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西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对话西藏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511807977
作者:李希光 编
页数:324页

内容概要

李希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巴基斯坦文化与传播中心主任、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院长、喜马拉雅研究所筹备组组长。自1987年以来,曾12次赴藏区考察、采访和带学生社会实践。

书籍目录

天上的一堂课:西藏知识对话(代序)对话  1.第一场对话:解构香格里拉神话  2.第二场对话:“我们急切地想知道西藏的变化”  3.第三场对话:西藏的神话与历史真实  4.第四场对话:西藏是否可以与现代化隔绝?  5.第五场对话:西藏的文化自决  6.第六场对话:“西藏问题实际上是达赖问题”  7.第七场对话:西方对达赖喇嘛政治崇拜之分析  8.第八场对话:当代达赖喇嘛的宣传艺术思考  9.一个中国藏族学者眼中的达赖问题,  10.从美国黑奴解放看达赖问题  11.西藏对西方意味着什么?  12.解读当代达赖的演讲技巧研究  13.达赖对西方主流社会的软宣传  14.西方媒体“3·14”事件报道框架研究  15.西方主流媒体达赖报道新闻背景研究  16.国际草根网络媒体的西藏话语研究

作者简介

《对话西藏:神话与现实》内容简介:历史上的西藏不是西方文学作品里虚构的香格里拉,现实中的西藏更不是某些西方评论家笔下的“人间地狱”只有通过中西方自由平等的对活才会让世界看到到真实的西藏。

