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彩绘本草纲目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国医学 > 典藏彩绘本草纲目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040356502
页数:298页

章节摘录

  十剂  徐之才曰  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而《本经》不言,后人未述。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遗失矣。  宣剂  「之才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  「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传入里,三阴实而不受,逆于胸中,天分气分窒塞不通,而或哕或呕,所谓壅也。三阴者,脾也。故必破气药,如姜、橘、藿香、半夏之类,泻其壅塞。  「从正曰」俚人以宣为泻,又以宣为通,不知十剂之中已有泻与通矣。仲景曰:春病在头,大法宜吐,是宣剂即涌剂也。《经》曰:高者因而越之,木郁则达之。宣者,升而上也,以君召臣曰宣是矣。凡风痫中风,胸中诸实,痰饮寒结,胸中热郁,上而不下,久则嗽喘、满胀、水肿之病生焉,非宣剂莫能愈也。吐中有汗,如引涎、追泪、嚏鼻,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完素曰」郁而不散为壅,必宣以散之,如痞满不通之类是矣。攻其里,则宣者上也,泄者下也。涌剂则瓜蒂、栀子之属是矣。发汗通表亦同。  「好古曰」《经》有五郁: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皆宣也。  「曰」宣,扬制曰宣朗,君召臣曰宣唤,臣奉君命宣布上意,皆宣之意也。  「时珍曰」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郁塞之病,不升不降,传化失常。或郁久生病,或病久生郁。必药以宣布敷散之,如承流宣化之意,不独涌越为宣也。是以气郁有余,则香附、抚芎之属以开之,不足则补中益气以运之。火郁微则山栀、青黛以散之,甚则升阳解肌以发之。湿郁微则苍术、白芷之属以燥之,甚则风药以胜之。痰郁微则南星、橘皮之属以化之,甚则瓜蒂、藜芦之属以涌之。血郁微则桃仁、红花以行之,甚则或吐或利以逐之。食郁微则山楂、神曲以消之,甚则上涌下利以去之。皆宣剂也。  通剂  「之才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  「完素曰」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如水病为痰澼之类。以木通、防己之属攻其内,则留者行也。滑石、茯苓、芫花、甘遂、大戟、牵牛之类是也。  「从正曰」通者,流通也。前后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琥珀、大黄之属通之。痹痛郁滞,经隧不利,亦宜通之。  「时珍曰」滞,留滞也。湿热之邪留于气分,而为痛痹癃闭者,宜淡味之药上助肺气下降,通其小便,而泄气中之滞,木通、猪苓之类是也。湿热之邪留于血分,而为痹痛肿注、二便不通者,宜苦寒之药下引,通其前后,而泄血中之滞,防己之类是也。《经》曰味薄者通,故淡味之药谓之通剂。  补剂  「之才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  「杲曰」人参甘温,能补气虚;羊肉甘热,能补血虚。羊肉补形,人参补气。凡气味与二药同者皆是也。  「从正曰」五脏各有补泻,五味各补其脏,有表虚、里虚、上虚、下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五谷、五菜、五果、五肉,皆补养之物也。  「时珍曰」《经》云:不足者补之。又云:虚则补其母。生姜之辛补肝,炒盐之咸补心,甘草之甘补脾,五味子之酸补肺,黄柏之苦补肾。又如茯神之补心气,生地黄之补心血;人参之补脾气,白芍药之补脾血;黄芪之补肺气,阿胶之补肺血;杜仲之补肾气,熟地黄之补肾血;芎?之补肝气,当归之补肝血之类,皆补剂。不特人参、羊肉为补也。  泄剂  「之才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  「杲曰」葶苈苦寒,气味俱厚,不减大黄,能泄肺中之闭,又泄大肠。大黄走而不守,能泄血闭肠胃渣秽之物。一泄气闭利小便,一泄血闭利大便。凡与二药同者皆然。  「从正曰」实则泻之。诸痛为实,痛随利减。芒硝、大黄、牵牛、甘遂、巴豆之属,皆泻剂也。其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时珍曰」去闭当作去实。《经》云实者泻之,实则泻其子是矣。五脏五味皆有泻,不独葶苈、大黄也。肝实泻以芍药之酸,心实泻以甘草之甘,脾实泻以黄连之苦,肺实泻以石膏之辛,肾实泻以泽泻之咸是矣。  