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清体质好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养生 > 辨清体质好养生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122063090
作者:刘静贤
页数:208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黄帝内经》中秘藏体质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博大精深,自问世以来,就指导着中医的学术发展和临床实践。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黄帝内经》是一本必须研习的书籍;对于欲求用中医养生智慧来养生防病的人来说,《黄帝内经》也是一本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书籍。在我写本书时,写作思路也非常明确,就是以中华源头文化论中医文化,利用中华先贤的养生智慧——体质养生来破译现代人的健康问题,教会人们如何顺应自己的体质来合理地养生,防病治病。在这一章中,就让我们挖掘《黄帝内经》中体质养生的智慧,认真学习体质养生的基本指导思想,为把体质养生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到体质养生“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有些人对《黄帝内经》中是否真的存在有关体质养生的内容存在怀疑。前一段时间, 我在给一家企业员工讲养生保健课时, 一位自称很喜欢中医的女士就这样问过我: “刘教授, 您说体质养生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 可是我怎么没发现《黄帝内经》中有哪句是讲体质养生的呢”? 为了帮她正确理解《黄帝内经》中所藏的体质养生智慧, 我将《黄帝内经》中所暗藏的体质养生的内容大致地给她讲解了一些。估计不少人都会有类似这位女士的困惑。因此,在这本书中,我也给大家列举《黄帝内经》中几个有关体质养生的内容。翻开《黄帝内经》,无论是从体质的形成,还是从体质的分类或是不同人群体质差异等方面,我们都能从中找到相关的论据。比如: 《灵枢•寿夭刚柔》中讲道: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体先天素质有刚柔、强弱、长短、阴阳等的不同,它很明确地点明了人的体质差异与生俱来,反映在性情、脏腑、形体、寒热偏性上。《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则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 这是传统医学对人体体质的最早分类。为了方便大家理解, 我根据原文制作成一个表格。《黄帝内经》关于体质的分类颇为严谨,即使现代体质养生专家重新划分中医体质的不同类别时,也是脱胎于此。像上面的这个表格中的分类思想,在现代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中也有体现, 应该说《黄帝内经》中这段有关体质的论述是中医体质分类的鼻祖和源头。另外,在《灵枢• 通天》中按人体阴阳偏颇的不同,又将不同的人分为“太阴之人, 少阴之人, 太阳之人, 少阳之人, 阴阳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为了方便理解,我还是用根据原文制作的一个表格来说明这五种人的不同体质表现。可以说,如果我们认真阅读《黄帝内经》,就能从中找到很多有关体质养生智慧的论述。需要提醒各位的是:《黄帝内经》的确存在体质养生的论述,虽然《黄帝内经》中并未直接提出“体质” 这个概念,但像上文中这样论述体质的文字比比皆是,后面的内容中,我将陆续介绍到!   ◇问:中医的体质和气质是一回事吗?什么是体质养生? ◆答:中医的体质概念和人们常说的气质不同。所谓气质,是指人体在先天和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机能,即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虽然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就是说体质可以包括气质,而气质不等于体质。所谓体质养生,即指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和措施,纠正其体质之偏,达到防病延寿的目的。体质养生的方法很多,但一定都要符合人们千差万别的体质。阴阳平衡———体质养生的宗旨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凡是有点“道行” 的中医,都会依据阴阳来诊病、治病。因为世界万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这里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给我们勾勒了什么是阴阳,说明了阴阳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是万物都要遵循的准则,是事物变化的根本所在,也是世间万物运化的动力。人体疾病的形成是因为阴阳的失调,所以养生治病的关键也在于恢复阴阳平衡。阴阳最初的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动和静等。而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 又把阴阳学说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等。《黄帝内经》把人体看成是各个层次的阴阳对立统一体,《素问• 金匮真言论》有这样的说法: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故背为阳, 阴中之阳, 心也; 背为阳, 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 阴中之阴, 肾也; 腹为阴, 阴中之至阴, 脾也”。这段话把人体的每一脏、每一腑都分出了阴阳,把人体的每一层次,无论是整体与局部,还是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都概括成了阴阳的对立统一体,这充分说明了人本身就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体质是人体各层次阴阳运动的产物,是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阴阳运动的产物。