图书封面


 对话西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图书馆闲逛偶遇这本书,第一个吸引我的字眼是“西藏”,第二个是“李希光”。一个是浪漫与神秘的代名词,一个是新闻传播领域的老师,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我翻开书想要寻找答案。这本书的契机是2008年3月间西藏地区的打砸抢事件,主要论题是西藏的历史和未来,包括西藏文化、西藏宗教、西藏人民、西藏发展等,但是关注点却一直围绕着达赖,围绕着中西方在西藏问题上的冲突。也许后者才是这本书的编者、一系列对话的倡导者——李希光教授实际的初衷,就是通过平等的、和谐的、公开的对话,让中西方学界及媒体对于西藏问题的观点趋于统一。正如Miles Young在藏餐馆与清华学生们谈论时所提到的“PREMISE(前提)-FACT(事实)-HYPOTHESIS(假设)-THESIS(论题)”,我们对于任何事实的看待都受到各自PREMISE的影响,而活动的主办方(李希光教授等)的PREMISE是西方媒体及社会对西藏问题的错误观点、负面印象和不合作态度。受这样前提的影响,本书的书名及书封的介绍、一系列对话活动的主题及邀请的嘉宾、甚至后半部分的调查研究的立论,都力图说明西方的错误立场及中方对于撇清问题的坚定信心。书中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1活动主办方为了体现对话的公开和平等,特意邀请了在中西方关于西藏问题上的中立代表(比如半岛电视台的记者和《韩国时报》的记者),他们对于西藏问题关注不多,在这个问题上与中方的立场没有冲突。然而这两个代表发言时都提到了一个问题:中方关于西藏问题的透明度不够,是导致西藏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的原因。半岛电视台记者首先肯定了西方对于西藏问题的观点及言论误导,因为他所在的国家及地区也是西方强势国家的牺牲品。但他同时指出,当西藏发生暴乱事件,他作为中立地区的中立代表尚且不能亲历新闻现场,不能为新闻真相发出独立的声音。而中方对于外界涉藏的层层阻拦本身就是一个可以为西方所利用的话题。2格勒教授认为各国各界人士对于西藏问题的最大偏差,在于人们的焦点都集中于保护西藏的宗教信仰、保护西藏的传统文化,但是西藏人民的生活却无人问津。人们都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希望保留这一片净土,但这片净土上的人们是否能吃饱穿暖衣食无忧却不在他们的思考范围之内。这种就“文化”而“文化”的观点早已偏离了文化源于生活的最终目的。3一个对话的议题关于西藏的发展和现代化。对话被设置在“发展必然破坏原生态、现代化即将毁灭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这种对立的观点和看法不禁让我们想起发生在山西、内蒙古等地的“资源灾难”。只图眼下利益的商人和希望骄傲政绩的政府在这些煤矿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开采,直接导致了山西煤渣漫天、内蒙水草不存等悲剧。其实,发展,并不一定要采取这种极端模式,还有一个模式叫“可持续发展”。比如说煤矿开采,完全可以先做开采规划,设置合理的开采量,开采设备及过程尽量保证环境不受侵害,并且在开采之后做好修复保护工作。然而高高在上的官商不管老百姓离开家园的悲、不顾子孙后代饱尝恶果的苦,他们看到的,只有眼下的利益和当年的GDP。发展必然意味着丧失传统文化吗?未必。4西藏地区有四个教派,其中格鲁派实力雄厚,另外三个教派备受排挤。达赖是格鲁派的领袖,却并不是整个西藏地区的领袖,更没有“大藏区”这一概念。然而,国内的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国外的媒体不关注,国外的民众更是只能听到看到达赖与别有用心的外媒合力演出的小丑剧。他们因此听之任之信之也就不足为奇。在这个过程中,达赖的形象包装、国际传播技巧起到一定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中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失音”,没有一个能够与达赖的言论相抗衡的中方代表,没有能够赢得人们信任的观点和声音。就像在一场辩论赛中,只有反方喋喋不休的论述,正方的声音呢?没有人听到。政府发言人不曾被人信任,即使是国内民众也认为政府发言人不可信,何况是外媒及外国人。《传播学教程》中关于谣言的传播途径中,有一个理论认为,谣言之所以能够传播开来,是因为澄清的渠道不通畅。达赖问题上,中方的失误在于没有树立起值得信任的政府形象和政府发言人。未完,待续。
  •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说,历史上的西藏不是西方文学作品里虚构的香格里拉。现实中的西藏更不是某些西方评论家笔下的“人间地狱”。只有通过中西方自由平等的对话才会让世界看到真实的西藏。大家都知道现在有500多万藏族人,90%甚至更多的藏族人都住在中国各省的藏族自治地方,超过80%的藏族人住在农村,就像我的父母。生活在西藏的藏族人在海外没有声音。他们的想法是什么?真正想要了解这些情况的西方人并不是很多。——格勒,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藏族第一位人类学博士毫无疑问,西方有很多利益集团在利用达赖来反对中国、攻击中国,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我肯定有很多人都有利用他的企图。历史告诉我们,有能力改变“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人并不存在。——西默·托平,《纽约时报》前总编辑,普利策奖评委会原主席西方媒体对达赖喇嘛的报道是不公正、不客观的,我认为这是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他们对西藏甚至对整个中国的报道是不客观、不中立、不公正的。中国人是西方媒体的一个受害者。——伊扎特,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我曾与美国同事谈起过西藏曾经实行农奴制,他们流露出怀疑的目光,似乎不相信在如此圣洁的土地上会有类似奴隶制的东西。他们可以对美国的奴隶制严厉地批判,但对西藏农奴制显得十分犹豫。——王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西方国家在2008年3月和4月所做的事情使得从来具有坚定信念、高度文明、公正和通情达理的西方被变成一个笑话。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在西方人们会有这样的行为,同时也要告诉他们我们是怎么看他们的。因为这个世界已经被缺乏相互了解折磨了太长时间。——黄纪苏,社会学家、剧作家2008年4月,在拉萨“3·14事件”后的的一个月,李希光教授作为北京赴藏学者考察团副团长对骚乱后的西藏进行调研。这是他第五次进入西藏考察和讲课,也是第十次进入青藏高原考察。在为期11天的调查研究中,李希光教授等人在拉萨、日喀则、山南、藏北等地行程2000多公里,深入当地干部群众、农牧民家庭和寺庙了解情况。通过这次考察并对照拉萨暴乱现场、西方世界对西藏的不真实的报道,“使我更紧迫地感觉到,中西方不需要对抗式的相互指责,而是要开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式交流,来拨开西藏的迷雾,认清西藏的真实。”后来,李希光教授把召开东西方对话会的想法跟北京的朋友说了,大家都建议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可以作为这样一个对话平台,邀请各方人士来展开平等对话。