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士绅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士绅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20
ISBN:9787513506021
作者:费孝通
页数:218页

内容概要

费孝通(1910—2005),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著述浩繁,其作品《江村经济》、《中国士绅》和《乡土中国》是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必读之书。

书籍目录

精彩样张:
“士绅”这个词,指的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有一定地位、发挥一定功能的一个阶层。这里所谓的“传统社会”是指临近公元前3世纪时封建制度解体之后,由中央集权一统天下的帝国时期。士绅阶层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只有通过这一历史,我们才能了解其特征。
本书所讲的士绅阶层有时也被称为“士大夫”。实际上,虽然士绅阶层与士大夫群体紧密相连,但仍应把他们区分开来。出身于士绅家庭,并不能确保此人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文人或官员。在封建时代,情形便不大一样。封建时代的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士”和“大夫”虽然处于统治阶级等级体系的最底层,但他们仍属于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并拥有真正的政治权力。但封建制度解体后,政权不再分散,而是集中在最高统治者一人手里。为了实施管理,最高统治者需要辅佐。这种辅佐是由官吏来提供的。因此,这里的官吏不再是统治者的家族成员或亲戚,而是他的雇佣,即仆人或者统治工具。
封建制度解体后发生了另一重要的变化,皇权成为强者、权力追逐者竞相争夺的目标。在封建制度下,政权分配给统治者的亲戚和家属,出生在贵族家庭之外的人是平民,他们永远没有机会登上王位,没有机会触摸君王的神圣用具,甚至连看的机会也没有。平民要想成为皇室的成员就像女人要变成男人一样不大可能。但是,封建制度解体后,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皇帝。这样,政治权力就成为大家争夺的目标。历史学家司马迁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时的项羽在观看皇家列队时对他的朋友说:“彼可取而代之。”从那以后,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政治权力在人们的眼里已成为竞相猎取的宝贝,要做大买卖的就干这个。
不幸的是,中国封建制度里解放出来的政权,固然不再专属一姓、万世一系了,但是到现在还没有找出一个夺取政权的和平方式。我们一说起夺取政权,就忘不了“揭竿而起”的内战手段。武力争夺的方式下,政权变成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夺宝对象。夺来夺去,以暴易暴,总是极少数人统治着其他的人民,专制的皇权并没有在政权的传承和接替中发生任何性质上的改变。我们不像英国——杀了一个皇帝,皇权减少了一些,民权抬了一些头;赶走一个皇帝,皇权又减少了一些,民权再抬一些头;最后竟成了个挂名皇帝,取消了皇权——但是,在传统中国只有“取而代之”的故事,流的是人民的血,得到宝座的却是少数幸运的“流氓”,像下层农民出身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等一派人物就是。在官方修撰的史籍上,固然有着一脉相承的正统;可事实上,大小规模的内战和肆无忌惮的冒险者恐怕是经常的现象,史不绝书,不断挑战着统治者的权威。
以武力争夺政权是危险的事。成固然可以称王,败则只有一死;非但一死,而且还会灭族。当他向当政的皇帝提出挑战时,他就成为寇匪或反贼,军队会冲他而来。况且,通过暴力得来的政权可能也会因暴力而丧失。历史上曾有过两次,依照传统,皇帝试图把政权让给他认为是更好的统治者的人。但是那些人并不想得到政权,他们宁可远离而不愿肩负责任。我们无从得知这两位皇帝让出政权的诚心有多大,也不清楚在何种程度上,这不过是一种姿态或是复杂的政治阴谋。但是有一个事实无法否认: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中,没有一个皇帝主动退位让出皇权;曾经有过让位的例子,但那是出于被迫。常言道:马背上得天下,亦只于马背上失天下。
想当君王实际上是拿生命去冒险。王位继承人肯定要保住其继承权。作为皇帝应该仁慈,他可以赦免其他所有罪行,而唯独不能对谋反篡权罪手软。谋反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任何读过明朝初期历史的人都知道,书中描写的对谋反分子施加的酷刑仿佛是在地狱中发生的一样。我们在城隍庙里所见到的“十八层地狱”的形象,据说是写实的,是明史的标本。酷刑的威胁便是皇帝的保护伞。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在玩耍中大喊了一句:“我是皇帝!”祖母急忙阻止我说:“这是不能说的!”她并不是迷信,也非过于小心,而是意识到信口一句话会带来的实际的危险。至少依照传统来看,皇帝常会把那些据算命先生讲长大会做皇帝的孩子杀死。

