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战地记者巴以冲突亲历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一个战地记者巴以冲突亲历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
ISBN:9787503922633
作者:杜震
页数:285页

内容概要

杜震,1974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现效力于新华社对外部。曾经两年辗转在中东的战争与和平之间,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到埃及,从以色列到巴勒斯坦。作为新华社英文及阿拉伯文战地记者,在巴以冲突最剧烈的时候,独自在加沙工作,亲身经历了战争的血雨腥风。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从开罗到耶路撒冷
一 寻找新闻的“天堂”
二 以色列使馆
三 申请“路条”
四 终于拿到签证
五 我的“出埃及记”
六 进入以色列
第二章 心灵的震撼——初见巴勒斯坦人
一 早安,圣城
二 好勤勉的阿拉伯人
三 巴勒斯坦建国,做梦?
四 圣城遐想
五 走近加沙
六 包围“邪恶中心”的“童字军”
七 独特的欢迎“仪式”
八 进入加沙
九 他们是“幸运儿”?
十 我的“阵地”
第三章 素描加沙
一 地中海“官殿”
二 可恶的杀戮
三 向着大海,冲!
四 遭遇“寒冷+孤独”
五 加沙的鸟
六 带枪的人
七 开车历险
八 吃在加沙
九 在枪炮声里工作
十 海里长出一棵树
第四章 经历轰炸
第五章 采访阿拉法特
第六章 往来于天堂和地狱之间
第七章 风暴来临
第八章 摧毁和平——双方攻略
第九章 我们的故事
圣城月光(后记)

作者简介

当我走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看到文质彬彬的路人,经过路边一处又一处摆放着鲜花的自杀爆炸现场。虽然,血迹已经擦去,房屋的损毁也已经修复,但是,谁又能忘记那些包裹送走钉子的炸弹,在这美丽的街道上绽放的“血花”。
即使,目前的战争,已经使文明的人变得野蛮,使豪侠的人变得无赖,我们仍然没有理由怀疑人性的美好。况且,世间还有一个最适合收拾“残局”的道理--物极必反。

