动的前提及取胜的关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到知己知彼,就要靠准确的情报。获取情报的手段主要有“用间”和“相敌”。用间是派侦察人员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相敌是从敌人外部的蛛丝马迹中了解敌情。(2)占据先机。所谓占据先机,是指在两军相争的过程中占据先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在不利的条件下怎样占据先机是孙子更加关注的问题。孙子认为能够以利益诱惑、调动敌人,制造问题和障碍阻滞敌人,就可以化迂为直,化害为利,“后人发而先人至”。(3)以实击虚。所谓以实击虚,是指在组织战斗的过程中,能够对敌形成优势,以我之强击敌之弱。(4)善用奇正。奇正本没有一定之规。可以化正为奇,也可以化奇为正。奇正变化无端,其核心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5)巧用地形。孙子论述了在各种区域和地形作战的一般原则,但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突出了一个“巧”字,巧就巧在对在特定地形作战的士兵心理的把握。比如“死地”是不利的作战地形,但有的时候却需要把军队置之于死地,就是为了激发士兵的斗志,“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6)合理使用特殊的作战形式。火攻、水攻都是特殊的作战形式,孙子专辟一篇讲火攻,论述了火攻的时机、配合、变化等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怎样学习和应用《孙子兵法》呢?我认为,首先应当学习孙子认识事物的方法,看待问题的态度。孙子天资非常聪颖,但他认识事物,从来不靠主观臆想。孙子之所以能写成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军事理论著作,构筑起宏伟的兵学体系,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1)善于学习和借鉴前辈军事家的理论成果。孙子生活在兵学气氛十分浓郁的齐国,深受齐国兵学文化的熏陶。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姜尚,是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著名兵书《六韬》相传就是姜尚所写。齐国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对军事也有精湛的研究,《管子》一书的《兵法》、《大匡》、《势》、《九变》都是有关军事的论述。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孙武的宗亲,写有兵书《司马法》。从《孙子兵法》直接引用《军政》的原文来看,孙武对古代兵书《军政》、《军令》都熟稔于心。万丈高楼平地起,正是善于学习和吸收,奠定了孙子兵学坚实的基础。(2)善于从战争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升华。春秋时期,诸侯纷争,战乱不断。据不完全统计,从周顷王元年(前618)到周敬王元年(前519)这一百年的时间里,见于记载的比较大的战争就有160多次。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变革,当时的军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战形式更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孙子提出的许多战术原理正是从战争的实践中加以总结、提炼,上升为一般规律的。孙子看待问题的角度非常全面,能把一个事物放在与其有关的各个因素中进行周密的考察,从而对该事物形成明确的认识。孙子总是从联系的、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调在不利的时候要看到有利的因素,在有利的时候要看到不利的因素。其次,要学习《孙子兵法》的谋略。《孙子》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它的谋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孙子兵法》的“形篇”讲的是实力问题。战争的基础是强大的实力,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又何尝不是如此。要想在社会上站住脚,干出点样子,就要拿自己的实力说话。《孙子兵法》的“势篇”是讲怎样进行组织、调度,把实力充分发挥出来。在一个团队中,只有做好合理的组织、分工,把每个人的能力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把工作做好。《孙子》的“虚实篇”讲的是以实攻虚,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需要积聚力量,形成优势,战胜困难。《孙子兵法》的“用间篇”讲的是搜集情报,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掌握信息,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里,信息的重要比任何时候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军事科学的核心是竞争与对抗,因此《孙子兵法》在竞争与对抗比较激烈的领域更有普遍意义,这就是近年来《孙子兵法》在商业、体育等领域非常火爆的原因。再次,学习《孙子兵法》的管理。军队对管理的要求比较严格,它的管理原则对其他行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孙子要求“将”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这也是一个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孙子说“道,令民与上同意也。”一个管理人员要想做到上下同心协力,就必须使团队的利益与每个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孙子提出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既要爱护士卒,又要用法令制度去约束他们。我们强调管理的人性化,就是要求管理人员要时时处处为员工着想,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但是规章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孙子还提出“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就是说对有突出贡献的士卒要进行物质奖励,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激励机制”。