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出版社:张振鹏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1-02出版)
出版日期:2011-2
ISBN:9787502181277
作者:张振鹏
页数:259页

章节摘录

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才会迅速成长。独生子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父母也从不会指出孩子行为有任何的不妥,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错误可言,更谈不上反省。一位妈妈很不喜欢儿子做错了事责怪别人的坏习惯。一次,儿子第二天上午要参加英语竞赛,但是晚上看电视看到11点多。第二天早上,妈妈故意没有叫孩子起床,结果儿子考试迟到一个小时。考试结果很差,儿子回来责怪妈妈没叫他起床,妈妈却说:“你明明知道第二天要参加考试,晚上为什么不早睡?妈妈有哪次起床需要你叫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从此以后,儿子学会了自我反省,只要他错一次,以后就很少再犯。由于孩子思想比较单纯,又很容易冲动,所以在做事的时候很少会考虑到后果,有很大的随意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因此,父母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向孩子说明这样做可能会产生的后果,让孩子仔细反省自己的行为。可是,很多父母习惯性的替孩子承担后果,不仅养成孩子粗心大意的坏习惯,还让他认为自己做得很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更不会去自我反省,就这样他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父母必须要培养孩子从小自我反省的良好习惯。首先,父母要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但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不要一味批评教育,而是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会犯错,学会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父母自己要善于自我反省,孩子犯错是不是自己也有责任。其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父母要让孩子明确是非对错,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这样就会让他在做之前思考自己这样做对不对,逐渐养成事先反省的好习惯。最后,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必要时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与打击,这样他以后在做之前就会掂量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久而久之,就会学会自我反省。

前言

非独生子女也罢,独生子女也罢,其实在今天是差不多的一个群体。因为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之所以提独生子女,还是感觉独生子女好像本身就代表一类人,一类让父母比较头疼的一类人。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的确值得每一位父母关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能盲从,不能今天在孩子身上试美国的教育方式,明天在孩子身上试意大利的教育方式,后天在孩子身上试德国人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试验品,教育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当把很多国家或名家的教育方法都试验完了,发现不对,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适用于那些教育方式。但遗憾的是,孩子已经长大了,最黄金的教育时期已经过去了。这时,父母将后悔莫及。因此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只能做参考,而不可照搬。今天独生子女出现的各种状况:不爱学习、不听话、自私、任性、自我、脆弱、傲慢、不知感恩、冷漠、孤独……这些都是结果,而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才是值得独生子女父母认真去思考的问题。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知道孩子心灵深处的需要,了解孩子波动情绪下涌动的那股暗流,看到孩子问题背后的实质,理解孩子内心的困扰……所以,独生子女的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现状,并要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出在了哪里。那么,父母又该如何去做呢?很简单,那就是陪伴独生子女。因为独生子女非常缺乏父母的陪伴。不用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就是那些身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心就和孩子在一起了吗?所以,陪伴孩子,是需要用心的。这里说的用心,还特别指父母懂得孩子的心思,会指导孩子,会教育孩子。当然,做好这些,就需要父母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不必做教育专家,但需要了解些教育孩子的常识。一句话,父母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从独生子女父母角度来写的书,有助于父母了解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分享独生子女成长的快乐以及如何因材施教教育独生子女绝对不是一件辛苦、枯燥的事情,它应该让你从内心深处感到快乐。  ——日本著名教育家 多湖辉我始终不渝地爱着我的独生儿子,我惊异于他的每一个成长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苏珊·纽曼博士如果你是一位家长,那么请你欣赏你的独生子女,如果你现在是一位成年独生子女,那么,请你欣赏作为独生子女的你自己。  ——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 皮克哈特博士独生子女的生活并不像成人想象得那样幸福,他们在成长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云晓