图书封面


 一个战地记者巴以冲突亲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2009-01-12 14:44:37  来自: 雪地伤狐(重庆)  假如历史一直延着时间去看,这块土地是属于上帝的。然后才有第一个发现这块土地的生物作下标记,声明这块土地是他所有。   历史我们只能看一个时期的历史。正如在明朝时很少人会提及元代的历史,而在清朝,所谓的反清复明既被统治者厌恶,也得不到民众的认同。换了任一一个时代我想都是如此。    既然说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我们当然也只能追究两者冲突的缘起,假如再递进到上一个时代由犹太人统治的时期,那根本毫无意义。   在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时代的游戏规则。正如我们不能拿封建时代的游戏规则来看待当前的国际社会。   在当前时代人人呼吁和平发展的游戏规则之下,压迫必然迎来反抗。我们毕竟所处的是一个洋溢人权的现代国际社会,而不是以往你征我伐开疆拓土的封建社会。所以我们同情弱者,并仇视一切恃强凌弱,甚至打着解救别人的招牌去做压迫别人之事的恶劣者。以中国自身的情况来看,从建国之始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是长期以来一直由一部分由大陆败退过去的利益集团所把持。它同样应当以这一时期初始的地域形态来定性。因此中国是不容分裂和割据的。而在国际社会当前和平发展的主旋律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奉行一国两制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由来。
  •     新华社战地记者有不少,例如鼎鼎大名的唐师曾。不过唐老鸭的书未免有点飞扬跋扈(当然我承认老鸭的确有这个资本...)。而杜震同学这本书写得很真诚,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怀值得嘉许。  以下是边读边抄:  1、书中很多细节描写很精彩,充分体现了杜震同学作为一名记者敏锐的观察能力。  e.g.P141(作者在从耶路撒冷到拉姆安拉的路上,经过一个以色列关卡)……这个时候,把关的一个以色列士兵有些饿了,招手叫过来一个在军队缝隙中卖面包圈的小贩,买了一个面包——我特别注意到,他给小贩付了钱 ——隔着栏杆,一边嚼面包,一边用敌意而又满不在乎的眼光盯住我这个坐在阿拉伯人堆里面喝咖啡的中国人。而他的身后,卖面包的小贩,却显然感到了来自四面八方阿拉伯同胞灼热的目光,脑袋僵硬地左右晃动了一下,才慢慢地把刚刚收来的钱,放在阿拉伯长袍的口袋里。  2、杜震同学经常会写出一些镜头感很强的场景,作为记者,这种文字驾驭能力很重要。  e.g.P164……这个组织派出两个职业杀手,一个19岁,在耶路撒冷制造自杀爆炸袭击,炸死10名无辜的以色列人;另外一个是真正的冷血“杀手”,在拉姆安拉附近袭击以色列军队检查站,用一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制造的步枪,在25分钟之内,冷静地瞄准、射击,打死8名以色列军队士兵和4名武装的以色列定居者。在受伤的以色列人绝望的眼神当中,这名冷血巴勒斯坦军人,从容地拣起以色列人的步枪,扛在肩上,步行离开了现场,制造了一个神奇的巴勒斯坦“游侠” 的形象。  3、作者的客观描述虽然没有主观记叙部分精彩,但是很专业。书中夹杂的一些消息性的写法对于描绘一个时期内发生的事情很有用。这些文字带着很强烈的消息特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交待得准确、干净,同时也很新华社.....  e.g.P103-112……2月16日中午,一名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哈马斯)军事派别“卡桑旅”的成员,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的城市杰宁被以色列遥控汽车炸弹炸死,另外2名巴勒斯坦人受伤。被炸死的巴勒斯坦人30岁,是一名中学教师,当他刚驱车离开学校时,悬停在他附近的以色列军队直升机,从空中遥控引爆了一枚事先安装在车内的炸弹。……当天晚间,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内一座以色列定居点发生自杀性爆炸事件,除自杀爆炸者本人死亡外,还造成3名以色列人死亡,至少30人受伤。这是首次在定居点内发生的自杀爆炸事件。  4、宏观上,作者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对局势的分析和把握都比较到位。这也是战地记者和驻外记者必备素质。  e.g.P130-133P202P218-P220(对阿拉法特缺乏军事才华的一段叙述非常精彩,同时也很中肯)  5、严谨。这种报告文学很多都倾向于文学性质,但是本书在很多实事细节上很严谨。关于一些条约、地名、武器等书中都以注脚的形式给以详尽和准确的解释。这点绝对值得表扬。    还有一段很好玩的描述,当时没有记下来,我忘记在哪里了。大概是作者问一个巴勒斯坦警察说,你们怎么会允许以色列人在你们的领土上胡作非为?阿拉伯兄弟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以色列人需要允许么?  我真诚地相信,经历过战争的杜震同学对和平的理解,远比我们这些透过电视和书本看热闹的人来得真切和深刻。在书中随处可见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中,在杜震同学真诚的自嘲中,甚至仅仅是那简短的前言中,你也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份对于和平的真诚的敬畏。最后挑个小毛病,我觉得第八章太啰嗦了,基本是重复第七章“风暴来临”的内容,第八章完全可以去掉。  巴以之间的战争从来就不是一场平等的战争,我们同情阿拉伯兄弟,抨击以色列军队的暴行。但是,要消弭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谈何容易。和平属于那些真正值得拥有它的人。在今天,在曾经为了这片土地的和平而握手的拉宾和阿拉法特都已离开我们的时候,愿和平的曙光能够早日照耀这片应许之地。  一点题外的感想:  很久以前听电台,陈扬说,他由于某个原因查询了一下,才发现人体原来有206块骨头。他说我们平时都感觉不到这些骨头的存在,事实上当我们感觉到它们存在的时候,就必定是它们已经出现了问题。例如牙痛。幸福也是一样。当你感觉到幸福存在的时候,大概是你已经失去了幸福的时候。深以为然。  幸福不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吃不饱也有人无家可归,有人在经历战火也有人在地震中痛失至亲。所以,在我们聒噪地抱怨现实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先好好学习一些最基本的事情,例如,努力学习怎么活在当下,还有学习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  P.S.这是在等看欧冠决赛时写的不靠谱书评,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检查过是否有错别字。各位看官多多包涵。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写得非常好,很实在,很有内容,扫了个中东问题盲
  •     怎么说也算是了解了一下战争,知道点巴以故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