《孙子》中有关管理的内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深入挖掘。  四  《孙子兵法》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竹简本系统,一个是传世本系统。1972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竹简本《孙子兵法》,专家推断应该是西汉文、景至武帝初年的抄本,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孙子兵法》最早的本子。整理小组将有关《孙子兵法》的竹简分为上下两编,1975年7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上编与传世本《孙子兵法》十三篇基本相符,唯残缺甚多,仅有2 700余字。下编包含《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见吴王》五篇《孙子兵法》佚文。竹简本《孙子兵法》对《孙子兵法》的校勘与整理以及研究《孙子兵法》的流变情况有重要价值。传世本以三个版本最为重要。一个是《孙子略解》本(《魏武帝注孙子》本)。此书为曹操所注,是目前见到的《孙子》的最早注本。曹操时代,《孙子兵法》还有八十二篇本传世,曹操只选取孙子所著的十三篇作注,因此后世只有十三篇本流传了下来。曹注本注释精当,影响深远。一个是《武经七书》本。宋神宗元丰年间诏朱服、何去非等校订《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对问》,颁行武学,称为“武经七书”。该本大约成书于元丰八年。一个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本。从其书避“构”、“慎”讳看,当刻于南宋孝宗时。另外,明代刘寅的《武经直解》本,赵本学的《孙子书校解引类》本,清代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本,日本樱田迪的《古文孙子》本,也有重要价值。本书以中华书局1961年8月初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影印本为底本。对底本中讹、错、衍、夺的地方作了改正。  五  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系列丛书”中的一部,除适合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阅读之外,也适合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各行各业的读者阅读。本书除对《孙子兵法》的原文做了注解以外,还结合战例对每篇的重点部分做了评析,希望能对读者的学习与领会有一定帮助。笔者本打算能融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阐发《孙子兵法》的原理,但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收集不足而未能如愿。最后,感谢北京大学邵永海先生、北京传媒大学李佐丰先生,正是他们的热情引荐,使本人能够荣幸地参加本丛书的编写工作。感谢白山出版社的苏桂亮先生,他与笔者素不相识,却惠赠《孙子兵法研究史》和《孙子学文献提要》两本大作。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刘金菊女士,她的热诚、细致和耐心让人难忘。

前言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军事理论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及深远的影响。2500多年过去了,这部书不仅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退色,反而愈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一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的先祖是陈国的公子完。公子完是陈厉公之子,他为躲避陈国的宫廷动乱,逃奔到齐国。齐桓公对他很是赏识,想任命他为卿,公子完坚辞不就,齐桓公就任命他做了工正。公子完来自陈国,于是就取了一个与“陈”谐音的“田”字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田完。齐国贵族懿仲想把女儿嫁给田完,请人占卜,占辞说:“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意思是说田完是有妫氏(虞舜)的后裔,其家族将在姜姓齐国繁衍生息。田完的第五代将开始兴盛,一直会做到齐国的正卿(地位最高的大臣),到了第八代以后,就没有人能比得上其地位和权势了(意思是做国君)。田完的第五代田须无(田文子),果然做于齐国的大夫。第六代田无宇(田桓子),因其勇武有力,深得齐庄公宠爱,势力得到很大发展。田无宇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田书(一说为田开),一个叫田乞(田鳌子)。田书可能是庶出,因而其家族的继承人是其弟田乞。田乞收取赋税的时候用小斗,向民众借粟的时候却用大斗。这种施惠于民的法子很见成效,老百姓都非常拥护田氏。当时齐国大臣晏婴曾私下对晋国大臣叔向说,民众对田氏“归之如流水”,“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田乞又非常善于调节家族内部的关系,因此田氏一族非常强大,成为齐国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公元前489年,田乞、鲍牧等人率其族众攻打齐国公室,杀了执政大臣高昭子,赶走了齐国国君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国君(齐悼公),田乞做了国相,位居正卿,成为齐国的权臣。田氏的第八代田常(田成子),继续采用其父的发展战略,势力更加强大。公元前481年5月,田常杀了齐简公,立公子骜为君(齐平公),自己做了国相,独掌齐国大权,田氏家族成为齐国最有权势的家族。公元前523年,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并赐给他乐安(今山东惠民)作为封邑。从此田书一族就从田氏家族中分了出来,另立门户,以孙为姓氏。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军事世家里。孙武的青年时代,正是田氏家族与国、高、鲍等齐国世家大族激烈斗争的时代。当时以田氏家族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在齐国还处于弱势,孙武的同宗,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就因受到三族的诬陷,发疾而死。