轻剂  「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  「从正曰」风寒之邪,始客皮肤,头痛身热,宜解其表,《内经》所谓轻而扬之也。痈疮疥痤,俱宜解表,汗以泄之,毒以熏之,皆轻剂也。几熏洗蒸炙,熨烙刺砭,导引按摩,皆汗法也。  「时珍曰」当作轻可去闭。有表闭、里闭,上闭、下闭。表闭者,风寒伤营,腠理闭密,阳气怫郁,不能外出,而为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诸病,宜轻扬之剂发其汗,而表自解也。里闭者,火热郁抑,津液不行,皮肤干闭,而为肌热、烦热、头痛、目肿、昏瞀、疮疡诸病,宜轻扬之剂以解其肌,而火自散也。上闭有二:一则外寒内热,上焦气闭,发为咽喉闭痛之证,宜辛凉之剂以扬散之,则闭自开。一则饮食寒冷抑遏阳气在下,发为胸膈痞满闭塞之证,宜扬其清而抑其浊,则痞自泰也。下闭亦有二:有阳气陷下,发为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行之证,但升其阳而大便自顺,所谓下者举之也。有燥热伤肺,金气郁,窍闭于上,而膀胱闭于下,为小便不利之证,以升麻之类探而吐之,上窍通而小便自利矣,所谓病在下取之上也。  重剂  「之才曰」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  「从正曰」重者,镇缒之谓也。怯则气浮,如丧神守,而惊悸气上,朱砂、水银、沉香、黄丹、寒水石之伦,皆体重也。久病咳嗽,涎潮于上,形羸不可攻者,以此缒之。《经》云重者因而减之,贵其渐也。  「时珍曰」重剂凡四:有惊则气乱,而魂气飞扬,如丧神守者;有怒则气逆,而肝火激烈,病狂善怒者,并铁粉、雄黄之类以平其肝。有神不守舍,而多惊健忘、迷惑不宁者,宜朱砂、紫石英之类以镇其心。有恐则气下,精志失守而畏,如人将捕者,宜磁石、沉香之类以安其肾。大抵重剂压浮火而坠痰涎,不独治怯也。故诸风掉眩及惊痫痰喘之病,吐逆不止及反胃之病,皆浮火痰涎为害,俱宜重剂以坠之。  滑剂  「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  「完素曰」涩则气着,必滑剂以利之。滑能养窍,故润利也。  「从正曰」大便燥结,宜麻仁、郁李之类;小便淋沥,宜葵子、滑石之类。前后不通,两阴俱闭也,名曰三焦约。约者,束也。宜先以滑剂润养其燥,然后攻之。  「时珍曰」着者,有形之邪,留着于经络脏腑之间也,便尿浊带、痰涎、胞胎、痈肿之类是矣。皆宜滑药以引去其留着之物。此与木通、猪苓通以去滞相类而不同。木通、猪苓,淡泄之物,去湿热无形之邪;葵子、榆皮,甘滑之类,去湿热有形之邪。故彼曰滞,此曰着也。大便涩者,菠薐、牵牛之属;小便涩者,车前、榆皮之属;精窍涩者,黄柏、葵花之属;胞胎涩者,黄葵子、王不留行之属;引痰涎自小便去者,则半夏、茯苓之属;引疮毒自小便去者,则五叶藤、萱草根之属,皆滑剂也。半夏、南星皆辛而涎滑,能泄湿气、通大便,盖辛能润、能走气、能化液也。或以为燥物,谬矣。湿去则土燥,非二物性燥也。  涩剂  「之才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  「完素曰」滑则气脱,如开肠洞泄、便溺遗失之类,必涩剂以收敛之。  「从正曰」寝汗不禁,涩以麻黄根、防风;滑泄不已,涩以豆蔻、枯矾、木贼、罂粟壳;喘嗽上奔,涩以乌梅、诃子。凡酸味同乎涩者,收敛之义也。然此种皆宜先攻其本,而后收之可也。  「时珍曰」脱者,气脱也,血脱也,精脱也,神脱也。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温平之药,以敛其耗散。汗出亡阳,精滑不禁,泄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遗,久嗽亡津,皆气脱也。下血不已,崩中暴下,诸大亡血,皆血脱也。牡蛎、龙骨、海螵蛸、五倍子、五味子、乌梅、榴皮、诃黎勒、罂粟壳、莲房、棕灰、赤石脂、麻黄根之类,皆涩药也。气脱兼以气药,血脱兼以血药及兼气药,气者血之帅也。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此神脱也,非涩药所能收也。  燥剂  「之才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  「完素曰」湿气淫胜,肿满脾湿,必燥剂以除之,桑皮之属。湿胜于上,以苦吐之,以淡渗之是也。  「从正曰」积寒久冷,吐利腥秽,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此大寒之病,宜姜、附、胡椒辈以燥之。若病湿气,则白术、陈皮、木香、苍术之属除之,亦燥剂也。而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其味皆苦,苦属火,皆能燥湿,此《内经》之本旨也,岂独姜、附之俦为燥剂乎。  「好古曰」湿有在上、在中、在下、在经、在皮、在里。  「时珍曰」湿有外感,有内伤。外感之湿,雨露岚雾地气水湿,袭于皮肉筋骨经络之间;内伤之湿,生于水饮酒食及脾弱肾强,固不可一例言也。故风药可以胜湿,燥药可以除湿,淡药可以渗湿,泄小便可以引湿,利大便可以逐湿,吐痰涎可以祛湿。