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案评述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古医案评述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507739626
作者:王咪咪
页数:296页

章节摘录

  又二集二卷顾奏云季秋患感,医作虚治,补及旬日,舌卷痉厥,腰以下不能略动,危在须臾。所亲石诵义延孟英,设死里求生之策,察脉虚促欲绝,先灌紫雪一钱,随灌犀角地黄汤二大剂。服下厥虽止,而舌腭满黑,目赤如鸠,仍用前汤,三日间计服犀角两许,黑苔渐退,神识乃清,而呃忒频作,人犹疑其虚也。孟英曰:营热虽解,气道未肃耳。以犀角、元参、菊花、连翘、银花、竹茹、知母、花粉、贝母、竹叶为方服之,次日即下黑韧矢甚多,而呃忒止。又三剂连解胶黑矢四次,舌色始润,略进米饮,腿能稍动,然臀已磨穿矣。与甘润育阴药,续解黑矢,又五次,便溺之色始正,投以滋养,日渐向安。  (平议)感冒以补药而至痉厥昏愦,非但参、芪、术、草可知,则脉之虚促欲绝,明是窒塞已极,必非正气之衰,故用药如是。迨神清之后,而反作呃,仍是胃家实、热不通之确症。孟英心法,当早有泄化消导,并行不悖之药,而开手止云紫雪、犀、地,岂以病状垂危,不敢稍用消导,以图自免于求全之毁耶。观其黑矢通,则呃忒止,又连解而舌始润,补药助长之功,竞能如此,热病作呃,多类此者。然俗医只知有丁香、柿蒂一法,设遇此症,利害如何,陆九芝《世补斋》文,学者必不可不熟读一遍。  又同卷许自堂令孙子社患感,延至秋抄,证交二十八日,诸医束手,渠伯母鲍氏夫人,荐孟英诊之。左部数,右手俨若鱼翔,痰嗽气促,自汗瘼疭,苔色灰厚渴,无一息之停,垂危若是。而皓首之祖,孀母少妻相依为命,环乞极救,甚可悯也。孟英日:据脉莫能下手,吾且竭力勉图,第恐一齐众楚,信任不坚,则绝无可望之继矣。其母长跽而言曰:唯居所命,虽砒鸩勿疑也。于是先以竹叶石膏汤加减至五剂,气平嗽减,汗亦渐收,苔色转黑,舌尖露绛,改投元参、生地、犀角、石膏、知母、花粉、竹叶、银花等药,又五剂,瘼疭渐减,舌绛渐退。彼妇翁召羽士为其拜斗,飞符噗水,鼓乐喧闹,病者即谵妄不安,神昏如醉,羽士反为吓退。夤夜速孟英视之,与紫雪钱余,神即清爽,仍用前方重加竹沥,服八剂,始解黑如胶漆之大便,而黑苔渐退,右脉之至数始清,惟烦渴不减,令其恣啖北梨,舌才不燥,痰出亦多。又六剂,舌色乃淡,溲出管痛,热邪得从下行矣。凡十二日之间,共服大剂寒凉,已二十四剂。计用犀角三两有奇,而险浪始平,续以前法缓制,服六剂。又解黑矢五次,手足始知为已有,又五剂,筋络之振惕始定,略能侧卧,呓语乃息,渐进稀糜,继灌甘润,充其胃汁,七八剂后渴止知饥,脉皆和缓。又浃旬,谷食乃复。又旬余,便溺之色始正,前后共下黑矢四十余次,苔色亦净。授滋填善后而康。是役也,凡同道暨话之族人戚友,莫不以为秋冬之交,用药偏寒,况病延已久,败象毕呈,苟不即投峻补必致失手。既闻鲍夫人云,归许氏二十余年,目击多人,无不死于温补。此等病曾见之,此等药盖未尝闻也。孰知如此之治,求之古案,亦未前闻,传诸后贤,亦难追步,盖学识可造。而肠热胆坚,非人力所能及此,孟英所以为不世出之良医也。  ……

内容概要

  王咪咪,副研究员。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文献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学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史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分会秘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文献研究。
  参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课题《中华大典·药学分典》的编纂工作,任副主编;参与国家科技部在研课题《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的电子版保存》;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中标课题:1949年前中医期刊及相关文献的收集研究与数据库的建立等项目。
  主编、副主编或编委编著的学术著作有:《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敦煌占医籍考释》、《本草纲目索引》、《唐容川医学全书》、《二{一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等二十余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医案平议
玉璜《续类案》引张子和话
陶宗仪《辍耕录》
孙文垣《新都医案》
孙文垣《三吴医案》
昏狂
周光远辑《王氏医案》
孟英案二集一卷
二集二卷
二集三卷
二集六卷
二集七卷
三集一卷
三卷
二卷
马元仪《印机草》
叶案存真二卷
续类案
叶案存真一卷
黄醴泉治案
卫生宝鉴(一)
孙文坦三吴医案一卷
玉璜续类案
李氏《医宗必读》
虚人感冒类
太阳经病
太阳腑症
自汗症
神昏证案
许叔微本事方案
卫生宝鉴(二)
江氏类案
魏氏续类案
俞东扶古今医案按
陆氏医验
论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所治之喘证
近代方案评议
曹仁伯先生杂病案
王泰林先生医案
尤在泾先生医案
王孟英医案之辨疏
临床小纪
胃病医案选
叶天士医案
魏之秀柳州医话
孙东宿医案
胃热呕吐治案(景岳全书)
……
中风医案选按
张景岳伤寒医案选按
儿病随笔
诊余随笔
三家医案之评论
痨虫治案
临诊碎玉
杜馨医庐诊治杂录
经方实验录
温湿医案选评
龙在泾晚年医案
戒烟与鸦片