政治斗争的残酷,迫使孙武作出了一个决定——弃齐奔吴,躲开这个是非之地。  吴国,地处太湖流域,相传是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所建,周武王时,国君被正式册封为诸侯。吴国位居长江下游,富有渔盐之利,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此时,晋国实行“联吴抗楚”战略,派申公巫臣把中原先进的军事技术传授给吴国。“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因此吴国的军事实力也迅速增强,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发动政变,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做了吴国国君,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吴王阖间胸怀大志,为了称霸大业,广泛搜罗人才,经伍子胥推荐,亲自到孙武所住的馆舍拜访孙武。孙武献上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篇,每陈一篇,吴王无不称善。但对于吴王阖间而言,他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位军事理论家,而是在战场上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克敌制胜的军事统帅。阖闾想知道,孙武在军事理论上有这么高深的造诣,实际训练与指挥水平究竟如何。为了解开这个疑问,他提出让孙武操练一下宫中的美女。孙武把180名宫女分成左右二队,并指定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分别担任左右二队的队长。孙武把操练要领、军中规定都向她们细细作了说明,然后开始登台操练。这些宫女们平时养尊处优,认为操练不过是一场好玩的游戏,孙武所颁布的那些军令,只不过是吓唬吓唬她们,根本不敢来真格的,谁也没有当回事儿。孙武擂起战鼓,发出向右的命令,这些宫女们哄然大笑。孙武把要领与军令向她们反复作了说明,然后擂起战鼓,发出向左的命令,这些宫女们仍然是大笑不止。孙武不顾吴王的恳求,毅然按照军法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然后重新任命了队长,击鼓操练。这一下,宫女们的动作无不整齐划一,中规中矩,再也听不到嬉笑声了。素来娇弱散漫的宫女硬是被孙武训练成了一支钢铁之师、威武之师。吴王了解了孙武的统兵才能,于是任命他做了吴将。公元前512年,吴王急于破楚,成就霸业,孙武以为“民劳,未可”,协助吴王休养民力,整修军事。然后派出三支军队,轮番袭楚、扰楚、疲楚,楚国军队疲于奔命,深以为患。公元前506年9月,吴王亲率大军攻楚。在孙武的运筹,下,吴军沿淮河西上,然后从淮河平原南下,联合蔡、唐两国之军,行军千里,越过大别三关,出其不意地在楚国东北方向袭其侧背,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大败楚军。吴军乘胜追击,在清发水(今湖北安陆的浸水)又予楚军以重创。接着又在雍滋击败楚国援军,全歼楚军主力。然后,吴军兵分三路,以精兵直捣楚都。11月28日,吴军攻占郢都。吴军破楚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也是史上明文记载的孙武参与指挥的唯一一次战役,孙武能够“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此役之后,史上再也没有关于孙武事迹的明确记载。  二  《孙子兵法》草创于春秋末年,约定型于战国中期。战国末年,《孙子兵法》已广为流行。《韩非子·五蠹》:“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吕氏春秋·上德》:“阖庐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西汉时期曾经对兵书做过三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工作。一次是在高帝时由张良、韩信主持,一次是在武帝时由军政杨仆主持,一次是在成帝时由步兵校尉任宏主持。毫无疑问,在这几次活动中,《孙子兵法》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整理,这对《孙子兵法》的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东汉末年,曹操著《孙子略解》,开了注释《孙子兵法》的先河。南北朝以后,《孙子兵法》更受到广泛重视,被尊为“兵经”。唐玄宗时以《孙子兵法》选拔武举和将帅。北宋元封年间,官方颁布《武经七书》,《孙子兵法》被钦定为武学教材,成为武举考试策论命题的依据,此风一直沿袭到明清。《孙子兵法》在8世纪就流传到国外,唐玄宗时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在唐留学18年后,于735年将《孙子兵法》等书带回日本,此后,《孙子兵法》在日本作为兵家秘籍得到保存和传承。日本兵家和学者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十分活跃,名家辈出,著作如林,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772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将《孙子兵法》译成法文,并在巴黎出版,开启了《孙子兵法》向西方传播的先河。1905年,第一个英译本《孙子兵法》在日本东京出版。1910年,德国的布鲁诺‘纳瓦拉首先把《孙子兵法》译成德文。1943年,俄译本《孙子兵法》问世。除此之外,《孙子兵法》还有朝鲜文、越南文、泰国文、缅甸文、马来西亚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捷克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罗马尼亚文、荷兰文、希腊文等不同文字的译文,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著作的执牛耳之作,在我国古代军事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李世民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杜牧说:“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数家,且百万言。其孙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苏轼说:“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刘寅说:“不有大智,其何能谋?不有深谋,其何能将?不有良将,其何能兵?不有锐兵,其何能武?不有武备,其何能国?