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罢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上海罢工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214070784
作者:(美)裴宜理
页数:309页

章节摘录

  无论观察角度如何不同,观察家们均认为,与农村的密切联系使得上海的非技术性工人难以驾控。就这一评价而言,他们无疑是正确的。从上海工人运动发生伊始,非技术工人的罢工绵延不绝。1895-1913年间,在有记载的50多次工厂罢工中,至少有75%是由非技术工人发起的--其中由丝厂和纱厂女工发起者最多(前者占了所有罢工的几近50%,后者占了20%)。②  在诠释工匠抗议时,我曾强调同乡关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解释非技术工人--他们的流动性和被排除在行会公所之外的地位似乎削弱了其集团凝聚力--的罢工趋向呢?这只是一种社会反常状态(粗鲁的、不习惯都市标准的农民自发行使暴力,反抗城市制约和工厂生活)吗?  对上海非技术工人构成情况的审视揭示了不同的团结类型--尽管与富有个性的工匠存在很大不同,他们仍有着罢工的巨大潜在素质。即便是非技术劳动者中生命力最短暂的分子--如乞丐、掏粪工和码头工人之类--都可归在都市网络之中。应当承认,他们缺乏技术,存在着籍贯、性别和年龄的差别,这些因素制约了非技术工人跨行业联合起来的发展过程,但是,阶级意识的缺乏并不能阻止工人战斗性的形成。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工人的相对集中,为行动主叉打下了坚实基础。  ……

内容概要

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  现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国学学家,也是有影响的上海问题研究专家。对她的《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一书,著名学者、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研究所白吉尔教授(Marle-Claire Bergere)评价道:“这本重要著作不失为一部令人鼓舞的填补空白之作。该书吸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丰富的资料与研究成果,而它们在西方史学界尚未被系统地利用吸收。本书研究方法新颖别致,学术成就无懈可击,文献数据裕足且多是第一手的。”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  裴宜理英文版原序  裴宜理导论  中国工人的政治影响  政治——从头开始第一部分  地缘政治,1839—1919  第一章  移民城市    广州移民    宁波移民    江苏—华北移民    原籍、职业与工人团结  第二章  来自南方的工匠    行会与工匠群体    早期的工匠抗议    政治化    “传统”的激进主义    行业意识与阶级觉悟  第三章  来自北方的无产者    乡土源流与帮会    工厂以外的劳动者    产业无产者    大众文化    罢工模式    结语第二部分  党派政治,1919—1949  第四章  激进主义的全盛期,1919—1927年    五四运动    共产党的诞生    保守派的挑战    统一战线    五卅运动一一脆弱的联盟    三次武装起义  第五章  保守主义时期,1927—1937年    帮会与蒋介石的崛起    国民政府时期——工人组织由盛而衰    帮会的插手    共产党“左派”    结语  第六章  激进派的复活,1937—1949年    抗日战争与工人民族主义    内战与共产党工匠    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    积极反共    国民党势力的瓦解    结语第三部分  产业政治  第七章  烟草业    劳动状况    地缘性分裂    共产党的介入    帮会因素    五卅罢工    三次武装起义    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英美烟公司    共产党的收获    内战时期的斗争    结语  第八章  纺织业    缫丝业    早期罢工及其组织    帮会的介入    共产党的收获    缫丝工人之有限的激进主义    丝织业    贵族工人的觉醒    社会构成与大众文化    1934年美亚绸厂罢工    1936—1937年的全市罢工    共产党的复活    结语  第九章  运输业    电车业    法商电车公司    人力车夫    码头工人    结语结论    中国内部的比较    工匠和欧洲工人运动    半技术性工人和美国工人运动    非技术性工人——农民与工人运动    无产阶级罢工的意义    中国工人运动的遗产附录