湿而有热,苦寒之剂燥之;湿而有寒,辛热之剂燥之;不独桑皮、小豆为燥剂也。湿去则燥,故谓之燥。  湿剂  「之才曰」湿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  「从正曰」湿者,润湿也。虽与滑类,少有不同。《经》云辛以润之,辛能走气、能化液故也。盐硝味虽咸,属真阴之水,诚濡枯之上药也。人有枯涸皴揭之病,非独金化,盖有火以乘之,故非湿剂不能愈。  「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流,必湿剂以润之。  「好古曰」有减气而枯,有减血而枯。  「时珍曰」湿剂当作润剂。枯者燥也,阳明燥金之化,秋令也,风热怫甚,则血液枯涸而为燥病。上燥则渴,下燥则结,筋燥则强,皮燥则揭,肉燥则裂,骨燥则枯,肺燥则痿,肾燥则消。凡麻仁、阿胶膏润之属,皆润剂也。养血,则当归、地黄之属;生津,则麦门冬、栝楼根之属;益精,则苁蓉、枸杞之属。若但以石英为润药则偏矣,古人以服石为滋补故尔。  「刘完素曰」制方之体,欲成七方十剂之用者,必本于气味也。寒、热、温、凉,四气生于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成乎地。是以有形为味,无形为气。气为阳,味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气化则精生,味化则形长。故地产养形,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天产养精,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各随五脏之病,而制药性之品味。故方有七,剂有十。方不七,不足以尽方之变;剂不十,不足以尽剂之用。方不对证,非方也;剂不蠲疾,非剂也。此乃太古先师,设绳墨而取曲直;叔世方士,乃出规矩以为方圆。夫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于品剂,其功用岂有穷哉。如是有因其性为用者,有因其所胜而为制者,有气同则相求者,有气相克则相制者,有气有余而补不足者,有气相感则以意使者,有质同而性异者,有名异而实同者。故蛇之性上窜而引药,蝉之性外脱而退翳,虻饮血而用以治血,鼠善穿而用以治漏,所谓因其性而为用者如此。弩牙速产,以机发而不括也;杵糠下噎,以杵筑下也,所谓因其用而为使者如此。浮萍不沉水,可以胜酒;独活不摇风,可以治风,所谓因其所胜而为制也如此。麻,木谷而治风;豆,水谷而治水,所谓气相同则相求者如此。牛,土畜,乳可以止渴疾;豕,水畜,心可以镇恍惚,所谓因其气相克则相制也如此。熊肉振羸,兔肝明视,所谓其气有余补不足也如此。鲤之治水,鹜之利水,所谓因其气相感则以意使者如此。蜜成于蜂,蜜温而蜂寒;油生于麻,麻温而油寒,兹同质而异性也。蘼芜生于芎?,蓬蘽生于覆盆,兹名异而实同者也。所以如此之类,不可胜举。故天地赋形,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毛羽之类,生于阳而属于阴;鳞甲之类,生于阴而属于阳。空青法木,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云母法金,色白而主肺;磁石法水,色黑而主肾;黄石脂法土,色黄而主脾。故触类而长之,莫不有自然之理也。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动致颠殒,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  「雷《炮炙论》序曰」若夫世人使药,岂知自有君臣;既辨君臣,宁分相制。只如栨毛(今盐草也)沾溺,立消斑肿之毒;象胆挥粘,乃知药有情异。鲑鱼插树,立便干枯;用狗涂之(以犬胆灌之,插鱼处立如故也),却当荣盛。无名(无名异,形似玉仰面,又如石炭,味别)止楚,截指而似去甲毛;圣石开盲,明目而如云离日。当归止血破血,头尾效各不同(头止血,尾破血);蕤子熟生,足睡不眠立据。弊箅淡卤(常使者甑中箅,能淡盐味);如酒沾交(今蜜枳缴枝,又云交加枝)。铁遇神砂,如泥似粉;石经鹤粪,化作尘飞。栨见橘,花似髓。断弦折剑,遇鸾血而如初(以鸾血炼作胶,粘折处,铁物永不断);海竭江枯,投游波(燕子是也)而立泛。令铅拒火,须仗修天(今呼为补天石);如要形坚,岂忘紫背(有紫背天葵,如常食葵菜,只是背紫面青,能坚铅形)。留砒住鼎,全赖宗心(别有宗心草,今呼石竹,不是食者粽心,恐误。其草出州,生处多虫兽);雌得芹花(其草名为立起,其形如芍药,花色青,可长三尺已来,叶上黄斑色,味苦涩,堪用,煮雌黄立住火),立便成庾。硇遇赤须(其草名赤须,今呼为虎须草是,用煮硇砂即生火);水留金鼎。水中生火,非猾髓而莫能(海中有兽名曰猾,以髓入在油中,其油粘水,水中火生,不可救之,用酒喷之即止,勿于屋下收)。长齿生牙,赖雄鼠之骨末(其齿若年多不生者,取雄鼠脊骨作末,揩折处,齿立生如故)。发眉堕落,涂半夏而立生(眉发堕落者,以生半夏茎杵之取涎,涂发落处立生);目辟眼,有五花而自正(五加皮,其叶有雄雌,三叶为雄,五叶为雌,须使五叶者,作末酒浸饮之,其目者正);脚生肉栨,裩系菪根(脚有肉栨者,取莨菪根于裩带上系之,感应永不痛);囊皱漩多,夜煎竹木(多小便者,夜煎萆薢一件服之,永不夜起也)。