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淞沪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浴血淞沪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503306501
作者:徐志耕
页数:428页

内容概要

徐志耕
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64年应征入伍。历任6559部队勤务连战士,舟山岱山守备区宣传科干事,《解放军报》记者,《人民前线报》编辑,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副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196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合作)、《南京大屠杀》(译有日、英、法等国外文版本)、《情海望不断》、《莽昆仑》、《忧乐万家》、《步鑫生十年沉浮记》、《是是非非李庆霖》等。

书籍目录

总序引子  天通阉—江湾—吴淞  1872年至1877年  淞沪铁路的兴衰与淞沪抗战有什么联系第一章  江湾—天通阉—吴淞  1937年8月13日  一声枪响,揭开了淞沪抗战的序幕第二章  江湾—虹口—吴淞  1937年8月13日至8月23日  攻击!攻击!攻击!第三章  延安—庐山—上海  1937年8月  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第四章  吴淞—川沙—南京—东京  1937年8月至9月  日本到上海是3天。贵州到上海走了37天第五章  陕北—上海  1937年8月9日  华北与华东遥相呼应:“向所有全国的爱国军队爱国同胞致民族革命的敬礼。”第六章  张华浜—吴淞—狮子林  1937年8月23日至9月9日  从优势进攻到弱势防御第七章  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市区和租界  1937年7月至11月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尾声

作者简介

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可歇可泣的辉煌篇章。
本书以中日上海战场为主线,以国际外交竞争为背景,展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万众一心的凛然正气,描写了从统帅部的高级将领到各界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一触即发的虹桥事件,寸土必争的“血肉磨坊”,姚子青营宝山悲歌,八百壮士威名四行:大场撤退,杨行喋血,闸北大火,直至孤岛沦陷。既有枪林弹雨的浴血厮拼,又有秘密战线的锄奸暗杀;既有赤胆忠心的悲壮英烈,又有名扬四海的慷慨义举。
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和文学笔法,全景式地再现1937年8月13日开始历时3个月的上海战场的烽火硝烟,气势恢宏,场面雄奇,为历史留下一部关于淞沪抗战的真实记录。

图书封面


 浴血淞沪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199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抗战系列纪实文学,这套丛书内容全面,文笔较为生动。我在高中的图书馆借得95版的《浴血淞沪》、《血色雄关》等看过。2005年后此丛书再版,一则说明它的经典;二来是否因为这十年间,竟无更好的抗战历史文学问世么?单看此本《浴血淞沪》,作者并不仅仅满足于叙述淞沪抗战,试图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来诠释这一切的悲哀和激昂。所以开篇和结尾都用了上海吴淞铁路的变迁来呼应,加之枪炮滚滚的战场、形势紧张政局、变化莫测的隐蔽战线以及上海文人民众的救亡,读来确实让人心潮起伏,整个书还是很有历史的张力的。以现在的眼光看,本书所引用的资料,一些错误也是很明显的,首先作者对军事知识的不熟悉让书中出现了不少硬伤,而军事是这个题材的重中之重,出现如此瑕疵,真是让人不太舒服。另外对国府的描写,以蒋介石等人为主题时,淡化了国民政府的指挥机关在沪战中因错误所导致的底层军民重大损失的问责,而描写共产党方面的内容,似乎是为了凸显而硬扩字数,当然,这也许不能苛责作者。这本书和同作者的另一本著名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由于所述事件为因果,差不多可算姊妹篇,该书同样有着作者明显的写作风格,要了解上海南京保卫战,两本书建议一起读。
  •     开头写得较好,但后来有点太罗嗦,许多描写像流水帐,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在淞沪战场之外的地方,想全景展现淞沪会战的情况,但有点舍本逐末了。战场上许多浴血奋战惊天动地的抗战典型描写都还不够具体形象。此外,作者似乎有意夸大描写共产党在淞沪会战中的作用,其实,共产党在淞沪会战中又能有多大的作用呢?可以说,淞沪会战100%是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根本没有共产党军队的任何参与。如果说一些战场之外的话题,那也不值一提的。相对而言,本书不如同一系列的《湘水潇潇:湖南会战纪实》和《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写得精彩。就“淞沪会战”同一题材来说,不如《1937:淞沪会战》总结得失透彻,不如《剑啸大上海》描写人物感人。总体一般吧。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开头写得较好,但后来有点太罗嗦,许多描写像流水帐,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在淞沪战场之外的地方,想全景展现淞沪会战的情况,但有点舍本逐末了。战场上许多浴血奋战惊天动地的抗战典型描写都还不够具体形象。此外,作者似乎有意夸大描写共产党在淞沪会战中的作用,其实,共产党在淞沪会战中又能有多大的作用呢?可以说,淞沪会战100%是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根本没有共产党军队的任何参与。如果说一些战场之外的话题,那也不值一提的。
       相对而言,本书不如同一系列的《湘水潇潇:湖南会战纪实》和《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写得精彩。就“淞沪会战”同一题材来说,不如《1937:淞沪会战》总结得失透彻,不如《剑啸大上海》描写人物感人。总体一般吧。
  •     全面、真实地记述中国人民抗战的史诗性的作品!华北国民党80万大军一触即溃之时,毛泽东突然亮出王牌——八路军115师东渡黄河,平型关首战告捷。115师的前身是中央红军的精锐主力,八年抗战,屡建奇功。大小3万战,歼敌50万,由15000人发展到正规军、地方军近百万。主力部队自云阳誓师东征,直抵东海之滨,纵贯华东,所向披靡;所辖地方武装浴血奋战,威震敌胆。本书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融史实性与文学性于一炉。通过对林彪、聂荣臻、罗荣桓、陈光、肖华、李天佑、杨得志、杨成武、杨勇、陈士榘等众多名将的刻画,真实、生动、客观地再现了115师主力自平型关大捷到山东大反攻的整个征战历程。
  •       199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抗战系列纪实文学,这套丛书内容全面,文笔较为生动。我在高中的图书馆借得95版的《浴血淞沪》、《血色雄关》等看过。
      2005年后此丛书再版,一则说明它的经典;二来是否因为这十年间,竟无更好的抗战历史文学问世么?
      单看此本《浴血淞沪》,作者并不仅仅满足于叙述淞沪抗战,试图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来诠释这一切的悲哀和激昂。所以开篇和结尾都用了上海吴淞铁路的变迁来呼应,加之枪炮滚滚的战场、形势紧张政局、变化莫测的隐蔽战线以及上海文人民众的救亡,读来确实让人心潮起伏,整个书还是很有历史的张力的。
      以现在的眼光看,本书所引用的资料,错误也是很明显的,首先作者对军事知识的不熟悉让书中出现了不少硬伤,而军事是这个题材的重中之重,出现如此瑕疵,真是让人不太舒服。另外对国府的描写,以蒋介石等人为主题时,淡化了国民政府的指挥机关在沪战中因错误所导致的底层军民重大损失的问责,而描写共产党方面的内容,似乎是为了凸显而硬扩字数,当然,这也许不能苛责作者。
      这本书和同作者的另一本著名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由于所述事件为因果,差不多可算姊妹篇,该书同样有着作者明显的写作风格,要了解上海南京保卫战,两本书建议一起读。
  •     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图书馆有全套,就是缺了这一本。所以买了,送人。感觉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