作者简介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从下述三个层面揭示了近代上海王人运动与中国政治的关系。第一层面“地缘政治,1839—1919”,追溯了上海工人力量在地理上与文化上的源流。裴宜理认为早期上海工人的反抗因籍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二层面“党派政治,1919—1949”,描述了20世纪20-40年代上海工人运动的基本状况,作者指出了外来的组织者是如何被迫接受在他们到来之前即已存在于工人中的传统观念——有时甚至与其思想信仰相抵触(例如有些共产党人开展工人运动的第一步就是加入帮会)。第三层面“产业政治”,对烟草、纺织和运输行业作了颇为详尽的个案研究,从而揭示出不同行业的工人在不同时期针对当时政治形势作出了何等的反应。《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它的成功立足于大量原始资料:工人访谈录、工厂与政府档案、警方报告、干部回忆录以及其他迄今尚未公开的数据。作者驾驭资料之娴熟、高明,令人称道。

图书封面


 上海罢工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挑战了之前关于中国工人运动的研究,纠正了之前简单地认为工人罢工是阶级意识的觉醒,工人是铁板一块的观点,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
  •     这本书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工人政治运动的复杂性。三教九流会于十里洋场,处处有杀机,处处有机缘,革命党、帮会、工人,都在利用对方,看着过瘾。
  •     是政治学著作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系列很经典。
  •     作者研究中国社会运动,从上海工人到华北动乱,均有不俗成绩,其书也是汉学研究的经典。这书以前比较便宜,但遗憾的是没有购买,现在毫不犹豫地下手。
  •     值得拥有的一本书啊
  •     对近代中国工人的一个非官方视角的解读。
  •     暑假难得看了本好书。商人/帮会/工人 结合在一起,或许才能更好的讨论罢工及其背后的政治运作
  •     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政治
  •     杨念群的书还不错,值得一读
  •     观点新颖,材料充足
  •     Perry在这本1993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中驳斥了党史话语中的所谓“备受资本家和帝国主义剥削的无产者最具阶级觉悟”逻辑,论证了上海工人,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人兄弟们一样,技术工人—他们高报酬,工作无可取代,城市化和教育程度高,是激进工人运动的领导力量,是中共工运的坚实基础,苦力Labor苦于过剩劳动力的竞争和生存压力游离于政治运动之外,中间的半技术工人是国民党承认,帮会控制下“黄色工会”的主力。他们的工种由他们的籍贯决定。政治危机,经济繁荣,通货膨胀等因素容易导致大规模罢工运动的出现,而其成功也建立于统合原有社会组织—结拜,地缘,帮会,行会的基础之上。中共的工运组织者政策非常灵活,为了发展组织,拜帮会,搞结拜。帮会力量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滩社会的实际统治者,激进和保守力量均要与之联合。
  •     资料丰富详实,写作细腻。研究中共工人运动史必读。
  •     作者通过地缘、党派和产业三个角度,对工人运动内在分裂进行分析,认为“不同工人有不同的政治”。从作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无论如何粉饰,中国近代的工人运动很大程度是在传统框架下得以展开的,无论是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其都很难摆脱一定的“经营性”,领导者的意志是对基层不同派别、身份、诉求的工人群体的利用,而利用与结合往往借助传统的途径——诸如虚拟血缘、地缘和秘密结社。最具有战斗力的工人,常常不是生存处境最差的工人,而是技术性工人。工人阶级内部的不均质,本身就是阶级斗争理论的不幸——后者预设了更美好的组织形式,但是普通人更关注的是自己与身边人的差距,而工人的身边人依旧是同阶级的“战友”。罢工这一工人阶级或许特有的暴力或不合作方式,激烈地暴露出不同利益群体的裂痕,而这不稳定也成为继任政府的纠结。