欲有智而多谋,善将而能兵,提兵而用武,备武而守国,舍是书何以哉!”诸家之评,又以明轼茅元仪最为精要:“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战争的作战形式与古代战争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但《孙子兵法》的基本理论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受到重视。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名作。其内容之博大,论述之精深,后世无出其右者。《孙子兵法》是有关战争指导的智慧之结晶。历数古往今来的军事思想家,只有克劳塞维茨堪与孙子伦比。然而他的著作时代局限性大,而且有一部分已经过时,尽管他是在孙子之后二千多年写的。相比之下,孙子的文章讲得更透彻、更深刻,永远给人以新鲜感。”英国文学家布劳说:“《孙子兵法》这一部书,可以说是世界史中研究战术原理的第一部著作。但是书里面所载的许多学理,确是非常适于现代的应用。”美国学者柯林斯说:“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 200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相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日本学者会田雄次说:“《孙子》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人类生存的竞争社会之本质的兵书。……《孙子》所阐述的战略、战术,是以从深刻洞察人类心理而获取的智慧为基础的。人类的心理从古到今是不变的,因此,《孙子》的学说,在人与人、人的群体与人的群体之间所竞争的方方面面,是可以超越时代而加以应用的。”美国军事理论家劳伦斯说:“《孙子兵法》在美国军校中,是作为教科书来学习的。”美国人不但善于学习《孙子兵法》,而且善于应用和创新。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的海湾战争,很多方面都是在孙子的军事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联军充分研究了萨达姆的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充分利用其谋略中的弱点和失误之处,进行军事打击,彻底挫败了萨达姆的战略企图,此为“上兵伐谋”;联军首先轰炸了伊军的通讯系统与防空系统,使伊军指挥官失去了指挥能力,动摇了伊军军心与作战意志,此为“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在实施地面进攻时,联军改变了原定的从沙特阿拉伯向科威特实施正面进攻的计划,代之以从巴廷干河以西插入伊军后方,实施主攻,此为“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美国的最新军事理论,如非对称作战理论、特种作战理论、震慑理论,无不从《孙子兵法》中汲取了营养,受到了启迪。  《孙子兵法》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哲学著作,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孙子兵法》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在战争决策的问题上,孙子主张通过对“五事”、“七计”的比较分析,判明双方的实力强弱,从而决定战争是否可行。他看到了战争对于物质基础的依赖性,因而主张尽可能地“因粮于敌”、“化敌为我”,打击敌人的物质基础,增强本方的物质基础。他坚决反对通过神灵鬼怪、星宿占卜等迷信手段预测战争胜负,竭力主张深入敌人内部,获取真实的情报。“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已成为情报学的经典名言。《孙子兵法》始终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它从不把任何事物看作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从发展的变化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孙子看重实力,主张建立强大的优势,从而消灭敌人;但是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本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并不是无所作为,束手待毙,而是主张通过“夺敌所爱”等手段调动敌人、消耗敌人,化解敌方优势,形成己方优势。孙子非常看重占领有利地形,谋取先机之利,但也十分看重在不利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化不利为有利。“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充分认识到了人在特定状态下的主观能动性,是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格言。孙子还提出了强弱、虚实、奇正、攻防、进退、利害、刚柔、迂直、先后、隐显、动静、远近、轻重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范畴,并论述了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着深刻的启迪。  《孙子兵法》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著名文论家刘勰说:“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对文武兼备的孙武很是推崇。北宋文学家苏洵说:“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辞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北宋神宗皇帝十分喜爱孙子言简义丰的文辞,向王安石询问其妙诀,王安石说:“言理而不言事,所以文约而所该者博。”日本学者阿多俊介谓《孙子兵法》:“着想之奇,行文之妙,令人三叹。字字精练,句句照应,文势飞动,宛如作者率精兵屹立于堂堂中原之气概。”《孙子兵法》善用排比,句式简短,有着鼓点般的节奏,如行军的号角,似奔腾的马声,成为先秦文学史上的另类景观。  三  《孙子兵法》是最早的成体系的军事理论著作,它包罗宏富,思想深刻,论述全面,构成了一个缜密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概而言之,《孙子兵法》主要论述了一个“何以战”和“怎么战”的问题。所谓“何以战”,就是战争的可行性问题,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打。