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800805035
作者:王卫平
页数:325页

内容概要

王卫平,生于1962年10月,江苏省溧阳市人。198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1997年在只本同立广岛大学获博十(文学)学位。现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太平天国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农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著有《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等著作4部;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地方志》、《史学研究》(日本)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上篇 传统社会保障  第一章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一、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基础:“以民为本”    二、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周礼》的记载    三、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架构:《管子》的论述    四、社会保障制度实践:诸侯兴王成霸的前提    结语  第二章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一、荒政制度的发展    二、养老制度的嬗变    三、对鳏寡孤独、贫病之人的救助    结语  第三章 元代社会保障事业述论    一、备灾救荒    二、对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保障    三、养老政策与措施    四、军人优抚    余论  第四章 明朝的社会保障政策    一、救荒政策    二、养老和恤孤贫残政策    三、军人优抚政策    四、社会保障政策的功能与弊端  第五章 清朝的社会保障政策    一、灾荒救助政策    二、养老和养恤贫苦孤残政策    三、军人优抚政策    结语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残疾人社会保障    一、国家残疾人政策与救助措施    二、地方社会对残疾人的救助    三、宗族对残疾人的关怀    结语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宗族社会保障    一、生活救济是宗族的固有功能    二、从范氏义庄看宗族社会保障的变化    三、明清时期宗族义庄社会保障的特点    结语  第八章 传统仓储制度社会保障功能的近代发展——以晚清苏州府长元吴丰备义仓为例    一、义仓制度的源流    二、长元吴丰备义仓的创建与演变    三、长元吴丰备义仓的管理和经营    四、长元吴丰备义仓的职能和作用    余论下篇 民间慈善事业  第九章 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    一、西周以来的民本主义思想    二、儒家仁义学说    三、佛教的慈悲观念与因果报应说    四、民间善书所宣扬的道教思想    结语  第十章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    一、明清以前江南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    二、明代江南地区民间慈善活动的开展:以同善会为例    三、清代江南地区民间慈善活动的兴盛    结语  第十一章 清代普济堂的经营实态    一、清代养济院的盛衰与普济堂的兴起    二、普济堂的收养对象与性质    三、普济堂的运营    余论  第十二章 清代江南地区的育婴事业与育婴事业圈    一、江南地区育婴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二、育婴堂与保婴会    三、江南地区的“育婴事业圈”    结语  第十三章 清代苏州的慈善事业    一、官方主持的社会慈善事业    二、地方社会创立主持并得到官方支助的慈善机构: 以普济堂、育婴堂为例    三、士绅或地方有力者主持的慈善活动    四、工商业者举办的慈善活动    结语  第十四章 清代江南市镇的慈善事业    一、慈善机构在江南市镇的分布    二、市镇慈善事业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三、南浔:市镇慈善事业的个案分析    四、市镇慈善事业的历史地位  第十五章 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    前言    一、慈善理念的转变    二、慈善机构职能的变化    结语  第十六章 代结语: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虽无社会保障的名称,但却存在着种种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的机构和制度,实际上已发挥了社会保障的作用。与西方早期以基督教会为主从事济贫与慈善事业不同,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王朝均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看作政府的责任,所以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多有建树,屡见创新。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不仅时间较早,而且出现了法制化倾向。 
本书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的历史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尤其是重点考察了明清时期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民间社会主持的以社区为中心的慈善事业和宗族面向族内贫困人员所实行的社会救济。国家政权、民间社会和宗族在实行社会保障、救助社会弱势人群方面进行互动,形成合力,织就了笼罩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促进了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通过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植根于中国社会深厚的土壤,因时发展,日趋完善。因此,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一味照搬西方的模式,应该从具体国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而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成为很好的借鉴。

图书封面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按说这本书从资料的角度讲,是不错的,对丰备义仓的研究、对普济堂的研究,都搜罗、整理了前人运用较少的资料,是值得称扬的。但是,无论是宣称运用了保障社会学或者其他的什么学科方法,这本书的选题、材料运用,甚至结论,都太类似于夫马的善堂善会史了。夫马研究同善会,该书也研究同善会;夫马谈育婴事业圈,该书也谈育婴事业圈;夫马落脚于公共领域,该书也落脚于公共领域,无论如何,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同时对于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刻画太嫌简单,仅仅是理念的变化与机构的变化,事实上如果不能说明表现为“仓”和“善会”的传统时代慈善事业对于传统社会结构的根本性的意义何在,也无法清晰地阐明转型为现代慈善事业在大的社会转型背景中意义何在。其实清代,尤其是太平天国战争后的苏州地方慈善事业,确实相当地具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又与特定情境下的地方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夫马对于这种特殊性的把握,虽然已经相当深刻,并且对于清末江南地方社会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但并不意味着,这一领域已经穷尽了。反过来说,如果已经穷尽,这样的研究也就失去价值。其实从事慈善事业,无论是在传统时代,还是在当下,绝不仅仅是创始者突发善心这样简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内涵,如果不能发掘其中复杂的精英交往空间、经济行为、甚至权力寻租的痕迹,那么慈善事业研究就仅仅变为对慈善事业者个人功绩的褒扬,这绝不是现代史学的职责。本书在这一方面,实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特别是考虑到,清末江南存在着如此丰富的慈善事业资料,那么本书对材料的采择、利用,直如同入宝山而取顽石了。以本书的研究水准,本应给予更高的评分,以作者在圈内的身份,竖子本应缄默,但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期望很高,失望也很大,因而有所不得不说了。听到前辈们感慨国内缺乏诚意的学术批评很多次了,这样有杀伤性的工作,还是留给年轻人做吧。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十余年前,国内对中国慈善事业史还十分陌生,该书作者就开始研究明清慈善组织了,的确做得不错。
  •     这本书对我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材料,让我对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了一个概括认识。
  •     对我写论文比较有用,这本书的条理很清楚,看起来不累。
  •     因为我打算写有关这方面的论文,所以就买了,其实还可以啦
  •     不少批判自然不是目的,要说服人们重新过上合乎伦理的生活,还需引入富有说服力的论点、分析求证和案例证据。彼得·辛格举出的第一个证据是,无分文明形态,父母亲大多心甘情愿将子女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当父母亲在哄一个啼哭的孩子时,他们想到的不是二三十年以后,这孩子可以在他们老的识货照顾他们。他们的照料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爱,和不忍心看到孩子啼哭时的可怜模样。”于5个字
  •     老师是用心写的。没有说废话空话,学术价值不错。对毕业论文有很大帮助。
  •     导师推荐的书,很难买到,想不到当当还很便宜,以后应该会经常来当当买书的,
  •     没仔细看,这种类型的书就是相关专业的人有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