作者简介

王咪咪编著的《古医案评述》所选录为1900年~1949年间中医期刊中有关医案评述的内容。《古医案评述》是另一种形式的医案展示,内容包括:
一、引前代医案评议
民国著名医家张山雷的《医案评议》就属此类。张先生曾引张子和病案,又引王孟英评议,进而再次评日:“古之所谓瘟疫,即热病之较重者,未必为沿门传染之疫,金元笔下皆然。”从评议中先明确了一个事实:金元时期中医书中所载瘟疫并非字面上的传染病,而只是热病较重者。又引一昏谵痉厥案,张先生在评珍珠入煎药一事时讲到:“(珍珠)或磨粉冲服,亦无甚功效,此富贵家烹禽煮鹤恶习,徒以价值为可贵,而不辨真味者,费而不赀。纵可以迎合富家心理,最是市医媚态,颐极鄙之。”并指出“若日咸寒泄降,何以牡蛎生杵为佳。”这些对临床用药的评议,是读者在一般的医案书中看不到的。在玉横续类案中有一“治八旬高年喘厥昏冒”病案,方中用参、芪各五钱,白术、半夏各二钱,橘红一钱,甘草六钱,一剂减半,后倍参术而痊。张山雷评日:“此非大剂潜阳济阴,摄纳固涩,何能有效?乃用药若此虽不大谬,亦是病重药轻,……不可尽信。甘草当是六分,此传写之误。”评语之中渗透着评论者更高一畴的精湛医术。
二、对名方治疗结果的评议
张锡纯论文《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所治之喘证》一文是另一类对医案评议的文章。在张锡纯之前,已有用补中益气汤治喘的先例.张氏分析到:气逆与气陷之喘迥然不同,即治法各异。设有误治,即危不旋踵,用补中益气汤以治喘者当其慎哉。至用降气纳气之药以治喘者,又必确知其为气逆之喘,然后可用。若属气陷,又宜治以补中益气汤,或拙拟升陷汤也。
三、对近代方案的评议
蔡陆仙先生的近代方案评议也是当时期刊医案中很有特色的一类评议。作者在评前代医案时,以“原评”、“补义”先说明对此案的基本评价,后边提出对此案的治疗意见。如在对尤在泾治一泻痢便血五年不止的病案时,在“原评”中写到:“此理中合黄土汤法也,方案据切实不肤。”并在“补义”中提出对治疗方剂的补充意见,“鄙意以赤石脂、干姜易附子、伏龙肝亦效”。
《胃病医案选》、《湿温医案选》是又一类医案评议的对象,其特点是对专病而收集的历代医案予以评述。《胃病医案选》的评议者为章次公,在选医案的原则上,章氏明确指出:“根据古人经验,而以远达西学理解释之,人选医案,乃随读书记之便而编辑,不分时代,不加分类,冗杂无序,读者原之。次公志。”如取叶天士一因酒热而深入血分,致反胃妨食;一因脘中上下格拒胃痛的病例,作者在案后点拨:第一方注重通便,第二方消炎健胃,两案深合学理,可以取法。对剧烈的胃神经痛,作者凭借深厚的临床医学知识,指出:“胃神经痛持久者,方药中宜少加白术、云苓之类,以和其胃。”古代医案中原没有“神经痛”一类名词,c读者若只看古医案也难以总结。而章次公先生生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后,开始接受了一些西医的生理、生化、解剖知识,经章氏点拨,使现在的读者容易领悟。这一时期的医案及评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四、对自己医案的评议
《临床小纪》是近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沈仲圭先生一篇对自己医案评价的文章。文中登载了沈仲圭先生对自己医案的自评:“此病本一寻常小恙,人人能治,今所以不惜笔墨,记之简册。”作者分析:①西医治疗因有特效药,恒能十全其九,而国医施用柴胡剂及常山剂,收效亦甚迅速。②肺痨咳嗽痰红,为木火刑金之象,柴胡有劫肝阴、升肝阳之弊,故肺痨患疟柴胡碍难浪投。指出中医可在辨证中照顾到整体情况,真正做到“早截贻患”。此文至此并未结束,又有当时的著名医家吴去疾在此文后再评:“此案中沈先生胆大心细,于标本先后之间,轻重缓急之际,权衡至审,故能一击而中,病去而人不伤也。”
五、只推荐医案,不予评介
如《临诊碎玉》,是三十年代名中医叶劲秋将收集的前代并未载于各医书中的病案,汇辑整理,与读者共享。虽并无评按,但亦说明了推荐者对所推荐病案的崇敬之情。此类医案还有《尤在泾医案》、《桂馨庐诊治杂录》等。另还有三十年代的名医姜佐景整理并推荐其师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文中有姜佐景先生的按语,可以帮助理解曹氏的病案。

图书封面


 古医案评述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书的质量不错,值得看
  •     可以看看民国时期的中医,艰难的道路需要坚定的中医信仰和疗效。
  •     我以前对这书充满期待,但买到了,并没有我想象那么好,第一,有些术语没注解
  •     内容很全面,还有注语,对于学习中医的人很有帮助,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