体寒腹大,全赖鸬鹚(若患腹大如鼓,米饮调鸬鹚末服,立枯如故也);血泛经过,饮调瓜子(甜瓜子内仁捣作末,去油,饮调服之,立绝)。咳逆数数,酒服熟雄(天雄炮过,以酒调一钱服,立定也);遍体疹风,冷调生侧(附子旁生者为侧子,作末冷酒服,立瘥也)。肠虚泻痢,须假草零(捣五倍子作末,以熟水下之,立止也)。久渴心烦,宜投竹沥。除去块,全仗硝硇(硝、硇,即硇砂、硝石二味,于乳钵中研作粉,同煅了,酒服,神效也);益食加觞,须煎芦朴(不食者,并饮酒少者,煎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汤服)。强筋健骨,须是苁鳝(苁蓉并鳝鱼二味,作末,以黄精汁丸服之。可力倍常也。出《乾宁记》中);驻色延年,精蒸神锦(黄精自然汁拌细研神锦,于柳木甑中蒸七日了,以水蜜丸服。颜貌可如幼女之容色也)。知疮所在,口点阴胶(阴胶,即是甑中气垢,少许于口中,可知脏腑所起,直至住处知痛,乃可医也);产后肌浮,甘皮酒服(产后肌浮,酒服甘皮,立愈)。口疮舌坼,立愈黄苏(口疮舌坼,以根黄涂苏炙作末,含之立瘥)。脑痛欲亡,鼻投硝末(头痛者,以硝石作末内鼻中,立止);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以延胡索作散,酒服之,立愈)。如斯百种,是药之功。某忝遇明时,谬看医理;虽寻圣法,难可穷微。略陈药饵之功能,岂溺仙人之要术,其制药、炮、熬、煮、炙,不能记年月哉?欲审元由,须看海集。某不量短见,直录炮、熬、煮、炙,列药制方,分为上、中、下三卷,有三百件名,具陈于后。  五味宜忌  岐伯曰  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味各有所利,四时五脏,病随所宜也。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长有天命。又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二气常存(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五欲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  五宜  青色宜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赤色宜苦,心病宜食麦、羊、杏、薤。黄色宜甘,脾病宜食粳、牛、枣、葵。白色宜辛,肺病宜食黄黍、鸡、桃、葱。黑色宜咸,肾病宜食大豆黄卷、猪、栗、藿。  五禁  肝病禁辛,宜食甘:粳、牛、枣、葵。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韭。脾病禁酸,宜食咸:大豆、豕、栗、藿。肺病禁苦,宜食:麦、羊、杏、薤。肾病禁甘,宜食辛:黄黍、鸡、桃、葱。  「思邈曰」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养肾。  「时珍曰」五欲者,五味入胃,喜归本脏,有余之病,宜本味通之。五禁者,五脏不足之病,畏其所胜,而宜其所不胜也。  五走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癃。酸气涩收,胞得酸而缩卷,故水道不通也。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变呕。苦入下脘,三焦皆闭,故变呕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多食令人心。甘气柔润,胃柔则缓,缓则虫动,故心也。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多食令人洞心。辛走上焦,与气俱行,久留心下,故洞心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多食令人渴。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干。  五伤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  五过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肉胝而唇揭。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皮槁而毛拔。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骨痛而发落。味过于辛,筋脉沮绝,精神乃失,筋急而爪枯。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脉凝涩而变色。  「时珍曰」五走五伤者,本脏之味自伤也,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也。五过者,本脏之味伐其所胜也,即脏气偏胜也。  ……