所以我们只有顺应自然之阴阳、天地之阴阳、自身之阴阳……努力安排好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自然相“合”,与天地相“合”,与自身本质相“合”,使人体内在的、外在的各种阴阳对立关系都达到平衡状态,人才能健康长寿。如果藐视阴阳平衡,不懂得自然界万事万物阴阳平衡的关系,而又惯于鲁莽行事的人,无所忌讳,由性胡来,最终会在叛逆自然、叛逆阴阳平衡的生活状态中,放纵自己,自掘坟墓。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重视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关系,要把阴阳平衡当作体质养生的宗旨,顺应体质,合理养生。  ◇ 问:阴和阳之间是对立的,那么人体的阴阳之间有矛盾吗? ◆答:人体阴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平衡,不能单单用矛盾这个词来概括。事实上,阴和阳之间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也就是说,如果阳气偏旺,那么阴气就必然亏损。另外,随着大自然的阴阳变化人体也相应地有阴阳的消长与转化。比如夜晚属阴、白天属阳,人体的阴阳也会在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中出现阴阳消长交替。此外,阴阳也互相依赖而生,比如人体的机能活动(阳),必须有营养物质(阴)的滋养,但另一方面,机能活动(阳)又能促进营养物质(阴)的生成。当然人体的阴阳关系并不止这些,人体的任何一种生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来解释,所以人体的阴阳关系非常复杂。◇问:体质的本质是阴阳平衡,那么阴阳转变在人体的生长过程中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答: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明比较直观。为什么幼年的孩子很好动,喜欢到处玩,不喜睡觉,而年老的人就喜欢安安静静地待在房间里呢?这里就有阴阳的区别,人在儿童时期是阳气旺盛的时期,所以各个方面都代表着阳气旺盛的一面,例如生长的特性,好动的特性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成年时人体的阴气阳气达到平衡,身体停止了生长;在成年以后,阳气就逐渐衰减,人到老年时,就是阳气不足的时期,阴盛阳衰,所以老年人喜静恶动。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人的生长过程中,阴阳的变化规律是:阳盛阴弱→阴阳平衡→阴盛阳衰,而人死亡之后则是全阴的状态。体质先天有异,调养后天有别  “人之生也, 有刚有柔, 有弱有强, 有短有长, 有阴有阳……”  ———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人,没有不关心自己的,也没有不爱护自己的。尤其是现在, 各种养生理念大量宣传,养生保健已经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新知”,茶余饭后闲聊的主要话题, 并且很多人现在都已打响了“保卫自我” 的养生“战役”。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朋友为了养生,今天学炒菜,明天去健身,后天要修心…… 总之, 养生内容五花八门, 目的就是让自己更健康些,更长寿些。这些愿望是美好的, 可很多人常常是费力却不讨健康之好,不是因为没能坚持自己的养生计划,就是因为养生方法不适合自己的体质而导致身体出现新的健康问题,不得不放弃。文清是我一个交往多年的朋友,上个月的一天深夜,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原来她在网上看到人家推荐一种补血调血的“四物汤” (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加4碗中等大小饭碗的水,煮到最后只剩一碗水的量就可以了),想到自己平日里总是面色苍白、肌肤粗糙,文清马上就购齐了材料,煲起了“四物汤”。结果,喝了才3天,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症状:口干舌燥,还有烦热感,大便也解不出来了。听她这么说,我狠狠地把她训了一顿。因为她是典型的阴虚体质,根本不适合喝这个“四物汤”。这个汤对于血虚的人来说, 养生效果颇佳, 可以补血美容,可是对于阴虚的人来说却犹如“毒物”,不仅不能美容,还会使阴虚体质更加偏颇,出现“上火” 等症状,严重损害健康。我一边教训她, 一边教给她一些适合她体质的美容养生方法,比如用滋阴双耳汤来调补,做法是:黑木耳10克、银耳10克、枸杞子3克,淘洗干净,放入碗中加适量的水和冰糖隔水炖1小时后温服。阴虚体质者经常服此汤,可以滋阴,还能补血、排毒、悦泽肌肤。不光是文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对养生的认知都存在误区,总是喜欢把别人的养生方法随意“拿来” 用到自己的身上,可是人与人的体质不同,即使是同一类体质的人,别人的养生方法也未必就适合你,因为人的体质会有很多微妙的差异! 就像《灵枢• 寿夭刚柔》中所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出生以来, 其性情、脏腑、形体、寒热偏性等就不同———有人强壮, 有人瘦弱, 有人高, 有人矮, 有人体质偏阳, 有人体质偏阴……除此之外,人在后天生活中由于受地域、经历、习惯、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的体质进一步差异化。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身体,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养生方法能完全适合于你,因此在养生保健时,不能盲目跟从,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遵循“异”和“顺”的原则。“异”就是要了解不同的人体质有差异,对于别人的养生方法,不能随便“拿来”;“顺” 就是要顺应自己的体质,以自我为主,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只有这样做,才是养生的真谛,才不会因为错误的养生方法导致体质有失偏颇,而危害健康。  ◇问:“因人摄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在体质与病因、病理的关系上, 《黄帝内经》中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对相同致病因子的耐受性不同,某种体质的人易患某些病;感邪以后,因体质不同也会“为病各异”。因此,应根据不同的体质,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例如,木型之人,耐春夏,不耐秋冬,因此在春夏就要采取措施,预先壮阳;火型之人,性情急迫,当注意缓和情绪,宁心静神。这就是中医养生学“因人摄生”的理论基础。体质养生要注重生活调摄  “上古之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很多人一听到“养生” 二字,就非要找个偏方、秘方什么的用到自己的身上,才觉得管用。很多朋友要我给他们推荐一些养生的“秘方”和“偏方”,其实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可能出现一个偏方或一个秘方就能让你平安一生、健康长寿的奇迹。如果一定要说“秘方”, 我倒觉得“重视日常生活调摄”, 应该是一个很重要、也很简单的养生“秘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说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都是能够顺应天地阴阳的自然变化,而合理地调适生活,做到饮食有节、作息顺应天时、不妄事操劳、避免过度的房事等, 这样就可以使人形神俱旺,阴阳协调统一,尽享天年。所以,我要提醒每一个人,不要把养生的事想得太复杂,本于生活,做好生活调摄,就是最好的养生方式,也是体质养生的重要指导思想。也许有人会问了,从体质养生角度来看,生活调摄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概括起来是三句话。首先,要注意“防未病”。防未病是体质养生的核心内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点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不要等病已发生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行动,如果疾病已发生, “乱子” 已经形成了, 再去治疗,就如同口渴了才掘井,战争开始了再去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所以为了健康长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把“防未病” 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注重饮食保健,科学睡眠,合理用脑,健康查体等。把“防未病”的内容也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体质养生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次,要顺应体质合理生活。体质不同, 人生活环境、饮食需要、作息规律、疾病防治等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再顺应自己的体质特殊性,注意合理地调摄。比如阴虚体质的人,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滋阴清热, 饮食宜清淡, 少吃肥腻厚味、燥烈之品;而阳虚体质的人,养生关键重在补阳,就要多食羊肉、狗肉、鹿肉、山药、红枣等具有壮阳、健脾功效的食物。最后,要注意调“神” 养生,注重“心神合一”。《黄帝内经》中早就提出了“心神合一” 的养生理念。在人体这个统一整体中,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统帅调节下,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无“神” 把持的人体就会丧失生命的活力,有“神” 把持的人体是人, 无“神” 把持的人体就只是一具“皮囊” 而已。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所说: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心神调养的重要性。既然如此, 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形神合一”的养生观,充分重视“神” 的调养。调“神” 养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自由选择,比如通过绘画、书法、音乐、下棋、雕刻、种花、集邮、垂钓、旅游等来培养自己的情趣爱好, 使精神有所寄托,从而起到很好的养“神”作用。体质养生除了在生活中要做好上面的各种调摄外,还要注意环境的卫生、合理的运动、预防职业病等,只有做好了必要的生活防护,顺应天时、地利,保证人和,才能保证体质不失偏颇,健康长寿。  ◇问:《黄帝内经》中将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和阴阳和平之人5类。这跟现在的中医9种体质又有何关联呢? ◆答:太阴之人,类似于阳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等;少阴之人类似于气虚体质、血虚体质等;太阳之人类似于阳热体质(偏向于湿热体质)等;少阳之人,类似于阴虚体质等;阴阳和平之人即类似于近代医家所说的平和体质者。