《孙子兵法》的“计篇”、“作战篇”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所以发动战争一定要考虑周全,慎之又慎。影响战争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军事条件等。自然条件包括天时和地利,天时是指在时令上是否有利于发动战争,地利是指作战区域及地形是否对我有利。政治条件是指国家的政治措施是否符合民意,民众是否拥护和支持战争。经济条件是指国家和民众的财力是否能够承受起战争巨大的耗费。军事条件是指军队的数量、组织、管理、训练及将帅的素质等。孙子认为,战争的决策者应该对这诸多因素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只有在操有胜算的情况下,才能发动战争。所谓“怎么战”,包括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讨论怎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孙子的战略观就是全胜战略。所谓全胜,就是在本方基本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胜利。全胜的手段有伐谋、伐交、伐兵、攻城,伐谋、伐交为上,伐兵、攻城为下,但事实上,这些手段往往不是孤立运用的,而是互相配合的。战术是《孙子兵法》的主体部分,孙子对之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情报先行。孙子对情报工作极其重视,认为它是战争发动的前提及取胜的关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到知己知彼,就要靠准确的情报。获取情报的手段主要有“用间”和“相敌”。用间是派侦察人员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相敌是从敌人外部的蛛丝马迹中了解敌情。(2)占据先机。所谓占据先机,是指在两军相争的过程中占据先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在不利的条件下怎样占据先机是孙子更加关注的问题。孙子认为能够以利益诱惑、调动敌人,制造问题和障碍阻滞敌人,就可以化迂为直,化害为利,“后人发而先人至”。(3)以实击虚。所谓以实击虚,是指在组织战斗的过程中,能够对敌形成优势,以我之强击敌之弱。(4)善用奇正。奇正本没有一定之规。可以化正为奇,也可以化奇为正。奇正变化无端,其核心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5)巧用地形。孙子论述了在各种区域和地形作战的一般原则,但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突出了一个“巧”字,巧就巧在对在特定地形作战的士兵心理的把握。比如“死地”是不利的作战地形,但有的时候却需要把军队置之于死地,就是为了激发士兵的斗志,“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6)合理使用特殊的作战形式。火攻、水攻都是特殊的作战形式,孙子专辟一篇讲火攻,论述了火攻的时机、配合、变化等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怎样学习和应用《孙子兵法》呢?我认为,首先应当学习孙子认识事物的方法,看待问题的态度。孙子天资非常聪颖,但他认识事物,从来不靠主观臆想。孙子之所以能写成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军事理论著作,构筑起宏伟的兵学体系,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1)善于学习和借鉴前辈军事家的理论成果。孙子生活在兵学气氛十分浓郁的齐国,深受齐国兵学文化的熏陶。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姜尚,是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著名兵书《六韬》相传就是姜尚所写。齐国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对军事也有精湛的研究,《管子》一书的《兵法》、《大匡》、《势》、《九变》都是有关军事的论述。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孙武的宗亲,写有兵书《司马法》。从《孙子兵法》直接引用《军政》的原文来看,孙武对古代兵书《军政》、《军令》都熟稔于心。万丈高楼平地起,正是善于学习和吸收,奠定了孙子兵学坚实的基础。(2)善于从战争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升华。春秋时期,诸侯纷争,战乱不断。据不完全统计,从周顷王元年(前618)到周敬王元年(前519)这一百年的时间里,见于记载的比较大的战争就有160多次。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变革,当时的军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战形式更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孙子提出的许多战术原理正是从战争的实践中加以总结、提炼,上升为一般规律的。孙子看待问题的角度非常全面,能把一个事物放在与其有关的各个因素中进行周密的考察,从而对该事物形成明确的认识。孙子总是从联系的、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调在不利的时候要看到有利的因素,在有利的时候要看到不利的因素。其次,要学习《孙子兵法》的谋略。《孙子》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它的谋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孙子兵法》的“形篇”讲的是实力问题。战争的基础是强大的实力,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又何尝不是如此。要想在社会上站住脚,干出点样子,就要拿自己的实力说话。《孙子兵法》的“势篇”是讲怎样进行组织、调度,把实力充分发挥出来。在一个团队中,只有做好合理的组织、分工,把每个人的能力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把工作做好。《孙子》的“虚实篇”讲的是以实攻虚,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需要积聚力量,形成优势,战胜困难。《孙子兵法》的“用间篇”讲的是搜集情报,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掌握信息,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里,信息的重要比任何时候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军事科学的核心是竞争与对抗,因此《孙子兵法》在竞争与对抗比较激烈的领域更有普遍意义,这就是近年来《孙子兵法》在商业、体育等领域非常火爆的原因。