内容概要

张振鹏,资深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曾在某著名教育集团做过多年一线教师,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今倡导“成功源自家庭,教育改变命运”的教育理念,以“用爱诠释教育,以心传播智慧”为己任,专注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与写作。出版过家庭教育著作十几部,其中《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独生子女的父母要先自省今天的独生子女好像越来越不好教,越来越不听父母的教诲。原因在哪里呢?这是独生子女父母首先应该考虑的。也就是说,独生子女的父母要先自我反省。反省1:首先要做学习型父母,2反省2: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与形象/3反省3: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4反省4:明白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5反省5:建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观念/7反省6: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8反省7:一定要有反省精神/9反省8:教孩子理智讲理,而非“听话”/10反省9:孩子需要管教,更需要启发,12反省10:引导孩子,而不是强加意志/13反省11:向成功父母学经验,但不可照搬/14反省12: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15反省13: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17反省14:父母要多一点幽默感/18反省15:永远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19反省16:竭力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20第二章 不要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每一位独生子女的父母都想把孩子教育好。父母的出发点是没问题的,但教育方法或态度却很有问题。很多时候,父母一不留神就会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而浑然不觉。误区1: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24误区2:给孩子自主权,不过多干涉/25误区3:对孩子多包容,不无端指责/26误区4:要理智地爱孩子,不要溺爱/27误区5:重智育,但更要重品德教育/28误区6: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30误区7:不能对孩子进行“专制统治”/31误区8:不要对孩子异常冷漠/32误区9:威胁、吓唬孩子是不妥的/33误区10:不要太过看重孩子的分数/34误区11:不要用经济物质刺激孩子/35误区12:不要盲目地为孩子择校/37误区13:跟风上课外班令孩子不堪重负/38误区14:对孩子非打即骂,不能解决问题/39误区15:不要给孩子贴上“笨”标签/40第三章 培养独生子女的良好品格人品重于一切,对任何人来说这一点都是绝对正确的。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独生子女良好品格的培养,这是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品格1:给孩子种下孝心的种子/44品格2:教孩子从小要诚实/45品格3:让孩子守信,说到做到/46品格4:教孩子有一颗仁爱之心/47品格5: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49品格6:教孩子远离骄傲的习气/50品格7: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51品格8:让感恩孕育孩子的生命之花/52品格9:教孩子喜欢与他人分享/53品格10:让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55品格1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56品格12:教孩子学会时刻相信自己/57品格13:教孩子学会自我反省/58品格14:让孩子爱上劳动/60品格15:教孩子自己拿主意,有主见/61品格16:让孩子远离自私/62品格17:不要让孩子走极端/64品格18:教孩子学会忍耐/65第四章 教独生子女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习惯就像存在银行里的金钱,会让孩子一生受用,而坏习惯则是孩子一生都偿还不完的债务。所以,父母一定要尽早培养独生子女的好习惯。习惯1:教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做事/68习惯2:不让孩子忽视任何细节/69习惯3:让孩子不挑食,多吃健康蔬食/70习惯4:让孩子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71习惯5: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72习惯6:培养孩子的平常心/74习惯7:教孩子遵守交通规则/75习惯8:时刻让孩子提起安全意识/76习惯9:教孩子学会保护环境/77习惯10:不让孩子乱动他人的东西/79习惯11:教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80习惯12:教孩子想好了就去做/81习惯13:教孩子学会节俭不浪费/82第五章 与独生子女做心灵的沟通独生子女在想什么?做父母的是否知道?不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是不会教育出好孩子的。……第六章 父母树立权威一定要谨慎第七章 教独生子女爱学习会学习第八章 培养独生子女的交往能力第九章 独生子女更需要好好理财第十一章 培养独生子女的生存能力第十二章 帮助独生子女顺利度过青春期第十三章 要能解决独生子女的问题

编辑推荐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200妙招教出最好的独生子女,好父母是独生子女最好的老师,好父母决定独生子女的未来,独生子女需要父母用心的陪伴。

作者简介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内容简介: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的确值得每一位父母关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能盲从,不能今天在孩子身上试美国的教育方式,明天在孩子身上试意大利的教育方式,后天在孩子身上试德国人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试验品,教育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图书封面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