作者简介

《中国士绅》的最初版本是费孝通先生发表于《美国社会学学刊》的长篇论文,题为《农民与士绅: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一种解释》,后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结合费先生的口述编撰出版了全本,成为英语世界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难以忽视的参考文献。本书论述了传统社会中士绅与文人、乡村与城市的关系,对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与运作机制作出了深刻论断,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以及转型时期可能的道路选择所作的深入思考。

图书封面


 中国士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专制统治的威胁,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大的,同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是没有可以逃脱的地方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只有在现存的社会体制之中来寻找自我保护的 途径。有效率的行政机构必定是一个法治的机构。但是由于皇帝是不受这个制约,所以就是因这一个原因而导致最后的都废除了。士绅阶层在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方式是亲近皇上,同时将皇上的所有要求都转嫁给比他们身份低的人。但是当民众反对的时候,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士绅阶层,所以中国的官僚要同时服侍好皇上也要对民众严酷。但是需要有节制。做官是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好处的。皇权是不会允许这样的官员存在的。但是有了官就是有了保障,种族家庭如果是想在家乡保证自己的家产一定要朝中有人。中国的官员从来不是想安心做官的,而是退隐后的生活是他们所期待的。为官时庇护了一方人,有人感激,同时又不会受到皇帝的威胁。第二章提到了道统的作用。不是只有政统,也有道统来限制。但是政道是分离的,政统属于皇帝而道统是属于儒生的。文人重在知,而君主重在行。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制度总是积极主动的,而道统终归是消极被动的。尽管道统不与政统相互竞争,但是和实际上,政统总是在压制道统。但是后来搬出了天说,如何解释是儒生的权力,那么地位就提高了。中国的士绅本身不想夺取政权,只是屈服于政权来谋得安全,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士绅是最没有斗志的一群人、中国古代就认为劳动分工是天然合理的又是正确的 。一个人不遵守自然规则没什么问题,但是不遵守社会规范就会危害自己的同时危害社会。我们需要有一群人来维护大家的利益,这些权威就是知者。在中国政权与社会权威是迥异的。但是希望两者能够合二为一。现代社会的进步是生产者取得了决定社会规范的权力之后的事,一旦这权力脱离了真正的生产者,技术的进步就立刻停止了。一个能够长期维持的社会必定是有一个双重轨道。有从上而下的命令,也有从下到上的意见表达。中国传统社会是有两条防线使得专制的皇帝不至于过于暴虐。一个是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这一个方法与宪政不一样,但是确实针对政治专制主义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集权的中央不能够进入与民众日常生活相关的地方公益致中国。谁都不能够保证自下而上的命令一定能够让民众接受要有一个公家接头人,进行协商中国社会的权力体制中有两个层次,上层有中央政府,下层有士绅阶层作为管事的自治集团。中央政府的权威事实上是受限的,士绅管理的事物一般刽受到中央政权的干扰。从法律上来讲只有一条从上而下的传达皇帝命令的途径,但是实际运行中不合理的政策是会被乡约等媒介人物打回。自下而上的传递影响是由士绅不从政或者不从政的亲属或者参加同一批考试的朋友的非正式的压力实现的。所谓的自治团体是由当地人民实际需要中产生,、,而且享受着地方赋予的权力,而不受中央的控制。当保甲制等制度出现后,打破了上下沟通的渠道使得底下的民众没有途径来表达与中央政府不一样的意见。当难以忍受的时候,就会出来反抗。城市最初的优势在于其象征着安全,有着良好的防御设施在吸引着人。临时的集市往往位于一个交通方便的地方。一般是一块空地。附近有庙便于聚集。然后市集变得繁荣,出现了小型客栈与供人休息的茶舍。随着外界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出现了囤积商品的仓库,最后发展成为永久的市镇。城主要负有政治功能,而市镇主要负着经济功能。中国古代从家庭工业中得到的额外收入使得土地不足的农家得以生存下来。中国的租地体制不是建立在农业收入过剩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来自乡土工业的额外收入的基础上的。现代的教育不断的在夺取农村的金钱与人才。所以现在的教育制度没有发挥是的中国现代化的作用,反而使得小康农家的子弟流入城市,但是城市又不能够给他们提供有价值的就业。这一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社会侵蚀过程'.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这版本是双语对照本,标价贵了些,其他版本断货很久了,一直在等,终于还是下决心买了!费老经典之作,翻译质量上乘!