前言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在中医体质养生尚未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目中时,“体质”就像放在每一个中医师心里的一杆秤,他们诊治疾病,为患者开方抓药时,都会用“体质”这杆秤来丈量自己的诊治标准。    中医体质学者经过近30年的研究,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中国人的体质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这个标准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对于9种中医体质的分类,我非常拥护和赞同。作为致力于引导百姓合理养生的一名中医师,我更希望将9种体质养生智慧发扬光大,深入每个人的心中,让所有老百姓都能顺应自己的体质来养生保健,让每一个人都健康长寿,活到天年。    在行医的30多年里,我一直醉心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尤其对《黄帝内经》颇为偏爱,用功尤深。它给了我很多治病救人的启示,学习它,按照圣人的指点去挖掘探寻我们的身体及灵魂之秘,并从中领悟到中华养生祛病延年之道。一直以来都想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和“以人为本”的养生理念结合在一起,愧于不知从何着笔,所以迟迟未能如愿。而今天,当我对“以人为本”的体质养生认知越来越明朗时,我对《黄帝内经》中有关体质养生智慧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了。工作之余,我把这些年临床学习的心得和实践,结合对《黄帝内经》的研习感悟如实地写下来,写了《辨清体质好养生》这本书,目的就是要追随王琦教授的“体质养生”思想,把体质养生智慧发扬光大,并将自己的所学和临床经验汇总在一起,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顺应体质,“以人为本”,“以己为本”,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本书共分两篇:第一篇是我引导大家一起翻阅《黄帝内经》,在先人养生的“讲堂”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在遥远的今天,我们开始了阅读《黄帝内经》的旅程,在模糊的字迹背后,找寻着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体质养生的智慧和秘密,引导大家认知体质形成的原因,知道如何判定自己是什么体质,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种体质类型,为第二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篇则是引导不同体质的读者,学习中医9种体质的不同养生方法。可以说在第二篇的9 种体质养生方法的介绍中,综合了我30多年来的临床经验,以及各大名家的养生智慧精选和《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养生智慧,值得每一位读者朋友细细地品味和运用到养生生活之中。当你阅读这部智慧而玄妙的养生宝典时,就等于对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做了一次全新认知与精心呵护,这是一次捕捉天地之间自然和谐之道的玄妙旅程!    感谢每一位与本书结缘的朋友,感谢读者对我的信任,使我在医学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地提高和进步。

内容概要

刘静贤:女,满族,生于1952年,著名中医保健专家、高级营养师,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第三代传人,师从著名中医专家索延昌先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教学三十余载,现任北京市中医疑难病研究会科教部副主任、北京市中医药进修学院客座教授,擅长中医脾胃病的调治与小儿脾胃不

书籍目录

引言 辨清体质好养生上卷 认知体质:寻源《黄帝内经》,看透养生本质 第一章 《黄帝内经》中秘藏体质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中的内容博大精深,对于学医的人来说,《黄帝内经》是一本必须研习的书籍;对于欲求用中医养生智慧来养生防病的人来说,《黄帝内经》也是一本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书籍。在我写这本书时,写作思路也非常明确,就是以中华源头文化论中医文化,利用中华先贤的养生智慧——体质养生来破译现代人的健康问题,教会人们如何顺应自己的体质来合理养生,防病治病。  《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到体质养生  阴阳平衡——体质养生的宗旨  体质先天有异,调养后天有别  体质养生要注重生活调摄 第二章 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加后天修养而成    我一直都在强调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修养而成的,当然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中医临床体质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事实、理论等论证研究得来的。正所谓:生来即带之,后天亦培之。尤其是后天因素对于决定每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体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质得养于后天,这个“后天”包括的内容很丰富,有人的年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精神活动、疾病、药物等等,这些“后天”的因素就像一个个“好事者”,这个“插一杠子”,那个来“来一腿”,这样反反复复地作用到人的身体上,就使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先天禀赋决定体质基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造成体质差异    食话食说,体质形成也受饮食习惯的影响    七情过激也是体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年龄在变,体质也在变    男女有别,所以体质也不同    疾病和药物都是毒,会影响或改变体质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重体质偏颇    过于劳累,体质偏颇没商量 第三章 认清自己是什么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    很多人说:“我又不是医生,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呢”?