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石油安全体系与外交

出版社:赵庆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12出版)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208090590
作者:赵庆寺
页数:247页

章节摘录

在德雷克钻探石油之后的二十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原油及其石油提炼产品的唯一产地。从出口总值来看,煤油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工业品。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标准石油托拉斯遭遇了来自俄罗斯诺贝尔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萨缪尔家族的石油竞争。诺贝尔家族在阿塞拜疆的巴库的石油开采引来了大量投资商,沙皇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石油生产国。从事运输石油铁路投资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转入石油业,大量兼并巴库的石油生产工厂和炼油厂,他们建立的里海和黑海石油公司(Caspian and Black Sea Petroleum Company)迅速成为俄罗斯石油市场仅次于诺贝尔家族的第二大石油公司。具有犹太血统的英国人马库斯·萨缪尔(Marcus Samuel)主要从事亚洲石油运输和销售,在远东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鉴于其父从事贝雕盒生意,1897年他把自己组建的合资控股公司命名为壳牌运输贸易公司。诺贝尔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萨缪尔家族的石油经营刺激了俄罗斯的石油生产,并一度超过了美国。1900年,全球石油生产日产量接近43万桶,俄罗斯大约20万桶,美国大约16.5万桶。然而,5年后美国大大领先于俄罗斯,日产量达到37万桶,是高加索地区产量的两倍还多。①1890年成立的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在苏门答腊岛东部发现了石油,1892年开始产油,该地区成为19世纪后期世界石油生产的第三支柱,尽管规模远远小于美国和俄罗斯。1897年壳牌在婆罗洲取得开采权,并在1897年开采出了石油。壳牌缺少自己的石油,而为诺贝尔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运输俄罗斯石油的生意也在1900年到期。在拒绝和标准石油公司的合并之后,萨缪尔向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总裁亨利·德特丁(Henri Deterding)求助。1907年,缺少石油资源的壳牌只得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按照40:60方案合并,组成了足以与标准石油公司抗衡的英荷壳牌石油公司。

前言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美国的研究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有关美国历史、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的书籍林林总总,洋洋大观,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即以外交史而言,两百多年来美国风云变幻的外交活动早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诸如门罗主义、门户开放、睦邻政策……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放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名为《美国石油安全体系与外交(1941-1981)》的学术著作却以翔实的史料、独特的视角而别具一格,值得人们仔细一读。当今世界,石油是每个国家经济生活的命根子。在20世纪,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可以没有石油去发展自己的经济。石油越多,国家的经济潜力就越大,就会越富裕。任何国家的外交活动,说到底都是为本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服务的。美国的外交自不能例外,它一是依靠强大的军力,二是依靠坚实的美元,历来在世界舞台上颐指气使,处处以老大自居。然而除了军力和金钱外,美国外交手中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石油,这也正是作者要在本书中力求阐明的“能源外交”。到19世纪末,美国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就是推崇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然而这只是对国内而言,到了国外在掠夺石油资源时却换了另一副面孔,那就是打出门户开放的旗帜:哪里有石油,就会到哪里去把别人手中的石油抢过来,为此可不惜一切手段。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是我硕博五年求学生涯的一个见证和总结。六年的硕博连读因为研三到云南支教而少了一年,虽然人生阅历增加不少,但论文的写作上略显仓促,学术功底自感严重不足。从成文到定稿,一晃六年过去,其中的懈怠和慵懒可见一斑。虽然修改至今得以面世,但仍留有些许遗憾不能释怀。今以愚钝之资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只能期待在以后的探索中努力弥补。我于1997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顾云深教授从事美国史研究,2000年直升读博后师从金重远教授,2007年进入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顾功耘教授,从事美国能源立法的研究,三位恩师不仅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我的学业,而且还以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见解引导我的学术兴趣,他们思想的火花,给我不少灵感和启发,他们务实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谦逊宽厚的为人风格深刻影响了我的学术选择。他们尤其认真指导我的论文写作,从选题到构思,从论述到结论,都离不开两位导师的仔细推敲和中肯建议。导师风范,山高水长。点点滴滴,铭记心怀。论文的撰写和出版离不开众多师长、学友和亲人的鼓励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在我求学的道路上,何跃、何奇松、白玉广、刘子奎、王作成、汪堂峰、赵恒、张勇安等学友给予我许多真知灼见,与他们在学术交流中增进识见,获益匪浅。

内容概要

赵庆寺,1974年生,山东青州人,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在华东政法大学从事经济法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政治、中美关系、能源安全等。主要科研成果:主要学术论文有《试论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的形成》、《能源安全特性及其路径》、《国际合作与中国能源博弈》、《与中东石油政治格局的变迁》、《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与法律防范》、《美国强制性石油进口配额计划及其影响》等。先后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美国能源外交理念与制度创新》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能源安全与中美关系的博弈均衡》等多项课题。

书籍目录

序言 金重远/1导论/1第一章 美国早期石油政策与海外扩张/12第一节 美国国内石油开发与政策/12第二节 门户开放与海外石油扩张/20本章小结/38第二章 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的初步形成/40第一节 美国对外石油政策的形成/40第二节 美国战后稳定中东的政策/53第三节 美国石油政策与欧洲重建/63本章小结/70第三章 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的霸权转移/72第一节 伊朗石油危机与石油扩张/72第二节 苏伊士危机中的石油外交/87本章小结/96第四章 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的权力嬗变/98第一节 强制性石油进口配额计划/98第二节 国际石油体系的参与结构/109本章小结/123第五章 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的全面危机/125第一节 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的弱化/125第二节 生产国推动石油权力逆转/134第三节 十月战争与第一次石油危机/150本章小结/168第六章 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的机制转型/170第一节 应对危机的国内能源政策/170第二节 应对危机的盟国协调机制/180第三节 石油危机与美国中东政策/188本章小结/201第七章 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的政策调整/203第一节 伊朗革命与第二次石油危机/203第二节 美国与盟国危机应对机制/210本章小结/223结语 美国石油霸权与体系性危机/225参考文献/233后记/246

编辑推荐

《美国石油安全体系与外交(1941-1981)》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美国石油安全体系与外交(1941-1981)》内容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体系中的霸权国家。随着国际政治体系中美苏两极在冷战中的对抗,美国建立了由美国、盟国、石油公司和石油生产国四方博弈的石油安全体系。在石油安全体系中。四方利益需求和战略取向的差异决定了石油安全体系的内在张力和非均衡状态,不同决策因素的考虑常常使得理性决策获得非理性效果。《美国石油安全体系与外交(1941-1981)》旨在详述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的构建过程,同时。揭示美国石油霸权合法性构建的战略思考和结构性矛盾,以期对美国石油霸权与全球战略的关系有更加深入和丰富的认识。《美国石油安全体系与外交(1941-1981)》注重层次分析,从国际体系、国家间关系、企业、社会四个层次分析美国石油霸权的建立和调整。《美国石油安全体系与外交(1941-1981)》力图通过上下延伸与横向会通,从空间上的国际系统结构与时间上的国际系统进程来考察战后美国对外石油战略中的国际环境、战略考虑和实践活动,以期对美国石油安全体系与霸权战略的研究达到丰富性与系统性兼具的目的。

图书封面


 美国石油安全体系与外交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看了两遍还没理清,有点庞复
  •     作为研究石油的一部分,还可以。
  •     作为博士论文,不合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