  •     工人阶级到底是自在和自为的问题,还是想象与建构的问题?无产阶级的激进抗争甚至可以和保守的封建社会遗存相辅相成。如果反抗的主体是问号的内容的话,是聚焦于Interpellation,还是应该看actor和network?超出预期的一本书——本来只是打算随便翻翻的。
  •     非常好,搞研究的人得看看。
  •     “首先在四大百货公司发起‘懒工运动’,职工个人以疲劳为借口,说自己无法上柜台接待顾客。不就,杂货也电源不甘落后,发起‘勤工运动’——电源揩柜台擦地板,‘忙’得不可开交,无法接待顾客。紧接着,另一家职工开展‘愁工运动’——顾客买东西时,售货员要么紧缩眉头,一脸愁容,要么抱怨物价飞涨,上头又不发津贴,如此光景,哪里还能做得成生意呢!”——呀呀,我是不是跑偏了==
  •     终于可以买了 很高兴
  •     (美)裴宜理
  •     国外史家看我们的问题,无论是视角比我们独特,入目三分,心态比我们更平和,可补国人之不足。近几年,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王奇生先生有很大的突破。
  •     地域型、行业型中介组织的巨大力量。。。。
  •     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     一定要看一定要看一定要看 不看你就不能理解工人的力量
  •     本来以为可以逃过,结果还是要全读。整体来说太过简单……大家读得也比较简单,手上这本来自大图,被人画了线,但是只有第一部分和最后的结论部分……
  •     经典好书,终于买到了
  •     额
  •     本来在香港一直吵着要买Perry的新书,后来又莫名失去了兴趣,先把老书看完了。
  •     已读完感触很多。
  •     国外的学者研究的视角确实与我们的不一样
  •     翻译很讨人嫌,什么“都市亮丽的一道景观”、“与各色流氓均有一腿”、“打进势力”、“献出了他们的生命”、“作为一颗耀眼新星升起”、“黄色工会常常被视为假冒伪劣的东西”、“野心勃勃xN”、“心怀不满xN”……我都想替裴宜理打他!…… 又,译者感觉不是一个人,文风有时僵硬语法不通,有时傲慢油滑,感觉只有中学语文的水平,而且是上古政治时代的语言风格,忍不住要骂他
  •     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政治。最大的触动是改变了过去对政党在工人运动中角色的认识,以及对完全的无产者——非技术性工人的看法。
  •     值得再细读原文版,只是有点可惜我不做labor movement这个题目了。知名的涂尔干翻成“爱弥儿▪杜尔肯”。。
  •     作者对资料的收集运用和把握很好,梳理和叙述也很简约,但是问题是作为政治学的个案研究,印证了地缘因素和文化因素对工人集体行动的影响,质疑了阶级因素对工人运动的作用。但是本书所能提出的理论很少,只是验证和质疑了已有理论。
  •     研究上海工人运动的经典
  •     听说不错,还没来得及看
  •     裴宜理的作品,精彩。
  •     很有趣的书:很大程度上,工人籍贯决定了其职业、进而决定了其参与工运的程度和结果——当然本书是立足于上海民国时期(前溯至1860s江南制造局等;开头提及小刀会很好玩)。不同行业中的地缘政治、行会vs帮会;国共两党对工运的深度参与和一部分领导作用。。。
  •     本书目的在于对传统工运史观的批判,力图说明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政治,工人运动始终与其内部不同派别的竞争密不可分。
  •     从全书整体看,裴宜理像是对民国时期上海罢工事件的原因重构了。正统学说一般解释是由于阶级意识和民族主义的上升促发了罢工事件,该群体逐步工人阶级化,成为“统一战线”的一部分。而裴划分三层次:地域、党派和产业,更加强调有无技术对于工人罢工行为及影响所产生的差异。内容上以史料集合为主,论史的部分不多,其主要集中在全书的一首一尾:导论与结论,当然也是全书的精华之所在。或许该研究工程的第二卷《Labor Divided: Sources of State Formation in Modern China》书当中探寻工人运动与现代中国政府的形成与演变的关系,才更吸引读者,也才能看出本书的铺垫作用究竟如何。但或许由于第二卷内容直接涉及到49年以来的当代中国,能否有中文版面世还是个未知数。
  •     了解中国工人政治的好书
  •     早就读过了,但是为了让作者签名纪念,又买了一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