其实,“有诸内必形诸外”,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就会通过相应途径向外散发信息。比如你的体态,你的肤色,你的说话的语气,你的精神状态,你的脾气禀性等等,都是你内在作用于“形”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身体外形的自测,了解自己是什么体质。中医望、闻、问、切体质判定法    平和体质——恭喜你,这是最理想的体质    气虚体质——养生重点在于补气湿热体质——又“湿”、又“热”的体质    阳虚体质——阳气是生命之本,要重视阳气    阴虚体质——“阴虚则内热”    痰湿体质——胖人多痰湿    血瘀体质——“痛则不通”,血瘀体质者的最大痛苦    气郁体质——百病生于气    特禀体质——非常需要娇宠的一族    调养体质:寄情生活,随体质“辨证”养生 第四章 平和体质:养生要采取“中庸之道”    拥有平和体质的人,一方面可以说是上天的厚爱,另一方面也说明后天个人的修为好。这种人不易生病,情绪稳定,生活规律,对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即使生病了,也很容易治愈。应该说拥有平和体质的人是基础非常好的“健康人”!    养心,平和体质者养生的最高境界    平和体质者,平衡饮食是关键    若要补益,食补就好,不宜药补    戒烟限酒,别让烟酒毁了你优秀的体质    平和体质要顺应四时而养生    按摩胃经,适益平和体质者的养颜新经    太极拳是平和体质者强身健体的最佳运动    平和体质者也要防“未病” 第五章 气虚体质:养生重在益气健脾,慎避风邪    气虚体质者顾名思义,就是人体的气不足而导致的体质有失偏颇的一种体质。所以气虚体质者养生重在补气,使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样人体阴阳才能相对平衡,人才能健康长寿。    气虚者补气,别盲目    补气多食益气健脾的食物    避免过劳,以防损伤正气    关注情绪,避免不良情绪骚扰身心    四季养生避风邪,补元气    常按“足三里”,补气随手来    常练“六字诀”,可以固脏气 第六章 湿热体质:养生重在疏肝利胆、祛湿清热    天气潮湿闷热,是因为暴风雨即将来临;身体出现了湿与热的纠缠,人也会受各种不健康状况的侵扰。所以,湿热体质者要注意养生。而    养生的关键就是在于祛湿清热。    合理饮食,避免湿热加重    薏米、红豆是湿热体质者的绝好保健品    土茯苓草龟汤,湿热体质的保健靓汤    四季保健重养夏熬夜会加重湿热    身体穴位是大药,祛湿祛热随手调    湿热体质重点要防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湿热易生痤疮粉刺,平衡火罐可防可治 第七章 阳虚体质:调养重在扶阳固本、防寒保暖    阳虚体质是指人体的阳气不足,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阳虚症状了,比如:恶寒喜暖,喜热饮食,另外,阳虚还可使新陈代谢不畅通,出现肥胖、多囊卵巢、糖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    保护阳气是人生命的根本。阳虚体质者应刻不容缓地保护身体的真阳!阳虚体质者的养生重在扶阳固本,防寒保暖。    避免阳虚,从注重“好孕”开始    清凉败火易伤阳    顺应天时,可保人体阴阳正常收发    体虚致病,要分清阴虚还是阳虚    当归生姜羊肉汤,医圣张仲景留给我们的扶阳方子    十个胖子九个虚,提肛运动补阳虚    常按申脉可扶阳 第八章 阴虚体质:养生重在滋阴降火,镇静安神    中医所说的“阴虚”是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而阴虚体质的人也正是因为体内津亏液少不能制火,而出现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之征。然而,火炽则会灼伤津液而使阴虚加重,两者常互相影响。    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燥易怒,他们很容易上火,故而,在日常养生中尤其应注意滋阴降火、镇静安神。    阴虚者,日常保养以补阴精为重点    多吃不胖,阴虚者饮食上的欢喜和哀愁    阿胶眷顾阴虚之人,不妨试试    睡好子午觉,是阴虚体质养生的基本生活要求    六味地黄丸不是阴虚者的命根子,药补不如食补 第九章 痰湿体质:养生重在祛湿痰,畅达气血    痰湿体质者虽说心宽体胖,但他们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较弱,使气血津液运化失司,导致水湿在体内聚积成痰,而痰湿又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所以痰湿体质者要想化痰祛湿,就必须远离肥甘厚味,坚持适度运动,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痰湿体质,最受富贵病青睐    要多选用除湿利痰的食物    情志不畅会加重体内痰湿    一分湿气一分寒,平常要躲避湿和寒    保健推拿调痰湿,祛脂减肥益健康    健脾补气,痰湿者养生的不二法则 第十章 血瘀体质:养生重在活血散瘀    血瘀体质的人总是被来自身体的某些痛楚所困扰,这是因为他们的血脉运行的不是那么太通畅,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离经之血。当这些失去其生理功能的血液停留体内,就会壅遏于经脉之内,瘀积于脏腑器官组织,而产生疼痛。    其实,活血化瘀最廉价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运动,坚持合理的运动就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通畅,瘀者得疏,滞者得行,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气滞和血瘀常常互为因果    血瘀体质者的饮食调理    起居过逸易致血瘀    运动是活血化瘀最廉价的方法    经常做做保健按摩,消散瘀血信手拈来    脑力劳动者易血瘀 第十一章 气郁体质:养生重在行气解郁    《红楼梦》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愁肠百转,感情脆弱的林妹妹,而现实生活中也有“林妹妹”,她们性格内向,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使得她们的世界总是为阴霾所笼罩。