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学(上中下)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

出版社:中国医科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06737579
作者:李洪成,李新平,李新晔
页数:2297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病证概论  病与证,原是两种概念。“病”指疾病,“证”指证候。疾病是由一定的病因作用于一定病位,而发生的一系列病机过程的概括称谓;而证候则是疾病过程中具有阶段性的概括。由此可见,证候是从属手疾病,而疾病又是通过证候来体现的。换言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是证候的演变过程,是由一系列不同性质变化的证候来体现疾病经过的整个过程。因此,临床上的表述就有了疾病、证候双重诊断。  然而,传统的认识,对疾病与证候的概念不够清晰,往往病、证混淆,没有严格的规范的命名,或称之为疾,或称之为证,各循惯例,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病证概论  第一节  证的含义  第二节  证的内容  第三节  证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证的结构  第五节  证的命名  第六节  证的分类  第七节  证的内涵和外延  第八节  证的传变    一、病位层次上的传变    二、病因之间的传变    三、邪正之间的演变  第九节  证的诊断    一、辨证求因      (一)风证      (二)寒证      (三)热(温)证      (四)暑证      (五)湿证      (六)燥证      (七)火(阳)证      (八)气证      (九)瘀证      (十)痰证      (十一)饮证      (十二)水证      (十三)食证      (十四)虫证      (十五)虚证    二、审因定位      (一)风证      (二)寒证      (三)暑证      (四)湿证      (五)燥证      (六)火证      (七)气郁证      (八)痰证      (九)饮证      (十)食滞证(虫滞)      (十一)瘀血证      (十二)虚证  第十节  证的论治第二章  风证门(19证152候)  第一节  风寒证类(L01)(7证59候)    一、肺卫风寒证(L01-Z01)(25候)      (一)卫气失宣候(L01-Z01-H001)      (二)卫阳失宣候(L01-Z01-H005)      (三)营气失宣候(L0l-Z01-H019)      (四)下阳郁闭候(L01-Z01-H007)      ……第三章  寒证门(15证112候)第四章  暑证门(7证67候)第五章  湿证门(25证250候)第六章  燥证门(17证119候)第七章  火证(热证)门(60证313候)第八章  气证门(24证98候)第九章  瘀证门(22证126候)第十章  痰证门(27证159候)第十一章  饮证门(21证103候)第十二章  食证门(10证64候)第十三章  虚证门(44证307候)附录一:75证象一览表附录二:322病候一览表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作者在自己对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古今文献和搜集有关医著、医话、医案,编成此书。该书从临床着眼,以病因为纲,分为12门,以脏腑为目,并以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相关病变归纳为21目,共得45类,295证(《中医证候学(上中下)》选用281证),共辖2344候(《中医证候学(上中下)》选用1870候 ),7000多方症,构成以证、候、方症三级诊断体系,并附有古今名医医案、医话二万余条,其中不乏现代名医诊冶疑难和抢救危重的病案。为今后论述系统化的证候模型——病候学,以及更高层次的中医学理论——辨证论治一体化理论体系铺垫了基础。该书内容具系统性、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可供中医院校师生及其他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珍品,非常喜欢!
  •     好书。纸质稍差。有些页透字
  •     很全面。可以对号入座,对病情有一个较细的了解。可就是不是精装本的。
  •     如果包含针灸方面内容就更全面了!编者真是付出巨大的努力,功德无量!
  •     
  •     这本书的确不错,
  •     一部中医巨著
  •     系统详细的专业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