  •     费老的书,社会学学生必读嘀
  •     洞见就是不过时
  •     kindle上看的,偏辟入理,引人深思。
  •     绝对好书。
  •     从经济关系角度分析中国传统社会中阶级相互关系,以此来讨论城乡关系
  •     道统与政统的平行关系,绅权与皇权的抗衡以及城市乡村中人才流动的失调的剖析真的非常精彩,中间的对城镇与乡村的演变与对比还是泛泛的谈,以后认真看看乡土中国吧。。。
  •     士农工商,国之四民。这本《中国士绅》对士农工商都有论述。去年创作《不教的教育·开心国学》时,查阅到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之《礼治秩序》,深为叹服。以前只知道费老是知名学者,自此才算领教了费老的见识。
  •     同一译本的两个版本,一个9。1一个8.5 。。。你们是怎么了
  •     士绅的桥梁纽带作用。
  •     非常赞的书,读了它才发现。。。自己多年对古代中国乡绅阶层的认识完全是被某PARTY蒙蔽了。。。
  •     祖师爷的书是必读,以前读过些,这次买来收藏,中英文对照,装帧不错
  •     那一辈人的功绩,是给我们后辈人开了自由学术思维的先河,能有自己的想法,也是伟大的一种~
  •     费孝通的文章既有思考的敏锐,更有情怀的热忱,放70年后的今天也称得上振聋发聩。中国的“中间”力量如果始终处于这种疲软状态,那么中国的现代化转型都还会非常困难。
  •     2014.05.26~06.20
  •     纸张好,封面有质感,内容其实不多。因为是双语的,所以感觉价格也还可以。内容不用说,经典之作。
  •     erosion一章今日看也不过时。
  •     中国的发展问题几百年几千年也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     既有敏锐的思考,更有热忱的情怀。洞见永远不过时,尤其erosion一章。
  •     魏老的书!不知道怎么去评价他的这些观点才好呢,没有学科框架给我嘛
  •     cuole
  •     中英文双语的看起来真的有点累人
  •     很喜欢的书,英汉
  •     还没读,但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值得推荐啊!
  •     想了解传统中国的文人,就来读读吧。中英对照,翻译水平极佳。
  •     个人希望学科著述能提供详实缜密的论证辨析,方便初级读者作简要的知识补充和和逻辑上的确证。书一如继往的通达流畅,但可能受限篇幅,缺少论证体现的结论未免不够通彻彰明。相比之下唯物论那套赤果果硬生生的物质理论更能满足人的理性诉求
  •     看清了不少旧社会的关系和矛盾。
  •     对天朝成立前的社会现况有了更好的了解 Anthropology原来真的很有趣 gentry与scholar's office很有区别啊 gentry有社会威望但没政治权利 后者有权但被压制 这两者简直就是皇权下“无为”政策的最好体现 “商鞅 王安石”改革变法都是不可取的(社会改革实质推翻无为理念) 韩愈当官为中国公务员立了最好的榜样(不讨论上级的是非)
  •     博雅:广博的知识,高雅的气质!
  •     读完十分绝望。
  •     双语版本很好,像我这种英语不好的还可以补习一下
  •     这是一批被教科书妖魔化的人,同时也是一批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人。在一个完全打破传统的时代,士绅阶层只能活在被我们鄙视的过去,成为我们仇恨的对象。面对西风压倒东风的狂飙,费孝通先生仍能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学术立场,实在是后辈学人的典范。在纠正了今人对士绅阶层丑恶嘴脸的刻板印象的同时,我们又能从中寻到如今所谓的新儒家对于历史的过度解读的一面。士绅作为传统权力结构的一角,其复杂地位和存在意义都不是由当下的历史需要和历史情绪情绪可以决定的。
  •     中英对照 很好 喜欢这个系列的
  •     传统的中国从不会完全销声匿迹,历史也总是不时闪现出循环往复的车辙。全书行文辽阔简略,既有费老科学严谨的研究,亦不掩悲天悯人的情怀。书中生动阐释了皇权、士绅与民众的微妙关系,通过介绍传统文化中政统与道统的斗争发掘士绅一族的命运变迁。
  •     学习的途径,除了读书思考,亲历感悟外,还有调查研究
  •     变之后,总有些不变
  •     大家经典!出版也配得上这本书,共同构成了经典,值得读,值得买
  •     中英文,翻译的很好。送货很快。
  •     费老的论述总是清楚明白。这才是绚烂后的平淡。至味呀~