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使得他们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失眠、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困扰。    气郁体质的人平日里就应该调养气血、畅达情志、疏导气机,多参与社会生活,结交朋友,这样就可使与笑容久违了的人能够从“心”开始。    畅达情志为气郁体质者的养生准则多吃行气解郁的食物    肝郁脾虚,不妨试试小妙方    气郁方面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三焦经来调理    调顺气血,告别抑郁 第十二章 特禀体质:调养重在益气固表,养血消风    特禀体质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无法像我们一样自由随意的过日子,因为他们会对某些正常人习以为常的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当他们接触到过敏源时就会出现鼻炎、皮肤过敏、气喘,非常痛苦,若得不到及时舒缓,甚至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所以,过敏体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时刻留意,尽可能地避开过敏源。还要更多地了解自身,从根本上改善体质才是治本之道。    善于挖出生活中的过敏源    特禀体质者进补宜益气固表    春季升阳,外邪过盛,要谨防过敏    消风散是特禀体质者的急救药,可常备    按摩膀胱经,对特禀体质者防过敏有奇效    哮喘儿童,要谨防夏季寒邪过敏附录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3月26日发布)

编辑推荐

为什么有的人喝了凉茶后腹胀、拉稀,而有的人无明显不适,但是夜间却睡不着觉?为什么同样是治咳嗽的药,有的人服后很快就康复了,而有的人服后却病情加重了?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吃人参、红参,而有的人吃了身体发热,甚至流鼻血?原因其实很简单,一句话:体质使然!体质先天有异,调养后天有别平和体质:养生要采取“中庸之道”气虚体质:养生重在益气健脾,慎避风邪湿热体质:养生重在疏肝利胆、祛湿清热阳虚体质:养生重在扶阳固本、防寒保暖阴虚体质:养生重在养阴降火,镇静安神痰湿体质:养生重在袪湿痰,畅达气血血瘀体质:养生重在活血散瘀气郁体质:养生重在行气、解郁特禀体质:养生重在益气固表,养血消风

作者简介

《辨清体质好养生》: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良好的体质是人体生命活动、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因此,加强人体体质建设,顺应体质养生,对人们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刘静贤教授在从医30多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四处讲学,向人们教授各种养生保健知识,并且不忘笔耕,著书立说。这本《辨清体质好养生》即为刘教授的倾心之作。书中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养生智慧,以及生活中各种体质调养的方法等,只要合理运用,就可使人们保持健康。长久下来,延年益寿将不再是梦想。这是一本针对体质养生的全方位养生宝典,值得大家学习使用。

图书封面


 辨清体质好养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就个人体质来说,不大可能是单纯的某一体质。随着环境、年龄等后天因素的变化,体质一定会发生变化,到了中老年就基本上没有单纯体质,都是比较复杂的间夹、混合体质。 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中医说小孩子是“纯阳之体”,“纯”就是指小儿先天禀受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理生机好,如旭日初升般充满活力,这体现在孩子活泼好动,生理发育非常迅速上。但小孩子比较娇嫩,很容易生病,比如易患消化不良、积食、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病症,这正好应了小儿“心肝有余,肺脾不足”的体质共性。小孩子生病只要治疗及时得当,很快就会好,马上就又活蹦乱跳,正是“脏气轻灵,随拨随应”。相比之下,“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男女不同,体质有别《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篇》有“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因此,男性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明显多于女性;女性血瘀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阴虚体质明显多于男性。所以,女性体质养生要重视补气养血,男性体质养生要重视养肾护阳。七情六欲,影响体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络,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灵枢·口问》中所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有“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怒易导致肝气上逆,头疼头胀,伤肝;喜则易导致心气涣散不收,神不守舍,伤心;惊易导致心气紊乱,心无所倚,伤心;忧、思则易导致脾气郁结,脾失健运,伤脾;悲易导致肺气消耗,气短乏力,伤肺;恐易导致肾气下陷,肾气不固,伤肾。