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

出版社:维克托•D.利皮特、张蕴龄、刘小雪、 王玉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06出版)
出版日期:2012-6-1
ISBN:9787516103630
作者:维克托•D.利皮特
页数:22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最先改革者的利润优势随即消失。结果将是在整个行业范围内生产过程中资本数量较活劳动来说有所提高,由此压低了利润率。这将削弱资本家的投资积极性,最终导致制度危机。在马克思的体系里,像这样的内部矛盾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灭亡。 你可能不同意马克思分析中的某些内容,但仍欣赏他对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作出的贡献。不论是劳动价值理论还是利润率下降理论都不能令人信服。例如,前者没有看到创新或产品的使用价值的意义,后者则忽视了技术进步或创新在提高利润率方面的作用,而且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进步或创新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马克思低估了资本主义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以及遭遇危机时的自我更新能力。 即使认识到这些局限性,我们也必须承认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分析者中的核心地位。他是第一个作出如下贡献的主要思想家,或者说是第一批作出如下贡献的思想家中的一员。他(们)率先察觉和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衰退、萧条和危机趋势,率先关注资本主义进程中积累的核心作用,率先使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概念受到关注,率先认识到阶级冲突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核心作用(尽管他的很多追随者把阶级冲突作为分析基础而忽视了其他主要冲突),率先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及其内部矛盾对于制度变化的潜在影响,率先探讨“原始积累”的过程——这是一个通过剥夺小生产者维持独立生产的生产资料使之变成劳动力、通过奴隶贸易、通过从原住民那里窃取、通过殖民剥削以及其他卑鄙手段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过程,率先把资本主义看做是社会进化的一个特定阶段而不是历史的终结。 我关注这些特定的贡献是有目的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在这本书中提及的很多问题意在回应它们或以它们为基础。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我主要关注社会积累结构,承认马克思对积累过程的关注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内涵,但同时又超越了他的分析,指出资本主义是如何在一个社会积累结构崩溃后通过创造新的社会积累结构以克服重复发生的危机,进而实际上改造自身。在第二章对于社会积累结构的分析之后,是对三个不同的案例的分析(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战后日本社会积累结构的兴起和终结、战后美国的社会积累结构以及美国20世纪末创建到目前仍存在着的社会积累结构(2004)。这三个案例本身都很有趣,但它们对其他国家也有启示意义(例如,德国与日本就有重要的可比之处),同时也揭示出一些更广泛的问题,例如资本主义随着时间推移通过持续自我创新不断演进的方式。

名人推荐

为了重新评估当代资本主义这样一种全球体系。维克托·D.利皮特(Victor D.Lippit)的《资本主义》一书对激进的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均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考证,并得出了全新的引人入胜的分析。论证的清晰性、宣接性和针对性奠定了该书卓越的学术地位。同时,该书起到了教育和说服的双重作用。它激起了读者强烈的思考欲望,使人们敢于挑战目前风靡全球的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必胜的自我幻想,而这恰恰是我们生活的时代所要思考的中心问题。从专业性来讲,一般读者、大学生都将从该书中受益匪浅。 ——理查·D.德沃尔夫(Richard D.Wolff)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 在《资本主义》一书中。维克托·D.利皮特对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长期发展轨迹的分析广泛而深入。结论这章涉及资本主义未来。对于每个关注于建立一个新的、更具人道主义精神并且可行的经济制度的人来说,都是不得不看的。 ——托马斯·E.韦斯科普夫(Thomas E.Weisskopf)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主导了星球上芸芸众生的生活,也影响了地球生态本身。维克托·D.利皮特对资本主义体系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的觅解全面而深刻,并且富有说服力。随着21世纪的来惋,《资本主义》一书让我们不得不对资本主义体系的现实进行深刻反思。 ——罗伯特·波林(Robert Pollin)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政治经济研究所经济学教授,联合主任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维克托·D.利皮特 译者:刘小雪 王玉主

书籍目录

中文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章社会积累结构:理论问题 第三章社会积累结构:美国资本主义的再造 第四章资本主义、全球化与技术变迁 第五章资本主义与经济剩余 第六章资本主义与阶级 第七章资本主义与环境 第八章资本主义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国际学术前沿观察:资本主义》横跨了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

作者简介

《国际学术前沿观察:资本主义》旨在探讨资本主义的矛盾、内部动力机制及推动其演化的各种力量。为此,《国际学术前沿观察:资本主义》对已经确立的资本主义主要形式进行考察,包括在美国达到顶峰的盎格鲁一美国自由市场模式,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模式,以及体现了欧洲大陆资本主义发展的福利国家资本主义模武。当今,全球化(浪潮)和技术变迁对不同资本主义形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事实证明,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资本主义。资本制度通过不断克服其本身内在的固有矛盾并不断自我更新生存了下来。然而,由于有些矛盾难以逾越。未来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具有继续这样下去的能力还是个问题。

图书封面


 资本主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书,作者用不长的篇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剖析。他看到:每一轮经济高速增长之后,都会出现停滞期,为什么增长不可持续?这是无法摆脱的宿命吗?其实,亚当•斯密早已看到这一现象,他在赞美市场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曾不无忧虑地指出,这将使人类的愚蠢最大化,因为每个工人只需掌握自己负责的那个流程,不需对整体有所了解,思想的空间因此而被压缩。更麻烦的是,分工必然导致工人收入不断下降,由于购买力越来越低,于是,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就会越来越滞销,结果,市场走向了它的反面。马克思认为,这是资本主义不可战胜的制度缺陷,随着阵发的、日趋严重的经济危机,必然使整个体系走向崩溃。毫无疑问,马克思的批评具有深刻的洞察力,直到今天,依然是重要的思想工具,可10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预言的大崩溃没有到来呢?本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解释框架:每次经济高速增长,都是制度框架积累的产物,随着制度空间不断被填满,增长的速度也会趋缓,并为下次制度调整积蓄能量。事实上,每隔几十年,资本主义就会发生一次剧变,每个繁荣期的制度都不一样。这也许能用物理学的动能原理来比喻:制度如势能,增长如动能,制度势能积蓄足够,就会导致井喷式增长,而随着制度势能不断被消耗,增长将因此趋缓。这意味着,我们应从两个角度来把握:既关注增长,又关注制度势能。遗憾的是,大多数国家更钟情于增长,以日本、韩国为例,它们为了发展曾不计一切代价,在制度上鼓励财阀无限制贷款,这固然刺激了他们投资,可坏账也给金融带来风险,一旦增长停滞,则整个经济体系就将崩溃。于是,日本奇迹之后是“失去的20年”,韩国奇迹之后是“中产消失”。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干预市场,这固然加快了从制度势能转化为增长的速率,却也消解了制度势能自身积累的可能。当发展被最大化的利用,使之无力去推动制度势能有效积累时,结果必然是漫长的停滞。值得一提的是,利皮特并不认为制度势能与增长的循环是可持续的,毕竟资源有限,此外资本主义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终有一天,这个循环将结束。这是他和熊彼得不同之处,虽然“制度势能”与“创造性破坏”堪称互为表里。从本书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对于资本主义,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从阶段性的视角来看问题,而不能用一个名词大而化之,以为它从来没变化,是僵死的。事实上,它一直在主动改变,每次波动都在进行着能量转化,这,也许就是它能有效维持四个半世纪的根本原因。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最近通读了一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