  •     大家文章,中英对照,社会学经典,不买不成
  •     传统的社会结构在今日中国并未完全消逝,回顾所开径才能望断天涯路。费老着实可敬。
  •     给五星评价首先是因为翻译,这种大拿用英文写的中国的书再翻成中文真是很挑战性的工作,羞赧的表示我直接读的中文而且感觉非常流畅真是很佩服。内容是几块和在一起的感觉,的确后半部分对城乡关系的阐释让人很受启发,但是书前半部分的出发点即“仕绅”,可能是我自己对这个社会角色不够了解,我还是觉得没能说服我。书很薄,不过还是读很久了。
  •     从社会人类学角度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城乡制度进行解析,其对近代中国乡村所受外界影响的观察不可谓不深刻,同时也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即使现在看来,依旧不乏创见
  •     我在当当买了不下20本书了 从来没失望过 希望它继续努力下去 书的使者 当当
  •     中国仕绅与农民的关系绝不是仅仅是教科书式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世纪城这边人不多 水还好。
  •     费老的书,不需要言语
  •     看上去不错。。还没看
  •     七篇文章分别讲了政治结构和经济关系,但总觉得好像还差了些什么……个人认为第二章的叙述视角比较新,虽然那个阶段划分不太赞同;然后第六章的建设方向,感觉已经和新中国的政策有相似之处,虽然更远未来的局面是一个知识分子所预料不到的。
  •     社会学大师的著作,经典耐读有品位!
  •     外研这套双语出得蛮好。这册是费孝通的后期作品,较general。我该调整去读他前期的。
  •     值得一看再看。
  •     城乡关系的论述十分精到,只是前面几章说到关于“权力阶级”和皇权的“无为”这些命题就限于篇幅而显得太笼统了。
  •     略贵
  •      他呼吁重建农村社会的重心,希望来自农村、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人能够回归农村,用自己的知识为家乡服务。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特别诡异,费孝通期待的知识阶层进入乡间,曾经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家意志而成为现实。但事后证明,这一政策恐怕还是弊大于利。因为它不仅一度造成了中国人才的断层,城市相对于农村生活条件的绝对优势,根深蒂固的身份意识和户口制度,使这些深入农村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回到城市。而今天,城乡之间的差距可谓前所未有,在乡间具有权势的,既不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知识人,也不是传统的以民生为己任的正直士绅,而是最让费孝通这些知识分子痛心疾首的那一类人。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费孝通对农村社会的忧思大部分成为现实。重新审视他的观点,无疑极富远见。可是即使如他,也只能诊断出大致的病症所在,却终不能让自己的
  •     看看主题和方法
  •     费老的书很不错,建议读一读!
  •     中国社会并不是没有过贵族阶级,士绅就是。而随着城乡关系的变化,士绅本以巴结权势维护自身家庭利益的情况,发展到拥护权势的状态。而不是向西方现代社会那样的那种产生制衡的情况。现代化道路还很远呢。
  •     因为是英汉双语对照版,汉语又比英文简洁,排版上看中文部分有些委屈,字又偏小,读起来不太习惯。决定等待其他版本,另购。
  •     皇权不下县,超稳定结构!
  •     内容比较少,不够系统。看看也不妨。
  •     费先生以乡土中国、江村经济闻明,但这本关于士绅的书绝对也称得上经典。尤其是对皇权绅权的论证,精彩之极啊。
  •     2015.08.03
  •     字忒小!
  •     中英对照,翻译的很好,乡土气息
  •     英文版的啊,中文版的竟然没货。哼
  •     核心观点虽不多,但讲的透彻明了,给人以莫大启迪,准备看《乡土中国》了。
  •     这是第一次买中英文都有的书,除了对费老渊博的学识表示崇敬之外,深深感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觉中国文化翻译到外文的困难。很多词(如知识、礼、君子)等具有广泛含义的词到英文中感觉完全变了样。不过我想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上话语权的增强,总有一天中国会再创古时的辉煌。
  •     乱翻书。先生简论。看他对中国城乡的定义,指出通商口岸和城市的不同,就可见知识结构与历史脉络之清晰。
  •     本书主要针对外国人或对中国传统社会知之甚少者,而且也有译者误把《孟子正义》的作者归于刘宝楠这样的错误。但费先生的宏观和准确,还是要打五星,而且英文很有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