《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重体质偏颇《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劳逸结合,体质平和《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所以,合理地作息,不要过劳,不要过逸,像古人一样,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按四种体液将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忧郁质,后来巴甫洛夫按照神经类型将人分为兴奋型(胆汁质)、活泼型(多血质)、安静型(黏液质)、脆弱型(忧郁质)四类,体质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在正常人群中,大致分为八类:平和体质:机能协调,七情适度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平人者,不病也” 阳虚体质: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四季手都冷,夏天不敢吹空调,一吹空调就手脚冰凉,还要加一件毛衣,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阳虚体质的人是肾阳相对不足。很多女性,月经前后不能受凉,稍微受凉,就会比别人敏感,出现月经延后或者痛经。有的人不能吃凉东西,一吃凉东西就会拉肚子,拉得很厉害。“冬病夏治”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气虚体质:气力不足,容易外感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气虚体质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相对不足,尤其是肺、脾不足造成的。气虚的人,主要表现为不够气,不够力,气息轻浅,语声低怯,肌肉松弛,四肢乏力,慵懒疲劳,排便无力,内脏下垂,血压偏低,头晕,白带偏多,月经淋漓不畅,经血色淡等。 气虚体质的人还常见多汗、容易感冒、皮肤容易过敏、经常打喷嚏等现象,比如一进空调室就打喷嚏,春天春暖花开也打喷嚏。有的气虚的人对温度非常敏感,冬天很冷,晚上睡觉时,刚开始被窝是冷的,就在他钻进去暖被窝的那几分钟,身上会起风团,被窝暖热了风团就消下去了;早上起来穿棉衣,棉衣是凉的,一穿到身上又起风团,等到活动活动,棉衣热了,风团又落了。阴虚体质: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中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周,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阴虚体质的人内火旺盛,适当的吃些凉性食品有助于降火。阴虚的人要静养心神,阳虚的人要运动形体。阴虚体质可以大致理解为缺水少水。常见症状:形体瘦削、皮肤干燥,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油性皮肤、官窍失养或干涩(比如耳鸣、眼睛干涩、咽喉干燥、阴道干涩等)、五心烦热(常手心脚心心口发热而令人心躁不宁,但是体温则完全正常)、兴奋亢奋烦躁、尿少尿黄、大便干结,像羊粪一样,一粒一粒的。水不足,自然就容易上火,产生热气,无热不生烦,烦恼躁动总相伴。可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本药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不蛮补,服后食欲增进、精神轻松愉快。食疗推荐:莲藕、银耳、百合、雪梨、蜂蜜、甘蔗、鱼类、黑木耳、枸杞、枣杞粳米粥、麦冬粳米粥、银耳红枣羹、百合莲子羹。《本草纲目》载:“阿胶安肺润肺,其性和平,为肺经要药”,阴虚体质的男女,都可用阿胶进行肺部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痰湿体质:怠惰沉重,容易发胖 《黄帝内经·灵枢·五变》“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理粗而肉不坚者,善病痹;……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积聚乃作,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畜积留止,大聚乃作”。痰湿体质者脾胃运化功能相对较弱,水太多或者进出不畅、分布不匀形成痰湿。程文囿《医述》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湿随着气到处流窜,一旦流窜到关键部位,就会产生许多疾病,所以中医说"百病皆由痰作祟"。腰痛、脂肪瘤、眩晕、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单纯性肥胖、带下症、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疾病有一部分就属于中医的痰湿作祟,所以中医还有一句话:"顽痰生怪病。" "瘦人多火,肥人多痰"痰湿体质很容易发胖。《黄帝内经·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寒生湿,湿生痰"湿气重的人下肢特别沉重,上楼梯的时候,腿像灌了铅一样,重得不得了;还有白带多、下肢经常肿胀等。鉴于阴阳的相互制衡关系,既然痰湿重,湿气多,属于阴重,因此痰湿体质本质上源于阳虚,是一个本虚标实的体质。《丹溪心法·中湿》中就说“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脾胃论》中也说到“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这类人身体肥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粘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或舌面罩一层黏液,脉濡或滑。因为这种体质的人,容易得肥胖症、中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宜多参加体育运动,让疏松的皮肉变得致密结实。推荐:芡实莲子薏仁汤按摩:“痰”可以通过点按丰隆穴来祛除,除湿可以点按承山穴。湿热体质:又湿又热,排泄不畅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主运化水液,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此类人:口臭汗大,汗液发黄,皮肤油腻,容易感染化脓,小便黄、味道大,大便很臭,外阴异味较大,白带色黄,口苦,烦躁易怒,等等。