清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是1999年由汪道涵先生向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提议建立起来的。汪老晚年在多次与李希光教授及他的朋友的谈话中,提出要利用好清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围绕西方关注的涉藏问题与西方学界开展平等的对话。中西方在当代达赖问题上的立场是对立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谁也不听谁的,都认为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不同意识形态的人能通过平等对话和双向自由流通达到相互理解和信任。有智慧的人应该勇于与你想象中的敌人开展对话。对话式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信息的自由流通。我们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其他人的无知、不宽容、误解和不信任。平等对话需要耐心倾听自己不喜欢的人的声音。除非你能与想法不同的人和谐共处、求“和”不求“同”,否则将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自由对话和深刻的思想交流。正如孔夫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东西方不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人们对西藏的理解有些像盲人摸象:所有的盲人都基于自己的经历进行了准确描述,但是却因为忽略事实的完整图景而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只有盲人间展开对话和交流,大象的图像才能够被准确的呈现出来。有关西藏的新闻报道就是如此。媒体都喜欢受害者故事,但是,什么是受害者故事?如何来定义受害者?在多数受害者故事中,受害者都应在“我们一方”或在我们的读者一方。受害者不应该在“敌对阵营一方”或敌对阵营的读者一方。在很多西方媒体上,2008年拉萨骚乱中被杀害的服装店女工不是受害者,因纵火烧死女孩而被判刑的骚乱者才是。前一类受害者只有在中国媒体上才是有价值的受害者,而后者只在西方媒体上是有价值的受害者。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理解其他人、做重要决定、决定爱与恨的最强有力的信源,因此,媒体更应该通过对话式新闻成为通向和谐世界的桥梁。人类只有学会对话才会聪明起来,才会团结起来,才能回到摒除偏见的纯真童年。李希光教授在2008年西藏“3·14事件”的几个月后,开始着手筹备这一系列对话会,邀请国内外观点各异、思想截然对立的学者和记者来到清华。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在北京举办了“和谐西藏对话:历史、现实与未来”系列学术对话会,邀请中西方学者和记者围绕达赖问题、西藏的文化与现代化等话题展开思想交流。参加对话会的中国嘉宾中既有藏族历史上第一位人类学博士,长期从事西藏野生动物保护的藏族学者,也有在青藏高原进行40多次科学考察的中科院科学家。参加对话会的西方嘉宾中既有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原主席、《纽约时报》前总编辑,西方大学的教授,也有外国媒体驻华记者,以及长期追踪当代达赖问题的西方学者。本书除了收录系列对话会的文字实录,还收录了世界著名广告人Miles Young、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王希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刘康教授分别与清华学生有关达赖问题的对话,另外还收录了六篇探讨当代达赖问题的文章与研究报告。我在清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课堂上认识了李希光教授。课堂上,李老师讲授的是“中国软实力”。李老师讲课生动、有力。实际上,虽然我从事的也是传媒行业,但是从国家软实力的角度去理解工作本身的意义,还是从那时才开始的。进而,我的想法也有了变化。西藏问题,虽然是个政治问题,但是它在新闻传播方面的重要意义我们也许都忽视了。人们的评论、看法,都要在真实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如果西方媒体一味地歪曲报道,那么西方民众心中对西藏的了解,也必然是错位的。课后,李老师向我提到了这本书,我当时即感觉到它的重大意义所在。通读稿件,我更加发现这本书的出版将会对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起到重要的作用。历史近半年的编辑工作,这本书终于出版了。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1、这本书是目前我见过的内地正式出版物里面最neutralized的一本;2、不管怎样,书中反映出的李希光和熊蕾两位老师的知识水平还是相当之高的。
  •     从文中可以窥出中西方对西藏问题的不同看法,文化是有差异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认识会有不同,就当求同存异吧。关键要有文化自信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有一点我是看明白了,西方媒体只要有趣的新闻,不要政治正确的新闻。这跟他们的文化传统有关。我们的传统是他们不认可的。问题是对同一件事,3.14事件,非要整出个对中国的围剿批判来,这是完全对中国不负责任。通过对话,我发现要让他们明白事件真相,真的难。因为他们的媒体根本不愿深入,怕错过了吸引眼球的新闻。要让西方人了解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用他们喜欢的形式来报道,这是一个问题。
  •     内涵丰富,论证权威,视角磅礴,客官深刻
  •     是一本了解西藏问题的好书,但是本书又结合了新闻传播的知识,就更难得了
  •     关于了解西藏的不错的书
  •     《对话西藏:神话与现实》内容简介:历史上的西藏不是西方文学作品里虚构的香格里拉,现实中的西藏更不是某些西方评论家笔下的“人间地狱”只有通过中西方自由平等的对活才会让世界看到到真实的西藏。
  •     社会学论文源于此。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西藏,真实与未知。
  •     都是对话形式,可以看到一些第一手资料,对研究西方扭曲的西藏观很有裨益。唯一不足是纯对话形式看起来不太习惯
  •     这本书算是我这一批书里买的比较成功的一个 里面很多内容都很客观真实 值得一读
  •     岛津洋一是亮点
  •     还不错的一本书。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借国际传播交流中心平台,举办了几次关于西藏方方面面的国际对话,邀请了中西方及其它国家的学者和媒体工作人员。就像Miles Young在一次学术讨论中队清华学生所说,任何事情都有前提,也就是各自的平台和视野。这几次对话也是有前提的,从书封面中的文字可明显看出,李希光教授及活动的主办方,是想把西方媒体从对西藏的“香格里拉”的神话向往中拉回到现实。
  •     这种对话式的真的很一般啊
  •     一开始有一种公正的错觉,读完后会发现其中隐藏着很隐蔽的主观倾向。但比起其他一些赤裸裸的书籍来说,已经好太多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