再次,学习《孙子兵法》的管理。军队对管理的要求比较严格,它的管理原则对其他行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孙子要求“将”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这也是一个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孙子说“道,令民与上同意也。”一个管理人员要想做到上下同心协力,就必须使团队的利益与每个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孙子提出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既要爱护士卒,又要用法令制度去约束他们。我们强调管理的人性化,就是要求管理人员要时时处处为员工着想,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但是规章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孙子还提出“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就是说对有突出贡献的士卒要进行物质奖励,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激励机制”。《孙子》中有关管理的内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深入挖掘。  四  《孙子兵法》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竹简本系统,一个是传世本系统。1972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竹简本《孙子兵法》,专家推断应该是西汉文、景至武帝初年的抄本,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孙子兵法》最早的本子。整理小组将有关《孙子兵法》的竹简分为上下两编,1975年7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上编与传世本《孙子兵法》十三篇基本相符,唯残缺甚多,仅有2 700余字。下编包含《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见吴王》五篇《孙子兵法》佚文。竹简本《孙子兵法》对《孙子兵法》的校勘与整理以及研究《孙子兵法》的流变情况有重要价值。传世本以三个版本最为重要。一个是《孙子略解》本(《魏武帝注孙子》本)。此书为曹操所注,是目前见到的《孙子》的最早注本。曹操时代,《孙子兵法》还有八十二篇本传世,曹操只选取孙子所著的十三篇作注,因此后世只有十三篇本流传了下来。曹注本注释精当,影响深远。一个是《武经七书》本。宋神宗元丰年间诏朱服、何去非等校订《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对问》,颁行武学,称为“武经七书”。该本大约成书于元丰八年。一个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本。从其书避“构”、“慎”讳看,当刻于南宋孝宗时。另外,明代刘寅的《武经直解》本,赵本学的《孙子书校解引类》本,清代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本,日本樱田迪的《古文孙子》本,也有重要价值。本书以中华书局1961年8月初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影印本为底本。对底本中讹、错、衍、夺的地方作了改正。  五  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系列丛书”中的一部,除适合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阅读之外,也适合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各行各业的读者阅读。本书除对《孙子兵法》的原文做了注解以外,还结合战例对每篇的重点部分做了评析,希望能对读者的学习与领会有一定帮助。笔者本打算能融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阐发《孙子兵法》的原理,但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收集不足而未能如愿。最后,感谢北京大学邵永海先生、北京传媒大学李佐丰先生,正是他们的热情引荐,使本人能够荣幸地参加本丛书的编写工作。感谢白山出版社的苏桂亮先生,他与笔者素不相识,却惠赠《孙子兵法研究史》和《孙子学文献提要》两本大作。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刘金菊女士,她的热诚、细致和耐心让人难忘。

内容概要

蔡英杰,男,1966年1月生,河南永城人。1991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董希谦教授、李瑾教授,习文字、训诂之学。2000年考入安徽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白兆麟教授,习训诂学、语法学。现为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古汉语研究》、《辞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2部。

书籍目录

前言一 计篇二 作战篇三 谋攻篇四 形篇五 势篇六 虚实篇七 军争篇八 九变篇九 行军篇十 地形篇十一 九地篇十二 火攻篇十三 用间篇附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孙子兵法(全本)》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孙子兵法(全本)》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图书封面


 孙子兵法-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很小本的,方便携带
  •     内容不错,就是书有点脏。
  •     其实这本书是老师介绍《庄子》的时候给我们介绍了此系列。此书所选择的一些《孙子兵法》的经典片段真的是很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     注释的很好,而且题解还可以帮助理解
    但建议先看完原文再看前面的讲解
  •     很方便的口袋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