前言

  成书于我国明代的杰出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我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它的作者是明代最优秀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公元1518年生于蕲州瓦硝坝(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李家世代行医,李时珍的祖父和父亲均是当地名医。李时珍天资聪颖,自幼熟读儒家经典,14岁即考中秀才。当时,蕲州官府辖下的“药局”不为穷人看病,贫苦百姓生了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出于对父亲的敬仰和对底层百姓的同情,李时珍渐渐有了放弃科举考试、专心学医的打算,他向父亲表示:“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言闻深受触动,开始精心教授儿子医术。  李时珍白天随父亲坐诊,晚上在油灯下苦读《黄帝内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等古典医学著作。在这个过程中,李时珍逐渐发现古代医书存在不少问题。他深知,医书中如果出现错误,尤其是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混淆,极有可能闹出人命。因此,他认为很有必要在前人医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于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医书。  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参考书,还仔细观察了当时能够接触到的各种贵重药材,并详细记录了它们的形态、特性和产地。同时,他也进行实地考察,几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在30余年的时间里,李时珍行程不下万里,三次修改书稿,终于在花甲之年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本草”在古代即指中药,因中药中的草药最多而得名。  《本草纲目》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加的)、11096个药方(其中8100多个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1160多幅图。它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书中不仅吸收了历代医学典籍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里面的错误,完善了其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  面对浩瀚的药材宝库,李时珍创造性地阐释了自己对药物分类的新见解,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成书以来的近2000年间医学界使用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将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60类。每部药材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目清晰。全书对所收录药材的形态、功能、可调配的方剂均有详细介绍,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诸项。其中“发明”一项,主要介绍了李时珍在长年行医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新经验、新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知识。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巨著,也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百科全书,可谓包罗万象。李时珍之子李建元曾在《进本草纲目疏》中说:“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由于《本草纲目》原书卷帙浩繁,现代人阅读和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们特地为读者量身定做了这本《典藏彩绘本草纲目》。全书选取了250余种药材,几乎囊括了古书《本草纲目》中所有适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中草药,翔实严谨地为读者展现了古书的精华,力图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从而生活得更加健康。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保留了中医习惯用字、专业术语,以准确表达原作者思想。希望我们的整理、编写能给爱好中医养生的朋友们提供帮助。

内容概要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老人,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瓦硝坝(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李家世代行医,李时珍的祖父和父亲均是当地名医。受家人影响,李时珍少年时就立志行医。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终成一代名医。

书籍目录

序例七方十剂五味宜忌五味偏胜升降浮沉标本阴阳四时用药例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五脏五味补泻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相反诸药服药食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百病主治药诸风癫痫暑湿脾胃脚气咳嗽狐臭肺痿肺痈疬疡癜风虚损不眠阴痿消渴眼目口舌耳面鼻须发咽喉跌仆折伤小儿初生诸病草部甘草连耆茈胡当归淫羊藿薄荷曼陀罗花紫花地丁牡丹牵牛子菊芍药三七车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射干精萎蕤肉苁蓉知母赤箭、天麻术胡连地榆远志芩防风独活升麻秦艽青黛山慈姑细辛白茅贝母徐长卿狗脊郁金白微半边莲白前芎藁本蛇床白芷木香豆蔻高良姜预知子白及石韦补骨脂莎草、香附子姜薰草、零陵香羊蹄泽兰夏枯草假苏谷精草香薷连翘艾茵陈蒿海金沙木贼刘寄奴草灯心草蓝恶实耳天名精麻牛膝地麦门冬紫菀使君子商陆苎麻决明鸭跖草败酱虎杖蓖麻菟丝子甘遂半夏旋覆花蔷薇乌蔹莓昆布栝楼天门冬何首乌土茯苓百部……

编辑推荐

  《本草纲目(典藏彩绘)》不仅是中国第一部药典,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还称其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全书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收集了11096个药方,甚至配有1100多幅图。它是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庞大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作者简介

《高端阅读•爱生活:典藏彩绘本草纲目》为《高端阅读•爱生活》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七方、十剂、五味宜忌、五味偏胜、升降浮沉、标本阴阳、四时用药例、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五脏五味补泻、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等。

图书封面


 典藏彩绘本草纲目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