湿热体质通常是由于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的肝胆、脾胃功能相对不畅通,肝胆郁结化热,脾胃积滞化湿,湿热熏蒸而形成的。很多中年人长痘,多是因为湿热体质引起。不光是饮酒,吃香辣、煎、炒、烤、油炸的东西造成湿热,还可能与长期生活在湿热的环境下有关。相对来讲,南方湿热体质的人更多一些。《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论》“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薏米、红豆是湿热体质者的绝好保健品,桂林地区有首民谣这样唱道:“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 薏米红豆百合莲子桂圆粥http://shanghaizhaona.blog.163.com/blog/static/127103092200992610315301/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土茯苓草龟汤是专门调理和改善湿热体质的,尤其是在春季、梅雨季节是最为适宜食用的。具体做法:草龟1只、鲜土茯苓100克,茯苓50克,瘦肉100克,姜、葱适量。首先把瘦肉切成块,把土茯苓切片备用,然后在锅里烧水,水烧开之后,把草龟、瘦肉用中火煮5分钟,主要是把血水煮出来,然后捞起来沥干水分。接着把草龟、鲜土茯苓、茯苓、瘦肉、生姜、葱放入瓦罐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再放入一些料酒,盖上盖,放在火上,等大火烧开之后,改中火炖大约2个小时,然后加入适量的盐。湿邪重浊之性,易袭人体下部的特性。因此,湿热体质者就要特别注重防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应喝些清热袪湿的红豆薏仁汤、绿豆冬瓜汤等,多喝蔬菜果汁和酸奶也可防治生殖泌尿感染。瘀血体质:面色晦暗,易生肿瘤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瘀血体质就是血脉相对不通,寒凝、热结、气滞、气虚都会导致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从而引发血瘀。《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瘀血体质很容易产生各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且疼痛较为持久、位置固定,是刺痛、憋痛,比如偏头痛、痛经、胃痛、胸痹、痹证等,而且疼痛聚集、瘀滞时间久了还会生肿瘤包块,比如全身各种良性及恶性肿瘤。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人体内血液循环不好,还会带来很多外形的变化,比如说面色口唇比较晦暗,易生色斑、留疤印、生黑眼圈、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瘀血体质之人一旦得病,不及时正确治疗很容易转化成难治的慢性病,中医有句话叫"久病入络",所谓"入络",就是病位很深,药力不太容易达到。《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类体质,重在活血祛瘀,气血畅通,因此,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按摩三阴交穴、艾灸足三里、关元可以活血化瘀。饮食上多吃些活血养血的食品:桃仁、油菜、黑大豆、黑木耳、适量的红葡萄酒、当归田七乌鸡汤乌鸡1只、当归15克、田七5克、生姜1块。首先把当归和田七放进清水中浸泡清洗,把乌鸡择洗干净装进一个合适的炖盅内,然后把洗好的当归、田七、生姜一起码放在乌鸡上,再加适量的盐和清水(注意清水一定要没过乌鸡)。把蒸锅内加水,大火烧开后放入炖盅,隔水蒸3个小时,鸡肉烂熟即可。 气郁体质:气机不顺,情绪郁闷《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枢·口问》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气郁体质是肝脏的疏泄条达功能相对不足造成的。肝脏为将军之官,指挥全身的气畅通无阻,无拘无束,这叫"疏泄条达"。肝脏相对不足,就比较容易气阻滞。 症状: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 膻中有“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的功能,比如说心情不好会打嗝,生气了会胸口疼,这就是膻中在帮你抵御邪气。坚持按揉膻中,气机就会通畅。玫瑰茉莉西米露玫瑰花、茉莉花各20克,白砂糖适量。首先把玫瑰花、茉莉花用开水冲泡备用,然后把西米倒入开水中,用中火煮约5~6分钟,煮到西米呈半透明状,米粒中间还留有一点白即可把西米滤出;将泡玫瑰花、茉莉花的水倒进锅里烧开后把半熟的西米倒进去,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糖,煮开即可。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不错是本好书,值得一看,只是要自己辨清体质还是有难度的。
  •     很好,看了这本书认清了自己和家人的体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
  •     网友推荐的!
  •     终于知道如何辨别中医的所谓体质。
  •     最重要的是内容偏离了书的标题,重点讲了根据体质如何养生,而如何去辨清体质却是一带而过,同时在养生这块写得也很平淡,本书没去读完!
  •     这是一本实在、实用的好书。食疗方案尤其的好。
  •     祖国医学魅力无穷,对于急需调理身心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帮你个大忙,当然,你不喜欢吃中药就不要选这本书了,而且像八段锦、五禽戏这些养生操只是略微提到了一下,并没有教人怎样做,还好我会练五禽戏,对身心大有好处。 总体来说这本书很不错。
  •     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养生书太多,搞不清楚哪个是好,哪个是坏。但这本书看起来,倒也与自己平时的一些养生知识基本相符,不至于看起来太离谱。倒也可以一看。
  •     作为养生书是适合的
  •     很一般,没有王琦老师的《九种体质养生》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